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东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8-10-16 生效日期: 2008-10-16
发布部门: 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税局广东省地税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发布文号: 粤经贸创新[2008]821号
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委)、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省内各直属海关:
  为进一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对2004年颁布的《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粤经贸技术[2004]343号)进行了修订,形成《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原办法同时废止。 广东省经贸委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国税局
广东省地税局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二○○八年十月十六日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提升我省产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规范和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根据《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制订和实施长期发展战略、整合内外资源、统筹管理技术创新活动,以及从事重大技术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综合机构。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第三条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省政府有关部门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一定支持。
  第四条 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省经贸委牵头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指导,并牵头负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的具体组织工作和评价工作。
第二章 认定
  第五条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
  第六条 申请企业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企业在广东省境内依法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已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并正常运作一年以上。
  (二)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行业内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三)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运作管理规范,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明确,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渠道。
  (四)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五)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以及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六)企业两年内(指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当年截止日期起向前推算两年)未发生下列情况:
  1.因偷税、骗取出口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刑事处理。
  2.涉嫌税收违法已被税务部门立案审查。
  3.走私及其他严重违反进出口监管规定的行为。
  (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600万元;按行业系数折算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50人;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第七条 认定程序:
  (一)企业于当年7月1日前向地市经贸部门提出申请,省属企业集团可直接向省经贸委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见附件一)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见附件二)。
  (二)各地市经贸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和所在地海关对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推荐企业名单。各地市经贸部门将推荐企业的申请材料(一式两份)和推荐意见上报省经贸委,同时将推荐企业名单抄送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以及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三)省经贸委委托有关中介评估机构,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三)对企业申请材料进行初评。
  (四)依据初评结果,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和综合审查后,确定认定名单。
  第八条 已是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其控股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如具备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条件,且从事业务领域与母公司不同,可申请作为该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申请材料和认定程序与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相同。
  第九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对认定名单(含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自受理申请之日起9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三章 评价
  第十条 依据《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
  第十一条 评价程序:
  (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于当年4月15日前将评价材料报地市经贸部门。评价材料包括:《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见附件四)和《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等。
  (二)各地市经贸部门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加盖公章后于当年5月10日前报省经贸委(评价材料一式两份)。
  (三)省经贸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
  (四)省经贸委委托中介评估机构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并形成评价报告。
  第十二条 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一)评价得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
  (二)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在65分(含65分)至60分之间;
  3.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的企业技术中心;
  4.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四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最低标准(见附件三)。
  第十三条 对评价得分65分(含65分)至60分的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警告,并予以3个月时间整改,由地市经贸部门负责督促整改。
  第十四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对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进行审核确认。评价结果由省经贸委自上报评价材料截止之日起50个工作日内公布。
第四章 调整、终止与撤销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其下属公司的原有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应予调整。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从事业务领域与集团公司不同的,可调整为集团公司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分中心;从事业务领域与集团公司一致的取消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第十六条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发生企业名称变更等调整的,应在办理相关手续后30个工作日内由地市经贸部门将有关情况报省经贸委。同时抄报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终止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所在企业自行要求终止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二)所在企业的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发生重大变更。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一)所在企业被依法终止;
  (二)评价不合格,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
  (三)经核实,所在企业上报的评价材料存在弄虚作假;
  (四)所在企业由于技术原因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事故,并造成严重后果;
  (五)所在企业涉税违法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五章 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上报的申请材料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取消申请资格,并且两年内不得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第二十条 因第十八条原因被撤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一条 各地市税务部门每年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和申请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涉税违法行为进行核查。
  第二十二条 省内各直属海关每年对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和申请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是否存在走私行为进行核查。
  第二十三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每年对企业调整、终止和撤销情况进行审核确认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四条 企业对认定或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布30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提请复议的企业应提交复议申请书和相关材料,经地市经贸部门确认后报省经贸委。省经贸委收到复议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在受理复议申请后60天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做出复议决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全省各地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参考本办法,制定相应政策,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评价工作,并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给予相应支持。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发布的《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评价管理办法》(粤经贸技术[2004]343号)同时废止。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解释。
附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编写提纲)
  一、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1.企业经营管理等基本情况,包括所有制性质、职工人数、企业总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销售收入、利润、缴纳税费额、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技术来源等。
  2.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内或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竞争能力(如规模、技术等)。
  3.企业在同行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贡献。
  二、企业技术中心的基本情况
  1.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中的地位及功能(附企业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图)。
  2.目前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包括:各项制度建立,组织建设、研发经费的保障,激励机制,创新环境,产学研合作等。
  3.企业技术中心研究开发及试验的基础条件。
  4.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产学研合作、企业间技术合作或产业技术联盟等。
  5.企业技术中心信息化建设。
  6.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带头人及创新团队的情况,人才培养情况。
  7.企业技术中心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3年之内)及其经济效益。
  8.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及近中期目标。
附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材料
  一、企业技术中心评价表
  企业名称
  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所属行业主营业务
  企业负责人联系电话
  技术中心负责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联系传真电子邮件
  企业网址报告年度
  序号定量数据名称单位数据值
  1.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万元
  2.企业利润总额万元
  3.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万元
  4.(T-1)年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万元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万元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万元
  7.(T-1)年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万元
  8.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项
  其中: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项
  其中:对外合作项目数项
  9.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
  10.新产品销售利润万元
  11.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万元
  12.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万美元
  13.企业职工总数人
  14.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万元
  15.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人
  其中: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人
  16.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人数人
  17.企业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万元
  18.企业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万元
  19.企业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人
  20.企业技术中心博士人数人
  21.来企业技术中心从事研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人月
  22.企业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个
  23.企业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个
  24.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数个
  25.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项
  26.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版权登记数项
  27.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项
  其中: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项
  28.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项
  29.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个
  其中:获中国驰名商标数个
  30.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数、省名牌产品数个
  其中:获中国名牌产品数个
  31.获国家和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项
  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项
  3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注:当年指统计年度,T-1年指统计年度之前一年
  企业负责人签字:企业盖章:
  有关部门审核意见
  地市经贸局
  地市财政局
  地市国税局
  地市地税局
  所在地海关
  二、需提供的附件及证明材料
  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项目一览表(B107-1)、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表(B107-2)。未列入国家统计局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统计范围的企业应参照上述两个表的格式填报后提交。
  2.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复印件。
  3.大型企业集团应将下属企业的(B107-1、B107-2)表合并填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进行合并填报。
  4.评价指标的必要证明材料,主要包括:技术中心高级专家和外部专家、对外合作项目、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在研和完成的全部科技项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列表、发明专利、参与制定的标准、国家认证实验室、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科技奖励等方面的内容。
  三、指标解释和填报说明
  1.报告年度:指评价表中指标统计年度,时间范围从填写评价表的上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所有指标的填报时间范围,如无特殊指明,均为报告年度。(T-1)年指报告年度的前一年。
  2.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所在企业总部和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企业(按实际控投权)等应该列入会计合并报表范围的所有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收入),经按合并报表原则处理后的合并营业收入。包括工业性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与旅游酒店服务等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3.企业利润总额: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
  各种消耗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亏损以“-”号表示)。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补贴收入,各种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4.企业产品销售收入总额:指企业销售产成品、试制半成品的收入和提供工业性劳务收入总额。
  5.企业产品销售利润总额:指企业销售收入扣除成本、费用、税金后的余额。
  6.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指企业实际支出的全部科技活动费用,包括列入技术开发的经费支出以及技创技改等资金实际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不包括生产性支出和归还贷款支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分为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指企业用于内部开展科技活动实际支出的费用,包括外协加工费。不包括委托研制或合作研制而支付外单位的经费。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按用途分为科技活动人员劳务费、原材料费、赎买自制设备支出、其他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或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科技活动而支付给其他单位的经费,不包括外协加工费。
  7.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指在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中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项目以及这三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费用的支出。
  8.企业全部科技项目数:指企业立项并开展研发(制)工作、以前年份立项(当年)仍继续进行研发(制)的科技项目,包括当年完成、年内仍在进行、年内研发工作已告失败的项目,不包括委托外单位进行研发的项目。从开发项目的性质看,包括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开发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新服务开发项目数与基础研究项目数之和。
  9.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的项目数:指研究开发周期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技术开发项目数。
  10.对外合作项目数:指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企业联合开展的科技项目数。
  11.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报告期本企业销售新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是产品销售收入的组成部分,计算口径与产品销售收入一致。新产品即包括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并在有效期内的新产品,也包括企业自行研制开发,未经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从投产之日起一年之内的新产品。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新产品包括全新型新产品和重大改进型新产品二大类。
  全新型新产品:指与以前制造的产品相比,其用途或者技术设计和材料三者都有显著变化的产品。这些创新可以涉及到全新的技术,也可以基于组合现有技术新的应用,或者源于新的知识的应用。
  重大改进型新产品: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产品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或者重大改进的产品。若产品的改变仅仅是在美学上(外观、颜色、图案设计、包装等)的改变及技术上的较小的变化,属于产品差异,不作为新产品统计。
  12.新产品销售利润:指企业销售新产品所实现的利润。
  13.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指年末整个企业用于科研、技术开发的仪器、科研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的原值(帐面原值)。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包括技术开发仪器、技术开发设备、技术开发检测设备、中间试验设备等。
  14.企业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指企业出口自己生产的自有品牌的产品和向国外出口技术所收入的外汇。
  15.企业职工总数:指企业在册职工人数。
  16.企业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企业在册全部职工一年的货币收入的总额。包括职工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货币收入的总和。
  17.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指企业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累计从事科技活动的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10%(不含)以下的人员不统计。
  (1)直接从事(或参与)科技活动的人员包括:企业所属的技术中心及中试车间(基地)等机构中从事科技活动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及其它辅助人员;虽不在上述机构工作,但编入科技活动项目组(攻关小组)的人员。
  (2)专门从事科技活动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包括:企业主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科研管理处、部、科等)的工作人员,直接为科技活动提供资料文献、材料供应、设备维护等服务的人员。不包括保卫、医疗保健、司机、食堂人员、茶炉工、水暖工、清洁工等间接服务人员。
  18.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指企业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类活动的人员。包括直接参加上述三类项目活动的人员及这类项目的管理和服务人员。
  19.技术中心职工人数:在技术中心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包括技术中心科研开发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直接为其服务的人员等。
  20.技术中心人员培训费:指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在国内、海外地区接受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的费用总支出。
  21.技术中心全体职工年收入总额:指技术中心在册全体工作人员的年货币总收入,包括工资、福利费、奖金、政策补贴、项目提成等各项收入的总和。
  22.技术中心高级专家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等政府部门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或者享受国家、省、部和计划单列市专项津贴的专家的人员数。
  23.技术中心博士人数:指全职在技术中心工作、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数。在站的博士后可以作为博士进行统计。
  24.来技术中心从事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人数:指来技术中心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作的具有较高科技开发能力的海内外专家累计人月。最小统计单位为:0.5人月。
  25.技术中心在海外设立开发设计机构数:指技术中心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设立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开发机构数量。
  26.技术中心与其他组织合办开发机构数:指技术中心与高校、研究院所、其他企业联合设立的以科研开发设计为目的的组织机构数量。
  27.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国家部门和国际组织认定认证的、仍在有效期内的实验室、检测中心的数量。
  28.完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指企业完成(结题)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技术项目数、新工艺开发项目数之和。
  29.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发明专利数和版权登记数:指企业作为专利权人拥有专利权属、经国内外专利机构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全部发明专利件数。
  30.当年被受理的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1.被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指企业报告年度内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发明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专利件数。
  32.最近三年主持和参加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指企业在报告年度、报告年度前一年、报告年度前二年主持或参与制定,目前仍有效执行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数量。
  33.企业获中国驰名商标数、省著名商标数:指企业拥有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的中国驰名商标数(含国际驰名商标数)和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定的广东省著名商标数。
  34.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数、省名牌产品数:指企业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数和广东省名牌产品数。
  35.获国家和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指企业获得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总数。
  3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指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吨标准煤。(以企业主导产品单耗在行业中排名情况为主要考察指标)
附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权重(分)三级指标
  经济效益企业规模8企业年销售收入,企业总资产规模
  经济效益12年利润总额,年缴纳税费,银行信用等级,资产负债率
  创新机制创新投入机制15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比例比上次评价增长
  人才激励机制5中心年人均收入与企业年人均收入之比中心人员培训费占中心人员总收入的比重
  创新合作机制5来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外部专家数对外合作项目占全部开发项目数的比重
  技术与人才创新队伍建设13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技术中心拥有的高级专家及博士人数
  创新条件建设5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通过国家和国际组织认证的实验室数
  技术积累储备12研发周期三年及以上项目数占全部项目数的比重企业拥有的全部有效
  发明专利数企业拥有的中国(省)名牌产品或驰名(省著名)商标数
  产出与效益技术创新产出15当年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数当年受理的专利
  申请数和版权登记数--其中当年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主持和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数
  技术创新效益10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
  重自有品牌产品与技术出口创汇额
  加分(≤3)获国家(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奖项目数
  扣分(≤3)企业经营亏损
  加/扣分(≤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二、行业系数行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
  新产品利润占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比重
  电子0.60.40.4
  家电0.60.40.4
  机械1.00.60.6
  船舶0.80.40.8
  化工1.21.00.8
  石化3.01.21.2
  医药0.80.80.6
  轻工1.01.01.0
  纺织1.01.01.0
  建材1.00.80.6
  有色1.01.41.4
  冶金1.21.41.4
  其他---
  有关说明:
  1、由于不同行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与产出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时,对不同行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利润占企业产品利润总额的比重等三个指标引入行业系数加以调节。
  2、行业系数只作为评估机构评价时使用,企业填报时无需考虑行业系数,按实际数据填报。评价时,根据企业填报的实际数据得出上述指标的比重,再乘以行业系数,得出上述指标的评价值。
  3、行业系数表中的其他行业指农业、服务业及电力、电信、交通、建筑、烟草等行业,具体行业系数将根据不同行业门类和实际情况,在每年开展认定和评价工作前确定。
  三、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
  1.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600万元。
  2.按行业系数折算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
  收入的比重不低于3%;
  3.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不低于50人。
  4.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500万元。
  四、指标体系的完善
  省经贸委将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和海关总署广东总署根据各行业技术创新的实际和政府的政策导向对评价指标、行业系数等进行必要的调整。
附件: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总结
  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需要提交工作总结,以全面总结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中心工作情况。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涉及企业秘密可作技术处理)。
  二、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与国际同行业领域相比所具有的规模和技术优势。
  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包括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情况、技术中心组织建设(内部组织设置与调整、下属企业组织设置、与外部单位共建组织及运行情况等)、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带头人培养、人才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投入制度及执行情况等)、合作创新情况(产学研之间、企业之间及国际合作情况)、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研究试验设施、检测设施、信息化设施)。
  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情况,包括重点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情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创新情况。
  五、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情况。
  六、其他有特色的工作情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2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