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9-09 生效日期: 2002-09-09
发布部门: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江府办[2002]75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有关单位:
  《关于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教育局反映。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二年九月九日


关于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粤府办[2002]55号)精神,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高度,确保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到实处。去年5月国务院作出决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总结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实践,科学分析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各市、区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的决定,按照国办发[2002] 28号文和粤府办[2002] 55号文的精神,切实承担起本市、区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责任,进一步调整和尽快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确保'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2002年底前建立并全面运行。
  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市、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责任包括: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保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和中小学'一费制'后,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并逐年增加本地区义务教育经费预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减少;将全市、区中小学教师工资正常发放所需经费全额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统一发放教职工工资;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省人民政府的实施办法,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本地区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职工的管理;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统筹规划和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并组织实施建设和改造,改善办学条件;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确保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巩固与提高;维护农村中小学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为适龄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积极开展扶困助学活动,确保农村人年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适龄儿童少年完成义务教育;负责对全市、区所属镇(办事处)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
  镇级人民政府(办事处)管理义务教育的相应责任包括: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治理和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指导村民自治组织运用'一事一议'制度,为农村中小学校排忧解难;广发动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捐资助学,合法组织社会集资办学;积极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推动本地区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各市、区政府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根据我市农村税费改革和中小?quot;一费制'的实际,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义务教育经费预算安排,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全部依时归位使用,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到位。为了做到'三个确保',必须强化如下六项制度:
  (一)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市、区长负责制。各市、区要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的工资项目和标准,按时足额、统一发放全市、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不得出现新拖欠、扣减行为。
  (二)建立市、区和镇两级教育经费收支财务结算中心,负责中小学行政缴费的收支结算。财政部门每学期在收到财政专户银行进帐单后10个工作日内按学校所缴款额一次性全部足额退拨给学校。向学生收取的杂费要全部用于学校的公用经费,不得用于本级财政抵顶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补贴奖金、基建等开支。
  (三)根据省财政逐步加大对困难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政策,财力薄弱的市、区应主动积极争取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等政策,缓解因农村税费改革和2002年9月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特别是教职工工资的缺口。
  (四)建立健全以县财政为主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两项政策,而中小学收费又比原来减少的情况下,各市、区要认真研究本地教育经费缺口的解决办法。从2003年起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三确保'(确保教职工工资依时足额发放、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危房改造)出发,加大市、区级财政教育支出预算安排的力度,要从新增财力中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中优先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
  (五)进一步完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免收制度。各市、区教育、民政部门要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扶困助学'调查统计和申报制度,每年如实向省反映本地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情况,争取省'扶困助学'专项补助资金,确保农村人年均收入1500元以下家庭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六)妥善处理和逐步解决农村教育债务问题。对于各市、区在'普九'、'普高'过程,特别是在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中遗留下的债务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研究统筹解决办法。今后地方新增财力中优先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解决农村学校债务问题。任何债权单位和个人不得因追索债务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强迫学校停课、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地方政府和执法部门要坚决制止,对采取非法定程序侵犯师生人身安全与学校资产的行为,要依法惩处。

  三、完善人事编制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各市、区编制部门要根据国务院[2001]74号文要求和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认真核定本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额。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商同级编制部门同意后,分配本地区各校人员编制。
  实施新的中小学编制标准要坚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农村中小学的学校规模和学生数核定合理的师生比例;对边远山区、海岛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应从实际出发确定,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在2002年底前,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职工的统一管理上收到市、区,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从2003年1月1日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统一由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镇级政府(办事处)不再履行农村中小学教师管理职能。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统一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

  四、调整乡镇一级教育管理办法。今后,镇(办事处)有关教育工作由镇长(办事处主任)直接负责。根据去年镇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各市、区应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地调整镇级教育管理办法。从有利于'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落实,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管理出发,明确镇级教育管理职能行使主体,防止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缺位,具体办法由各市、区研究制定。

  五、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保障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法规条例,强化和规范市、县两级教育督导的功能和作用。从2002年底开始,市人民政府每年对各市、区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行督导检查,重点开展对各市、区农村教职工工资发放,农村中小学'一费制'实施和中小学危房改造情况的专项督查,并建立和形成年度督导通报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情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6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