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东省职工待业保险办法

状态:失效 发布日期:1992-12-21 生效日期: 1993-01-01
发布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4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保障职工在待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待业职工重新就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我省范围内下列单位的职工,均应实行待业保险:
  (一)全民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职工;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中非农业户口的中方职工;
  (三)其他企业中经劳动部门办理手续的职工;
  (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第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职工(以下统称待业职工)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一)依法宣告破产的企业的职工;
  (二)濒临破产企业法定整顿期间被精简的职工;
  (三)根据国家规定,经县(市、区)以上人民政府或市地以上主管部门批准撤销、解散企业的职工或者停产整顿的企业被精简的职工;
  (四)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五)企业辞退、除名的职工;
  (六)企业按规定开除的职工;
  (七)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转到社会待业的职工;
  (八)本人申请,经企业同意辞职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职工不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一)在单位连续工作不满6个月的;
  (二)考入学校脱产学习和正常工作调动(转移)解除合同的;
  (三)自动离职的;
  (四)不按规定缴纳待业保险金的企业的职工。


    第五条    职工待业保险工作由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管理,其职责是:
  (一)职工待业保险基金的收缴、管理和发放;
  (二)待业职工的登记、建档、建卡;
  (三)待业职工的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四)组织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和生产自救。


第二章 待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六条    待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一)单位缴纳的待业保险金;
  (二)待业保险金的滞纳金;
  (三)待业保险基金的银行利息;
  (四)地方财政补贴。


    第七条    待业保险金的缴纳标准:全民企业、县以上集体企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按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外商投资企业按中方全部职工实得工资总额的1%缴纳;其他企业按劳动部门办理手续的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机关、事业单位按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的1%缴纳。
  企业缴纳的待业保险金在所得税前列支;机关、事业单位分别从行政费或事业费中列支。


    第八条    单位待业保险金的缴纳,以上报国家统计部门的劳动工资报表为依据,由有关专业银行代为扣缴,转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在银行开设的“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由于单位的原因造成银行无法扣款的,按日加收未缴数额3‰的滞纳金(从企业自有资金中列支),转入“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


    第九条    待业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后,按照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转入“职工待业保险基金”专户。


    第十条    待业保险基金由市地统筹,省适当调剂。暂不具备统筹条件的市地,应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市地、县(市、区)收取的待业保险基金,按季向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上缴10%的调剂金,用于全省范围调剂。


    第十一条    破产企业、关停企业或待业职工大量增加,市地待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先动用历年结余;再不敷使用时,可向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申请调剂;如经省调剂后仍有缺口的,可报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由同级财政补贴。


    第十二条    待业保险基金是国家保障待业职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挪作他用。


    第十三条    待业保险基金年终结余(不包括按规定提取的各项费用),除留有适当的待业保险备用金外,其余基金转财政专户代存,具体办法由省劳动局会同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待业保险基金及按规定提取的各项费用不计征税、费。


    第十五条    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加强对待业保险基金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财经纪律,按年度编制预算、决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并接受财政、审计、银行和工会的检查监督。


第三章 待业保险基金的使用



    第十六条    待业保险基金的开支项目:
  (一)待业职工的待业救济金;
  (二)待业职工的医疗费、死亡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
  (三)待业职工的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
  (四)办理待业保险基金的银行手续费;
  (五)待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
  (六)经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确需支付的其他费用。


    第十七条    待业救济金在办理待业登记后按月发给待业职工,其支付期限和标准,根据待业职工离开企业前的工作时间确定。工作时间在半年以上不足2年的,最多发给6个月,每月标准为50元;2年以上不足5年的,最多发给12个月,每月标准为60元;5年以上不足10年的,最多发给18个月,每月标准为70元;10年以上最多发给24个月,每月标准为80元。其发放期限应扣除企业已发给本人生活补助费的月份。
  救济金的发放标准,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城镇居民生活费用增长情况适当调整。
  在领取救济金期间,对双职工同时待业或家庭有严重困难,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待业职工,经市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可给予特殊困难补助,每次不超过100元。
  为鼓励待业职工组织起来就业或自谋职业,在领取营业执照后,经本人提出申请,可将其在待业期间尚未领取的待业救济金、医疗费一次发给本人。


    第十八条    待业职工医疗费随救济金按月发放,标准为每人每月5元,不享受救济金时即行停止。患严重疾病(不包括因打架斗殴、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致伤致病的),在所在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同意的医院住院治疗,其医疗费个人负担确有困难的,可酌情给予不超过医疗费70%的补助。


    第十九条    待业职工在待业期间死亡的(不包括因打架斗殴、参与违法犯罪活动而死亡的),死亡丧葬补助费、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职工社会保险有关规定一次性发给。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待业职工,停止享受待业保险待遇:
  (一)已重新就业的;
  (二)参军、升学或出国定居的;
  (三)无正当理由两次不接受有关部门介绍就业的;
  (四)待业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


    第二十一条    待业职工转业训练费和生产自救费,按不超出当年收缴待业保险基金总额的30%提取,实行专帐管理、专项审批、专款专用。


    第二十二条    待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按当年收缴待业保险基金总额的5%提取。确定不足的可以编制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从待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但最高比例不能超过8%。省待业保险机构的管理费按当年全省收缴待业保险基金总额的0.7%提取,从省调剂金中列支。
  管理费用于待业保险机构人员经费、业务开支及其他必需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    待业保险基金在保证用于待业救济的前提下,可根据其使用情况用于:
  (一)关停企业整顿期间组织职工开展生产自救,以及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兴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资金确有困难的,由具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担保,并经上一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后,可适当给予借款扶持。
  (二)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企业,因亏损承担厂内待业的职工基本生活费确有困难的,经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核实后,可酌情给予适当补助,但补助的数额不得超过生活费的40%,期限不超过3个月。


第四章 待业职工管理和重新就业



    第二十四条    职工待业离开单位前,原用工单位应向劳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有关材料和本人档案。本人应于离开单位后15日内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待业登记,经审查符合规定的,发给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待业职工保险手册》,按规定领取待业救济金。


    第二十五条    待业职工的重新就业,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
  待业职工重新就业时,不受年龄、婚否和原所有制身份的限制,只要用工单位生产工作需要,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随时介绍。除政策另有规定的外,重新就业后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


    第二十六条    待业职工的管理,由其户口所在街道或乡镇负责。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开展转业训练,为促进其再就业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二十七条    为保障待业职工基本生活,对就业特别困难的待业职工,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各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建立的待业职工生产自救基地,在税收、贷款等方面享受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待遇。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劳动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省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发布的《山东省关于〈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关联法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08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