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6-02 生效日期: 2003-06-02
发布部门: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为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2)17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衢委发(2002)4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市基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请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目标,充分认识基层文化建设重要意义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对于建设文化名市,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对于构建与我市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基层文化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着力于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摒弃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大众文化。以培育衢州特色文化为抓手,打造文化品牌,为衢州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以社区和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的建设,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我市基层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03年,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到2005年全市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2个,'东海文化明珠乡镇'16个,'文化金走廊乡镇'32个,'特色文化村'100个,'文化艺术之家'300个;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以及乡镇(街道)的文化站分别达到《浙江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馆、站建设要求;基本形成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基本实现基层文体活动的经常化、大众化。

  二、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四)各地要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城市社区和新建居民小区及经济开发区必须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社区建设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文化体育设施。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用地优先安排、行政划拨。要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管理和利用,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必要的设备和装备,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五)各级政府要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政府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文化事业建设经费的安排要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各地要根据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计划,分年度安排好财政投入经费,确保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的完成。对文化馆(站)、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保证各级公共图书馆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保证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政府每年从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中安排20万元,专项用于东海明珠·衢州金走廊工程建设的奖励。
  (六)要认真落实基层文化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民间和社会各界以捐助、合作、共建等方式支持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多渠道、多元化建设格局。
  (七)各地要根据城镇发展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统筹当地的文化、教育、体育、广播电视、科技、民兵、妇女、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基层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机关、学校、企业的内部文化体育设施,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外开放,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方便。

  三、深化改革,努力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八)基层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和组织保证。在机构改革中,要切实解决好基层文化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编制配备。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占用文化机构的人员编制,也不得长期借用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到非文化岗位工作。
  (九)要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改革基层文化工作队伍的选人、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充实有较高文化艺术专长的新生力量,尤其要选配好文化站长。在全面推行聘用制,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逐步建立基层文化事业单位职工的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制度,妥善安置机构改革中被分流或解聘、辞退的工作人员。要建立并实施基层文化骨干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十)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化队伍,充分重视业余骨干队伍、业余创作群体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创作人员的作用,鼓励发展各类民间文艺团体、民办社会文化团体、民办文化类非企业单位和文化经营户,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逐步完善城市社区指导员制度,聘请有文艺专长和组织才能的居民担任社区文化指导员,辅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在各类文艺评奖、文化交流和职称评审中,民间文艺团体和民间艺人享有与公办文化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同等权利。

  四、繁荣创新,大力开展丰富、健康的基层文化活动
  (十一)基层文化活动是基层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落脚点。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大力发展集镇文化、村落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营造健康、浓郁的文化氛围。
  (十二)要建立和完善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深入群众生活,创作出一批体现时代风貌和地域特色及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文艺作品。市政府设立文艺创作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国家'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级以上'五个一工程'奖及省文化厅一等奖作品的市本级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各县(市、区)也要相应设立奖励经费。
  (十三)要认真组织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基层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工程'等全国性文化工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和开发现有戏剧、音乐、书籍、信息等文化教育资源,以发展数字化文化网络为突破口,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提高文化教育资源共享水平,为城乡群众提供快捷、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事业的更快发展,逐步形成以文化信息的网上服务为基础的新的知识经济增长点。
  (十四)要坚持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活动。各级艺术表演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等文化单位,要经常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知识到基层。争取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十五)以创建'文化型社区'和'学习型社区'为载体,充分发挥各类社区文化设施的作用,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楼道文化、家庭文化建设,组织具有社区特色,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各类文化艺术和健身体育活动:如歌咏、舞蹈、声乐、曲艺、相声、小品、器乐等演出活动,美术、书法、摄影等展览活动,知识竞赛、讲座、演讲、专题报告等读书活动,具有鲜明主题的电影展映活动等。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用健康的文化艺术占领基层文化阵地。
  (十六)要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建设。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规划建设一批历史底蕴比较深厚、民风民俗个性鲜明、开发利用较大的历史文化名镇和特色文化村。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发展和建设'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发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和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市本级要抓好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活动、两年一次的'孔子文化节'和全市文艺汇演。各地要充分利用农闲、集市、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地方特色文化节日,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三山艺术节'、'三边艺术节'等节庆活动。

  五、明确责任,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领导
  (十七)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领导,并将乡镇文化工作列入各县对乡镇党政干部年度考核之中。
  (十八)基层文化建设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市政府及其文化部门,负责基层文化建设的宏观规划和指导,制定和完善基层文化建设的有关政策措施。县(市、区)政府及其文化部门,负责基层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建设和活动经费,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组织开展本地基层文化活动。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区域建设规划,筹措文体设施建设和活动的经费,改善文化站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对文化体育活动的领导,促进活动的经常性开展。
  (十九)各级计划、财政、建设、规划、土地、人事、编制等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把基层文化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种新闻媒体要经常宣传报导各地基层文化建设和工作的各类最新信息及先进典型,引导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二○○三年六月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3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