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房产新政逼房企转向知识产权
www.110.com 2010-09-14 15:15

      7月3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2010届年会在海南博鳌隆重举行,与会的业内人士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状态,分析了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未来房企的发展,必须要转型。房企要走绿色低碳之路,带动太阳能和家装等相关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今年4月中旬开始,针对房地产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打了一针清醒剂,新政挤压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给房企逐步回归到以品牌、技术提高产品差异化来赢取市场之路。这表明,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房企要在未来发展中获得更多空间,也需重视相关的知识产权建设。

      品牌:房企稳健发展的护航者

      在此前刚出台的2010年第七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上榜的房地产企业不到十家,进入前100位的仅仅只有万科一家(42名)。与我国制造业、高科技企业的品牌发展速度相比,房企的品牌发展相对缓慢,与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不成比例。

      对此,万科集团副总裁、北京万科公司总经理毛大庆在京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周期比较短,又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一些小规模的开发企业往往难以在品牌建设方面有所作为。直到最近10年,一些规模较大的房企才开始重视企业品牌的建设。

      据介绍,我国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开发模式往往是一个项目一个公司,楼盘销售完后,公司也就不复存在。对于花巨资打造的楼盘品牌名,也往往是弃之不用。其实,楼盘品牌对塑造企业品牌,往往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如我们提到“现代城”就能联想到SOHO公司。但大多数开发企业对此却常常忽略,并没有想过要为自己销售的楼盘注册商标,造成楼盘往往名噪一时,却难以积累、升华为企业长远的品牌效应。

      一位房产营销资深人士表示,在缺乏充分竞争的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品牌企业和非品牌企业都能获得巨大效益,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就没有得到完全体现。此时,要多数房企都有强烈的居安思危的意识,为未来做更多打算,是不太现实的。

      今年新政出台后,尽管目前价格下滑趋势还不明显,但房企应该意识到,不在企业品牌和产品上多下功夫,实现产品差异化,要想继续保持高利润,恐怕很困难。毛大庆表示,万科一直重视向先进企业学管理和经营,企业应该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品牌,维护品牌的美誉度。

      技术: 房企新一轮竞争的驱动力

      品牌的成长需要品质作为内在支撑。聂梅生认为,房企不仅仅是销售企业,更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的买家,必须要购买很多的材料,上下游都要带动,上游可以带动原材料,也可以带动绿色材料,带动太阳能和家装行业这些低碳的企业。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全球低碳技术专利发展态势报告》,针对1990年至2009年全球公开的11万余篇专利文献,分技术领域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低碳技术专利的发展态势。《报告》显示,2004年以来,全球低碳技术专利申请量激增,其中,太阳能、先进交通工具、建筑和工业节能相关技术领域是申请量最多的3个领域。我国在建筑、工业节能技术领域的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多,占全球专利量的42%。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总工程师孙克放近日在一论坛上表示,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按照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讲话,要建立以低碳化为特征的建筑体系,以建筑周期为出发点,着眼每个生产环节和每个项目建设的每个阶段,有效控制和降低碳的排放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循环模式。

      “在房屋不愁销路的时候,房企往往缺乏采用新技术的动力。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趋向严厉之后,一些品牌房企必然要依靠新技术来加强产品竞争力。”一位高端住宅节能产品的代理商表示,新政前,房企很少采用他们的产品。新政后,为提高住宅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主动联系的房企比之前增多,他们的产品销售业绩也随之上升。

      与一些房企被动选择新技术不同的是,早在1999年,万科就成立了建筑研究中心。据毛大庆介绍,“该研究中心主要进行房地产户型研究、不同区域产品需求研究。同时,研究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以及为万科工业化住宅和产业化住宅思路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万科建立建研基地,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发。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万科馆也是由建筑研究中心提供技术,选用天然麦秸板作为材料,打造了7座麦垛形状的低碳建筑,集中展示了万科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成绩和理念。”此外,万科也在住宅产业化的关键节点技术申请了中国专利,对技术进行了有效保护。目前万科正积极将相关技术运用到住宅的开发中,加快推广节能住宅、小区垃圾回收处理以及绿色装修标准等。

      然而,目前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停留在绿色、低碳的概念摸索中。专家表示,低碳建筑的具体评鉴体系尚未完善之前,大谈低碳住宅缺乏实际操作依据。中国距离出台类似的标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毫无疑问,技术创新必然是房企未来发展的必须。(知识产权报 向利)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