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
www.110.com 2010-07-19 13:25

 摘要:人为因素这个话题,对民航空管人来说已不陌生,“人为因素”已成为危及民航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它已引起民航空管系统各级管理者的高度重视,许多人为此做了专门研究,希望解开“人为因素”的真相,使空管的安全生产有保障。基于同样的原因,笔者试图用本文,从另一方面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 
    关键词:安全 人为 因素.
    社会的变革总是日新月异。但是,民航人在安全生产中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安全第一”。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从组织结构到规章制度;从宣传教育到员工精神;从企业文化到质量体系认证……在这么多繁杂的工作中无一不浸透着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但令人揪心的是,仍不时有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出现。如“6月10日、12日、23日、29日、30日接连出现各类安全飞行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多起,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难免让人胆战心惊”。(1)据有关部门对民航系统的历次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二分“天灾”,八分 “人祸”。安全生产中的人为因素已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 
    要解开 “人祸”之谜,首先就要对人进行研究。如同这次抗击SARS疫情一样,病毒的传播固然要切断(各种不安全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SARS的原因(引起错误的根源)。只有通过清除“根源”的方法来解决因人引起的不安全的行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在处理事故时,重视对事故现象进行总结、重视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检查、重视对责任人的处理,而忽视或没有那么重视对人为因素的根源进行反思和解决。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下次事故的隐患。如此一来,安全管理,就很难讲是有效的了。 
    (一)、行为主体及主观方面 
    笔者认为,剖析人为因素首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1、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如何防范?(2) 
    2、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那么是直接故意(3)?、是间接故意(4)?、是疏忽大意(5)?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6)?。上述行为的根源何在?如何防范?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意外事件(7)?或者是不可抗力?如果属于意外事件,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免? 
    4、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那就不能追究行为人。(8)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在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中导致当事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只在事后简单地处理当事人,而没有询根问源,那么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而已。所以“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探求其实质寻找对策,是民航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由“X理论”到“需要理论” 
    笔者在日常的观察中,收集到这样一些案例: 
    例一:某单位因故暂时减少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职工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工作不安心。新的管理者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将减少的收入补齐并有所增加。结果和管理者的设想并不一致,收入增加后,干部群众只是高兴了一阵子,收入的增加并没产生预期的激励作用,只是减少了大家的不满…… 
    例二:某部门工作场所光线差、噪音大、环境差,工作人员情绪不宁、疲劳感严重,大家非常不满,有机会就对此提出意见,后在领导的关心下,改善了工作环境,甚至连椅子都换成了高级的,工作人员不在抱怨,但并没有发现他们因此而主动创造性的工作。 
    例三:某部门组织业务学习,拟请一些职工担任教员,这些职工因此积极性高涨,虽然没有报酬,但仍精心准备,查资料做笔记,甚至在下班的班车上都在钻研业务。 
    例四:某单位举办岗位技能大赛,虽然奖励很少,但参加者众多,比赛前大家精心准备,比赛中争相抢答,夺冠者自己自豪,别人羡慕。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令人困惑: 
    问题1:为什么收入减少了不行,但增加后积极性并未明显得到调动? 
    问题2:为什么工作环境差会影响职工情绪,但改善后并未调动其积极性? 
    问题3:职工的积极性应该如何调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不能不提到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中存在两类不相同的需要,一类是本能或冲动,称为生理需要;另一类是潜能或需求,称为高级需要。人的基本需要可归纳为5种类型即: 
    A、生理需要,这是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药物、医疗等)。 
    B、安全需要,这是指渴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 
    C、社交需要,这又称为归属与相爱的需要,当前二项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交需要就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希望和同事们保持友谊,希望得到信任和友爱,渴望成为群体的一员。 
    D、尊重需要,即尊重他人和被他人尊重,这里包含着渴望成就、独立与自由,渴望名誉与声望。 
    E、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们期望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要就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同一时期可能同时存在几种,但总有一种是占支配的。更有学者认为马斯洛的第一至第三类需要是维持因素,而第三至第五类需要是激励因素。维持因素只能成为不满意的因素而起不到激励作用。也就是,如果这些因素在工作环境中存在,且条件优越,便不致引起职工的不满。但是,它们的存在并不能使职工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满意的感觉,因此它们起不到激励作用。不过缺少这些因素时,就会引起不满,进而对安全生产构成隐患。而激励因素的存在,才能对职工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由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即:人是复杂的,决不是仅仅依靠一些规章制度、每周开一次会就可以约束其行为和思想的;也不仅仅靠发钱或扣钱就能激励人的。只有用好激励因素,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 
    (三)、“公平感”及其影响力 
    在众多激励因素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是,个人在单位中的公平感(包含报酬结构、职务升迁、福利享受、规章制度的执行等)。笔者曾目睹过这样一些事例,其一:某单位领导为了使大家一心扑在安全生产上,想方设法增加了大家的收入。但却有职工对分配方法产生抱怨,并影响工作,使领导激励大家的良好愿望没能完全实现。其二:某单位有些管理者每天工作5小时、每周工作25小时,而其管理的对象则是每周工作42小时甚至56小时以上,职工甚感不平。从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可知公平度为: 
    甲得的利益 / 甲的投入=乙得的利益 / 乙的投入 
    如果人们在本单位获得了不公平的待遇,他们就可能产生不满,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消极工作,或者辞职。职工对某些不公平感,可能会忍受一段时间,但这种不公平感的时间长了可能会因一件小事,而产生激烈的冲突;或者是对工作淡漠,缺乏主动性、创造性进而成为安全生产的隐患之一。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人们可能对自己的贡献和别人取得的待遇估计过高。不过,现在有些基层管理者把“公平”等同于“平均”了(“平均”是指只追求上式中分子相等)。他们混淆了,职工要求的是“公平”而绝不是“平均”。正是由于某些基层管理者的上述思维加剧了职工对工作的淡漠,对单位的不关心,并将其真实想法隐藏起来,表面上却没有呈现出来,使得管理者误认为其管理有方。一但出现危及安全生产的情况,管理者很难找到人为因素的根源之所在,而其又成为下一轮安全生产中的隐患。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