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25 生效日期: 2006-09-25
发布部门: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泰政办发[2006]163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纲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指导方针,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进一步提升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市科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根据《江苏知识产权“十一五”规划》、《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泰州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泰州市知识产权“十一五”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为基础,以增强知识产权制度的运用能力为主线,以促进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为核心,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的创新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运用的市场环境、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早日实现由“泰州制造”向“泰州创造”的跃升注入不竭动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原则。以自主创新为目的,引进消化为手段,增强知识产权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正确把握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科技资源,大力鼓励、扶持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引进消化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用自主创新提升引进消化的层次。
  2.坚持重点跨越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提高全市科技、经济竞争力的全局出发,发挥知识产权政策的导向作用,既要保持知识产权在社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又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关键领域,尤其要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在政府指导下管理、运用、保护好自主知识产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3.坚持支撑发展与突破瓶颈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从现实的紧迫需求出发,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在促进发明专利和驰名、著名商标、名牌等知识产权数量增长的同时,努力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突破能源、环境资源等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进全市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化方向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坚持引领未来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根据全市经济发展整体布局,率先启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同时,充分考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需要和科技发展趋势,尽快研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型产业,引领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使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与科技、经济、贸易的衔接进一步紧密;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备;行政与司法双轨并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产业化体系进一步畅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将我市建成创新热情蓬勃、创新文化浓郁、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成果斐然的综合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二)主要分类目标。
  1.专利:到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7000件,授权总量达到6000 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000件和400件,拥有200 件以上专利的企业5家,拥有100件以上专利的企业 20 家,并在某些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2.商标:到2010年,累计注册商标数达12000件,其中,泰州知名商标达到300件,江苏省著名商标达到8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6件。拥有100件以上注册商标的企业3家,拥有50件以上注册商标的企业15家。驰名(著名)商标群体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
  3.版权:到2010年,版权登记总数达到300件。软件著作权登记数达到50件。
  4.名牌:到2010年,累计泰州名牌达210件以上,江苏名牌达到180件,中国名牌达到8件。
  5.标准:到2010年,主持和参与编制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累计40项,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产品标准累计80项。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加大引进和培育我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力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实现零的突破。
  7.植物新品种:到2010年,培育具有泰州农业优势的植物新品种(系)10种以上。
  8.地理标志:到2010年,有3种以上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重点工作
  (一)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与人才培养。
  1.知识产权的宣传。加大知识产权宣传的力度,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日对市民进行知识产权集中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媒体开辟知识产权专栏,利用动漫游戏、公益广告、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普及宣传知识产权知识;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的宣传,树立我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良好形象。
  2.知识产权的培训。注重知识产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各级行政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加强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运用的培训,提高知识产权的运筹和领导能力;对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中介机构人员,着重于知识产权的管理、运用和国内、国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和运用水平,增强指导能力;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着重于知识产权检索、创造、保护和运用的培训,提高应用和保护能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逐步将知识产权知识作为各级党政领导、企业领导和公务员培训的必修内容;市、市(区)人事部门要逐步将知识产权知识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逐步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职工培训计划。
  3.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坚持学校培养与社会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整合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在全市各大专院校逐步开设知识产权课程和讲座,使知识产权进校园、上教材,将知识产权课程列入有关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制订专门计划,定期选送人才到国内外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深造,培养一批专业基础好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熟悉国内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攻关人才。在做好本地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事部门要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作为紧缺人才列入年度人才引进计划,采取倾斜政策,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引进、吸纳国际、国内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知识产权机构与制度建设。
  1.行政管理机构与制度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市、市(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关系,充实职能,健全科室,配强人员,完善制度,落实资金,建立起适应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工作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各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机构的建设,指导园区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机构与制度建设。帮助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把知识产权工作贯穿到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知识产权机构及其职责,知识产权的管理及其奖惩制度,知识产权工作考核办法,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申请、维持、放弃,职务知识产权与非职务知识产权的审核与界定,知识产权的评价与评估、作价质押、作价投资、许可、转让,知识产权的档案管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监视、诉讼、边境保护,职工入厂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保密奖惩协议等。
  3.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与制度建设。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依法建立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整合优化现有专业代理机构,推进集专利、商标、版权、计算机软件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代理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的建设。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竞争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切实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三)知识创造与技术创新。
  1.企业的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以技术中心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拥有能作为盈利基础的核心技术专利,或足以制衡引进的核心专利技术的二次开发专利群;积极引导企业制定和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职务发明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加快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的步伐。
  2.公众的发明创造。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充分调动公众特别是高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医务工作者、技术革新能手和发明创造爱好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企事业单位应为职工合理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资源进行发明创造提供便利,同时在明确权属后为他们的知识产权申请、转让等事项,提供咨询、检索和其它必要的服务。
  3.学生的发明创造。要在全市学生中积极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大中专院校应为学生创造研发机会,并让他们通过社会招标、课题研究、开发等形式参与研究活动;全市中小学每年要利用假期和课外活动时间在学生中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积极扶持学生申请专利、进行商标注册和计算机软件、版权登记保护。
  (四)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
  1.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主动保护。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采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等形式,将发明创造成果产权化,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植物新品种和原产地标记的申请和认证工作。
  2.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引导权利人依法维权,充分发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知识产权纠纷的审判职能,依法积极受理和裁决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切实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3.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充分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统一领导和协调职能,加强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综合管理。知识产权、公安、工商、版权、质检、海关等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强信息通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定期组织全市知识产权执法检查活动,联手开展知识产权执法统一行动,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寻求法律救助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对举报、投诉及时公正处理。
  4.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机制的完善。健全相关部门之间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制定关于加强行政与司法保护衔接配合的具体操作办法,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对涉及侵犯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单位合法权益的案件以及特大、重大知识产权案件要建立案件侦办“绿色通道”,在办案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倾斜。
  5.知识产权的舆论保护。新闻部门要加强对知识产权案件的跟踪和报道,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引导公众自觉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利益。
  6.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的建立。扶持、帮助企事业单位加强研发、产品出口活动中的预警研究,逐步建立我市重点行业、重点技术领域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内外相关知识产权状况信息的动态分析,为技术研发、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指导,提高我市应对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
  7.知识产权的管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指导,掌握所辖行政区域内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增幅、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化程度、法律保护状况和对科技、经济的贡献率等,制定发展规划、保护措施和实施步骤。指导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等。提倡企事业单位依法采用竞业禁止制度,与涉及商业秘密的技术、经营、管理人员签订书面保密协议,约定使用范围、期限、方式、条件等具体事宜。
  (五)知识产权的运用与实施。
  1.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运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市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经济、技术发展规划以及国内外发展趋势,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进行知识产权静态和动态研究,掌握相关行业、领域的知识产权现状、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结合实际,制定知识产权发展、应用与保护战略;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发展与保护提出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措施,并指导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与应用,力争在2010年前使上述企业学会制定并应用知识产权战略,指导本单位的科研、生产、销售、技术进出口等。
  2.运用知识产权争创企业品牌。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争创国家和省名牌产品,积极扶持企业培育驰名、著名商标,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驰名、著名商标,以及知名产品的证明商标。有关部门在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兼并收购和合资合作中,要注重对传统商标的维护。  
  3.运用知识产权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打造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要以获取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目标,将知识产权的管理、应用和保护贯穿到技术开发、改造、创新的全过程。项目立项前和研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检索与查新,避免侵权和低水平重复研究,项目完成后要适时取得知识产权保护。对本市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专利、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知识产权,要积极鼓励企业运用和实施。同时鼓励企业及时引进符合我市产业政策、适合企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进行实施,促进知识产权的产业化。
  4.运用专利集合催生技术标准。要积极支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按照“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思路,在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形成专利族群,开拓提升产品的技术标准,并积极参与行业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完善与实施,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抢占先机、构筑高地。
  (六)知识产权的服务与交流。
  1.知识产权信息的传输与利用。依托国家和省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的大型文献数据库,建设功能完备的知识产权网站和检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分期分批建立起医药、化工、新材料、机电等领域的知识产权行业信息数据库。实现网上知识产权政务公开、业务受理、检索查询、咨询服务等多项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信息和网上办事的需要。
  2、代理服务水平的提高与业务的拓展。引导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采用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代理水平,努力拓展业务范围,将业务延伸至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知识产权诉讼代理、知识产权培训、知识产权战略咨询等领域。积极引进、培养具有国际知识产权代理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开展涉外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代理业务,为权利人申请国外专利、注册商标提供全方位服务。
  3.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服务。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指导会计、审计事务所和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重组、资产整合、合资合作、进出口贸易、纠纷调处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认定,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和纠纷案件的不公平处理。
  4.知识产权事务的国际国内交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要制定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内外进行知识产权的考察学习,同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市进行知识产权学术交流,适应我市对外开放的需要,加快我市知识产权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提升知识产权的服务水平。
  (七)知识产权的引进与出口。
  市外经贸局与市知识产权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企业在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合资合作、对外经济合作及境外参展等经贸活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跟踪服务,制定管理办法,规范贸易行为,指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登记与检索,帮助企业既维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又不与他人的在先权利相冲突,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提升我市在对外贸易中的良好形象。积极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八)知识产权典型的培养与推广。
  1.区域性知识产权典型的培养与推广。通过区域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来培养和推广知识产权典型,要在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人才培养,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实施,所辖行政区域内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试点,通过试点使区域性典型在五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建设有明显进展;二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政策不断完善;三是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拥有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四是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显著增强;五是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有较大改善。到2010年,力争有5个市(区)进入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区域行列。
  2.企业知识产权典型的培养与推广。培养企业知识产权典型的重点是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使企业在三个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增强;二是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自觉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到科研、生产、销售、合资合作、技术进出口等环节之中;三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到2010年,力争使我市“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达到5家,列入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的企业达到8家,《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推进计划》的企业达到100家。及时推广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和带动全市一大批企业进入知识产权试点企业的行列。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统筹指导《纲要》的实施,协调、解决《纲要》实施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处理《纲要》实施的各项日常事务,调查、收集、汇总、分析《纲要》实施的工作情况,并定期上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制定、完善所辖领域的有关政策、制度和实施方案,并负责实施和监督,确保《纲要》的顺利实施。
  (二)政策保障。
  一是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运行的大局统筹谋划,积极实施知识产权的政策导向;二是把知识产权纳入经济国际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好对外合作与交流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三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扶持政策,资助全市自主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工作,特别要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并拥有知识产权;四是把知识产权制度纳入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使科技创新始终在法律的引导下进行,对智力成果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保护,防止无形资产流失;五是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科技计划管理,在科技项目申报、合同签订、评估验收等各阶段,强化知识产权的管理,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六是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实施效益和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作为高新技术园区及企业等评审与复审的必备指标和条件,作为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和企事业单位研发与创新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和条件;七是按照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政策,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发明创造活动,并兑现科技成果完成人的“一奖两酬”政策和应得到的权属分配;八是将获得专利、计算机软件、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作为教师、医师、科研、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级晋升的重要标准,将知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和奖励;九是积极推进科技、文化成果管理和鉴定制度改革,将知识产权的管理纳入科技、文化成果鉴定体系,提升其法律内涵和市场外延;十是实施有序的市场导向,引导企事业单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规范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把知识产权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建立在市场之上;十一是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都要积极支持知识产权所有人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十二是鼓励投资机构、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各种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有限合伙制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和风险投资担保公司,从事知识产权的风险投资业务,促进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纲要》的实施。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5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