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重庆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7-09 生效日期: 2007-07-09
发布部门: 重庆市农业局
发布文号: 渝农发[2007]441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局:
  为实现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的目标,今年全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抗灾减灾的技术和工作措施,基本克服了去年特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目前小春粮油丰收已成定局,绝大部分地方大春播栽正常,主要农作物长势良好,呈现丰收在望之势。但是,今年的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仍然很大。一是由于近期降雨偏多,虽然解除了旱情,但部分地方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玉米授粉结实和水稻幼穗分化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市气象部门中长期预测,7月全市将有6次降雨过程,其中降水中东部正常偏多,洪涝灾害的机率极大;二是根据这种气候趋势和目前病虫害迁入量分析,今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将比上年增加,其中: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将达大发生程度(5级)。据植保部门监测,至6月下旬,全市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区县数达到31个,灯下虫量及田间虫量均明显大于去年同期。目前除潼南、大足及主城区没有发现稻飞虱外,其他31个区县均有稻飞虱迁入危害。一般百丛虫量为30-9500头/百丛,平均1900头/百丛,最高虫量为100000头。其中长寿区超过三分之一的街镇出现了“火旋团”。三是气象预报从7月中下旬开始全市将有20天左右的高温伏旱天气。为了切实抓好当前我市农业抗灾救灾和大春作物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大春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在握,特作如下紧急通知: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对大春作物田间管理的领导
  当前正是各种大春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能否夺取全年恢复性增产的关键时节。各级农业部门务必提高对搞好以抗灾救灾和大春作物病虫防治工作的认识,一手抓病虫害防控,一手抓防洪抗旱。要按照最近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大春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渝办电[2007] 8号)要求,实行重大病虫防控责任属地制,农业部门是具体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切实做好病虫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及宣传发动工作,层层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考核。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检查督促,有效解决生产和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市农业局最近将组织督查组赴各地检查耕地撂荒复耕、财政直补政策、重大病虫害防治、蓄水抗旱等情况,把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组织精干力量,切实加强以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为主的大春田管工作
  (一)加强水稻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针对今年水稻病虫重发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部门要严密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防治。防治重点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各地要加强田间调查,加强病虫监测,搞好预测预报,大力开展病虫可视化预报,制定分类防治预案,确定防治重点,深入开展技术与物资服务,迅速组织对路农药,抢间歇晴天,采取统一防治、区域防治、综合防治等措施,及时开展各种病虫害防治;有条件的地区,要充分开展植保社区服务和机动喷雾器作业,切实抓好病虫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防治稻飞虱可选用噻嗪酮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氟虫腈+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等药剂,稻瘟病可选用三环唑、丰登等,纹枯病用井岗霉素、纹枯净进行防治。同时兼顾区域性发生的病虫害,力争将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加强当前大春作物肥水管理
  水稻:田间管理一是注意蓄水抗旱,确保孕穗、抽穗扬花期田间有浅水,灌浆结实期保持湿润灌溉。二是因地制宜增施穗肥,对稻田肥料投入较少出现明显缺肥症状的要及时补施粒肥,亩施用尿素和氯化钾各2-3公斤,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三是蓄留再生稻的适宜田块要在收获前15天,每亩增施促芽肥尿素15-20公斤。
  玉米:平丘区逐渐进入成熟期,要适时收获,以防雨后穗发芽。中山区要抓好玉米大喇叭口期穗肥的施用,并作好人工去雄和授粉,降低秃尖率和空苞率,提高结实率。同时山区玉米的田块应开好排水沟,有利防止湿害和减轻玉米纹枯病的危害。要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作青贮饲料和能源开发。
  红苕:一是及时作好夏苕的栽插扫尾,尽量使用尖梢苗,多实行间套作,提高土地利用率,杜绝撂荒。二是对移栽红苕要早施苗肥,增施钾肥,促进苕苗快速生长,提高地上部苕苗生长量,保证伏旱来临前覆盖满地面,并采用玉米秆覆盖或浅中耕方法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强抗逆能力。三是加强苗床管理,增加粪水施用次数,促进母苕多长苗,长壮苗,以备晚秋红苕苗源。四是中、后期看苗适施裂缝肥,防止早衰。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促进块根膨大。同时注意做好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高粱:加强穗期病虫防治,重点防治螟虫、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蓄留再生高粱要注意适时足量施好促芽肥(收前7~10天亩施50%BB肥10公斤加人畜粪1000公斤),头季高粱籽粒80%成熟,穗子上中部籽粒变红时及时收获头季,近地面留桩1~2个节,并将秸秆覆盖在行间,保湿抗旱。
  (三)加强稻田蓄水和防洪涝工作
  我市水利基础设施较差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水库等工程蓄水的重点首先是保证人畜饮用水安全,狠抓稻田蓄水是提高农业自身抗旱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各地要根据气象预报,向广大农民群众作好宣传,抓好塘库和稻田的伏旱前蓄水工作,保证水稻在抽穗扬花期田间有较深的水层,保证水稻正常灌浆结实。同时,我市目前雨热同季,暴雨灾害频繁,各地要根据预报,因地制宜,分类制定防灾措施,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进行田间诊断决策,及时抓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和水淹后作物的清淤恢复工作。
  三、及早动手,谋划晚秋和小春生产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晚秋和小春生产都给予了一定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春和晚秋生产。特别是农业部门在基地示范上都展示了高水平的典型。2002年开县再生稻最高单产达到了568.1公斤/亩,2002年江津再生高粱最高单产达到458公斤/亩,2005年云阳秋洋芋最高亩产达2100公斤,2003年奉节小麦最高单产达到384公斤/亩,2005年巫山脱毒洋芋最高单产达到4410公斤/亩,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但由于我市晚秋作物适宜生长期较短,小春生产受光照不足、湿度较大的影响,晚秋粮食作物的单产总体水平较低,小春粮食平均单产不足200公斤,晚秋低于150公斤;加上粮食生产的种植规模小,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对晚秋和小春粮食生产的种植积极性进一步下降。
  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产业调整和生产优势,提早做好生产规划和技术建议,以效益为中心,突出发展重点,在确保全年粮食恢复性增产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抓适销对路的蔬菜、短经和粮菜兼用作物生产,并大力开拓市场,提高晚秋的整体效益。有条件的地区要扩大优质油菜、优质杂粮种植面积,稳定总面积,优化晚秋和小春作物种植结构,加大以免(少)耕和秸秆还田为核心的轻减节本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小春种植效益。

  二〇〇七年七月九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4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