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实施奶业发展及奶源基地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1-24 生效日期: 2007-01-24
发布部门: 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宁政[2007]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由市农牧局制定的《关于加快实施奶业发展及奶源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一月二十四日


关于加快实施奶业发展及奶源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市奶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共西宁市委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奶业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十五”末全市实现牧业总产值10.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146%,其中奶业产值约为1.02亿元,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84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39%,良杂种奶牛存栏10.75万头,奶类产量783万吨,全市从事奶牛养殖及其行业的农户有4.1万余户,占全市总农户的18.1%。但是,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市奶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畜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畜群畜种低结构中良种奶牛比例低,全市良种化程度较高的奶牛只占良杂奶牛存栏总数的3441%,奶牛单产低,养殖经营效益低,成年母牛年单产平均只有971.4公斤,远远低于全国农村年单产3.5吨的水平。二是奶业产业关联度不强,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各自为阵,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还未形成,奶农与乳品企业之间缺乏有效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38个集奶站(其中机械化挤奶站11个),由于覆盖面窄,联接和组织奶农能力弱,广大农户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仍然不高。三是乳品加工滞后,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竞争力弱。截止2005年末全市从事乳品加工企业(厂点)有28家,年加工处理鲜奶4万余吨,占全市奶产量的51%,加工企业除天露、小西牛具有一定加工规模和现代化技术工艺外,绝大多数为作坊式加工,且加工量很少。四是科学化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奶农生产方式传统落后,经营方式单一,尚未建立起“基地化养殖、机械化挤奶、规模化经营”等集约化模式,中介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健全等,导致全市奶业发展呈松散状态,整体效益不明显。这些问题已制约和影响了我市奶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及发展目标
  全市奶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意见和新农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农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奶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小规模、大群体”养殖优势,积极培育规模大、档次高、具有现代化管理机制的奶源基地。加快标准化、园区化奶牛养殖和机械化挤奶站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和综合服务能力,实现稳定的奶农—乳品企业—市场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目标:2007年,全市奶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较2006年增长11%,产奶量达到11万吨,牛奶产值达到1.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2%;2006-2010年在全市新建奶牛养殖园区50个(其中60户养殖300头的30个,100户养殖500头的20个),新建机械化挤奶站50个。到2010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奶牛饲养量达15万头,奶产量达30万吨,牛奶产值达到4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4%。到“十一五”末,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工销售UHT液态奶、优质酸奶和干酪素、奶酪等乳制品30余万吨,带动农户5万余户,直接或间接安排就业人员达到1万余人。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指导结构调整,通过政府引导,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中介服务组织和个人带动、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的养殖观念和生产经营方式,积极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奶牛养殖业,从而提高全市奶业整体效益。
  (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养殖习惯和经济水平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发挥市郊、县城郊以及传统奶牛养殖已成规模地区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同时要统筹兼顾种植业结构调整,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人工饲草地建设等,做到统一规划,配套进行,从而全面推进全市奶业的发展。
  (三)坚持“公司+基地+奶农”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原则。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订单”奶业,按照“公司+中介组织(奶协)+奶农”和“公司+基地+奶农”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奶牛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强化流通和信息服务,通过协会加强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奶业转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坚持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推广细管冻精、胚胎移植和引进良种奶牛等改良适用技术。加快奶牛养殖园区优良高产奶牛的引进步伐,不断提高个体生产性能。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充分有效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市奶业中的支撑作用,通过加大技术推广、培训等科技投入,提高科学养畜水平,提升我市奶业总体素质。
  (五)坚持“以奖代补”的原则。各级政府都要将政府扶持奶业资金与企业(或个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带动群众养殖奶牛的成效挂钩,对群众带动作用强、建设成效显著的企业(或个人)从养殖园区建设、奶牛引进、细管冻精、挤奶站建设和优质牧草种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政策,积极扶持奶业发展
  继续扶持和发展壮大我市已有的奶业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绿色产品名牌,加快优质乳品的开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市、县区各级政府对于奶牛专业村和企业(或个人)修建的奶牛养殖小区从良种引进、改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企业(农户)养殖贷款贴息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扶持。谁有积极性就支持谁,谁发展快就壮大谁。
  市、县区政府出台政策对养殖用地一律视为农业用地,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并根据项目发展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必要的用地。对于企业(或个人)建园区(或奶牛暖棚)可采取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的政策给予支持。
  (二)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筹集奶业发展资金
  市、县区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奶业发展资金作为突出重点切实抓紧抓好,积极搭建信用平台,协调国内外信贷资金。计划、财政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饲草料基地、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奶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推广方面的投入力度,在重大项目的安排和资金投向上向奶业倾斜。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个人、集体、单位、企业和农户等社会民间资金投资奶业发展,努力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区(县)政府每年要从当年新增可用财力中安排适当的资金用于扶持奶业发展。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奶产业经营风险,促进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企业与养殖户签订“订单”,实行收购保护价。同时,由乳品企业从农户交售的鲜奶中提取002元/公斤,企业每公斤出资0.02元逐步建立和完善奶业风险保证基金。该基金主要用于奶牛养殖户的投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在市场看好,经济效益高时,作为养殖园区和奶农的贷款担保金,扩大再生产;在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用以补贴农户损失,支持养殖园区恢复奶业生产。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奶业发展基金和奶牛互助会制度。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通过采取小额贷款、养殖户联户担保贷款,龙头企业担保贷款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奶牛贷款规模,大力支持奶牛养殖(户)场发展奶牛生产。
  龙头企业要按照农民养殖户、金融部门、龙头企业三家配套的原则,积极融资,加大养殖园区和奶农购牛担保贷款规模,理顺放款程序,加快引牛进度。
  (三)加快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养殖
  奶源基地建设按照“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模式,加快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奶牛专业村、奶牛专业户和家庭牧场。先试点后推广,各县区在条件成熟的村按照“政府搭台、业主投入、企业参与、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和扶持“企业与村联合建小区”“养牛大户投资建小区”“农民合伙投资建小区”“乳品企业投资建小区”和“开发商投资建小区”等多种形式先行搞1-2个园区建设试点,再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实现“精养、高产、优质、高效”。奶站建设原则上坚持一村一站,到2010年全市奶站实现标准化、机械化,逐步达到AA级绿色标准,提高我市奶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四)切实搞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治工作
  农牧、科技部门积极推广奶牛细管冻精人工冷配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加速高产奶牛群体的扩大。实行奶牛防疫工作责任追究制,各级动物防疫监督部门要严把引进良种、奶牛生产、奶牛交易等环节的免疫和监测工作,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的暴发和流行。2007年底全面完成全市奶牛布病、结核病的普查工作,并结合发放奶牛健康证实行长期动态管理。
  (五)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饲草比重
   奶牛产业化经营必须立草为业,奶牛养殖乡村结合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大退耕还草、引草入田力度,增强奶业发展后劲。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品质优、蛋白高、产量多的优质牧草,并要全面推行标准模式化饲养,提高奶牛单产和总产量。
  (六)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乳品生产的卫生、质量标准和《西宁市乳类管理办法》,规范奶源市场,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全力做好奶业市场、饲料及添加剂市场、个体诊疗、兽药市场等各类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全市奶业发展秩序。
  (七)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奶业建设工作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实行奶业发展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目标体系,认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奶源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市奶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4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