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3—2007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2-29 生效日期: 2003-12-29
发布部门: 安徽省
发布文号: 皖政[2003]9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精神,制定《2003一2007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改革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2003一2007年安徽省国有企业改革规划要纲 


 
  一、我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多项指标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得益于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到2002年底,全省292户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1009户国有中小工业企业退出了国有序列;实施了22个债转股项目,转股额133.8?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下降25个百分点,年减少财务费用支出8亿元左右;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项目91个,涉及资产总额93亿元,核销银行呆坏账55.7亿元,安置职工24.1万人,一批劣势企业退出了市场,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组织实施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近90亿元;36户企业通过规范改制,实现上市融资,募集资金280亿元;全省技术改造投资总额由1998年的115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31.6亿元,年均递增19.1%,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技术水平的标志性生产线。通过对国有企业全方位的改革调整,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竞争力明显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省全社会工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1034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1290.5亿元,年均增长8.7%。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45亿元增加到690.6亿元,年均增长11.2%;实现利税由1998年的106.8亿元增加到2002年的259.2亿元,增加1.4倍,其中实现利润由1998年的净亏损?5.8亿元转为2002年的盈利97.3亿元,净增103.1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998年的72.89提高到2002年的111.62?。 
  (二)技术改造投资成倍增加,产业技术结构明显升级。1998年到2002年五年间,全省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804亿元,是“八五”期间的2.7倍,其中,建成投产了167个3000万元以上的标志性项目,新增生产能力870亿元。五年累计实施技术创新项目1761个,开发新产品11129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9.6%上升到2002年的13.2%。在上述项目中,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占90%以上,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23.3%。这些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的标志性生产线投产使用,从整体上带动了产业技术升级。 
  (三)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初步形成,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02年,全省装备业、优质材料产业、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3%。2002年省50户重要骨干工业企业和20户省外投资重要骨干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79亿元、利税178.4和74.7%。?上述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有30户,比1998年增加18户;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有7户,比1998年增加5户,其中马钢集团超过100亿元。 
  (四)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生产环境显著改善。五年来,累计实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700个,总投资132亿元;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由1998年的1780万吨上升到2002年的2607万吨,年均增长9.3%。环保产业产值由1998年的30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52.5亿元,年均增长18.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由1998年的2.56吨标煤下降到2002年的2.24吨标煤,年均下降3.1%。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全面推进。工业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加强环境治理,企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经济外向度有所提高。1998年以来,全省企业直接利用外资17.13亿美元;新增外资企业1252户;工业制成品出口由1999年的14.17亿美元提高到2002年的22.75亿美元。五年累计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和生产线用汇20亿美元。同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拓展了我省产品市场份额,起到了招商引资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改革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是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措施。在改革的实践中,形成了“五个必须坚持”的工作思路,即必须坚持做大做强一批重要骨干企业,培植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规范推进以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改革,突出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上台阶;必须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行政改革的核心,积极探索政府管理经济的有效手段和工作方式,以企业为中心,把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作为为企业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尽管我省经济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全国及周边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低,工业企业数量少,大企业更少,国有经济比重高,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改革的难度大,改革成本难以筹措。这些问题表明,要使我省经济再上新台阶,必须继续以“调整、改革、管理、后劲”为主题,以“三改一加强”为手段,强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带动全省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本世纪头二十年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是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成倍加快,新技术成为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火车头。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快,入世使国际大型集团凭借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参与国内竞争,使竞争更加剧烈。三是区域和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沿海发达地区将凭借其已建立起来的优势,进一步抢占我省资源;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进一步挤压我省企业市场空间;省外大企业利用其主导产品在全国市场上的优势,掀起了兼并、联合、重组的高潮,对我省国有企业构成强大压力;同时,沿海及周边省份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凭借其机制灵活的优势,积极扩大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省仍具有一些比较优势。我省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科研开发能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容易受到国内外大企业的青睐,可成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承载地和国外企业集团的加工制造基地。特别是这些年来,我省初步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利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基础原材料工业、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综上所述,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经济发展进程中既存在着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又面临着市场残酷竞争的严峻挑战。总体判断,对于我省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面对困难和现实,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积极应对,就可以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按照2020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我省在未来18年内GDP年均增速必须达到9.2%左右,考虑到在发展的后期基数较高,持续较高增长难度很大,在前一阶段发展速度应该更快些,即前5一10年力争达到?9.5%左右。按照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工业增速应在10.5%左右。国有经济在我省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历史使命,要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就必须抢抓机遇,只争朝夕地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奋力攻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从实际出发,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尊重企业和职工意愿,充分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全面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力度,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的经济发展路子,带动全省经济质量的提升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至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进全省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完善企业领导人员聘任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全面增强国有经济的内在活力。 
  至以建立归属清晰、产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行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通过产权制度改制一批、国有资产转让一批、企业破产退出一批、主业辅业分离一批,拓展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国有经济整体素质。 
  至以增强国有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为方向,突出市场的导向功能和资本的积聚效应,强力推进国有企业建设技术起点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投资项目,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面向国内外的兼并、联合、重组,促其做大做强,通过协作、配套等方式,培育和发展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群体,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优质材料工业、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煤电能源、纺织等八大支柱产业,全面提高我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 
  至以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为重要保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功能,发展要素市场,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为国有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公平竞争创造条件。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 
  (一)宏观目标 
  1?加大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精干国有经济主体,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控制力。5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62.2%?下降到40%左右; 
  2?着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行质量,增强国有资本获利能力。力争5年内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由?58.54%?下降到55%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利税率达到10%; 
  3?大力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到2007年,力争销售收入10一50亿元企业达到30户,销售收入50一100亿元企业达到10户,销售收入100一200亿元企业达到5户,其中,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户; 
  4?切实加快国有企业职工身份转变步伐。力争5年内全部国有企业职工实现身份转换,建立企业与职工的新型劳动关系。 
  (二)工作目标 
  1?公司制改革:到2004年底,全省尚未改制的3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见附件1); 
  2?国有股转让:到2007年底,23户省属工商类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股权平均降到50%以下,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平均降至40%以下(见附件2); 
  3?培植上市资源:5年内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0户;全省首发、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共募集资金150亿元; 
  4?主辅分离:到2005年底,完成7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见附件3); 
  5?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到2005年底前,全面完成企业自办学校、医院、公安的分离移交和企业生活区水、电、气的分离工作(见附件4); 
  6?关闭破产:完成70户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国有企业和资源枯竭矿山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见附件5); 
  7?中小企业改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到2004年,全省国有中小企业全部退出国有企业序列; 
  8?脱钩改革:到2005年底,完成114户省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的经济实体、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改革工作。 
  四、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重点 
  (一)大力推进企业重组、联合和技术进步,实施大企业战略 
  1?大力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今后5年将围绕70户重要骨干企业继续大力实施企业重组联合,重点实施20户重要骨干企业的并购重组。企业的并购重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既可以整体转让,也可以部分出售产权;既可以转让产权、股权、债权,也可以增资扩股;既可以是国有企业参与,也可以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既可以是本省企业,也可以是省外、国外企业;既可以是强强联合,也可以强势企业托管、租赁劣势企业或收购重组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为此,一是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国有法人股转让,同时,做好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发行可转换债券工作,用足用活用好上市公司壳资源。二是加快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的步伐。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推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拓展市场空间,培养和凝聚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方式上,要因企制宜,区别对待,灵活多样。 
  (1)对核心竞争力强、带动力明显的大企业、大集团,不能只是简单地以减持国有股来引进外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外资这个平台,引进技术、管理、资金、人才等,实现做大做强,进一步增强带动力。对这类企业,利用外资的形式,既可以进行增资扩股,增加企业资本金,也可以中外双方共同出资设立新的企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基础产业、竞争行业和第三产业中的企业,可以通过向外商转让国有股权等方式,实现国有资本整体或部分退出。 
  (3)对资产质量优良、管理规范的国有骨干企业,积极争取境外上市,发行H股、N股和S股等,实现制度创新,提高国际化运作水平。 
  (4)加大工作力度,吸引跨国公司对一些行业或区域的国有企业实行“一揽子”并购重组,推进行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2?着力实施“小巨人”战略。以扶持1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抓手,培育有特色的“小巨人”企业群。到2007年,重点扶持的100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1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拥有100个著名品牌和著名商标的主导产品,100项技术在省内领先,有10户企业进入全省大企业、大公司行列。从企业技改资金中安排部分技改贴息资金,经过专家评审,对扶持项目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 
  3?大力实施企业技术改造。2003年至2007年,完成技改投资188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3.5%?左右,年均增长约17%。计划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316项,总投资1138亿元;投资5一10亿元的项目73项,总投资759亿元;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项,总投资425亿元。为加快能源、冶金、化工、机械、轻纺、建材等行业的改造步伐,重点围绕70户重要骨干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链条长、辐射面广、对结构调整带动作用大的大项目。按照“系统改造、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和建成一批、开工一批、论证一批、调研一批的工作步骤,积极推进重要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保证重要骨干企业的投资规模每年都有增长。优先支持重要骨干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并优先安排技术改造贴息资金。 
  4?进一步培植上市资源。50户已进入辅导期的企业,要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法人治理,实现早日上市,并培植更多的企业进入辅导期。70户省重要骨干企业都要规范改制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在国内或到境外上市融资。同时,大力培育和扶持有条件的高科技企业、成长性好的中小民营企业,到国内主板或香港创业板上市。 
  (二)继续推进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全面完成国有工厂制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全省尚未进行公司制改革的39户工厂制国有大中型企业,2004年底前要全部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革。 
  2?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一是完善公司人治理结构,以《公司》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对重大问题统一决策、选聘经营者的作用,建立集体决策及可追溯个人责任的董事会议制度。上市公司要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决策咨询、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机构,到2003年底,独立董事的比例要占1/3以上。理顺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关系。解决董事会与经理层的人员高度重合的问题,公司的董事长与总经理2004年底前实现分设。加强监事会建设,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都要实行外派监事会制度,强化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落实监事会的监督权。二是规范母子公司体制。集团公司依法行使出资人权利。集团公司和所属子公司在2004年底前实现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五分开”,确保子公司规范运作。三是加快市场化选聘董、监事、经理人员的步伐,推进经理人员职业制,建立和完善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股权转让工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通过向法人、自然人、外商转让国有股权等多种方式,推进23户省属工商类国有独资公司及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转让工作。省政府将制定有关国有股权转让配套政策,并组织企业到省外、境外招商,实现市场供求的对接。各地要加强对国有股权转让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部门,调查了解本地企业情况,制定国有股权转让工作方案,将国有股权转让工作与当地招商引资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 
  2005年底前基本完成7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其中,省属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在2004年上半年以前完成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案的审定工作。 
  各市、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下发的《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和省经贸委等9部门《转发国家经贸委等八部门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施办法的通知》,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改制创办多元产权结构的法人经济实体,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的,可享受免征所得税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帮助76户企业抓住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政策,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工作。各大中型企业要以此为突破口,精干主体,做强主业,同时,推动企业内部产权关系、劳动关系等深层次问题的解决。 
  (五)全面完成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减轻企业负担 
  各市、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的意见》(国经贸企改〔2002〕267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分离国有企业自办中小学校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2〕9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属地管理、属地移交的原则,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其中,城区内企业办社会职能于2004年底前完成分离移交;独立工矿区、农场和监狱企业,2005年底前完成分离移交;分离任务重的马鞍山、淮南、淮北、铜陵等市要在2003年底前制定出具体实施意见。 
  省政府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定期听取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情况汇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对省属企业较集中的市,因分离企业办学使当地财政难以承受的,由省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或从国有股转让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予以支持。2004年底前完成企业生活区的水、电、气分离,切实减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 
  (六)坚持多种形式,全面深化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工业、商业、建筑业未改制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1718户,其中国有企业699户。省委、省政府在全省中小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2003年基本完成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任务。为此,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多种形式,一企一策,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售则售、宜破则破,积极推进,稳步实施。要根据企业实际制定改革方案,广泛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规范资产处置,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确认,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明晰国有产权;妥善安置职工,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操作公开,建立健全企业、工会、指导组和政府四位一体的保障机制。改革工作中,坚持“一月一调度,两月一汇报”的工作制度,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按质按量完成改革任务。 
  (七)加大破产工作力度,积极稳妥地推动劣势企业退出市场 
  目前,全省有19户企业正在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涉及资产?31.2?亿元,职工10万人,拟核呆?17.5?亿元。据调查统计,全省还有70户企业需实施关闭破产,涉及资产?85.3?亿元,职工?11.8?万人,拟核呆?64.5?亿元。为此,按照确保重点、掌握节奏、稳步推进的原则,周密计划,分步实施,力争在5年时间内,逐步使这些困难企业退出市场,并通过重组等途径盘活其有效资产。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列入政策性破产项目计划。优先安排矛盾突出、长期亏损、严重资不抵债的大中型困难企业及资源枯竭矿山,特别是中央下放的煤炭、有色、军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及下属企业,申报国家计划实施政策性破产,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今年拟重点申报3户中央下放企业、4户中央军工企业和6户地方军工企业列入国家计划。对其它57户困难企业,按照国家关闭破产重点行业政策,分年、分批申报政策性关闭破产项目计划。 
  2?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19户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关闭破产项目,争取在2004年全部实施终结,同时继续组织实施新增项目的关闭破产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建立项目实施三级工作保障体系,加强对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项目实施稳定工作责任制,认真制定企业破产实施方案,抓好职工安置、资产重组等重点环节,积极筹措资金解决企业关闭破产费用,做到破产费用不落实和职工安置、资产重组方案不落实的企业,不得进入破产操作程序。同时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安置职工,确保稳妥实施。 
  3?认真做好依法破产工作。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产品无市场需要退出,但不能列入政策性关闭破产计划的企业,依据《破产法》等法律法规实施依法破产。 
  (八)加强企业管理,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内部运行机制 
  1?继续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经营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升能降的要求,依照《劳动法》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建立起企业与职工双向选择,符合市场竞争需要的新型劳动关系;大力推进经营管理人员聘用制,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动态考核和任用办法;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竞争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工资分配制度,使职工的收入与劳动成果紧密挂钩。同时,引导和鼓励企业探索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办法;推进年薪制等形式的企业经营者薪酬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 
  2?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扶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重要骨干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推动作用,围绕企业竞争战略,大力推进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系统软件的应用,努力在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和物流配送等方面,实现内外部资源有效融合和协同运作;鼓励企业对生产线和关键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增强企业对市场竞争新形势的适应能力。 
  3?企业重大投资项目实行招投标制,物资采购实行比质比价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对企业基建、技改项目建设全面实行招投标制,积极发展招标代理机构和规范招标投标市场,加强对基建工程、设备和物资采购招标管理的检查与监督。进一步贯彻《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暂行规定》,深入推进企业物资采购比质比价管理,进一步堵塞管理漏洞,并将招投标制和比质比价采购作为企业厂务公开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薪酬制考核。 
  4?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积极建立企业高层的智囊组织;进一步加强发展战略的研究,认真制定切合实际的战略规划,准确把握市场竞争的趋势,明确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积极支持企业加强资本运营,推进战略联盟,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引导企业实行业务外包、柔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管理方式;大力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管理,努力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5?强化基础管理。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实现购销管理合同化、营销管理网络化、财务管理预算化、质量管理标准化、采标贯标国际化。 
  (九)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1?全面培养企业家队伍。立足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通过送出去、引进来,利用学历教育、培训教育等多种形式,整体提高企业家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同时,大力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年轻企业家队伍。 
  2?加强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建设。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合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建立人才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制度,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和科技骨干实行年薪制和股权、期权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实行重奖。 
  3?培养一批适应企业技术进步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快建立与市场需求、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对企业员工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的培训,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竞争能力。企业员工年培训率应达到40%,各类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 
  (十)推进省级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直接管理企业的脱钩改革工作 
  据调查,全省省级党政机关所办的经济实体和直接管理的企业有189户,目前已完成脱钩改制75户,占40%,其余114户要在2005年底前完成脱钩改革工作。 
  1?落实部门责任制。由各部门根据所属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组建企业集团一批、放小搞活改制退位一批、关闭破产销号一批为主要形式,研究制定脱钩改革实施方案。对资产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改制后移交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其它企业退出国有序列改制为民营企业或关闭破产退出市场。 
  2?认真清理企业的债权债务。根据企业情况,以部门为单位认真清理银行贷款,拟定债务重组方案,争取银行支持,核销部分债务,减轻企业债务负担。 
  3?妥善安置职工,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改制企业职工必须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转变职工的全民身份,并按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改制退位和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党的关系按中央要求,进行属地管理,职工的人事档案关系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在脱钩改革过程中,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根据政策操作,按照程序办理,积极稳妥推进。 
  五、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措施 
  (一)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发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加快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问题,实现我省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按照中央政府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思路和方案,构建我省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框架:一是省、市政府分别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将原来由不同部门分割行使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集中统一行使。二是明确国有资产经营主体。省、市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国有资本营运需要,授权确立国有资产营运主体。国有资产营运主体既可以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也可以是直接授权经营的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国有资产营运主体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等职能,其职能是通过持有和买卖国有股权或产权,从事国有资本的经营。三是国有资本投资的企业,包括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和市场经营主体。 
  (二)培育和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产权交易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交易的平台。通过产权市场交易活动,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交易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为此,必须加快建立我省产权交易市场的步伐,制定产权市场管理办法和交易行为规则,规范各类产权交易行为。加强网络建设,实现我省产权市场与外省市联网,增强市场功能。产权市场建立后,国有企业股权转让、资产买卖等方面交易活动必须通过产权交易市场来完成。 
  (三)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职工利益和社会稳定。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将省属国有企业国有股转让收入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补充社保资金来源。二是继续抓好“两个确保”和再就业工作,积极扩大就业渠道,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转岗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各项扶持政策,确保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必须全部参加社会保险,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四)多渠道筹措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 
  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主要难点已非单纯的观念陈旧,而是改革成本严重不足。必须通过国有资产经营收益、股权转让、资产变现和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等多种方式,筹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纳入财政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其中省属国有企业国有股权转让收入主要用于补助省属困难企业实施关闭破产、减员增效、分离办学校的资金缺口。 
  (五)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各级政府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切实加强领导,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时做出决策和部署。坚持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一是定期听取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制定政策措施。二是指导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合理配置上市资源,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三是研究大企业的重组方案,推进企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各市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研究制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方案和扶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切实履行好第一指导责任人的职责。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制定落实各项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 
  附件: 
  1全省需要改制的39户国有工厂制大中型企业名单 
  223户省属工商类国有独资公司名单 
  3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名单(7户) 
  4全省国有企业自办中小学校情况表(略) 
  5全省需要实施政策性破产企业情况一览表(略) 
 
  附件1: 
 
 
全省需要改制的39户国有工厂制大中型企业名单 
 
  1.合肥玻璃总厂 2.合肥仪表总厂 3.肥西化肥厂 4.芜湖供水公司 5.芜湖新华印刷厂6.淮南华联机械总公司 7.蚌埠塑料厂 8.凤台天河化工总厂 9.滁州自来水公司 10.滁州热电厂 11.安徽汽缸套厂 12.贵池发电厂 13.安徽量具厂 14.巢湖冷冻厂 15.安徽华康粮油食品公司 16.六安轴承厂 17.宿州呵泉啤酒厂 18.安徽汽车制动器厂 19.宿州东方面粉厂 20.阜南化工厂 21.界首机油泵厂 22.淮北焦化厂 23.淮北供水公司 24.淮北热电厂 25.淮北电瓷厂 26.铜陵焦化厂 27.铜陵供水公司 28.铜陵燃气公司 29.安庆化工总厂 30.岳西缸套厂 31.安庆第一制药厂 32.安庆向阳化工厂 33.安庆水泥厂 34.马鞍山高性能磁性材料厂 35.马鞍山燃气公司 36.马鞍山通达机械总厂 37.马鞍山自来水公司 38.马鞍山传动机械厂 39.马鞍山机床厂 
 
  附件2: 
 
 
23户省属工商类国有独资公司名单 
 
  1.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3.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7.安徽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8.安徽省高速公路总公司 9.安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10.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 11.安徽裕安实业总公司 12.安徽安兴联合总公司 13.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4.中煤特殊工程公司 15.安徽长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6.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7.安徽安凯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8.安徽叉车集团有限公司19.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20.安徽巢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1.安徽省皖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2.安徽省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3.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附件3: 
 
 
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名单(76户) 
 
  序号企业名称序号企业名称 
  1合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安徽车轿厂 
  2安徽氯碱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1安徽宝龙电器有限责任公司 
  3合肥铝业有限责任公司22淮南矿业集团公司 
  4合肥日化总厂23安徽长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5锻压机床厂24安徽长江农业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6合肥万方矿山机器股份有限公司25安徽华康粮油食品集团 
  7安徽江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6六安淠河化肥总厂 
  8安徽金环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27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合肥四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8马鞍山市海狮巾被集团公司 
  10江淮化肥29马鞍山市金星化工集团公司 
  11合肥神马电工股份有限公司30马鞍山市黄梅山铁矿 
  12淮北第一纺织有限公司31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13安徽飞亚纺织集团有限公司32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4淮北印染有限责任公司33铜陵电子集团公司 
  15淮北市热电厂34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公司 
  16安徽口子集团公司35铜陵三佳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17中煤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36铜陵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8安徽宿州呵泉啤酒总厂37铜陵市焦化厂 
  19安徽特酒总厂38池州黄山岭铅锌矿 
  序号企业名称序号企业名称 
  39古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58淮北金贝制衣有限公司 
  40宣城纺织厂59淮北鑫兴纺织公司 
  41芜湖钢铁厂60淮北鑫能源动力公司 
  42芜湖仪表厂61淮北雄天制衣公司 
  43芜湖万通电机有限责任公司62安徽省真丝针织总厂 
  44芜湖裕中产业(集团)有限公司63淮南煤矿机械厂 
  45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4安徽皖纸公司 
  46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5淮南市钢铁厂 
  47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66国营光华无线电仪器厂 
  48安徽叉车集团公司67马鞍山向山硫铁矿 
  49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8滁州霞客环保色纺有限公司 
  50安徽安凯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9芜湖印染厂 
  51中煤特殊工程有限公司70芜湖市电表厂 
  52合肥玻璃总厂71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3合肥绿宝电缆有限公司72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 
  54合肥三益电机电泵股份有限公司73安徽开元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55合肥仪表总厂74安徽省六安造纸厂 
  56合肥八一齿轮有限公司75六安市纺织厂 
  57合肥搪瓷厂76安丰油脂股份有限公司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08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