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2002-201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6-15 生效日期: 2002-06-15
发布部门: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衢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2002-201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二年六月十五日

衢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2002-2010年)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加强宏观指导,实现市场提升战略,推进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向区域性中心市场发展,根据《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衢州市城市化发展纲要》以及《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十五规划》的要求,特制定《衢州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规划(2002-2010年)》。
  一、背景分析
  (一)市场发展回顾
  回顾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历程,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八十年代初,是我市集贸市场的恢复时期,全市集贸市场从1980年的79个恢复至1985年的121个,主要是竹木制品、粮油、仔猪、菜市场等市场;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受传统农业产区和商品意识较为薄弱的影响,除新建了10多个菜市场和牛市场外,专业市场建设几乎没有起步,而我省专业市场发展则进入了第一个建设高潮;进入九十年代初期,我省专业市场发展又掀起了第二次建设高潮,我市龙游、江山等地也于1993年开始投资建设专业市场,标志着我市专业市场建设的起步;特别是1996年后,我市开展了'解放思想、开放兴衢'大讨论,'建一处市场、活一处经济、兴一批产业、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在全市各界逐步形成了共识,我市专业市场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江山白鹅市场、常山青石市场、开化名茶市场、凤朝装饰市场、衢州粮食批发市场、衢州农贸城等一批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市场迅速兴起并得到发展,木材、汽车、粮食等专业市场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了一个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工业品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农贸市场为基础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
  (二)市场发展的有利条件
  从市场发展环境看,一是我市已有一定专业市场发展的基础,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二是围绕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及城市人口集聚,为专业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我市地处四省毗邻地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势头比较强劲,其经济发展所带动的投资和需求,也为我市专业市场发展带来商机;四是我市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全市已有10个农产品被国家列入中国特产之乡,8个品牌注册了商标,16个农产品制定了省级地方农业标准,随着农业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支持我市农产品专业市场的做大做强。
  (三)市场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市场供求关系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宏观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品交易市场的先发优势已减弱,专业市场已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一是不同商业形态、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近几年来,我省各地和周边地区专业市场持续发展,同类市场的相互竞争不断加剧,市场份额进一步分流;二是随着专卖店、连锁店、大型超市、配送中心、网上交易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的不断涌入和发展,并向农村渗透,与专业市场争夺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从市场本身存在问题看,一是市场发展缺乏总体规划,部分市场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和布局不合理;二是专业市场产业化程度较低,基本上是销地市场,难以从产业依托上支持市场进一步做强做大;三是部分市场经营体制不顺、产权不清、政企未分,影响了市场的活力;四是市场体系培育还不完善,市场总体水平落后,硬件设施较差、档次不高、规模偏小、功能不配套等,未能形成规模和群体效应。

  二、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和要求
  围绕我市'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定位,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浙西区域性中心市场'。力争商品交易市场发展从量的扩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从传统营销方式转移到现代营销方式上来;继续加大培育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紧密结合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扶持有集聚辐射能力的工业品专业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市场,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并积极探索走出一条发展现代物流的新路子。
  1、近期目标(2002-2005年):
  (1)巩固发展重点市场,扶持有特色、有产业依托或已有一定辐射力的工业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培育发展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粮食批发市场。
  (2)淘汰和调整一批不符合城市化要求的市场,特别是对影响交通、布局不合理、消防隐患严重以及低档次、设施差的市场进行调整和搬迁。同时,加快农贸市场退路入室的进度,对全市县城以上所在地现有的设施简陋、棚顶的农贸市场进行分期分批改造,力争在2005年前基本实现室内化。
  (3)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各类市场的配套设施,引导和推广商品交易市场与现代新型营销方式和流通业态的接轨,充分发挥其新功能的作用。
  (4)结合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计划,形成产业培育市场,市场促进产业,市场与产业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格局。
  (5)市区以三衢路(沈家至双港)为中心,大力发展市场群体,发挥市场聚集辐射功能。同时,在三衢路以南、沿南环线设立新的市场规划区,作为今后专业市场发展的方向。各县(市)也可根据本地实际,合理规划市场。
  (6)到2005年,全市超亿元市场达到20个,超10亿元市场达到5个,市场成交总额达150亿元,年均增幅达12%以上。
  2、远期目标(2006-2010年):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市场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组织和协会指导我市各类市场发展,有效地进行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2)不断推进和发挥市场的集聚效应,以三衢路为中心,形成一批种类齐全、设施配套、功能先进、初具规模、幅射周边的市场群体,带动我市交通、餐饮、旅馆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强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3)在加大培育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逐步引导与商品市场相配套的信息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期货市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仓储存放等要素市场的发展,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发展的市场体系,成为浙西区域性中心市场。并经过资源和要素的整合,提升专业市场档次,优化市场结构,初步建立和培育一、二个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中心场所。
  (4)到2010年,市场成交额达300亿元。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总体目标,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合理布局、先批后建原则。在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中,必须遵守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统筹规划,不能脱离产业和市场需求盲目布点和重复建设;要注重投资前的市场调查和论证,选择能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和突出'特、专、优'的行业特色;必须先批后建,遵守市场建设管理审批制度。
  2、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要加强对专业市场的培育,有重点、有选择地确定若干家特色市场,进行扶优扶强,使之成为面向区域乃至全国的批发市场,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
  3、调整存量、优化结构原则。要加大对现有专业市场布局结构的调整力度,通过调整、兼并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同类或相关专业市场合并或合理分工,优化结构,增强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4、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原则。城镇所在地各类市场都应纳入城市和城镇发展规划,并与当地产业、基地发展结合起来。在市场发展中,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统一规划、多元投资、工商监管'的方针,强化市场的宏观调控,打破市场的行政分割,搞好市场体系的规划建设,促进我市各类市场协调、有序地发展。

  三、专业市场发展布局和导向
  (一)专业市场发展布局
  我市现有各类专业市场89个,其中综合市场8个,工业品专业市场25个,农副产品专业市场41个,生产资料市场15个。
  布局要求:我市专业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在规划期内,将实行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功能、规范管理的原则,适当调整现有市场布局结构,严格控制没有特色或同类市场建设,逐步实现资源优化,布局合理。
  --工业品专业市场,主要以市区布局为主,各县(市)所在地可以布局设置1-3个,较大规模乡镇所在地可布局设置1个;
  --农副产品专业市场,要结合我市农业特色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重点建设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市场和特色农产品市场,防止重复建设;
  --生产资料市场,以服务于本地企业和农业生产为主,布局在市郊或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地带;
  --生产要素市场,以城区布局为主,市区重点发展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特别是劳务市场,通过培育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发达地区有序流动。
  (二)专业市场发展导向
  在规划时期内,我市专业市场主要引导向以下六方面发展:
  1、引导市场与产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要引导经营大户与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经营,积极发展'市场+基地+农户'的产销一体化格局,提高市场对本地产业的拉动作用。要积极培育发展市场的经纪中介组织,拓宽产品流通渠道,搞活市场大流通。
  2、促进专业市场主体和市场形态的升级。通过引导,在2005年前,专业市场都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市场管理和运行效率。鼓励市场经营者扩大经营规模,逐步从个体工商户向经营批发公司转化,提高经营主体的实力和规模经营能力。
  3、加快与专业市场配套的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要对现有我市专业市场普遍存在的仓储、金融、运输、通讯等服务不配套问题进行完善。在近期规划内,要有效地解决大型专业市场容量不够、仓储不足、停车拥挤等问题。一部分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引导其发展商品展示、商务活动、信息服务、技术开发等新功能。
  4、逐步推广新的交易方式和营销方式。要创造条件,积极引进国内外名优商品进场交易或设立经销、代理机构;重点专业市场,企业直销、代理所占比重应达到30%以上;要引导专业市场适应现代交易方式,探索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经营者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网上交易,实现传统交易与电子商务的接轨;重点专业市场要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和发布有关商品品种、价格等信息,为市场经营者服务。
  5、着力拓展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要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向外尤其是向周边地区拓展市场,通过开办流动式、固定式、连锁式等形式的分市场,提高我市专业市场外向化的程度,扩大我市专业市场的覆盖区域范围;要鼓励专业市场利用组织展销会、博览会、订货会等形式,加大推销我市产品的力度,提高我市专业市场的知名度;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专业市场和经营大户组建进出口贸易公司,争取外贸自营权,拓展国外市场。
  6、加强组织管理,改造硬件设施。加快对市场设施的改造进度,逐步提高市场的品位和档次;引导市场深化内部制度的改革,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促使市场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国际惯例化方向发展,市场经营向商场化、超市化方向发展。

  四、专业市场的规划要求
  (一)重点扶持一批专业市场
  根据我市农业产业优势的实际,培育发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是我市今后专业市场发展的重点,特别是要加强对蔬菜、水果、粮食、茶叶、家禽等农副产品市场的培育和扶持;对有发展潜力的装饰材料、花木、农资、木材、汽车、家电、副食品等专业市场,也要列入扶持范围。
  1、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我市已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个,其中市区、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各1个。根据现状和条件,确定衢州农贸城为我市农副产品龙头市场,各县(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围绕农贸城协调发展。
  在规划时期内,农贸城应制订市场发展规划,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战略,把市场的培育发展放在首位,加快自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加快市场的政企分离,加快二期和三期配套工程的建设,使其尽快形成蔬菜、瓜果、水产、水果、食用菌、冻品、禽蛋等多品种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粮食批发市场。我市现有粮食市场4个,其中衢州市粮食批发市场规模最大,龙游县粮食批发市场次之,衢江区沈家、江山粮食批发市场为小型粮食市场,总体布局基本合理。
  衢州市和龙游县粮食批发市场,要充分抓住我省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有利时机,加快市场的扩容进度和相关市场设施、仓储、金融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力争形成先发优势,实现相辅相承、并驾齐驱。特别是衢州市粮食批发市场,应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展与国内粮食主产区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延伸产业链,扩大粮食深加工,提高粮食的附加值,做大市场规模和市场的成交额。
  3、特色农副产品市场。开化龙顶名茶市场和江山白鹅市场,是我市特色农副产品市场,目前这两个市场规模和成交额还不够大,还有发展潜力。在规划时期内,江山白鹅市场在发展白鹅主品种的同时,应积极拓展鸡、鸭、兔等多品种的家禽交易,并引导当地企业和市场经营者发展家禽加工业,提高家禽产品的附加值,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禽批发市场之一。开化龙顶名茶市场,要在扩大茶叶品种范围上下功夫,积极引进周边地区不同品牌、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名茶入市,扩大名茶交易范围,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名茶市场。同时要注意做好品牌保护,规范品牌管理。  4、装饰材料市场。我市已有2个,其中市区、常山各1个,衢州凤朝装饰材料市场是我市最大的装饰材料市场。随着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为装饰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潜力。衢州凤朝装饰材料市场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尽快解决当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产权不清、仓储不足、场地拥挤、大户不多、档次不高等诸多问题,通过扩建、兼并或另辟场地等形式,形成以陶瓷、地砖、板材、石材、家具、卫生器具、五金、油漆、涂料、装饰布、灯具等品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型市场,使其成为面向闽、赣、皖周边地区扇形辐射的区域性批发市场。
  5、综合市场。继续扶持龙游交易城的发展,通过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实施品牌工程,发挥多种业态不同经营理念和营销风格的作用,在巩固发展交易城服装、副食品和家具三大主品种的同时,探索、培植市场新的增长点,在原有成交额的基础上保持稳步增长。
  6、木材市场,市区和江山各分布1个。支持主办单位对现有市场迁建和扩建,提高市场档次,使其适应大宗木材交易和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引导市场积极发展木材加工区及木材加工企业,从原来原木交易为主逐步向木材粗成品、半成品、加工品等发展。
  7、汽车市场。以衢州汇通汽车市场为中心,在三衢路一带形成销售汽车、汽配供应、维修服务三位一体的销售服务网络。各县(市)原则上不兴建汽车市场。
  8、副食品市场。支持衢州副食品批发市场调整产品结构,推行严格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引进知名商家和强势品牌入场,形成经营个性化、超市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挥专业市场成本低、政策优、消费群特定等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的信誉和知名度,突出'价廉物美'的经营特色,使其成为区域性批零兼营的副食品市场。
  重点专业市场规划见附表。
  (二)调整或限制发展的专业市场
  1、暂停审批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我市现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41个,占市场总数四分之一。我市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种类较为齐全,总量偏多,特别是蔬菜类大型市场布局明显重复。在近期规划内,将严格控制同类大型农副产品专业市场的建设,暂停审批占地10亩以上的蔬菜瓜果、粮食类专业市场。
  2、严格控制市区工业品市场的建设。目前,市区工业品市场17个,其中小商品市场6个,服装布类市场3个,家具市场2个,鞋革、灯具、副食品、家电、装饰材料、五金各1个。根据现状,在近期规划内,市区将严格控制新批服装、小商品、副食品、家电、家具、鞋革等类型市场。对不符合规划要求、规模小、管理混乱或空关半年以上的工业品市场,将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关、停、并、转,使市区工业品市场布局趋于合理。
  3、适度控制生产资料市场发展。我市现有生产资料市场15个,主要是汽车、旧机动车、旧农机、机械设备、木材、青石等类型市场,布局基本合理。在近期规划内,原则上不再新批同类生产资料市场。
  4、在一个县(市)范围内,一般不得审批新建两家具有相同性质的专业市场。
  (三)今后新发展专业市场的重点
  我市专业市场发展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同时,对有区域特色、产业特点的专业市场,继续采取鼓励发展的方针。今后,市区专业市场发展重点是有特色、有潜力和尚无成型的专业市场,如农资、花木、旧货,以及古玩、工艺品、集邮、化妆品、化工等。专业市场建设方向,市区重点在三衢路二侧或环城南路南侧新规划市场区内。
  1、花卉苗木市场。我市已有6000余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并继续呈上升之势。随着我省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我市百里花木长廊建设工程的启动,花卉苗木将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根据这一实际,为促进花木成为我市新的产业,在衢江公路花卉基地处规划一块占地约200亩的基地型的花卉苗木市场。
  2、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我市是农业大市,对农资化肥的需求较大,目前仅市区北门农资一条街,年成交额近2亿元,并幅射周边地区。根据我市农资有市无场实际,结合环保对农资市场的要求,拟规划在双港立交以西丘陵地带建设一个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将市区所有农资经营户迁入,以利进一步发挥市场功能作用,使我市形成区域性农资集散中心。
  3、旧货市场。旧货业作为一个颇具潜力的流通产业,近几年在全省各地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旧货的货源将会更加丰富。由于存在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别,以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人们消费水平差异,旧货调剂应有较大的消费需求,在新规划区内建设一个旧货调剂市场。
  4、新建专业市场审批,原则上不重复布局;对市区尚无同类的其它专业市场,只要符合规划要求且有市场需求,将予以支持。各县(市)可参照以上要求,把握市场投资建设的发展方向。

  五、农贸市场导向和规划要求
  我市现有农贸市场105个,主要分布在城区和乡镇,总量基本平衡,布局较为合理。其中,城区农贸市场23个,乡镇农贸市场82个。农贸市场建设应纳入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规划,以方便群众生活为原则,根据新区和旧城常住人口分布和交通流量等为主要依据,合理设置和布局。
  (一)规划要求
  在规划期内,老城区农贸市场以改建、扩建以及完善设施为主;新住宅区农贸市场以配套规划、新建为主;规划新建农贸市场,应征求同级工商部门意见。
  (二)发展要求
  1、新建农贸市场,应遵循满足群众需要和方便群众生活为原则,并按每2万居住人口、服务半径为500-800米的要求规划相应规模的农贸市场,其新建的硬件设施应达到一星级以上市场标准。
  2、加快对现有农贸市场设施的改造。我市农贸市场大部分是简易的石棉瓦棚顶市场,设施陈旧、棚顶老化,场内设计不合理、采光差,难以挡风防雨,其中乡镇所在地还有相当部分是露天马路市场。在近期规划内,城区所在地农贸市场要加快改造,分期分批达到星级市场标准;乡镇露天马路市场,也要分期分批实现退路入室。
  3、农贸市场建设是社会的公益事业,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文明水平,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政府的'菜篮子'工程,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农贸市场的改建改造中,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一些特殊的扶持措施,如在土地出让金、土地使用费、配套工程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规费上,实行一事一议,给予一定数额的减、缓、免等;也可以赋予市场主办单位在新建和改造市场中,采取连体开发、以上养下的办法,降低农贸市场新建和改造的成本和投资风险。
  (三)导向要求
  农贸市场发展方向,重点是完善服务设施,美化市场环境,丰富'菜蓝子'品种,引导市场向半净菜、小包装、开架式、自选式、精加工等方向发展,使其成为城镇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六、市场发展的政策及措施
  (一)加强政府对专业市场规划调控的作用
  各地要严格执行本《规划》有关精神,加强对辖区市场的布局指导,把市场发展纳入城镇总体规划,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同类专业市场的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同时,根据规划要求,合理调整市场布局,对有场无市、重复建设的专业市场予以关、停、并、转,对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城市规划、不符合环保和消防要求的市场,予以搬迁和整改;对由于政策性调整的市场,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一定补助或优惠措施。
  为加强对市区市场建设的指导工作,今后,凡在市区设立专业市场,必须由市市场建设协调小组组织专家进行事前论证分析,形成可行性意见后报政府批准,再由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凡未经论证分析或经论证分析未予通过的,工商部门不予登记发证。同时,为加强全市专业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防止大型专业市场的重复建设,凡新建或扩建占地50亩或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市场,应报市市场建设协调小组进行论证分析,并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工商部门登记发证。
  (二)进一步完善专业市场发展的扶持政策
  一是要继续完善稳定的专业市场税收征管办法,依法合理核定税额,公平税负,防止征'过头税';二是要加强专业市场基地的建设,指导专业市场发展生产基地、引导产业,实现产销一体化经营,提高专业市场的产业化程度;三是对重点市场,特别是列入本《规划》的重点市场,各地要根据浙政(1998)13号和衢政(1998)6号文件精神,抓好扶持措施的落实到位;有条件的地方,应加大扶持力度,在市场用地、征地、建设、税费以及用水、用电、信贷等方面实施更加优惠的措施,确保重点市场进一步做强做大;四是要采取必要的监督措施,坚决制止或防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的经营成本,保持低费用经营的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充分发挥市场协会的作用,引导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发展
  市场协会是商品交易市场的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协会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市场发展中出现的新趋势、新问题,定期向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市场动态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市场协会要积极做好服务工作,不仅要为会员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更要多为会员办实事、解难题。
  要积极引导专业市场实行公司制改组,以及发展符合市场自身特点的组织形式;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市场,在市场幅射区域范围内建立自己的产业区或加工区,引导经营大户兴办生产实体,促进市场经营户与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经营;支持以专业市场为单位注册商标、统一质量标准等,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专业市场商品的质量和档次。
  (四)积极开展星级市场创建活动,力争市场上台阶
  到2005年,县城所在地以上农贸市场和超亿元的专业市场原则上要达到星级标准,彻底解决农贸市场'脏、乱、差'和工业品市场'假、冒、劣'问题。新建的室内专业市场,其硬件设施应达到星级市场标准;大型批发类专业市场,其硬件设施原则上也要达到一星级标准。通过若干年努力,使我市市场总体档次和水平上一个台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4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