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西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规定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8-06-08 生效日期: 1998-06-08
发布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26号

(《山西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规定》,已经1998年6月4日省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鼓励和保护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见义勇为人员是指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能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人员。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的,或本省公民在外省见义勇为的,均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主管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工作,日常工作由见义勇为协会负责办理。
  公安、民政、财政、劳动、人事、卫生、教育等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应相互配合,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人员工作。


    第五条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应当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尊重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新闻单位应当积极宣传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


    第六条   有下列见义勇为行为之一的,应予奖励:
  (一)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时,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
  (二)协助公安司法机关和保卫部门抓获违法犯罪分子的;
  (三)检举、揭发犯罪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和罪证,协助公安司法机关破获重大犯罪案件的。


    第七条   县级以上见义勇为组织根据见义勇为人员的先进事迹,可以给予下列单项或多项奖励:
  (一)授于荣誉称号;
  (二)记功;
  (三)发给奖金;
  (四)其他奖励。


    第八条   荣誉称号分为“见义勇为英雄”和“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由三晋见义勇为协会授予,获此称号者可作为评选省级劳动模范的主要依据:“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由县级以上见义勇为协会授予。


    第九条   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对本系统、本单位的见义勇为人员应给予奖励。


    第十条   报请县级以上见义勇为协会奖励的见义勇为人员,由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公安派出所,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向县级以上见义勇为协会申请。见义勇为协会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办理奖励的审批工作。


    第十一条   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和有关单位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亲属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对诬陷和报复见义勇为者及其亲属的违法犯罪分子,应当及时查证,从重处罚。


    第十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和有关单位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应当及时组织抢救和治疗,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拒绝或拖延治疗。


    第十三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医疗费,由其所在单位支付,所在单位无力支付的和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城镇居民、学生等人员的医疗费用,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解决。
  应当由加害人赔偿的医疗、误工生活补助等费用,依照公安司法机关的裁决或判决执行。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对因见义勇为负伤致残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评残并给予优待和抚恤。
  因见义勇为牺牲符合烈士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程序报批。


    第十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负伤后,治疗期间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不变,经地(市)以上人事、劳动部门批准,可享受工伤待遇。无固定收入的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发给补贴或生活补助。


    第十六条   受到县以上见义勇为协会表彰的见义勇为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享有就业、入学、入伍、住房、晋升工资、土地承包等优先权。
  因见义勇为牺牲或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由见义勇为协会报请动部门批准,商本人所在单位或其他单位同意后可照顾招收符合招工条件的配偶或一名子女为劳动合同制工人。被招工的配偶或子女属农户的,由公安、粮食部门办理农转非手续。


    第十七条   因见义勇为获得三晋见义勇为协会及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属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经省人事部门批准,可以给予晋升一级工资的奖励;属企业职工的,经省劳动部门批准,所在单位可以给予晋升二级工资的奖励。获得地(市)见义勇为协会表彰的职工,经同级劳动部门批准,所在企业可给予晋升一级工资或给予一次性奖金的奖励。


    第十八条   受到地(市)见义勇为协会以上表彰的大、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分配时,优先安排就业。


    第十九条   驻晋部队军人见义勇为受到地(市)以上见义勇为协会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表彰的,转业或复员时,可优先给予安排。


    第二十条   对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财力状况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


    第二十二条   见义勇为基金的来源:
  (一)各级人民政府的拨款;
  (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
  (三)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士和澳门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
  (四)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


    第二十三条   见义勇为基金的主要用途:
  (一)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二)对见义勇为牺牲人员家属和生活困难的伤残人员提供资助及康复经费;
  (三)为见义勇为人员办理保险;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单位应积极支持社会各界为见义勇为事业进行捐赠;新闻单位应大力宣传支持见义勇为事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五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侵害时,因未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直接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履行维护社会治安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的,或违反本规定第 十二 条规定的责任人,应当从重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照本规定未得到保护的,本人及亲属或所在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对拒不执行本规定的责任人,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及时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