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达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4-03-18 生效日期: 2004-03-18
发布部门: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烟政办发[2004]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烟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200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落实“十五”规划、推动我市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安排和实施好2004年年度计划,对于落实全省加快发展现场会各项部署,实现“三个明显、两个高于、一个跨越”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狠抓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各项改革,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确保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计划落到实处。 
  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专项计划,将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组织下达。 
 
 
二○○四年三月十八日 
 
 
烟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克服非典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解放思想,反骄破满,干事创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从计划执行情况看,主要表现为“六个统一”: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与运行质量相统一。据初步核算和统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16亿元,增长17.4%,比计划高3.4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2亿元,增长26.7%,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比上年继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分别达到1772.3亿元、189.1亿元和123.6亿元,分别增长47.8%、65.7%和80.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2.6%,比上年提高2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3.6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总量扩大与结构优化相统一。全市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黄金四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960亿元,增长48.2%。东岳汽车4月份投产以来,当年生产轿车3.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浪潮LG手机生产120万部,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06.3亿元,增长4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0.7%,提高4.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和利税分别增长21.5%和30.7%。服务业在非典过后迅速恢复增长,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9%,比上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与上年持平。 
  三是投资增长与消费扩大相统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7.2亿元,增长75.8%,比计划高55.8个百分点,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39亿元,有527个项目竣工投产。大项目争取和建设有新突破,其中天然气供气项目全线开工,海阳核电项目进厂道路开工建设,八角港区启动建设,胶东调水工程开工,核能海水淡化项目国家批复立项,19-3油田陆上基地项目初步确定落户我市。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亿元,增长16%,比计划高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5%。 
  四是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统一。全市合同利用外资完成40.1亿美元,增长79.3%;实际利用外资20.5亿美元,增长70.1%,比计划高45.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33.3亿美元,增长29.6%,比计划高13.6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8.5亿美元,增长40.2%。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28.5亿元。 
  五是城乡发展相统一。一批重点城建、交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增强,有5个县市进入了全省30强。农业生产获得全面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97.6万吨。全市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2家;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达到168个,100多家企业获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农产品出口78万吨,创汇11亿美元,增长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85元,增长10.3%,比计划低2.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增长 7.7%,比计划高1.7个百分点。 
  六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0.2万人,其中失业职工再就业3.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全市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增长29.6%,失业保险增长34.4%,医疗保险增长31%,农村养老保险保费增收4400万元。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全面发展,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0.3%,比上年高4.3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07‰。环境保护、文化卫生、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 
  2003年全市计划执行情况总体上是好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创“九五”以来最好水平。同时,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制约因素,改革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不优、农民增收不快、就业压力加大等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在计划执行和工作推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受非典因素影响,服务业增加值没有完成计划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计划安排等。这些问题需要在制定和实施今年计划时,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04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年。总体上分析,我市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世界经济环境开始好转,美日欧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稳步回升,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从国内经济形势看,近年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充分显现,由市场主导的、以消费升级和企业自主投资为主要动力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开始启动。从我市情况看,民间投资不断扩大,全社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稳固;对外经贸更加活跃,外贸出口增势不减;服务业政策措施的出台,将促进消费快速增长,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将进一步增强。尤其是当前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干事创业的氛围浓厚,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同时,对于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也要密切关注,积极应对,把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200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1500亿元,增长1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14%和17%。地方财政收入60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27%。外贸出口38亿美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5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4325元,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省下达计划执行。 
  三、实施2004年计划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结构调整主线,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稳定发展粮油生产,提高优化果品、蔬菜等优势产业,扩大食用菌生产,突出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水产业,提高农业种养效益。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扩大标准化基地建设,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加快农业国际化步伐,大力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过10亿元的达到4家,农产品出口创汇13亿美元。 
  加快北部沿海经济产业带和制造业基地建设,膨胀壮大四大支柱产业。重点抓好东岳汽车扩产扩能和30平方公里汽车零部件基地建设,使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迅速形成集聚效应;以烟台软件园、IT产业园和信息产业城为支撑点,积极发展高性能计算机与外部设备、通讯与网络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和计算机软件等电子信息产品;以打造中国食品名城为目标,大力培植食品加工名企名品;以发展黄金深加工为着力点,建设集生产、加工和交易于一体的黄金产业集群。集中抓好90个制造业基地重大项目,培育一批较大的制造业增长点;加快港口、铁路、公路及供水、供气和电力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带和基地建设的坚实载体;进一步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吸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向我市转移。年内四大支柱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180亿元,增长20%以上。 
  着眼于扩大人流物流,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重点搞好商贸流通、旅游会展、交通物流、农村基础设施和大学经济、夜间经济等服务业载体建设。在市区规划实施北方温州商城、文化休闲娱乐中心、南山公园综合开发等十大服务业重点项目,提升城市物流、旅游、会展、商贸等功能。坚持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编制中心区服务业重点行业专项规划。制定扶持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争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7%。 
  (二)扩大投资、出口和消费,增强经济拉动力 
  保持投资快速增长。重点抓好1359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80%以上,有500个左右的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天然气城市供气项目4月底完成干线和五区管网新建部分,6月底正式供气;海阳核电项目搞好厂区通平施工,完成进厂道路建设和村庄搬迁;核能海水淡化项目搞好初步设计和场区通平;八角港区港口水工建筑物、疏港公路干线和进港铁路线开工建设;烟大铁路轮渡项目上半年完成征地拆迁,年底前铁路引线路基、桥涵工程及码头软基处理工作量过半,同时加快渡轮建造;国道206线烟台至蓬莱段争取竣工通车;IGCC项目签订主设备合同,完成初步设计,争取土建开工。同时积极推进调峰机组、火电机组、龙烟铁路、油田陆上基地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信贷政策,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推介活动,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进一步搞好项目筛选论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抓住国际上尤其是日韩产业转移的机遇,拓展与大商社、大公司的沟通渠道,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产业招商,力争承接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加快骨干企业股权转让步伐,瞄准跨国公司进行合资合作,使大企业尽快进入跨国公司的生产和销售体系。抓住国家政策机遇,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快公用事业单位和社会事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国内经济合作,搞好国内招商,年内实际利用内资突破165亿元。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积极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国际贸易壁垒增多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出口产品结构、贸易方式和出口市场调整力度,力争外贸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围绕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向我市转移,促进我市加工贸易转化升级,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口品牌。争取加工贸易出口比重达到5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达到28%和5%。抓龙头,抓基地,抓标准化,积极推广国际质量、环境、安全标准认证,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加大品牌嫁接力度,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竞争力。 
  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搞活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研究鼓励消费的有关政策,加快城市道路、停车设施建设,发展个人汽车消费。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扩大市内旅游消费。搞好农村通自来水、村村通油路和城乡电网改造等工程,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和商业网点建设,努力扩大农村消费。 
  (三)推进市场取向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加快市属大企业整体改制,重点搞好张裕集团公司等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积极推进企业破产重组,加快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妥善安置破产企业职工。加大公用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港口等基础设施和城市供气、公交、供水等公用事业领域。切实做好企业改制的规范完善工作。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抓深化、抓完善、抓配套,积极推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能分开,建立出资人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探索国有资产灵活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加快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有为进入,对具备条件的65户市级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对外转让国有产(股)权,优化市级国有经济结构。健全完善国有资产运行监管体系,加大对国有资产收益、资产评估、国有产(股)权处置、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产权代表经营业绩考核的有效方式,提高国有资本营运效益。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围绕国有企业、公用事业和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民营资本注入和民营经济发展腾出更大空间。搞好担保、金融、信用、信息等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一批民营经济强镇强村强企,支持民营经济向科技型、外向型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四)强化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推进城市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按照“三高”要求,提高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增强辐射带动力。强化分类指导和政策扶持,膨胀县域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快7个县级市向中等城市发展。把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镇村企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推动一批重点小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年内争取非农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5%,农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和劳务收入占现金收入的65%。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农村水利、交通、电力和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设施配套水平。 
  协调发展科技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类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和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加强留学生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中俄基地等载体建设,建成大院大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高水平、高质量、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培养和引进我市急需的日语、韩语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两个体系建设。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全面启动生态市建设。加大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搞好青威、烟威、绕城、同三和206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环城、环镇、环村绿化和荒山荒滩绿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山川秀美的新烟台。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 
  努力扩大就业,减少失业,鼓励创业,促进再就业。挖掘社区服务、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就业潜力,规范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扩大就业容量。继续落实好税费减免、就业培训等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实施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小额贷款担保,加大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帮扶力度,确保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困难群体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8万人。努力改善创业环境,鼓励自主创业,提高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和投资性收入,使人民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继续加大企业养老、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农村养老保险,争取农村养老保险投保额达到9000万元。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年内工伤和生育保险企业参保率分别达到90%以上。确保各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按时足额发放率达到100%。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深入开展爱心救助活动,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认真落实中央有关“三农”的政策措施。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落实好中央降低农业税政策,理顺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收取标准和管理办法,规范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性收费行为,加强对各种涉农收费的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严格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失地失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安置问题,建立完善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机制。 
  附件:烟台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5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