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13号――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调查的公告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1-04-02 生效日期: 2011-04-02
发布部门: 商务部
发布文号: 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13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以下简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51、87032352、87032359、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221、87033222、870332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和87039000。

  

  商务部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补贴和补贴金额、被调查产品是否对中国汽车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商务部做出初步裁定(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初步裁定

  

  商务部初步裁定,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产业受到实质损害,且倾销、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被调查产品及调查范围

  

  经审查,调查机关调整了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整后,被调查产品的调查范围为: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

  

  名称:排气量在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英文名称:saloon cars and cross-country cars(of a cylinder capacity>2500cc)。

  

  具体描述:所用发动机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87039000。

  

  三、初裁倾销幅度

  

  初裁确定的各公司倾销幅度如下: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9.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8.8%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2.7%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2.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4.4%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21.5%

  

  (all others)

  

  四、初裁从价补贴率

  

  初裁确定的各公司从价补贴率如下: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2.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6.2%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0%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0%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12.9%

  

  (all others)

  

  五、临时反倾销措施和临时反补贴措施

  

  调查机关决定,对被调查产品不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和临时反补贴措施。

  

  六、评论

  

  各利害关系方在本公告发布之日起10天内,可向商务部提出书面评论并附相关证据,商务部将依法予以考虑。

  

  特此公告。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日

  


  附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关于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

  汽车产品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以下称《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商务部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补贴调查。该被调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51、87032352、87032359、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221、87033222、870332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和87039000。
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补贴和补贴金额,是否对中国国内同类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补贴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做出初步裁定如下:

  一、调查程序

  (一)立案。

  2009年9月9日,调查机关收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国内产业提交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请,请求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

  1. 反倾销立案

  调查机关审查了申请材料后,认为申请人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的规定。同时,申请书中包含了《反倾销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的反倾销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根据上述审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倾销调查期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2. 反补贴立案

  调查机关收到申请材料后,根据《反补贴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于2009年10月28日就有关反补贴调查事项向美国政府发出进行磋商的邀请,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转交了申请书的公开版。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于2009年11月3日进行了磋商。

  调查机关经审查申请材料,认为申请人符合《反补贴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三条和第十七条有关国内产业提出反补贴调查申请的条件。同时,申请书也符合《反补贴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规定的反补贴调查立案所要求的内容及有关证据。

  在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查及磋商后,根据《反补贴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6日发布立案公告,决定对被调查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调查机关确定的补贴调查期为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二)倾销及倾销幅度的初步调查。

  1.立案通知

  在决定立案调查前,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就收到中国国内产业反倾销调查申请书一事通知了美国驻华大使馆。

  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版本,请其通知其所在国家的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本案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并将立案材料送至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利害关系方查阅。

  2.登记应诉

  在立案公告规定的登记应诉期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chrysler group llc)、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及其关联的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bmw mc)【及其关联的宝马集团(bmw ag)、宝马北美公司(bmw na)、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bmw china)】、美国本田有限公司(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及其关联的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honda of america mfg., inc.)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honda motor china investment co., ltd.)】、三菱汽车北美公司(mitsubishi motors north america inc.)向调查机关登记倾销应诉。

  3.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09年12月9日,调查机关向应诉公司发出了反倾销调查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2009年12月28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声明退出调查。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向调查机关申请延期递交答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申请企业适当延期。2010年1月29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的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的答卷。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调查机关针对应诉公司递交的反倾销原始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补充答卷。

  4.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

  有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内容在“补贴及补贴金额的初步调查”中一并论述。
5. 延期公告

  2010年11月6日,商务部发布2010年第73号公告,决定将本案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

  6. 公开信息

  根据《反倾销调查公开信息查阅暂行规则》的规定,本案各利害关系方有权到商务部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摘抄并复印与案件相关的非保密信息和材料。

  (三)补贴及补贴金额的初步调查。

  1.立案通知

  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布立案公告,并向美国驻华大使馆提供了立案公告和申请书的公开版本,请其通知相关出口商和生产商。同日,调查机关将立案情况通知了本案申请人及申请书中列明的国外企业,并将立案材料送至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供利害关系方查阅。

  2.登记应诉

  在立案公告规定的登记应诉期内,美国政府(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向调查机关登记补贴应诉。

  3.发放问卷和收取答卷

  2009年12月9日,调查机关向参加应诉的美国政府发出了反补贴调查政府问卷,向参加应诉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福特汽车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发出了反补贴调查企业问卷,并要求其在37天内按规定提交准确、完整的答卷。2009年12月28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声明退出调查。在问卷规定的期限内,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斯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均提出了延期递交答卷的申请并陈述了相关理由。经审查,调查机关同意给予美国政府和五家应诉公司适当的延期。2010年1月15日,福特汽车公司向调查机关递交了答卷。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和其余五家应诉公司向调查机关递交了答卷。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调查机关针对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递交的反补贴原始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向美国政府和三家应诉公司发放了补充问卷,并在规定时间内收到了补充答卷。

  4.相关利害关系方的评论

  (1)关于申请人资格

  2009年11月26日,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中认为,根据中国法律和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本案申请人,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不符合提起申请的资格要求,且申请书中也没有包含任何中国生产者明确表示支持的证据。

  立案前磋商后,美国政府在其提交的磋商记录对支持申请的国内生产者总产量是否达到同类产品总产量的50%以上这一门槛表示关注。

  2010年1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中指出,依据中国法律规定,协会具备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主体资格,而且,协会有权代表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申请人已在申请书中阐明并明确列出了表示支持申请并同意提供数据的企业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

  另外,调查机关也没有收到国内汽车企业反对本次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任何书面意见。

  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三条和《反补贴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内产业或者代表国内产业的自然人、法人或者有关组织(以下统称申请人),可以依照有关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的书面申请。同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章程的规定,该协会有权代表国内同类产品生产企业提出申请。因此,调查机关初步裁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符合代表国内同类产品产业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资格。

  (2)关于申请书

  立案前磋商后,美国政府在其提交的磋商记录中指出,第一,申请人提供的某些数据或事实不准确;第二,申请书中关于某些补贴项目的指控缺乏证据支持。

  2009年11月26日,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中认为,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中的某些数据未满足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因此申请书不符合启动调查程序的标准。
2010年1月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在向调查机关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中对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的主张逐一进行了澄清和说明。

  调查机关认为,对申请书的审查是对表面证据的审查,具体来讲是对证据的准确性和充分性的审查。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申请书中的数据是确实的,并有相关的初步证据作为支持,所附的证据包括相关报告和书籍,满足了对证据准确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因此,调查机关认定申请书符合启动调查程序的标准。

  (3)关于补贴利益分摊期限

  2009年11月26日,申请人就本案中涉及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提出了评论意见,建议以美国国内税务服务署《1977年分类资产使用寿命及折旧范围体系》中列明的汽车和钢铁行业非原料生产性有形资产的平均使用寿命,即汽车行业10年、钢铁行业15年作为本案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

  调查机关将申请人的上述评论意见向其他利害关系方进行了披露,并在调查过程中对申请人的评论意见予以考虑。

  其他利害关系方未对此发表评论意见。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采纳申请人的意见,采用汽车行业10年、钢铁行业15年作为本案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

  5. 延期公告

  2010年11月6日,商务部发布2010年第74号公告,决定将本案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

  6. 公开信息

  根据《反补贴条例》的规定,本案各利害关系方有权到商务部公开信息查阅室查找、阅览、摘抄并复印与案件相关的非保密信息和材料。

  (四)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调查。

  1. 产业损害调查期

  商务部在上述立案公告中明确,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期(以下简称调查期)为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

  2. 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

  根据《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规定,2009年11月6日,调查机关发出《关于参加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14号)和《关于参加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15号)。

  2009年11月26日,参加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期截止,调查机关共收到14份参加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申请和14份参加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申请。其中,申请参加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的分别为:9家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1家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3家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1家国内生产者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申请参加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的分别为:9家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和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1家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2家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1家国内生产者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代表美国政府参加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活动登记。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上述利害关系方登记申请。

  2009年12月29日,三菱汽车北美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了《关于退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调查案的函》和《关于退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反补贴调查案的函》,经审查,调查机关接受了其退出申请。

  3. 成立产业损害调查组

  2009年11月24日,调查机关成立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组,并于当日发出《关于成立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组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41号)。

  4. 发放和收回调查问卷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2月24日向已知的国内生产者、国外生产者/出口商和国内进口商发放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68号)、《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69号)和《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商调查函[2009]370号)。
根据《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六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在问卷规定的时间或经批准延期递交的时间内,调查机关共收回调查问卷答卷11份,分别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相关国内生产者统一提交的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1份;国内进口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交的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答卷3份;国外生产者/出口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和美国本田有限公司提交的国外(地区)生产者/出口商调查问卷答卷7份,其中国外生产者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和国外出口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合并提交了1份答卷;国外生产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国外生产者/出口商戴姆勒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提交了1份答卷。

  2010年5月31日,调查机关收到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其关联贸易商宝马股份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按要求提交的《关于对答卷补充问题的答复》。同日,调查机关收到福特汽车公司按要求提交的《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问卷补充答卷》。

  5. 发放和收回补充问题单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的规定,2011年3月10日,调查机关向上述已递交本案产业损害调查问卷答卷的国外生产者/出口商发放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产业损害调查补充问题单》(商调查函[2011]62号),要求其分排量提交相关信息。在规定的时限内,调查机关收到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德国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美国本田有限公司提交的补充问题单答卷6份。

  6. 听取利害关系方意见陈述

  2009年11月20日,调查机关收到本案申请人提交的《关于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产业反倾销反补贴陈述会的申请》。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反补贴条例》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调查机关于2009年11月24日发出《关于召开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的通知》(商调查函[2009]340号)。2009年12月3日,调查机关召开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申请人意见陈述会,听取了申请人就本案相关背景情况、提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申请的主要理由及与产业损害调查相关问题的意见陈述。同日,申请人就陈述内容向调查机关提交了《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和反补贴案陈述会材料》。

  2010年3月23日,调查机关会见了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一行,并听取了其就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意见陈述。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未就本次会见内容提交任何书面材料。

  2010年3月30日,调查机关会见了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一行,并听取了其就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意见陈述。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未就本次会见内容提交任何书面材料。

  7. 接收利害关系方书面评论意见等材料

  2009年11月26日,调查机关收到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对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进行反倾销及反补贴调查的应诉登记阶段评论意见》(以下简称《克莱斯勒应诉阶段评论意见》)。

  2009年12月26日,调查机关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人关于美国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应诉登记阶段评论的评论意见》(以下简称《申请人对应诉阶段评论意见的评论》)。

  2010年6月22日,调查机关收到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提交的《关于将通用汽车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凯迪拉克cts和别克昂科雷汽车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的申请》(以下简称《通用汽车产品排除申请》)。

  2011年3月21日,调查机关收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代表相关国内生产者提交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反倾销反补贴案国内产业补充材料》,内容为排气量在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的相关数据和材料。
8. 公开信息

  根据《产业损害调查信息查阅与信息披露规定》第八条、第十四条关于公开信息及送交查阅室的规定,所有与本案产业损害调查有关的公开材料均已及时送交商务部贸易救济措施公开信息查阅室,各利害关系方可以查找、阅览、摘抄、复印公开信息。

  调查机关对申请书及所附证据材料、收回的调查问卷及补充问题单答卷、利害关系方提交的书面评论和材料等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全面评估,对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给予了考虑。

  二、被调查产品范围

  (一)立案公告中被调查产品基本描述。

  被调查产品名称: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英文名称:saloon cars and cross-country cars(of a cylinder capacity≥2000cc)。

  调查范围: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

  被调查产品的具体描述:所用发动机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主要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

  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

  该产品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87032351、87032352、87032359、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221、87033222、870332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和87039000。

  (二)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整。

  立案后,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等向调查机关提交评论意见,称其生产被调查产品在物理化学特性、用途、销售渠道、价格、最终用户、客户评价和替代性方面与中国国内汽车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竞争关系,应当被排除在被调查产品范围之外。

  2011年3月8日,申请人提交申请,申请排除排气量在2.5升及2.5升以下汽车产品。

  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

  1. 物理化学特性: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业生产的产品在车身尺寸、轴距、性能指标大致相同,并无明显差异。从排量来看,国内产品同时包含各排气量汽车产品。

  2. 用途: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品均是用于乘用及日常交通使用。

  3. 销售渠道: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品均是通过特许经营模式,均是通过分销商销售给客户,且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品的分销商经常存在重叠,或地理位置相邻。

  4. 价格、消费者、可竞争性或可替代性:国内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在价格和消费者方面均存在部分重叠,形成相互竞争关系,相互可替代,特别是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汽车产品。

  综上所述,调查机关认为被调查产品与国内产品虽然存在差异,但是物理化学特性、用途、销售渠道大致相同或类似,而价格和最终用户存在部分重叠,客户评价通常反映在价格中,因此被调查产品和国内产品存在相互替代性及可竞争关系。

  经审查应诉公司评论和申请人的申请,调查机关决定调整被调查产品范围,将排气量在2.0-2.5升汽车产品排除在被调查产品之外,调整后,被调查产品范围仅包括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关税税则号包括:87032361、87032362、87032369、87032411、87032412、87032419、87032421、87032422、87032429、87033311、87033312、87033319、87033321、87033322、87033329、87033361、87033362、87033369、87039000。

  三、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和中国国内产业

  (一)国内同类产品的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二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二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条、第十一条关于同类产品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对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物理特征、性能、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产品的可替代性、消费者和生产者评价、销售渠道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了考察,调查证据显示:

  1.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产品特性基本相同,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基本部分组成,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均是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的乘用车。

  2.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相同,都包括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流程。

  3.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用途相同,都应用于公路交通运输,且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二者均面向中国国内的最终消费者,部分中国国内消费者同时拥有中国国内生产产品和被调查产品,二者可以相互替代。
4.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的销售渠道基本相同,都是通过特许经销商网络或4s店销售给终端客户;两者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提交的《通用汽车产品排除申请》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克莱斯勒应诉阶段评论意见》,以及国外生产者在其提交的国外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中均认为,调查期内,从美国进口的绝大多数被调查产品都是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而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为2.5升以下的小轿车和越野车,认为被调查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为高端消费市场,其价格远高于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价格,二者竞争重叠性小,不是同类产品。

  调查机关已将被调查产品范围调整为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并依据调整后的被调查产品范围认定了国内同类产品。如上所述,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在产品特性、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销售渠道等方面基本相同,价格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部分消费者同时拥有被调查产品和中国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二者可以相互替代。调查机关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

  有关利害关系方在其提交的书面评论及调查问卷答卷中基于调整前的被调查产品范围还提出了国内产业、损害、因果关系等方面的评论意见。鉴于被调查产品范围进行了调整,调查机关将在终裁及相关信息披露中考虑初裁公告后各利害关系方的评论意见。

  (二)国内产业的认定。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一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本案国内产业范围进行了审查。

  现有证据显示,调查期内,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所代表的国内生产者同类产品合计产量占国内同类产品总产量的主要部分,符合《反倾销条例》第十一条、《反补贴条例》第十一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十三条关于国内产业认定的规定,调查机关初步认定,上述国内生产者可以代表国内排气量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产业。本案裁决依据的中国国内产业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上述国内生产者。

  四、倾销和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作如下认定:

  (一)正常价值、出口价格及价格调整项目的认定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

  根据公司答卷显示,在调查期内的前10个月,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是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实体。2009年7月,通用汽车公司经过重组将其大部分资产出售给另一家实体,即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质性地继承重组前通用汽车公司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经营活动。因此,调查机关暂决定在初裁中将重组前后的通用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

  (1)正常价值

  关于型号划分,该公司在答卷中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置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初步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根据上述标准,调查机关决定暂将公司生产的被调查产品分为别克昂克雷和凯迪拉克两种型号的产品计算倾销幅度。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美国国内销售的情况。

  调查机关按两种型号划分计算了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调查期内,该公司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中,美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的数量占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出口数量的比例均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在美国国内的销售全部为非关联交易,调查机关暂认定其交易价格属于正常贸易过程。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调查期内生产成本和费用的情况,决定暂接受该公司的成本和费用数据,并据此对调查期内美国国内销售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经过审查,调查机关发现,低于成本的销售量占全部美国国内同类产品销量的比例不足20%,在初裁阶段,调查机关决定在计算正常价值时不排除这部分交易。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的情况。

  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两种渠道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一是通过关联公司-通用海外销售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贸易商;二是通过关联公司-通用海外销售公司销售给位于中国的关联贸易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再由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销售给中国最终用户。在第二种销售渠道中,该公司在销售时即知道产品将销往中国。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在初裁中,通过第一种渠道进行的出口销售,调查机关暂采用该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通过第二种渠道进行的出口销售,调查机关暂采用中国关联贸易商与中国非关联客户之间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经过初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暂接受该公司的调整主张。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chrysler group llc )

  根据公司答卷显示,在调查期内,克莱斯勒有限公司进行了破产重组,将大部分实质性资产转移至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自身及重组前的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共同提交答卷。经审查,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实质性继承克莱斯勒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经营活动。因此,调查机关暂决定在初裁中将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和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视为一个公司计算倾销幅度。

  (1)正常价值

  关于型号划分,应诉公司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置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情况。

  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中部分交易是通过其关联公司进行的,经初步审查,该部分交易价格能反映正常贸易过程,调查机关认定,该部分交易仍属正常贸易过程中交易,在初裁中不予排除。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内销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均高于成本,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暂按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向中国非关联客户出口被调查产品,经审查,对于通过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的交易,调查机关暂以中国关联贸易商的转售价格为基础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a. 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该公司所报告的内销交易的调整项目,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其提出的回扣、运费、信用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调整的主张。

  b. 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

  对于被调查产品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费、回扣、售前仓储费用、进口关税、进口报关费用、售后服务费用等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1)正常价值

  该公司答卷称,在通常业务过程中,公司使用一种8位的编码去标识汽车的每一型号,公司按照该型号划分填报了答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情况。公司答卷称,调查期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主要负责产品生产,不直接向市场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而是将生产出的所有产品销售给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再转售给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mbusa),然后由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销售给美国的经销商或最终用户。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和两家关联公司向调查机关提交内销资料。

  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暂以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转售给美国经销商或最终用户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经审查,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

  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梅赛德斯-奔驰美国有限公司向美国非关联经销商和一家关联经销商进行国内销售,经初步审查,公司对关联经销商和非关联经销商的销售价格并无明显差异,能够反映正常市场价格,调查机关决定暂接受公司主张,没有排除这部分对关联经销商的销售。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内销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暂按全部内销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与国内销售情况类似,调查期内,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将生产的所有产品销售通过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将产品转售给位于中国境内的关联公司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然后再销售给中国非关联经销商。

  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决定依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规定,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转售给中国非关联经销商的价格为基础,通过结构出口价格的方法来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a. 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国内销售中的其他折扣、回扣、物理特性调整、内陆运费、出厂装卸费、信用费用、担保费用、广告费用等调整项目,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在初裁中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b. 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

  对于内陆运费、售前仓储、出厂装卸费、海关关税、进口报关费、出厂装卸费、国际运费、港口装卸费、包装费用、信用费用、担保费用、广告费用、出口检验费、其他需要调整的项目等,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bmw manufacturing llc)及其关联公司

  (1)正常价值

  关于型号划分,应诉公司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置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根据该标准,调查机关暂决定将宝马公司产品全部划分为越野车,不再划分更多型号。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情况。

  调查期内,该公司美国内销售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超过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基础的数量要求。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其关联公司转售给非关联分销商,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该转售价格反映了正常贸易过程,因此调查机关暂以该转售交易作为进一步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公司提供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转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暂按全部转售交易作为进一步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审查了该公司在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情况。在调查期内,该公司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向中国非关联客户出口被调查产品,经审查,对于通过中国关联贸易商转售的交易,调查机关暂以中国关联贸易商的转售价格为基础确定出口价格。

  (3)调整项目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规定,为公平合理比较,调查机关对该公司影响价格可比性的调整项目逐一进行了审查。

  a. 正常价值部分

  关于该公司所报告的内销交易的调整项目,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其提出回扣、退款及赔偿、运费、售后服务费等调整的主张。

  b. 出口价格部分

  由于该公司是通过设立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转售被调查产品,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公司未报告在中国的关联贸易商发生的间接费用,调查机关决定对该间接费用补充调整。同时,该公司填报了其关联贸易商转售利润,调查机关认为该公司填报的转售利润受关联关系影响而未能反映应实现的利润,因此,调查机关决定重新计算其应实现的利润。

  对于被调查产品销售过程发生的运费、国际运费、保险、装卸费、回扣、内陆运费、售前仓储费用、内陆保险、进口关税、进口报关费用、售后服务费用、广告费、其他应调整费用(消费税)等调整项目,经审查,调查机关暂采信其提交的数据和材料,暂接受对其调整的主张。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及其关联公司

  经初步调查,调查机关对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的倾销及倾销幅度作出如下认定:

  (1)正常价值

  关于型号划分,应诉公司答卷中依据发动机排量、外型或配置等不同因素将被调查产品划分为不同型号。经审查相关利害关系方意见,根据被调查产品的功能、用途、消费者认知以及行业标准,调查机关决定将被调查产品统一划分为越野车和小轿车两类,不再按公司报告型号做划分。

  调查机关初步审查了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及美国本田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国本田)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同类产品的国内销售情况。经初步审查,调查期内该公司国内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同类产品数量占同期向中国出口销售数量的比例大于5%,符合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要求。

  根据美国本田的报告,该公司调查期内在美国境内的销售直接通过美国本田公司销售给非关联分销商。因此调查机关暂以该销售给非关联分销商的价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基础。

  调查机关对美国本田报告的成本数据进行了初步审查和调查。在初裁决定中暂接受公司所报告的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数据。

  调查机关根据认定的成本数据对转售交易是否存在低于成本销售进行了审查,发现调查期内该公司内销交易低于成本销售的数量比例不超过20%,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暂按全部在美国销售的交易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数量基础。

  (2)出口价格

  调查机关对公司调查期内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销售进行了审查。该公司调查期内对中国的出口销售均通过其设在中国的关联公司―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进行。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五条的规定,调查机关暂决定在初裁中以关联公司销售给中国非关联客户之间的价格作为确定出口价格的基础。

  (3)调整项目

  调查机关对公司主张正常价值的价格调整部分逐一审查和调查。

  a. 关于正常价值

  公司主张对广告费用进行调整。根据公司报告公司的广告费用分为一般性广告费或者针对特定汽车型号的广告费。一般广告旨在提高消费者对公司汽车品牌意识和增强整体品牌形象。特定广告主要通过强调特定汽车型号的风格或特点,推广特定型号。公司在国内销售中分别主张这两种广告费用的调整。

  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特定广告直接针对特定被调查产品,但一般广告所针对的并不是特定的被调查产品,只是为了提高公司品牌形象,该部分广告费用不属于直接销售费用而是间接销售费用,不能作为正常价值项目进行调整。因此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对公司特定广告费用调整的主张暂不予接受。
公司主张,公司在国内市场销售被调查产品时履行了比较多的职能,如广告、客户管理与维护、分销等,而对中国出口的销售中并没有承担这些职能。进而主张以公司提交的“表6-5”中在国内和出口中国两个市场上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差异,对正常价值进行调整。

  经初步审查,调查机关认为,销售职能的不同并不必然导致销售费用的不同,也不必然影响价格的不同比较。公司在答卷中明确表示:国内销售和对中国出口销售贸易环节没有差别。公司在这里所主张的销售职能不同,其实只是销售过程中有区别的销售活动,并不影响公平价格比较,这些不同的销售活动影响了销售费用,并进而影响了公平价格的比较。同时,公司直接以“表6-5”中在国内和出口中国两个市场上所发生的期间费用差异,对正常价值进行调整也不符合销售职能不同所引起费用的性质。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不接受公司这一调整正常价值的主张。

  经初步审查,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其他折扣、内陆运输-工厂至分销仓库、内陆运输-工厂/仓库至客户、售前仓储费、内陆保险费、出厂装卸费等相关费用、信用费用、担保费用、广告费用-特定广告等项目。

  b. 关于出口价格

  经初步审查,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接受了内陆运输-工厂至分销仓库、内陆运输-工厂/仓库至出口港、出厂装卸费等相关费用、国际运费、国际运输保险、信用费用、担保费用等项目。

  6. 其他美国公司(all others)

  对于其他美国公司,根据《反倾销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已经获得的事实和可获得的最佳信息,对其适用申请书主张的倾销幅度。

  (二)价格比较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进口产品的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考虑了影响价格的各种可比性因素,按照公平、合理的方式进行了比较。调查机关在当事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基础上,将应诉公司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在出口国出厂价的基础上予以比较。在计算倾销幅度时,调查机关将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和加权平均出口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倾销幅度。

  (三)倾销幅度

  经过计算,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分别为: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9.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8.8%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2.7%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2.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4.4%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21.5%

  (all others)

  五、补贴和补贴金额

  调查机关分别以10年作为本案中汽车行业一次性补贴利益的调查和分摊期,即对补贴调查期内及之前9年中可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财政资助以及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支持展开调查。

  调查机关规定,应诉公司和其符合条件的关联公司均应回答问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代表自身及重组前的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如无特指以下合称克莱斯勒公司)、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及其关联公司、美国本田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交补贴答卷。美国政府单独提交答卷。在调查中,调查机关依据获得补贴利益的产品范围分摊补贴项目的利益。

  调查机关审查了美国政府和各应诉公司的答卷,对各补贴项目作如下认定:

  (一)美国汽车业融资计划项目和美国汽车业重组及资产盘活救助方案。

  申请人主张,美国政府推出汽车业融资计划项目和汽车业重组及资产盘活救助方案,向汽车业提供巨额贷款,贷款利率低于同期可比商业贷款利率。申请人认为,该两项目构成了《反补贴条例》第三条项下的补贴,并使美国汽车生产企业获得利益。

  美国政府答卷主张上述两个补贴项目均在美国政府颁布实施的汽车业融资计划项下,经调查,调查机关接受美国政府主张,对该两个项目有关补贴的认定,调查机关一并考虑。

  1. 财政资助认定

  美国政府答卷报告,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2008年经济稳定紧急法案》,2008 年底,美国政府据此制定了“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美财政部根据该计划的授权制定了“汽车业融资计划”(aifp),该计划目的是救助美国汽车业,由美国财政部负责实施。美国政府在答卷中回答,美财政部将决定依照本计划投资的形式、条款和条件,并逐案审查其是否符合经济稳定紧急法案的相关规定。自 2008 年 12 月底至2009年12月21日,美财政部在该项目下支出近760亿美元。
根据《反补贴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出口国(地区)政府以拨款、贷款、资本注入等形式直接提供资金应为财政资助。调查机关初步认定,美国财政部在该项目下的支出,符合上述规定,应认定为财政资助。

  2. 专向性认定

  根据美国政府答卷,美国财政部制定的汽车业融资计划明确规定,项目目的是挽救美国汽车工业。美国政府法律文件明确表明该融资项目专门针对汽车产业。

  在项目具体执行中,美国政府答卷报告,美国财政部在确定资金接受者资格时需要考虑接受者对美国汽车业的生产或融资的重要性。美国政府回答,一些利益相关方请求财政部扩大项目范围,但经过全面分析,财政部决定不扩大项目范围。应诉公司答卷报告,汽车产业融资项目下的贷款的申请者仅限于汽车产业或向经销商或购买汽车的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实体。目前,根据美国政府答卷,仅有通用汽车公司、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在该项下获得资金支持。以上证据表明,该项目实际受益者仅限于汽车产业中的特定企业。

  综上,根据《反补贴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出口国(地区)政府、法律法规明确确定的某些企业、产业获得的补贴,具有专向性。调查机关初步认定,美国财政部在该项目下提供的补贴符合上述规定,具有专向性。

  3. 补贴利益的确定

  (1)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美国政府和克莱斯勒公司答卷报告,2009年1月2日,美财政部向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提供了4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贷款。

  2009年4月29日,美财政部为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提供了2.8亿美元的保修担保贷款。

  2009年5月5日,美财政部向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提供了18.9亿美元贷款。

  2009年6月10日和12日,美财政部向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供b期和c期两种类型总额为45.8亿美元的贷款。

  a. 关于补贴利益的接受者。应诉公司主张,即使美国政府给予重组前公司的贷款构成补贴利益,该利益也没有转移给重组后的公司

  根据美国政府和克莱斯勒公司的答卷,调查机关认为:

  第一,克莱斯勒公司破产重组受到美国政府的干预,不属于基于市场原则的正常商业过程。2009年1月2日,美财政部向克莱斯勒公司提供40亿美元紧急贷款,要求公司制定重组计划,并以此作为公司继续获得贷款的必要条件。美国政府答卷回答,2009年3月30日,美国总统为克莱斯勒公司制定出一个基本框架,使其实现与菲亚特的合并。在与总统的汽车行业特别工作组商讨后,克莱斯勒公司、菲亚特以及他们的主要股东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和牺牲,最终执行一项协议使克莱斯勒公司得以继续生存。为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2009年4月和5月,美财政部相继提供两笔贷款,担保公司在重组期间销售的汽车能够获得保修的付款保证以及重组期间公司的运营资本和日常开支。重组交易完成后,美国政府为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提供45.8亿美元的贷款,其中20亿美元用于购买旧克莱斯勒公司主要运营资产,其余贷款用于公司的运营资本及公司日常开支。以上信息表明,美国政府主导了克莱斯勒公司重组过程,该重组不是市场行为,重组前后公司获得的利益无法因重组而切断。

  第二,根据政府答卷,政府贷款目的是帮助公司重组,使克莱斯勒公司能够保持其具备独立实体的长期可存续性,使该公司品牌、生产、销售得以存续,而公司品牌、生产、销售正是所获利益的载体。上述贷款虽然提供的时间、条件不同,但目的是一致的,即帮助公司清理以前的大批债务,完成重组。这些贷款都是美国政府前后相继一揽子救助措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三,从结果看,政府通过一系列贷款,使克莱斯勒公司重组得以完成,克莱斯勒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克莱斯勒公司的品牌、生产、销售得以延续经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贷款,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将无法存续下去,不可能产生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美国政府逐笔贷款与公司重组破产的时间接近,重组前的克莱斯勒有限公司获得的利益并未偿还,相反,重组安排印证了受益资产转移至新成立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综上,调查机关认定,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和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是政府补贴利益的共同接受者,重组后,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是美国政府补贴措施的最终受益者。
b. 应诉公司主张,4月29日保修担保贷款并未实际使用,因为克莱斯勒公司从未在重组过程中发生不支付保修索赔的情况。此外,该笔贷款是通过克莱斯勒控股公司注入克莱斯勒保修spv公司,即便中国政府认定在调查期内该贷款构成了利益,相关利益也没有转移给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或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根据美国政府和克莱斯勒公司答卷,调查机关注意到以下事实:

  第一,克莱斯勒有限公司与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均为克莱斯勒控股公司控制,克莱斯勒保修spv公司为克莱斯勒金融公司设立的子公司。克莱斯勒控股公司、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克莱斯勒金融公司、克莱斯勒保修spv相互之间存在关联关系。

  第二,该笔贷款是美财政部首先拨付给克莱斯勒控股,然后由克莱斯勒控股注入克莱斯勒保修spv。2009年6月10日,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继承该笔贷款并于2009年7月10日还款付息。

  第三,应诉公司答卷报告,该笔贷款目的是担保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在重组期间销售的汽车能够获得保修的付款保证,且所有对该资金及其他款项的分配均应得到贷款人的书面同意。

  通过以上事实,调查机关认定:

  第一,应诉公司主张款项没有实际使用,但调查机关认为,政府贷款不是向消费者提供保修索赔的资金,而是保障公司在重组期间销售的汽车具备保修索赔的能力。政府拨付贷款至收回贷款期间,保修担保的功能已经完成,贷款的实际作用已经发挥,在此期间销售的汽车包括被调查产品均获得了贷款补贴的利益。

  第二,从贷款目的和作用上看,获得保修的付款保证是克莱斯勒产品能够正常销售的必要前提,美政府贷款给克莱斯勒保修spv的目的是救助克莱斯勒有限公司,帮助其产品在重组期间顺利销售。因此,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是该笔款项的实际受益者。

  第三,2009年6月10日,克莱斯勒公司进行了重组,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继承了该笔款项,其销售的产品包括被调查产品受益。因此,该公司成为利益的最终受益者。

  c. 关于正常商业条件下的可比长期贷款利率。应诉公司主张,美国政府在贷款时运用了商业原则,不存在补贴利益。由于美国政府答卷中没有提供有关其利率市场状况的信息,克莱斯勒公司也没有提交详实的证据材料。调查机关据此向美国政府和克莱斯勒公司发放补充问卷,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美国政府在补充答卷中提交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使用的利率,但均为穆迪评级aaa和baa级别公司的利率,考虑到当时克莱斯勒公司的评级已经降至d级,调查机关认为,美国政府提供的利率不属于可比商业贷款利率。克莱斯勒公司在补充答卷中提交了2007年商业贷款合同。调查机关认为,2007年与2009年美国信贷市场情况和公司状况存在较大差异,相互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综上,美政府和应诉公司均未按调查机关的要求提供正常商业条件下的可比长期贷款利率。

  根据美国政府和克莱斯勒公司的答卷,调查机关注意到以下事实:

  第一,汽车融资计划是根据“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而制定的,目的是救助美国汽车产业。财政部在确定资助对象时考虑的因素中包括,该资助对象经营中断对实体经济和信贷市场造成的影响及该资助对象从其他来源获得资本和流动性的能力及可能性。因此,调查机关从项目设定的目的和条件判定,该项目下申请贷款的企业应为经营困难、陷入信贷危机、需要政府救助的企业。

  第二,调查机关注意到了贷款出台的背景,当时克莱斯勒在日益恶化的信贷市场无法生存下去,如2009年2月17日克莱斯勒有限公司总裁至美财政部信函中陈述:“美财政部的资金对于克莱斯勒在日益恶化的信贷市场中生存下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在调查期内,克莱斯勒公司无法在正常的商业贷款条件下获得贷款。

  第三,2009年6月10日,克莱斯勒重组完成后,美国政府及应诉公司均未能提供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可供参考的信贷评级。调查机关发现,重组后的企业在短期内信贷和经营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克莱斯勒补充问卷回答:“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仅在调查期最后三个月内存续,在此期间,没有从政府以外的金融机构获得过贷款。”此外,重组后的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仍然需要政府提供巨额贷款的事实也说明当时公司的经营和信贷状况短期内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第四,根据应诉公司答卷, 2009年1月1日穆迪评级机构给予克莱斯勒有限公司的评级为c级,2009年4月29日下调至d级。

  上述事实表明,在调查期内,重组前后的克莱斯勒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无法在正常商业贷款条件下获得贷款。2011年3月11日,申请人提交评论意见,认为调查机关可参考贷款的具体期限、美国公开报告中信用良好及信用不佳公司的历史违约概率,并考虑风险报酬等因素,核算出该公司适用的正常商业条件下的长期贷款利率。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采纳申请人的主张。

  d. 关于正常商业条件下的短期贷款利率。由于美国政府及应诉公司均未提供可信的证据材料,调查机关暂依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布的公司短期债的利率确定该公司适用的正常商业条件下的短期贷款利率。

  e. 关于第三笔贷款的认定。由于公司到期日未支付本金及利息,在调查期内,公司无偿得到了该笔贷款,且未提出任何证据表明如何偿还该笔贷款。美国政府也未提出足够证据证明能够收回该笔贷款。因此,在初裁中,调查机关暂将该笔贷款及应付的利息视为赠款,并据此进行了分摊,计算出公司在调查期内获得的补贴利益。

  f. 关于第四笔贷款。应诉公司主张作为贷款的对价,政府持有公司9.9%的股权,调查机关据此向美国政府及应诉公司发放补充问卷。政府补充答卷回答,该笔贷款并非政府获得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的对价,由于克莱斯勒集团的股票并非公开交易,财政部没有对其股价单独估价。据此,调查机关对应诉公司主张不予采纳。

  综上,根据《反补贴条例》有关规定,调查机关计算应诉公司获得的补贴利益,并按照公司所报调查期的销售收入总额进行分摊,计算出该公司从价补贴率为6.2%。

  (2)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公司答卷显示,在调查期内的前10个月,重组前的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是生产和销售被调查产品的实体。2009年7月,通用汽车公司经过重组将其大部分资产出售给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general motors llc)。

  美国政府和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答卷报告,2008年12月31日,美财政部与重组前的通用汽车公司签署了一项贷款协议并提供了134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贷款。

  2009年4月22日、5月20日和5月27日,为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美财政部通过修订贷款协议的方式向重组前的通用公司分别追加提供了20亿美元、40亿美元和3.6亿美元的融资,使得该笔贷款总金额达到197.6亿美元。

  2009年6月3日,在通用公司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后,为继续经营并完成重组,该公司与美国政府又签署一项总额为33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其中美财政部出资301亿美元。

  2009年7月10日,在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当天,美国政府与该公司签署一笔总额为70.7亿美元的贷款协议。由于该公司在签署当天即偿还3.6亿美元,因此实际贷款金额为67.1亿美元。

  a. 关于补贴利益的接受者。公司主张,重组前通用公司获得的补贴利益没有转移给重组后的通用公司

  经审查,调查机关认为:

  第一,通用公司的破产重组程序受到美国政府的影响,不是基于市场原则的正常商业过程。2008年12月31日,美财政部与重组前通用签署一项贷款协议,要求公司制定重组计划,并以此作为公司继续获得贷款的必要条件。此外,美财政部于2009年4月至5月在该协议下又追加提供三笔总额为63.6亿美元的贷款,以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2009年6月,美国政府再次提供一笔总额为333亿美元。以上事实表明,美国政府影响并主导了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重组过程,该重组不是市场行为,重组前后公司获得的利益无法因重组而切断。

  第二,根据美国政府答卷,政府贷款目的是帮助公司完成重组。虽然上述两项贷款协议的签署时间和条件有所不同,但政府给予贷款的目的是一致且明确的,即帮助公司清理以前的大批债务,完成重组,使该公司的品牌、生产和销售得以存续,而公司品牌、生产、销售正是所获利益的载体。

  第三,从结果看,政府通过给予通用公司大量资金支持,帮助公司将主要经营性资产转移至重组后的通用公司。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政府的贷款支持,通用公司将无法存续,也就不可能完成重组。政府答卷显示,如果没有政府融资,通用公司将无法解决高额的剩余债务,这也是美国政府先后投入总额约500亿美元贷款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承认,单靠通用公司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重组的,实施重组计划需要大量资金,而如此庞大的资金只有政府能够承担得起。
第四,美国政府提供贷款的时间与公司重组破产的时间接近,且通用公司完成重组以后,并未归还与美国政府所签署的两项贷款协议项下的本金与利息,而是将其中约420亿美元转为美国政府在重组后通用的持股,约67亿美元转为美国政府与重组后通用的贷款,剩余款项留在通用汽车公司作为破产管理费用。因此,重组安排印证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实质性地继承重组前通用的所有资产并承担相应的负债和义务。

  综上,调查机关初步认定,重组前的通用汽车公司和重组后的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政府补贴利益的共同接受者。重组后,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是美国政府补贴措施的最终受益者。

  b. 关于正常商业条件下的可比长期贷款利率。美国政府和公司均主张,通用公司在与美国政府签署贷款协议时是依据商业原则和当时的利率市场状况信息确定贷款利率。调查机关向美国政府和公司发放补充问卷,要求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美国政府和应诉公司在补充答卷中均未按调查机关的要求提供可比长期贷款利率。

  调查机关注意到以下事实:

  第一,汽车融资计划是根据“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而制定的,目的是救助陷入危机的汽车产业。财政部在确定资助对象时考虑的因素中包括,该资助对象经营中断对实体经济和信贷市场造成的影响及该资助对象从其他来源获得资本和流动性的能力及可能性。因此,调查机关从项目设定的目的和条件判定,该项目下申请贷款的企业应为经营困难、陷入信贷危机、需要政府救助的企业。

  第二,调查机关注意到了贷款出台的背景。如前所述,考虑到当时的信贷市场环境以及通用公司重组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美财政部的贷款对通用公司的生存和重组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第三,调查机关发现,2009年7月,重组后的通用公司短期内的经营、财务和信贷状况并没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此外,重组后的通用公司仍然需要政府提供巨额贷款的事实也说明了当时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短期内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第四,2008年12月,标准普尔评级机构给予重组前的通用公司评级为cc级,2009年6月下调至d级。在调查期内,重组后的通用公司没有评级记录。

  上述事实表明,在调查期内,重组前后的通用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无法在正常商业贷款条件下获得贷款。2011年3月11日,申请人提交评论意见,认为调查机关可参考贷款的具体期限、美国公开报告中信用良好及信用不佳公司的历史违约概率,并考虑风险报酬等因素,核算出该公司适用的正常商业条件下的长期贷款利率。经审查,调查机关决定在初裁中采纳申请人的主张。

  c. 关于确定政府贷款的补贴利益。美国政府与重组前的通用于2008年12月31日签署的贷款协议约定的贷款期限为3年,贷款利率为 “libor+3%”。美财政部在该贷款协议项下分四次向该公司提供融资。同时,根据政府答卷报告,该公司在该协议项下实际支付利息金额约为1.34亿美元。调查机关根据该公司接受每笔资金的实际时间,计算贷款的实际受益天数,并根据核算的正常商业长期贷款利率与实际执行贷款利率之差和实际受益天数,计算出重组前通用公司从政府贷款中所获得的补贴受益金额。

  美国政府与重组后的通用公司于2009年7月10日签署的贷款协议约定的贷款期限为6年,贷款利率为 “libor(不低于2%)+5%”。同时,根据公司补充答卷报告,实际执行的贷款利率为7%。调查期内,公司在该贷款项下的受益期限为2009年7月10日至8月31日,共计52天。调查机关根据核算的正常商业长期贷款利率与实际执行贷款利率之差和实际受益天数,计算出重组后通用公司从政府贷款中所获得的补贴受益金额。

  d. 关于确定政府持股的补贴利益

  如上所述,在重组完成以后,通用公司与美财政部签署的两项贷款协议中的约420亿美元转为美财政部在该公司中的持股。

  调查机关经审查政府答卷和公司答卷及补充答卷后认为,由于重组后通用在调查期内未公开发行其普通股股票,因此无法确定其在正常商业环境中私营投资者的投资价格。调查机关依据公司答卷中报告的优先股股票清算价格估算美国政府在重组后通用的持股价格,该价格与美国政府的贷款权益之差视为政府授予该公司的利益。依据分摊期限,调查机关计算出该公司在调查期内通过政府贷款转为持股所获得的补贴金额。

  综上,根据政府持股的补贴利益和政府贷款的补贴利益计算通用公司在该项目项下获得的补贴利益金额,依据公司报告的调查期内销售收入总额进行分摊,计算从价补贴率为12.9%。
(3)其他美国公司(all others)

  对于其他公司,根据《反补贴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决定采用可获得的事实,对其适用通用公司的从价补贴率。

  各公司从价补贴率分别为: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2.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6.2%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0%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0%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12.9%

  (all others)

  (二)其他补贴项目。

  对于立案公告中列明的其他补贴项目,调查机关认为仍需进一步调查。

  六、产业损害和损害程度

  (一)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及所占国内市场份额。

  1.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为21046辆、32694辆、37159辆和28346辆。2007年比2006年增长55.35%,2008年比2007年增长13.66%,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0.12%。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2. 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

  调查证据显示,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9.97%、10.72%、10.74%和13.49%。2007年比2006年增加0.75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增加0.02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加4.69个百分点。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上升,且调查期末上升幅度显著增加。

  (二)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 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调查证据显示,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人民币价格分别为315467.03元/辆、288749.33元/辆、403088.78元/辆和411382.20元/辆。2007年比2006年下降8.47%,2008年比2007年上涨39.60%,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17%。

  2. 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证据显示,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280830.69元/辆、311698.48元/辆、364122.43元/辆和315545.59元/辆。2007年比2006年上涨10.99%,2008年比2007年上涨16.82%,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9.83%。

  3. 被调查产品价格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如上所述,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价格与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6年至2008年总体上涨,2009年1-9月下降。初步证据显示,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同比下跌3.17%,致使同期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同比下跌9.83%,可见,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压低了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

  综上所述,初步证据显示,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增长,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加。尤其在调查期末被调查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同时价格下跌,压低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影响了国内产业的盈利能力。

  (三)国内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根据《反倾销条例》第八条、《反补贴条例》第八条、《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七条和《反补贴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七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中国国内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初步证据显示:

  1. 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211072辆、305080辆、345932辆和210145辆。2007年比2006年增长44.54%,2008年比2007年增长13.39%,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减少21.65%。

  2. 产能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能分别为110608辆、114608辆、119520辆和121579辆。2007年比2006年增长3.62%,2008年比2007年增长4.29%,2009年1-9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6.34%。

  3. 产量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产量分别为39765辆、33487辆、32265辆和30571辆。2007年比2006年下降15.79%,2008年比2007年下降3.65%,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2.63%。

  4. 销售量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数量分别为39425辆、32098辆、33181辆和30795辆。2007年比2006年下降18.58%,2008年比2007年增长3.37%,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2.77%。

  5. 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分别为18.68%、10.52%、9.59%和14.65%。2007年比2006年减少8.16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减少0.93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有所回升,增加了4.47个百分点。
6. 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加权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280830.69元/辆、311698.48元/辆、364122.43元/辆和315545.59元/辆。2007年比2006年上涨10.99%,2008年比2007年上涨16.82%,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9.83%。

  7. 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10.72亿元、100.05亿元、120.82亿元和97.17亿元。2007年比2006年减少9.64%,2008年比2007年增长20.76%,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68%。

  8. 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分别为8.30亿元、11.34亿元、17.21亿元和10.30亿元。2007年比2006年增长36.62%,2008年比2007年增长51.79%,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减少32.39%。

  9. 投资收益率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2.99%、10.80%、14.40%和8.28%。2007年比2006年减少2.19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增加3.60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减少7.78个百分点。

  10. 开工率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开工率分别为35.95%、29.22%、27.00%和25.15%。2007年比2006年下降6.73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下降2.22个百分点,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0.83个百分点。

  11. 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就业人数分别为10143人、9110人、11063人和17857人。2007年比2006年减少10.19%,2008年比2007年增加21.44%,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加了68.71%。

  12. 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人均工资分别为44664元/人、48215元/人、56028元/人和45805元/人。2007年比2006年增长7.95%,2008年比2007年增长16.20%,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7.38%。

  13. 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1-9月,中国国内同类产品劳动生产率分别为3.92辆/人、3.68辆/人、2.92辆/人和1.71辆/人。2007年比2006年下降6.24%,2008年比2007年下降20.66%,2009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3.24%。

  14. 期末库存

  国内产业在其提交的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中认为,由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采取以销定产的销售模式,国内生产企业的期末库存绝大部分为零。同时,由于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分离,国内生产企业并不掌握其销售公司的库存数据,因此期末库存指标在本案中对于评估中国国内产业是否受到损害不具有实际意义。经调查,调查机关接受了国内产业上述主张。

  15.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初步证据显示,国内产业并未单独针对同类产品记录现金流量,按照调查问卷规定的方法分摊现金流量无法反映国内产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因此调查机关认定,本案对现金净流量分析没有实际意义。

  16. 投融资能力

  调查期内,部分国内生产者的投资计划和新建项目被迫搁置、延缓或取消。

  (四)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上述初步证据显示,调查期内,2006年到2008年,中国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轿车和越野车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为国内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产业保持了产能的稳定增长,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也稳步提高,国内产业销售收入、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总体增长,就业人数、人均年工资也实现了同步增长。2009年1-9月,虽然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有所下降,国内产业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仍然保持了产量、销量的增长,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但由于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国内产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幅下滑,产品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国内产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国内生产者的投资计划和新建项目被迫搁置、延缓或取消。综上,调查机关认定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国内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美国是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国之一,调查证据显示,调查期内美国被调查产品的生产能力大,被调查产品出口占其总销量比例较高,对中国出口数量持续增加,占其出口总量比例逐年增长。可见,被调查国家生产能力大,出口能力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速,需求旺盛,是其重要的出口目标,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中国出口占其出口总量比例上升明显。调查机关初步认定,被调查国家具有向中国进一步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可能性。
七、因果关系

  (一)受到补贴支持和以倾销价格进口的被调查产品造成了国内产业的实质损害。

  初步调查证据显示,美国是中国排气量在2.5升以上的小汽车和越野车的主要进口来源之一,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在中国总进口量中占比较高,进口数量持续增长,所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持续上升,其价格变化对中国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具有重要影响。

  2009年1-9月,与自其他国家(地区)进口大幅下降32.63%相反,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大幅增加20.12%,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上升4.69个百分点,同时进口价格下跌3.17%。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压低了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致使同期中国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跌9.83%。

  2009年1-9月,虽然国内产业通过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克服了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下降的影响,保持了产量、销量的增长,市场份额也有所上升。但由于受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进口价格下降的影响,国内同类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国内产业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大幅下滑,产品税前利润、投资收益率大幅下降,国内产业盈利能力受到严重影响,部分国内生产者的投资计划和新建项目被迫搁置、延缓或取消。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损害。

  (二)其他因素分析。

  调查机关对可能使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其他已知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

  1.其他国家(地区)进口产品情况。

  除被调查国家外,调查期内,向中国出口排气量在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产品的国家(地区)还有欧盟、韩国、日本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调查期内,其他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数量及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而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出口数量及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则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尤其是2009年1-9月,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出口数量大幅增加20.12%,在中国总进口量中占比及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上升,而同期其他国家(地区)对中国出口数量大幅减少32.63%,在中国总进口量中占比及占中国国内市场份额下降。尚无证据显示其他国家(地区)的进口造成了国内产业损害。

  2.市场需求、消费模式的变化和替代产品情况。

  调查证据显示,调查期内我国2.5升以上小轿车和越野车市场需求总体呈增长趋势,表观消费量2007年比2006年增长44.54%,2008年比2007年增长13.39%,虽然2009年1-9月份同比下降21.65%,但9个月的表观消费量已接近2006年全年水平。而且,2009年1-9月国内产业产量和销量均实现了增长,表观消费量变化并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综上,调查机关没有发现市场需求变化、消费模式变化和出现其他替代产品而导致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

  3.国内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技术进步情况。

  国内产业生产工艺与被调查产品生产者基本相同。国内产业生产的同类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在产品质量等方面基本相同,客户群体也基本相同,部分客户相互重合。初步证据显示,国内产业无论是在生产工艺、技术装备、产品质量,还是生产经营管理上都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存在生产工艺及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善对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

  4.商业流通渠道和贸易政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目前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实行市场化的价格机制,生产经营受市场规律调节。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销售区域与被调查产品基本相同,在商业流通和贸易政策方面没有发现存在其他阻碍国内同类产品销售或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因素。国内外正当的竞争也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5.国内同类产品出口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出口数量占总销售量的比例小,没有证据显示国内同类产品的出口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6.不可抗力情况。

  调查期内,没有发现不可抗力事件对国内产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意外影响。

  八、初步裁定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调查机关初步裁定: 在本案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被调查产品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国内被调查产品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补贴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各公司的倾销幅度如下: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9.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8.8%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2.7%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2.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4.4%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21.5%

  (all others)

  各公司的从价补贴率如下:

  1 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12.9%

  (general motors llc)

  2 克莱斯勒集团有限公司 6.2%

  (chrysler group llc)

  3 梅赛德斯-奔驰美国国际公司 0%

  (mercedes-benz u.s. international, inc.)

  4 宝马美国斯帕坦堡工厂 0%

  (bmw manufacturing llc)

  5 美国本田有限公司 0%

  (american honda motor co, inc.)

  6 其他美国公司 12.9%

  (all others)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38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