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中小企业局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无锡市“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1-19 生效日期: 2007-01-19
发布部门: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锡政办发[2007]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中小企业局、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无锡市“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无锡市“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民营经济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裂变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作出更大的贡献,特制定无锡市“十一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
  (一)“十五”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无锡民营经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步,近几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生产要素集结之快,优势资本爆发之强,发展势头之迅猛,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总体上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无锡最大的增量经济,民资与国资、外资“三足鼎立”,各类资本相互融合,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发展的新格局已在我市形成。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2005年,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到20.7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6.82万户;私营企业注册资金总计达到1107.9亿元,比2000年底同口径增长544.32%,环比增长45.1 %;户均注册资本达到162.45万元,比上年净增22.38万元。
  发展速度再创新高。2005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达到0.76万户,平均每天新增近21户,日增户数之多,为近几年所未有;私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02.18亿元,比2000年底增长498.08%,环比增长43.1%。私个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95.91亿元,比2000年底增长973.86%。
  经济地位显著提升。2005年,全市私个经济完成增加值1210.39亿元,占全市GDP的43.2%,比上年提高了6.8个百分点,现价增幅比2000年底增长586.32%,环比增长46.98%;最近三年,私个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年提高约5个百分点以上。
  社会贡献明显提高。2005年私个经济上交税金108.04亿元,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5.61%,比2000年底增长553.2%,环比增长45.58%。私个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10.99万人,比2000年底增长106.38%,环比增长15.57%。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政府的管理引导,民营业主的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许多民营业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捐助活动,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无锡民营经济尽管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后发优势明显,为“十一五”的大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从内生动力看,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为民营经济发展积淀了悠远的文化底蕴;是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奠定了厚实的资本积累;是外资进入的新高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先进的国际理念,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从历史沿袭看,无锡民营经济发轫之时,恰是乡镇企业改革之日,大规模的转制、集体资本成建制的退出,为民营资本进入打开了通道,时至今日,民营企业中改制企业仍然是生力军,总量的60%左右是由乡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这些转制型企业基础好,底子厚,实力强劲,市场拓展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竞争优势明显。
  从资本来源看,无锡民营经济发展走的是兼容并蓄、多管齐下的路子,其对资本的包容力、吸纳力、凝聚力得以充分体现和不断放大。改制资本、本地原生资本、外来资本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形式,使无锡民营经济发展的资本充沛,后劲十足。
  从综合环境看,我市教育基础较好,科技实力较强,人力资源充裕,这是发展民营经济的突出优势,也是加快发展最有利的条件,必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增添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三)“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看到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一是企业规模还不大。我市民营企业单体规模偏小,户均注册资本只有162万元。尤其缺乏象万向、正泰、德力西等在全国具有相当知名度的百亿集团。二是发展层次还不高。我市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多,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产品档次不高,专业人才匮乏。三是经营领域还不宽。我市的民间资本绝大部分集中于工业和流通服务业,而浙江等地的私人资本早已在高速公路、机场、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领域大展身手。四是外向拓展还不够。调查显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在区域内比较活跃,但与温州相比,向外开拓明显不够。五是市场与产业互动还不足。我市规模市场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市场与产业的关联度还不够高,互动性不够强。
  二、“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以 “富民强市”和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为目标,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主线,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引导和推动民营经济运行机制市场化、组织结构现代化、发展布局集约化、增长方式科技化,力争使我市民营经济的成长环境、企业规模、经济总量、发展水平、产业特色和贡献份额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发展目标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和执法环境,为民营企业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府服务和高效有力的支撑,使无锡成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佳成长区乃至全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
  到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700亿元,上交税金达到35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0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占全社会的比重超过65%。到2010年底,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2万户,民营经济注册资本金达到3000亿元以上,从业人员达175万人。
  三、“十一五”民营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强化载体建设,铺就民营经济发展的厚实基础
  1.整合民营企业发展载体。坚持“工业向工业集中区集中”的原则,优化工业布局,集聚优势资源,提高科技含量,努力形成特色。集中力量推动工业集中区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形成一批以优势产业群为主体的特色工业集中区,不断增强集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按照“标准化建设、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不断提升工业集中区整体竞争力。鼓励各类企业和投资联盟参与工业集中区的投资建设,完善工业集中区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支撑能力,促进民营企业进区集聚发展。到2010年,全市工业集中区产出达到全市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0%。
  2.培育个体工商户发展载体。以体制、机制、政策和整合、提升、创新为突破口,面向长三角、面向全国、面向国际,加快构筑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高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现代市场体系,调整优化市场布局,培育形成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在全国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龙头型市场、大型市场、特色专业市场。到2010年,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18万户,进入各类市场创业和从业的人数达到30万人以上。同时,加强对重点专业市场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导向,重点培育有地方产业特色、带动功能强的专业市场,催生“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
  3.打造科技成果转化载体。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建设好各类软件园、信息产业园、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留学生工作站,鼓励和支持有知识、有技能、有特殊专长、缺创业资本的科技人员直接进入载体创业,发展高、精、尖技术密集型民营企业。支持和促进民营科技创业园建设,实现集中区与科技创业园并轨发展。办好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高新技术洽谈会”,努力形成国家级的科技对接平台,每年签约科技对接项目250个以上。每年新增省民营科技型企业100家,2010年底累计认定数达1100家以上。
  (二)创新发展思路,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全新方略
  1.实施全民创业战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大力营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保障创业、有利创业的社会氛围。通过舆论宣传、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在全社会弘扬以自主创业、艰苦创业为核心的新时期无锡人文精神,大力倡导敢冒风险、敢为人先、敢创新业的精神。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归国留学生以及下岗职工、待业失业人员投资兴办或承包经营各类企业;大力培育民众投资市场,开发投资品种,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股、入股各类城市建设和社会设施项目。大力表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单位和个人。在现有的规模型、科技型、外向型、效益型、成长型五类十佳民营企业评选的基础上,增加评选“创业型”和“服务型”十佳民营企业。继续评选发展民营经济杰出贡献奖。大力推进“平安无锡”建设,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合法收入和合法财产,依法惩处侵害民营企业的不法行为,为创业者创造安心创业、放心致富的环境。
  2.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引导民营企业大胆参与国际竞争,通过品牌延伸、资本渗透、跨国经营、海外合作等方式,拓展境外投资、生产及销售,获取跨国经营效益和发展空间。引导和推动具备一定条件的优势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经济国际化步伐。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海外设立加工贸易企业,带动技术、设备和劳务输出,鼓励有条件的民营流通企业到境外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占领国际市场,到2010年,我市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兴业、设立窗口累计达100家以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培育规模型民营外贸企业,扩大产品出口。五年内每年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500家,累计达到4250家, 2010年自营出口创汇达到84亿美元。
  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在招商引资方面,树立“有限空间、无限发展”理念,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坚持从具体项目做起的务实方法,提高政府服务效能。在“请进来”方面,坚持“三高三低”(高附加值、高效益、高科技含量,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的选资原则,设置用地最低投资密度标准,扩大标准厂房招商,致力于引进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项目,提高项目投资强度、技术层次和产出水平,注重通过吸引资本输入,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五年内争取完成招商项目600个以上,签约总额超过750亿元。引导企业“走出去”加快扩张,把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低、资源投入产出比例低的项目向后发地区转移,鼓励民营企业到资源产地建立基地,到中心城市建立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机构。鼓励民营企业把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有机整合起来,积极参与市内外国企改革,实现裂变式扩张。每年召开3-5次走出去投资说明会,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对外投资。组织民营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实行政策补贴等办法,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等,帮助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和国际采购链,拓宽市场空间。
  4.实施企业家培训战略。贯彻“创新、实用、竞争、服务”的要求,关爱民营企业家成长,催生一代领军人才,设立“民营企业家培训基金”。分层次组织培训,分类落实培训对象,分档次设计培训内容,分口子落实培训经费,以创业辅导、资本经营、现代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企业经营实务等为重点,组织专家专题讲座,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活动,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1万人次,五年累计培训5万人次以上。搭建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平台,建立无锡民营企业教学基地,举办高层专修班,在民营企业家中实施MBA、EMBA培训计划,每年重点组织100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到国内著名院校研修。每年举办“看一流企业、学一流经验、创一流业绩”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拓眼界,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力开展优秀民营企业家评比活动,积极推荐一批民营企业家成为全国、省级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劳动模范。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加入共产党组织,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企业家到各级人大、政协任职。引导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参与光彩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转变增长方式,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能力
  1.培育规模经营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前提下,实施有计划、有组织、有成效的兼并联合。鼓励有实力的规模企业实行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联合兼并,组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规模经济要求高、资金技术密集的大型企业,加速优势企业的发展壮大。实施“小巨人”工程,实行滚动发展机制,加强跟踪服务。继续实行各级政府部门、领导与重点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帮助企业制订中、远期发展规划,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建立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小巨人”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到2010年,形成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民营企业1000家,其中超10亿元的100家,超50亿元的20家,超100亿元的10家。
  2.培育产品品牌优势。引导民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拓市场、上规模、创效益。鼓励民营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出口名牌、国家免检产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出口名牌的企业予以一定奖励。到2010年,新增全国驰名商标5个,累计达9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9个,累计达17个;新增江苏省著名商标150个,累计达270个;新增江苏省名牌产品100个,累计达190个;新增市知名商标350个,累计达700个,力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数量在全国、全省兄弟城市中名列前茅。
  3.培育产业集聚优势。根据我市各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经济基础,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民营工业聚集区。到2010年形成优势产业集群15个以上,重点形成汽车产业、IT产业、纺织出口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增强特色优势产业高聚集、远辐射和强带动效应。大力发展“块状经济”,依托现有的产业集聚区,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生产要素,拉长产业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强产业集聚区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加强新品开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积极扶持产业集聚区服务机构的建设,五年内争取建成15个公共技术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转让交易平台。
  4.培育资本经营优势。充分发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倍增和催化作用,促使一批民营企业融入资本市场。加强辅导,优化服务,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的嬗变。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赴新加坡、香港等地境外上市,拓宽融资渠道。重点抓好150家上市后备企业的培育与引导工作,通过五年的努力,争取有30家民营企业上市,上市民营企业总数争取达到60家。
  5.培育企业机制优势。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治理结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指导具备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建立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到2010年,力争在营业收入超千万元的企业中,30%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指导企业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财务、用工、分配、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形成完善的责任监督体系,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佳环境
  1.加强行政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指导、协调和督查作用,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网络。全面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舆论宣传、统计考核、招商引资、统筹协调、管理服务和督促检查,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强劲发展。每年举办好银企授信、招商月、民高会等重大活动。各市(县)、区相应建立精干高效的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贯通的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推进体系。充分发挥各级民营经济投诉中心的作用,健全投诉查处反馈体系,加大投诉查处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大宣传力度。无锡日报设立民营经济专版,电视、广播设立民营经济专栏专题,开展“民营创业在无锡”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2.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有关政策,加大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力度,切实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截留梗阻等问题,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潜规则”。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确保政策的全面落实。凡是上级已有政策规定的,都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用足用活用好;凡是外地已经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都要学习借鉴;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都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3.完善融资体系,缓解瓶颈制约。广泛开展好银企授信活动,积极推进银行与企业的合作,做大授信盘子,鼓励银行为有市场、有产品、有生产能力、缺资金的“三有一缺”企业和广大中小型、初创型民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信用担保机构服务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每年增长20%以上,到2010年达到45亿元;担保公司年末担保余额每年增长20%,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保持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担保公司评定活动,提高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认可度,合理放大担保倍数。创建全市区域性再担保机构,加强对担保公司的行业管理,建立并不断强化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内容,积极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办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提供本外币信用证、保函、外汇结售汇业务等。积极拓展融资租赁等新的融资渠道,帮助民营企业降低创业成本。
  4.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创业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 2006年各市(县)、区服务中心全面建立并投入运行,乡镇街道建立服务中心的面达到60%。到2010年,市及市(县)、区和乡镇(街道)三级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形成以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支撑,覆盖全市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服务体系。加强中小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包括信用登记、信用征集、信用评价和信用发布在内的完整的评价体系。2006年基本完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框架的构建,并开展100家规模企业的信用评级。到2010年,力争1000家规模企业进入诚信体系建设范畴。对信用度高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对失信企业依法予以惩戒,切实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创建全市中小企业项目库,包括“请进来、走出去”项目库、“三有一缺”企业项目库、上市企业及后备企业项目库、对上争取项目库等,及时掌握发展动态,及时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5.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民企发展。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全面公开和落实工商登记、税费征收、融资担保、土地使用、外贸出口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并适当给予倾斜。提高扶持资金的放大效应和使用效果。市(县)、区财政都要相应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扶持,市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相关市(县)、区必须按规定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制定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监管水平和使用效益。鼓励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积极兴建再担保机构,建立财政、银行、担保公司合理分担风险损失的机制,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奖励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公司,帮助运作规范的担保公司争取国家财政、税收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在安排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改造、市科技三项经费、产业导向资金等方面,真正做到民营企业与其他企业一视同仁。
  6.加大考核力度,确保目标完成。把民营经济发展列入全市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划、计划和统计制度,形成快捷有效的统计预警体系。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目标和工作责任的检查考核,对目标完成情况“按月点评、按季公布、年度考核”,每月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每季在无锡日报公布各市(县)、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业绩,激励全市上下你追我赶、争先进位。加大激励力度,试行市(县)、区责任制考核保证金制度,年终由市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按完成目标责任的实绩奖罚,做到责任分明、考核分明、奖惩分明,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5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