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10 生效日期: 2003-12-10
发布部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黑政发[2003]84号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已经省政府第22次省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三年十二月十日

  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2003-2020年)
  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主辅换位,把畜牧业建设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工作会议总体要求,以提高畜牧业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优势品种,突出产业化经营,突出绿色特色品牌,突出可持续发展,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加工系列化、品质标准化之路,建设无规定疫病省,确保畜牧业安全,努力加快建设畜牧主导产业的进程。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5.坚持多元投入,重点扶持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对畜牧业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国内外金融组织、外商资金、民间资金向畜牧业投放,通过多元化资金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05年,畜产品总量、畜牧业产值在2000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第二步,到2010年,畜产品总量、畜牧业产值实现翻两番,把畜牧业建设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第三步,到2020年,畜产品总量、畜牧业产值实现翻三番,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目标,畜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一)2003~2005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达到390亿元,年增长15.7%,占农业总产值的42%。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650元,年均增长17.3%,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奶牛存栏达到145万头,年均增长15.8%。鲜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达到430万吨、260万吨和100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21.6%、11%和5.7%。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实现税金16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5.4%和26%。
  (二)2006~2010年预期目标:畜牧业产值达到900亿元,年增长18.2%,占农业总产值的60%。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650元,年均增长20.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奶牛存栏达到320万头,年均增长17.2%。鲜奶、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200万吨、500万吨和160万吨,年均增长分别为22.8%、14%和9.9%。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50亿元,实现税金45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3.6%和23%。
  (三)2011~2020年远景目标:畜牧业产值达到159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70%;畜产品总产量达到3420万吨;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
  三、区域布局与建设重点
  畜牧业发展布局要突出四个战略重点:把粮食主产区同时建成畜产品主产区;把牧区、半牧区和畜牧业基础较好地区的畜牧产业提升到新的层次;把畜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之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围绕上述战略重点,根据我省的资源状况、基础条件、市场潜力等因素,确定奶牛、肉牛、生猪为主导品种,积极发展肉羊、蛋禽、肉禽、绒山羊、水产养殖和特种养殖品种。松嫩平原以奶牛、生猪为重点;东部山区、半山区以肉牛、肉羊为重点;三江平原以肉羊、大鹅为重点;大、小兴安岭以毛皮动物特种养殖为重点。按照产业布局的要求,发挥区域优势,建设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优势明显、布局相对合理、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产业带、产业群。重点要加强以下八个方面的建设:
  (一)龙头企业建设。
  加快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增强牵动能力,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标准高、规模大和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基地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选择实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大的企业,通过品牌整合、并购、重组或强强联合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积极构建集团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我省落户,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名牌产品占领市场。二是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龙头企业要紧跟国际市场,瞄准世界技术前沿,适时研发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加快发展。积极采用国际标准,获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三是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的利益对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向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技术服务、原料供应以及出资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反哺养殖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契约机制,加强双方的利益对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紧密合作关系。引导和规范企业按市场规则进行公平、有序的竞争,防止损害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实施畜产品加工能力扩增工程。到2005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净增200万吨;生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20万吨、7万吨和5万吨,肉鸡、鹅屠宰加工能力达到29万吨和12万吨。年销售收入1~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户,10亿元以上的10户。到2010年,鲜奶加工能力达到1300万吨,生猪、肉牛、肉羊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70万吨、60万吨和20万吨,肉鸡、鹅屠宰加工能力达到40万吨和35万吨。年销售收入1~1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户,10~20亿元的15户,20~30亿元的15户,30亿元以上的5户。到2020年,龙头企业加工能力、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一是兴建畜产品批发和牲畜交易市场。在畜产品主产区和大中城市,建设一批规模大、功能完善、辐射力强的畜产品批发或牲畜交易市场。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要与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加快流通,降低贮运成本。二是引导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建立营销网络或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等方式,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对接;巩固和发展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尤其要大力开拓俄罗斯、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增强产业发展牵动能力。三是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建立具有专业性、时效性、准确性的市场信息平台和系统,提供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畜产品生产和流通,提高畜牧业市场化水平。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省的绿色、特色、优质畜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壮大消费群体。四是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合作社、联合会和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协调产销的作用,增强农户自我服务功能,解决养殖户与市场对接难的问题。
  (三)畜禽生产基地建设。
  以提高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标,突出绿色畜产品生产,全面推广标准化饲养规程,建设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一是积极支持养殖专业大户发展。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推广实用技术,普及饲养规程,实现良种良法的有机结合,提高生产水平和规模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养殖小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建设养殖小区。实行生产区与居民生活区相分离,达到饲养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专业化,使养殖小区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三是建设一批现代化养殖场(园区)。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现代化养殖场(园区),在畜禽生产能力、生产设施、生产环境、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集成应用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到2005年,饲养20头以上奶牛专业户达到10000个,饲养300头以上奶牛小区达到500个,饲养1000头以上奶牛养殖场(园区)达到50个,规模养殖的奶牛占全省的40%,单产水平达到5.5吨;年出栏100头以上肉牛专业户达到2500个,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场达到300个,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省的20%;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专业户达到1500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养猪小区达到200个,年出栏10000头以上养猪场达到30个,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省的30%。到2010年,规模养殖的奶牛占全省奶牛存栏的60%以上,养殖小区和专业大户奶牛单产水平达到6.5吨以上,现代化奶牛场(园区)奶牛单产水平达到7吨以上;规模养殖出栏的肉牛占全省的60%以上;规模养殖出栏的生猪占全省的80%以上;绿色畜产品达到30%。到2020年,规模养殖进一步扩大,效益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
  坚持引进和培育相结合,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良种覆盖面,提高良种在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一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奶牛和肉牛以增强省级种公牛站生产能力为重点,改善生产条件,建立和完善基层繁改站点,提高繁育改良水平。猪以扩大原种场生产规模为重点,增加原种猪核心群数量,进一步完善三级繁育体系。羊以省级肉用种羊场为重点,增加纯种肉羊数量。禽以祖代鹅场建设为重点,增强供种能力。到2005年,实施并完成省种公牛站扩建项目,引进荷斯坦种公牛60头,肉用种公牛120头,荷斯坦种公牛存栏达到90头,肉用种公牛存栏达到150头,年冷冻精液产量分别达到140万剂和200万剂;新建人工授精站点700个,人工授精站点总数达到4000个;引进和培育种公猪10000头,存栏达到20000头;引进和培育肉用种公羊10000只,肉用种公羊存栏达到15000只。到2010年,全省成年乳用和肉用种公牛存栏分别达到170头和380头,年生产冻精分别达到300万剂和500万剂;种公猪存栏达到30000头;肉用种公羊存栏达到50000只。二是强化良种及繁育技术推广。选择适应我省特点的优良品种,采用成熟、配套的良种繁育技术路线对畜禽进行改良。使用优质荷斯坦种公牛冻精,对奶牛进行级进杂交,同时,实施奶牛群体改良计划,建立中国荷斯坦牛核心群,开展个体生产性能测定,扩大优质、高产奶牛覆盖面;大力推广优质肉牛冻精配种技术,对本地牛进行杂交改良,提高肉牛生产性能;积极推广优良种猪及人工授精、三元杂交技术,扩大三元杂交猪的商品量;利用纯种肉羊通过人工授精等方式与东北细毛羊、半细毛羊杂交,提高产肉性能。同时,积极应用胚胎移植和性别控制等新技术,加快奶牛、肉牛、肉羊良种普及与推广。到2005年,优质高产奶牛达到30%以上,全省平均单产达到5吨;肉牛人工授精配种率达到60%以上,出栏肉牛洞体重达到180公斤;三元杂交商品猪覆盖面达到60%以上;肉羊的良种率达到30%以上,胴体重达到18公斤。到2010年,优质高产奶牛达到60%以上,全省平均单产达到6吨;肉牛人工授精配种率达到90%,出栏肉牛胴体重达到200公斤;三元杂交商品猪占出栏总量的90%;肉羊的良种率达到60%以上,胴体重达到20公斤。到2020年,畜禽良种生产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三是加强畜禽良种质量监测和品种资源保护。建立省级种畜禽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种畜禽性能测定;加强地方优良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建立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场。
  (五)动物疫病防治及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坚持预防为主和依法治疫的方针,完善手段,强化监督,确保畜产品安全。一是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强化省、市、县、乡、村五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控制,严格执行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免疫监测、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有效的监控;严格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加强动物防疫屏障建设,建立和完善省际间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控制疫源流动。通过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全省动物防疫设施、技术和队伍达到国内领先、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免疫标识加戴率、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奶牛健康认证率均达到100%;重点防治的22种动物疫病达到控制或消灭标准;猪(羊)、禽和大牲畜病死率分别控制在3%、8%、0.5%以下。二是加强兽医诊疗体系建设。结合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兽医诊疗体系。市、县设诊疗中心,乡(镇)设兽医院,村(场)设兽医室。对动物疫病诊疗机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个人开办兽医诊所。建立注册兽医制度,规范从业行为,使诊治水平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加强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国际通行标准相接轨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尽快达到畜产品出口地的市场准入标准。加强各级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监督检验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省级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六)饲草饲料工程建设。
  积极发展草业,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加强人工种草,建设高效安全的饲料生产和监管体系,提高饲草饲料生产水平。一是加快草原改良建设。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三项制度,大力推行草食动物舍饲。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充分调动经营者保护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实施草原改良建设工程,治理沙化、碱化、盐化草原,进一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生产能力。到2005年,改良建设草原40万公顷;草原治虫灭鼠面积达到40万公顷;建立健全草原动态监测和草原防灾体系。到2010年,全省草原改良建设面积达到120万公顷,平均亩产草量达到260公斤。到2020年,草原改良建设面积达到300万公顷,平均亩产草量达到350公斤。二是加强退耕还草和青贮种植。实施退耕还草,加快人工种草步伐。大力推广苜蓿、谷稗、无芒雀麦等高产优质饲草品种。加强牧草种子基地建设,保证牧草种植需要。加强青贮饲料种植,搞好青贮玉米种子的选育和生产。到2005年,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面积达到33.3万公顷;耕地种草面积达到23.3万公顷;新建牧草种子基地0.27万公顷;种植青贮玉米30万公顷。到2010年,已垦草原退耕还草面积达到67.3万公顷,耕地种草面积达到66.67万公顷;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66.67万公顷,产量达到6000万吨,确保每头泌乳奶牛年饲喂10吨。到2020年,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00万公顷,产量达到1亿吨。三是加快饲料工业发展。努力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通过改造工艺,提高大豆饼粕的饲用价值;加快开发奶牛、肉牛专用浓缩饲料或精料补充料,使产品多样化、系列化;加强赖氨酸等饲料添加剂产品开发。运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改造一批骨干企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积极研究和推广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降低成本,提高饲料转化率。大力推广饲草、青贮饲料加工贮藏技术,鼓励和支持建立饲草、青贮饲料专业化公司,推进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推广秸秆利用技术,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转化率。到2005年,饲料产品产量达到700万吨;建立无污染、无公害饲料科技示范生产基地;通过国际相关体系认证的饲料企业达到30个以上。到2010年,饲料产品产量达到1300万吨,并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到2020年,饲料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绿色饲料产量达到50%。
  (七)科技创新与推广体系建设。
  坚持科研、培训、推广相结合,大力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一是加强科研攻关。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集中力量和资金,围绕关键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攻克良种奶牛繁育及性别控制技术、安全高效饲料配方技术、优质牧草品种选育及收贮加工技术、重大动物疫病防检疫技术;研制开发畜产品加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二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加大国内外人才引进力度,开展技术交流,使我省畜牧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重点培训各级畜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各级政府要制定培训规划,设立专项经费,积极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使从业者掌握畜禽饲养规程和常见疫病防治知识,尽快达到每个村屯至少有一个科技示范户,每个养殖专业户都有“明白人”。三是加强实用技术转化与推广。对现有实用技术进行集成、组装、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利用各种现代传媒,重点推广高产奶牛饲养、肉牛和生猪高效育肥、优质牧草和青贮饲料种植技术;积极应用畜产品加工的新工艺、新设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到2005年,制定完善奶牛、肉牛、生猪等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并做到全面推广普及。到2010年,攻克性控等重大科研项目,高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畜牧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畜禽生产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
  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疫病传播。一是加强畜禽粪便的综合开发利用。在每个专业养殖村屯建立与生活区分离的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区,把畜禽粪便转化为农家肥料,减少环境污染。鼓励和支持专业小区、现代化养殖场(园区)建立专业化、标准化的畜禽粪便处理场,生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有机肥料。到2010年,专业养殖村屯、养殖专业小区和现代化养殖场(园区)全部实现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二是加强对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在专业小区、畜禽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等地建设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间),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使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水平达到国家标准。三是加强屠宰加工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屠宰加工厂要按照环保标准要求,完善设施,提高对废止、废水、废毛、内脏等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能力,实现无污染处理、排放。
  四、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主要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要把畜牧业的发展任务目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建立奖惩机制,确保目标完成。要结合当地实际,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或实施方案,实行专题推进,跟踪问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典型的引导和示范,推进畜牧业发展。要认真贯彻畜牧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为实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建立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项支农资金要向畜牧业倾斜,投入畜牧业的比重应达到50%以上,重点用于良种繁育、防疫灭病及畜产品安全、服务体系、龙头企业、草原改良与饲草饲料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各商业银行要调整信贷资金投放结构,增加贷款规模,加大对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协会要重点支持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金向畜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外金融组织资金、外商资金投向畜牧业。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好国家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扶持政策,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畜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三)完善政策。各级政府要保证畜禽防疫、染疫畜禽捕杀所需经费,确保防检疫人员工资;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从事畜禽良种生产经营、饲草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对饲养场及附属设施建设用地,视为农用地,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对获得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出口创汇的重点龙头企业,予以扶持;认真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贷款政策,简化贷款手续,增加中长期贷款;各有关保险部门,要积极开展畜禽保险业务,财政部门适当给予保险补贴。
  (四)强化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强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乡、村畜牧兽医站(室),为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要建立独立的乡(镇)畜牧兽医站。稳定机构,理顺体制,加强队伍建设,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要达到80%以上,做到持证上岗;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具备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要建立健全村畜牧兽医服务室,配备有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村民聘任上岗;完善冷链和繁改器材等设施建设,实现繁育改良、防疫治疗、技术指导、饲料供应、产品销售“五不出村”,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要积极完善服务机制。对于技术推广、信息服务、防疫检疫等公益性事业,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人员方面给予保障;对于治疗、配种、饲料供应、产品收购等,引入市场机制,开展有偿服务。鼓励龙头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创办畜牧业服务组织,实现畜牧兽医服务体制的多元化。到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达标率为80%以上,建设一批功能完善、手段先进、保障有力、辐射周边的区域性中心站,同时5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畜牧兽医服务室。到2010年,乡镇畜牧兽医站达标率为100%,村村都有畜牧兽医服务室。
附件: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表
  附件:黑龙江省畜牧业发展规划表
  项目 单位 2002年实际 2005年规划 2003-2005年年均增长 2010年规划 2006-2010年均增长
  一、农、牧、渔总产值 亿元 760 930 7.0 1500 10.0
  (一)种植业产值 亿元 487 516 2.0 570 2.0
  (二)渔业产值 亿元 21 24 5.0 30 5.0
  (三)牧业产值 亿元 252 390 15.7 900 18.2
  二、牧业产值占农、牧、渔产值比重 % 32.4 42 60
  三、存栏
  (一)奶牛 万头 93.3 145 15.8 320 17.2
  (二)黄牛及肉牛 万头 432 610 12.2 1200 14.5
  (三)羊 万只 749 1000 10.1 2300 18.1
  (四)生猪 万头 1162 1800 15.7 2500 6.8
  (五)肉鸡 万只 6736 8500 8.1 9000 1.1
  (六)鹅 万只 1519 2000 9.6 2200 1.9
  (七)蛋鸡 万只 5427 6500 6.2 9100 7.0
  四、出栏
  (一)黄牛及肉牛 万头 211 240 4.4 450 13.4
  (二)羊 万头 320 480 14.5 1200 20.1
  (三)生猪 万头 1390 2000 12.9 3500 11.8
  (四)肉鸡 万只 17195 20000 5.2 27000 6.2
  (五)鹅 万只 2320 4800 27.4 12500 21.1
  五、畜产品
  (一)肉类总产 万吨 190 260 11.0 500 14.0
  1.牛肉 万吨 32.3 40 7.4 90 17.6
  2.羊肉 万吨 4.7 10 28.6 25 20.1
  3.猪肉 万吨 110.9 150 10.6 270 12.5
  4.鸡肉 万吨 27 35 9.0 45 5.2
  5.鹅肉 万吨 5.4 10 22.8 40 32.0
  6.其它肉类 万吨 9.7 15 15.6 30 14.9
  (二)鲜奶 万吨 239 430 21.6 1200 22.8
  (三)禽蛋 万吨 84.6 100 5.7 160 9.9
  (四)毛 万吨 1.75 2 4.6 6 24.6
  六、农村人均牧业收入 元 403 650 17.3 1650 20.5
  七、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 亿元 134 260 24.7 750 23.6
  八、畜产品加工业税金 亿元 8 16 26.0 45 23.0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5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