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中国科学院关于实施新时期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5-15 生效日期: 2003-05-15
发布部门: 中国科学院
发布文号: 科发计字〔2003〕151号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要求各地方各部门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在2002年我院确定了新时期办院方针的基础上,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研究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及时研究制定我院新时期发展战略,对于落实办院方针,进一步推进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现我院宏伟发展蓝图,加快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重大创新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见。?
  新时期发展战略由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和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三部分组成,其中,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是核心,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是关键,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基础。为使我院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全面理解新时期发展战略的内涵,并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实现中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特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
  (一)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需求,从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出发,以世界水平看科学创新,以国际竞争能力看技术创新与发展;从以跟踪为主转向以原始创新为主,从以模仿为主转向以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为主;从单纯以学科为主进行科技布局转向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态势聚焦创新目标并优选创新领域,从分散的研究模式为主转向跨学科跨所力量的组织与凝聚;从以自我循环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向社会化和规模产业化;推进有条件的研究所和研究领域率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能力。?
  (二)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目标
  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本世纪头20年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实现我院科技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我国经济、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断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创新贡献,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做出历史性贡献。?
  科技创新跨越发展的分阶段目标是:?
  1、至2005年,全面完成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的工作目标,全院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为我国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基地,成为国际著名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学创新成果。全院发表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和国际影响的科学论文数翻一番,高水平研究论文数量达到8000篇左右;在我国科研机构科学产出排名中,我院研究所在前20名继续保持绝对优势;在国家高等级科学奖励获奖比例上继续保持优势。?
  在高技术领域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解决若干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科技问题,成为承担相关国家科技计划任务的重要力量。全院年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不低于70%,专利实施率大幅度提高。?
  2、到2010年,全面实现我院10年发展蓝图:成为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地,成为国家科技思想库;成为我国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创新与创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现代科学文明与创新文化的重要源泉和基地;成为我国在国际科学界的重要代表。?
  取得一批有重大意义的原始性科学创新成果,全院科学产出人均水平和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论文数与国际著名综合性科研机构相当,若干科研机构达到国际同类机构的先进水平。?
  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系统集成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一批能带动我国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批科研机构在技术前沿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在围绕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形成特色鲜明、结构有序的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一批重要的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综合技术示范基地,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增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策与实施能力,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
  3、到2020年前后,在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上实现跨越发展,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贡献的综合性国家科研机构,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力量,成为我国初步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基础研究方面,形成几个由我院科学家率先开创、并在国际上形成热点的新方向、新领域,在若干重要的前沿领域取得原始性重大科学发现、发明和理论创新,在我国本土上孕育具有诺贝尔奖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高技术研究发展方面,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若干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提高我国国家竞争力做出突出贡献。?
  在资源环境研究方面,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同领域中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全面提升实现国家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
  (三)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与工作重点
  1、重要任务?
  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大幅度迅速提升我院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其主要任务是:实现我院创新能力和效率的跨越发展。根据我院不同研究机构的特点与工作性质,通过政策引导、战略调整、体制和管理创新等有效措施,加快其改革与发展。?
  科技布局向重点领域聚焦。进一步深化全院科技布局调整,基本构建起国家战略需求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的科技布局和动态更新机制。?
  加速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以确保做出重大创新贡献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各类科技项目的立项与过程管理,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不断做出实质性的创新贡献。?
  2、工作重点?
  贯彻新时期办院方针,明确目标,制定战略,找出差距,坚持改革,锐意创新,加快发展。
  研究所的工作重点是:?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和我院新时期发展战略,确定本单位发展战略,制定发展规划,进一步凝练和提升科技创新目标,重点支持优先发展领域和重要方向,部署领域前沿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对结构“老化”的学科布局进行调整。?
  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原始性科学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高效规范的科研组织管理制度;发展与完善有利于竞争和人才脱颖而出、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激励和分配制度;发展与完善有利于形成原始性科学创新椆丶?际醮葱掠爰?蓷科技成果规模产业化的创新价值链的新体制与新机制。?
  牢固树立“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加强科技将帅人才的培养、吸引和造就,逐步形成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科技创新与技术支撑配套、岗位聘任与项目结合、德才兼备、精干高校和富有活力的创新队伍。?
  院的工作重点是:?
  调整政策导向,加强分类管理。对于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技术创新与集成,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和解决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为导向;对于定向性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以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为主要导向;对于探索性基础研究,选择有重大科学意义且一旦突破可能带来重要应用价值的方向,以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等重要原始性创新成果的产出为主要导向;对于社会公益型研究和基础性工作,以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主要导向,坚持不懈地进行基础科学数据、资料、标本、信息的采集、分析、开发与应用;对于直接面向市场的应用开发型工作,以能对企业提供有效服务、为科技成果规模产业化做出实际贡献为导向,建立“退出机制”和“推出机制”,大力推进体制转变,加快社会化和规模产业化的进程。?
  聚焦重点领域,深化布局调整。拟优先发展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能源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内有选择地重点支持若干方向,力争实现突破和跨越。有选择地建设为多学科、多领域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公平平台的基础设施;有重点地支持需要依托大型科学实验装置或大规模研究队伍的交叉综合研究;将建设“非法人研究单元”和“优秀创新团队”与部署新兴交叉领域研究有机结合起来,组合使用部分“百人计划”、创新项目、装备建设等经费,在若干新兴交叉领域建设若干非法人研究单元或研究机构。?
  提高创新效率,加快成果产出。在加强立项管理的同时,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建立进展情况汇报制度,协调与解决重大项目的有关问题。打破平均主义,对于确能产生重大创新成果的项目,因事制宜,给予针对性支持。建立与完善院机关有关部门、重大项目组、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之间的经常性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各方面资源的综合集成和有效使用。?

  二、科技创新人才战略
  (一)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人才结构调整与优化为主线,以将帅人才培养为重点,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按照“德才兼备”和“有利于吸引与凝聚优秀人才、有利于培养与造就未来人才、有利于人才结构动态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人才培养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培养与吸引凝聚的关系,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新格局。?
  (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至2005年,全面完成《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队伍建设各项指标;在进一步加强创新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初步形成目标明确、导向清晰、分类管理、各精其业、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管理队伍、支撑队伍和产业化队伍;基本完成转岗分流,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与队伍动态更新机制。?
  至2010年,拥有数十名率先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或者开创新领域的科学家,拥有数十名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组织管理才能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拥有百余个善于攻坚、能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团队,造就数十名优秀科技企业家,队伍规模适度发展。?
  至2020年,形成与我院科技战略地位相适应、具有强大竞争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人才结构,整体水平基本与科技发达国家国立研究机构相当。?
  (三)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的主要举措
  1、调整人才引进计划,立足实践培育人才?
  继续实施“百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改革现行操作办法,积极推动用人单位主体到位。普遍实行“所自主决策,院择优支持”的人才选聘办法,将人才引进的决策权交给研究所,鼓励研究所建立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自主决定支持强度;院按照科技布局调整的总体部署,设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估程序,对在创新实践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引进人才给予相应的称号,对有关研究所给予追加支持。?
  按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植和培养。对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研究所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和必要的前期支持;对于在国内外科技界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研究所应通过支持其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组建青年科学家小组,为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跨学科学术研讨与合作提供机会和条件。对于“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等,院将给予启动支持;对于优秀青年科学家及其群体,院将通过部署创新项目、新建研究单元、配置科研装备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
  2、造就战略管理专家,建设职业管理队伍?
  充分重视管理工作在实现我院新时期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在管理实践中造就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管理专家;培养一批能够把握科技创新规律、具有领导才能的组织管理专家;形成一支精通管理业务的职业管理队伍;探索有利于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的培训、评价、激励与约束的制度体系。?
  3、注重培养后备人才,全面提升队伍质量?
  借鉴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一步发展我院结合高水平研究工作进行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和导师的学与教的动力机制问题。进一步完善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和助理制度体系;在招生政策、课程设置和培养环节等方面,积极探索教育与研究紧密结合、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有效途径;切实实行弹性学制,严格学位论文答辩,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改革现行的博士后管理模式,适度发展全院博士后规模。建立重点资助、差额资助和项目资助等不同的博士后资助方式,加强国际合作,鼓励研究所招收外籍博士后,使博士后队伍成为我院流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岗位对人员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的要求,制定目标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院所两级继续教育计划,在制度上保证我院各类人员定期获得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全面提升我院队伍的整体质量。?
  4、明确分类评价标准,完善有效激励机制?
  进一步明确各类人员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于科研人员,以科技创新成果的产出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管理人员,以履行岗位职责的质量与效率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技术支撑人员,以科研保障程度与服务水平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于成果转化人员,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各类人员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整体有序、导向明确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体系,包括绩效优先、兼顾平等的薪酬制度,人尽其能、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与职务晋升制度,体现贡献、鼓励创新的荣誉制度,立足发展、风险共担的股权、期权制度,有利创新、推进转化的人员分流和转移制度,引导各类人员在共同发展理念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不断提高研究所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增强我院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认识与把握可持续创新的发展规律,建立与完善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发展要求、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与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创新文化;进一步扩大开放,创造持续稳定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环境。?
  (二)实施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举措
  1、增强我院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围绕发展目标,增强竞争优势。研究所必须根据自身发展目标,确定实现创新资源持续增长的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形成资源竞争上的持续发展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模式,加速我院高技术企业社会化、规模化进程,促进跨越发展;加强和规范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营运、退出与重组机制,增强我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竞争能力。?
  加强组织协调,积极参与竞争。加强对承担各类重大科研任务,特别是跨所跨学科重大任务的组织协调和体制创新,充分发挥我院的综合优势,并通过合理确定对外争取经费比例、加强绩效考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研究所争取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的能动性。发展平等互利、持续稳定的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环境和战略合作伙伴,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地方、企业、高校和国际科技合作,以及积极吸收国内外捐赠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源。?
  2、建立科技布局动态更新、不断优化的机制?
  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整体优化。进一步加强战略研究,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在国家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对我院科技布局做出系统设计。重点聚焦,加强新兴交叉学科,调整结构“老化”学科。院层面通过调节资源配置比例、新建研究机构、部署科技项目、加强人才计划导向以及进行所际整合、调整领导班子等方式,不断优化整体科技布局。?
  建立研究所自身科技布局动态更新、不断优化的机制。各研究所应根据新时期办院方针,采取以需求牵引学科、优选部署学科交叉前沿等方式,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集成优势,并紧密结合将帅人才培养与引进,孕育新的发展方向和学科生长点。?
  3、建立队伍动态流转与更新机制?
  长期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制度。在院层面,根据整体布局和研究所发展态势和绩效,对创新岗位总量进行调控。研究所应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岗位,进一步完善各类岗位聘任人员的考核和聘任年限制度。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于做出重大创新贡献的人员,予以长期或终身聘任;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加大人员更新力度,至2010年,岗位聘任人员年更新率不低于10%;严格兼职管理,岗位聘任人员在岗工作时间必须保证在80%以上;建立技术开发人员的流转制度及股权、期权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各级管理干部交流,并注重向社会不断输送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管理人才。?
  长期坚持“岗位聘任人员与流动人员相结合”的制度。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生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快建立形式多样的客座和项目聘用制度和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发展以博士研究生、项目聘用人员(包括博士后)为主的流动队伍,鼓励吸引高水平客座人员,逐步提高流动队伍的数量和水平。至2010年,全院流动队伍规模达到岗位聘任人员的两倍以上。?
  积极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院各单位都要根据属地化原则,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应政策,积极加入社会保障体系。鼓励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需求和经济实力,努力争取政府支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步伐。?
  4、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坚持“先发展、先支持,发展快、多支持”,对于发展迅速、作出重大创新贡献的研究所,在政策上予以倾斜,资源上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发展缓慢或退步、长期没有重大创新贡献以及资源使用效率过低的研究所,降低资源支持强度,直至进行结构调整。?
  坚持以贡献与能力为主进行激励,将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制度约束与自身约束相结合,保证全院各类工作按新时期办院方针协调发展,各类人员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5、建立以研究所发展和绩效为要素的新型资源配置制度?
  根据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强预算管理,加强绩效管理。从根本上改革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按人分配的平均主义做法,建立以研究所发展和绩效为要素的新型资源配置制度。在条件成熟时,依据“运行与系效”相统一的原则,建立每两年核定全院各单位基本事业费与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经常性经费的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6、建设有利于我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文化?
  坚持“以法办院,以德兴院”,在继续抓好外在形象的同时,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并适时将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提升到加强使命感、责任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等精神层面上来。?
  树立共同发展理念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科学、民主、爱国、奉献”传统和“唯实、求真、协力、创新”院风为基础,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和人民的富裕幸福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充分认识自身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使命,从而促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创新活动。?
  树立国家目标与学术追求相统一的价值观。切实革除实际上不同程度存在的重发现、轻发明,重成果、轻转化,重研究、轻管理等文化积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坚定不移地将以发表论文、成果获奖、晋升职称等为主的价值导向转变为注重重大科学创新、注重对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贡献的价值导向。形成崇尚创新、鼓励发明、注重效益的风气,增强创新意识、产权意识、成本意识和市场意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价值链中充分体现各类科技创新工作的应有价值。?
  树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自信心。实施科技创新跨越战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习惯于跟踪与模仿转向立足于自主创新,从习惯于从事低风险的课题研究转向敢于开展高风险的原始性或突破性重大创新研究,从习惯于固守现有领域转向敢于开拓新的领域或方向。?
  树立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团队精神。破除人为壁垒,大力推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反对文人相轻,大力弘扬以尊重个体创新劳动价值为基础的团队合作精神;克服“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倾向,大力营造协同攻关、顾全大局、和谐同进、团结奋斗的氛围。
  树立诚实守信、严谨自律的道德观。科技创新是一项严肃的事业,需要艰苦工作和长期积累。充分重视学风建设,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各种浮燥思想,反对弄虚作假和浮夸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保护严肃的学术批评与争鸣,提倡严格的道德自律,恪守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中科院
2003年5月15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3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