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印发蚌埠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4-16 生效日期: 2007-04-16
发布部门: 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蚌政[2007]4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蚌埠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十六日

蚌埠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序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经济成长能力的标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强开发利用全省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目标,以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安徽’,这是我省抓住信息化发展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市委、市政府在科学分析信息化发展趋势和要求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蚌埠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我市信息化建设是“数字安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蚌埠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有利于带动整个城市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拉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市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现状与需求
  (一)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全市通信水平和能力已具备相当规模,截止2005年底,固定电话用户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万户。我市是省内电信传输干线的重要节点,拥有三个出区的主要光通道;电信部门已在所有县以上城区建设了大芯数的环状和格状城域光缆网络;主干光缆和管道已基本到位;光缆已到达所有的县、乡镇,具备了为各种业务分别提供纤芯的能力;连接全省各地的宽带电信级ATM网络已投入使用。广播电视覆盖网得到进一步完善,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8%。有线电视光缆同轴混合网在市区内已建成,光缆已接入我市各小区,市区主干道路及支干均敷设有线光缆。我市是国家广电光缆传输干线及省广电光缆传输干线的重要节点,骨干光缆已通达三县,除具备开展广播电视业务外还具备开展各种双向业务及数据业务的能力。蚌埠市“政府上网”工程开展10年,蚌埠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框架已初步建成,政府专网和政务外网联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等四个大班子的40多个部门。
  2.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有了一定的基础。信息产品的开发、应用和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市一些重要党政部门都建立了多种数据库,有的已开展网络应用。许多机关、企业利用电信网及广电网组建了应用网或信息专网。政府部门主要业务活动基本上都利用计算机进行初级管理。服务行业信息系统广泛应用于本单位的管理性业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
  3.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新突破。在生物化工、玻璃制造、汽配生产、建材生产、电网、印刷等方面广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和环保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从单机、单项应用开始向多机、联网、综合应用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管理(如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在一些企业得到高度重视并开展应用。
  (二)存在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缺乏统一规划引导,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的程度较低。
  2.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未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3.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还相当薄弱。全民信息意识比较淡薄,信息技术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不高。
  4.信息化建设中介服务机构较少,市场化程度低,不能满足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三)发展需求
  1.宏观管理方面的需要。宏观决策的科学化需要借助大量的信息资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在上联省级各部门,横联市直各单位,下联各县(区)政府的政务信息网上,开发、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立各种决策系统和数据库,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
  2.信息共享方面的需要。社会各界也要求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因此,也必须建立统一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市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
  3.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可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和产品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贸易、服务、消费方式的转变,切实改进经济运行质量、服务质量和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精神文明与物资文明同步发展,推动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总体发展构想
  蚌埠市信息化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开发、利用信息资源,逐步推进全市各个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畅和协调,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点面结合,积极稳妥;技术创新,面向应用”的指导原则,实施开放式发展战略,以“数字安徽”建设的总体框架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字安徽”的成果和资源,紧密结合蚌埠特点和实际,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增强全民信息化意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着力推进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公共管理与服务信息化、社区信息化。
  (二)发展目标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整的信息网络体系。
  2.构筑一个公用信息平台。将各类公用信息网、专用信息网、单位内部网络系统用统一的技术规范连接起来,基本实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
  3.着力建设四个骨干工程,建成八个信息应用系统和六个信息资源库。
  4.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基本建成以“三网一库”,即政府系统办公业务网、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办公业务信息资源库为基本架构的全市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基本建成市、县(区)二级电子政务系统,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化。
  5.积极推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效地促进企业产品的优化升级。建设企业信息网和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十一五”期间,所有市属重点企业以及50%以上的中小企业能运用电子商务手段进行商务活动。
  6.接受过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技术教育和培训的人数占总人口的30%以上。
  (三)主要任务
  1.加快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传送网,优化网络资源,力争建成大容量、高速率、高质量、安全可靠的公众骨干传送网。加快建设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基于IP技术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大力建设能够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网。建设集数字视频广播、数字音频广播、数据广播及双向数据传输的综合广播信息网络,扩大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
  2.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推进信息资源共享。规范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更新,建设统计、工商企业、科技信息、人才劳务、社会公共信息、政策法规、办事指南等各具特色信息资源库群,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需求。
  3.推进各类信息应用系统的开发。加快信息技术在建筑、交通、电力、流通、金融、文化教育、卫生、消防、公共安全、灾害动态监测等领域的应用。
  4.推进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建设多媒体商用信息网络,为公众提供电子邮件、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电子购物、电子广告、家庭娱乐、视频点播、虚拟图书馆、科技、旅游、环境气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信息化”服务。
  5.推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企业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发展自动化综合控制系统;通过促进信息产品和传统产品的融合,增加工业品信息技术附加值;通过电子商务特别是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应用,推动营销、运输和服务方面的变革,降低成本,扩大工业品市场规模,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支持企业内联网及外联网建设,加速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进程,并以此为依托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开展技术创新,加大对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适用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适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建设的新技术和硬软件产品。
  6.推进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农业科技的咨询与服务、农业科普与人才培养、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及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应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把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农业资源的管理、开发、保护等各个环节的应用。
  四、工作重点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基础网络建设逐步向数字化、宽带化、光纤化及接入的多元化方向发展,建成高效、先进、业务种类齐全的信息基础网络,整体技术层次达到同期省内先进水平。
  1.高速宽带传输网的建设
  继续完善省市县光传输网的组织与管理,在现有干线光缆的基础上,新建、扩建干线光缆网络,形成大容量、多路由的安全的物理基础传输网,新建传输网至少能满足STM-1(155Mb/S)以上级别的宽带电路需求,实现IP over SDH、IP over DWDM的高速传送,传输网容量能充分满足各类业务的发展需要。
  2.接入网建设
  以光纤接入为主、无线接入为辅的方式发展接入网。实现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光纤到路边,光纤到村镇;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为用户提供能支持多种业务的综合接入服务,实现接入网的数字化、宽带化和综合化。
  3.高速互联网建设
  不断提高互联网带宽,使蚌埠市出区总带宽达到10Gb/s。重点建设全光纤传输网,进一步完善微波、卫星传输。引入密集波分复用技术(DWDM),加快建设面向多媒体通信的宽带化互联网,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宽带网各核心节点总端口容量/交换能力提升到100G,骨干带宽提升到10G。通过技术更新和规模的扩大,满足各种业务对高速互联网的需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集语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宽带互联城域网,加快宽带业务的普及,逐步推进光纤到户。
  4.有线电视网建设
  继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有线电视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县至乡、乡至村的有线广播电视网,进一步提高农村广播电视收听收看的质量。在城区内完成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建立和完善承担多功能双向业务的接入网络。规范有线电视网络建设,确保有线电视传输安全,完善数字电视平台的技术建设和管理,积极为市政府提供电子政务信息发布平台;为市民提供生活信息服务平台;为工商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平台;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平台。使电视机成为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二)信息骨干工程建设
  1.市电子政务专用网络工程
  本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府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加快市政务信息网络工程及各电子政务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与省政务信息网联接。以现有蚌埠市电子政务城域光纤网为基础,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及所有市直党政机关建立统一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体系,提供高速、安全、便捷的多媒体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利用“数字安徽”相关技术对现有的各部门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改造。整合现有的各种信息资源,开发蚌埠市综合经济、计划统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社会保障、工商企业、农业、林业、山地状况等数据库和信息库,不断丰富蚌埠市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
  2.市公用信息平台工程
  在公共传输网络基本软硬件基础上,开发软件,扩充设备,有效集成,互联互通,建设一个与各IP网、电信运营网、有线电视网、科研教育网等信息网络互联通的蚌埠市公用信息平台,支撑全市各种网络应用和服务,汇聚和承载蚌埠市各行业的主要信息。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系统工程
  积极推广和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管理、自动化综合控制等技术,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改造提升大型连续加工的过程控制自动化和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的信息处理,提高企业技术开发流程的效率以及检测和工艺水平,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系统。并配合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系统工程建设。
  4.农业应用系统工程
  建立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系统(3S)技术应用于农业用地开发整治,包括建立农业用地空间数据库、农林资源调查规划、农业用地开发模式选择;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广泛收集相关信息,完善农业“110”服务信息系统,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病虫害预警、科技动态、农副产品产销、法律服务、专家咨询、花卉热线等信息服务;介绍和推广新良种、新技术;提供农作物发生病虫灾情防治知识。
  (三)信息资源库建设
  1.蚌埠市统计数据库
  用于提供蚌埠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状况,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管理和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蚌埠市每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及与有关城市的比较、经济预测模型和经济分析报告等。
  2.蚌埠市工商企业产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用于提供蚌埠市工商企业登记及其信用情况查询服务,了解蚌埠的工业结构和反映企业的产品供求和企业信用信息情况。主要内容包括:全市的工商企业登记情况和信用信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主要产品情况、需求情况、诚信和失信记录。
  3.蚌埠市科技信息数据库
  用于显示蚌埠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促进新产品的推广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内容包括:科技专家数据库、专利文献库、科技项目库、科技成果库、技术转让库、新产品库、企业标准库、代码库等。
  4.蚌埠市人才、劳务信息数据库
  用于了解人才、劳务分布、需求走势和提供正常的供求渠道。主要内容包括: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市劳动服务中心的人才、劳务供求信息以及专家数据库。
  5.蚌埠市社会公共信息数据库
  用于提高公众的信息意识,方便群众生活。主要内容包括:蚌埠概括、天气预报、风雨水情信息、旅游天地、酒店指南、购物指南、体育信息、文化娱乐信息、电视节目预报、电话号码、邮政编码、交通信息、时事新闻等。
  6.蚌埠市投资办事指南信息库
  用于介绍蚌埠市的环境,吸引和指导外商投资,方便群众办事。主要内容包括:
  (1)投资指南:蚌埠概况、投资政策、招商项目、投资方法。
  (2)办事指南:介绍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和办事流程、公共事业部门的服务范围和办事手续、公告发布。
  (四)信息应用系统工程建设
  1.蚌埠市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引进并推广网上银行业务,延伸金融服务范围,丰富金融服务方式,为发展电子商务、网上缴费和结算业务提供必要而快捷的支付和结算手段。积极推进蚌埠市银行卡工程建设。
  2.蚌埠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总的建设思路和框架是:以中小企业服务为工作中心,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信息化计算机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应用体系建设为核心,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源共享、建设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成为快捷、方便传达国内外政务信息和商务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展示中小企业、宣传中小企业、服务中小企业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小企业孵化发展的基地,开展电子商务服务的平台;成为政府、中小企业和各类社会中介机构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3.蚌埠市区地理信息应用系统
  利用“数字安徽”的成果,建立蚌埠市区地理信息系统(GIS),以此为基础,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包括国土资源配置利用、城市规划和建设、市政管理、房地产市场管理、环境保护、水利建设和管线管理、电力管理等方面的城市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使蚌埠市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4.蚌埠市教育信息系统
  加快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全面启动教育系统网络的建设,建立蚌埠市教育系统网络管理中心,实现市教育局和市属、县属重点中小学行政管理自动化。加快学校校园网络建设步伐,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建成不同层次的校园网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实施“校校通”工程提供基本保证;建立蚌埠市教育系统信息网络,通过因特网与各县(区)教育局、学校互连,实现信息沟通,办公管理自动化;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心,重点完成对中小学教师的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建立蚌埠市教育资源库,实现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5.蚌埠市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建立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劳动、民政、公安、医疗、卫生、金融、工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联网;逐步建成社会保障核心业务信息、就业服务信息、养老和失业保险信息、基金征集信息、社会保障(险)基金社会化发放等系统并面向公众提供查询服务等功能;实现养老、劳动就业、工伤、医疗、生育、社会救济、法律支援等社会保险业务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全市范围内普遍使用社会保险智能卡(IC卡),向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社会保险服务。
  6.公安通信网络和信息系统
  建设以社会治安业务为基础,以公安工作信息化为目标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的系统,以提高公安机关办公效率和执法服务水平,主要内容包括:
  组建高速综合信息通信主干网,在网上传输话音、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视等信息;建设市公安及各县、区公安机关计算机局域网和计算机信息中心。开发、整合和利用公安各业务部门信息资源,建立专网数据库;建设全市公安会议电视和视频图像传输系统;各级公安机关(远程)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完善各类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完善全市公安通信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和各级指挥中心系统;建设市级及县级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系统。收集处理安全信息,对重大安全隐患,妨碍公共安全的有害信息能实时告警并及时处理各类有害信息;完善市公安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反应灵敏、响应快速、处理及时的联动信息网络。
  7.蚌埠市环保信息系统
  建成并完善蚌埠市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已投入使用的环境监测和环保管理应用软件,扩展系统功能和应用范围:建立起蚌埠市工业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完成对辖区内省、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和市区环境敏感点的自动监控;建立污染事故快速反应系统等基础应用系统;实现与安徽省环境信息网、市政务信息网络的联网,逐步实现与县(区)环境网络的联网,实现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蚌埠环境地理信息系统(GIS)、污染事故预警系统、环保决策支持系统等,不断提高我市环保管理和环境监测信息化应用水平。
  8.蚌埠市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实现公安、消防、卫生急救以及地震、气象、环境保护、卫生防疫、森林消防、防汛救灾等部门的联网,形成消防指挥、交通指挥、事故处理、自然灾害处理等应急指挥中心,以便市委、市政府领导可及时、快速地指挥处置突发事件,使领导基本不受地点限制而能方便准确地在第一时间下达指令,树立政府高效的工作形象,减少因灾难造成的损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领导与协调。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规划和指导;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机构,负责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规划、管理工作;凡由市财政拨款建设或涉及面广的社会性、公共性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论证、统筹规划并协调各有关单位联合建设。
  (二)完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努力形成配套的行政管理体系,在政府部门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和信息化工作责任体系。政府部门要积极倡导、激励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分清国家、本省以及本市的管理界面,以便使蚌埠的信息基础设施能突出重点。发展中介组织,发挥中介机构作用,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中介服务网络。积极筹建行业协会(分会),为推进全社会信息化服务。蚌埠市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运营要引入市场竞争,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培育和发展信息市场。
  (三)加大对信息化工程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采用多种投融资方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信息化建设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有所增加,使信息化投入制度化。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益性、全局性重点信息化工程和关键信息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引导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政务网、教育网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对骨干工程和应用系统工程的建设,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在制定政策及社会公共资源调配等方面予以充分的保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建设和实施。要积极嫁接“数字安徽”的技术和成果,以节省投资,少走弯路。同时应努力形成多种投融资渠道、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类投资政策,构筑新的投融资体制。引导、鼓励各类非政府投资主体投资,引导民间闲散资金投资,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四)加强信息化教育与宣传工作。人才队伍是蚌埠市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要普及信息化基础教育,有计划地开展本地人才的培养,除加强对各级公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操作培训外,要加快在校信息化人才的培训步伐,在中小学生中要普遍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发挥继续教育工程作用,重点加强和加快信息技术领域顶尖人才特别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委托培养和引进工作,采取倾斜政策,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良好环境。发挥各类培训机构、培训基地的作用,在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有计划地对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再教育,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教育体系和信息化技能培训考核体制。要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与省内外、海内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蚌埠市信息化建设是系统工程,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全市人民的信息化意识,使之自觉主动关心和投入信息化建设,创造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建设信息化法规环境和标准。采用国家信息化法规和我省地方条规,建立信息化依法行政框架。结合蚌埠市实际,在发展基础通信管线、电子商务活动、信息市场、信息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制定规范性文件,努力营造全市信息化法制环境。贯彻国家和省信息化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化指标统计工作。切实加强安全保密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信息化安全体系,防止人为或非人为的破坏、计算机犯罪以及失泄密事件发生。
  六、组织实施
  蚌埠市信息化建设要在本规划的指导下,集中资金和力量,力争每年办成几件实事。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较快,各地各部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情况变化制定实施方案。
  “十一五”前二年,建设完善蚌埠市信息化工程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工业化的关键技术和适用技术的研究;启动部分骨干工程。
  “十一五”后三年,利用前两年开发的数据源,进一步建设骨干工程,开发完善各类信息应用系统。向各行各业推广蚌埠市信息化工程应用的成果。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2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