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市场竞争优势与自主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发布日期:2012-06-07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摘要】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的结果,是知识物化后进入市场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地位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竞争结构有重要关系。当代社会企业竞争形式上体现为技术和市场竞争,实质上则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能够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企业以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可以从价值理论和价值链理论加以理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则可以从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等方面加以实现。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市场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国际化环境下,知识产权既是一种基于创新成果的法定权利,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竞争资源。当代知识产权制度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使得知识产权问题具有高度的战略内涵。这也就是为何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先后从国家层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从战略高度推进本国知识产权制度,并重视本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国际战略。我国也于2008年6月不失时机地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上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则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实施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与管理为内容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企业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战略实施本身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本文拟从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思路。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

  赢得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追求的最高境界。根据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昌盛的原因在于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依赖于国家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而国家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则源于企业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效率;[1] 波特还提出了基于追求竞争性市场与竞争优势的差异而实行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等三种战略模式。[2]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立足于企业和行业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包括生产要素、国内需求、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的作用以及机会等。波特的上述观点是对竞争优势来源挖掘的体现,属于企业竞争优势的所谓“外生理论”范畴,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理论”不同。[3] 应当说,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实现上述几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最终结果是获取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获取存在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从低层次市场竞争优势向高层次市场竞争优势转变,其中低层次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劳动力成本、低价格等赢得市场份额,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广度和深度都有限,因而不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和稳定性的竞争优势,我国传统的企业竞争优势大体可以概括如此。高层次市场竞争优势则是通过技术、品牌和客户关系积累,以积累高附加值无形资产价值为特点的企业竞争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极其重要,它可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特点,将知识产权制度的法律属性与企业市场经营管理高度结合,获取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培育并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组织能力和核心市场能力等方面,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也正是因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用于指导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知识产权本身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是一种对市场控制的无形财产权,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财富和无形财产。[4] 知识产权是知识创新的结果,是知识物化后进入市场的专有权利。根据英国知识产权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整合知识产权与发展政策报告》的观点,知识产权之本质乃经济和商业性权利。知识产权的地位与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竞争结构有重要关系。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则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技术则代替了土地和资本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此时企业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管理优势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在当代,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以企业无形资产的形式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业的竞争结构。这里的战略性资源是指能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这些资源通常具有稀缺性、难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知识产权则符合战略性资源的标准和特征。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逐渐超越了有形资产的价值,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财产。有资料统计,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在内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占其全部资产的比例,在1982年、1992年和2002年分别是38%、62%和87%,[5] 足见企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无形资产价值在企业资产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凸显、技术竞争的激烈和知识产权国际化的深入,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于技术和市场的竞争,也同时越来越体现于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竞争、品牌优势的竞争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其核心则是企业知识产权的竞争。换言之,当代社会企业竞争形式上体现为技术和市场竞争,实质上则体现为知识产权的竞争,对知识产权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企业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09年3月20-22日,温家宝总理在辽宁省就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研时反复强调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指出:现代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上海、江苏企业和科研院所,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等问题进行调研时则指出:知识产权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经济和技术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且其本身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和无形财富。例如,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统计,全球品牌中名牌的比例不足3%,但市场占有率高达40%,销售额超过50%,计算机软件等个别行业甚至达到90%。[6] 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的资源和财富。美国Teece教授认为,企业生产要素与专有资源结合后形成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需要企业的长期生产经营积累才能实现。企业形成的这种能力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这种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角度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认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产权对于企业市场竞争优势获取的缘由。

  也正是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能够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国外跨国公司较早启动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善于从战略高度管理知识产权。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其明确提出其知识产权战略思想就是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来垄断市场,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形成竞争优势,确保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我国目前也在大规模地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工程,开展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养工程等活动,正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主要目的也在于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在国外跨国公司通过实施娴熟的知识产权战略挤占我国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其意义显得更加迫切而重要。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机理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作用

  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揭示其内在作用机理有利于深刻认识在企业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标中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其实现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形式,而这需要利用多方面条件和措施加以培育。[7] 在这些条件和措施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它是企业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法律机制和管理手段。为此,企业需要将知识产权纳入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并以落实知识产权制度、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和保护创新成果的内在机制为主线,制定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效融合的方针和政策,推进企业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思维、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同步。

  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培育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基本的原理和运作机理是:知识产权资源是企业的一种生产要素,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直接的作用。在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之下,企业将其人力资源、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的有形资源嫁接,形成企业资源的最佳组合,逐步建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企业对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并通过制度构建、组织行为和管理创新,能够将知识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特别是将创新成果本身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对市场的垄断性控制优势。相反,如果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指引,就难以将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对市场的控制权。

  进一步说,通过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综合能力,包括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保护能力、管理能力和运营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资源和企业有形资源组合的能力。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知识产权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离开知识产权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在实证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可以用一些指标加以评估,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知识产权投入指标、企业知识产权产出指标、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指标等类型。其中知识产权的投入指标反映了企业对研究开发等创新成果的投入情况,包括研究开发人员和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占GDP比重等因素,知识产权产出指标在数量上包括专利申请量、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的专利申请量,在质量上包括专利授权量和授权率、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授权率,在知识产权价值类上包括运营类和效益类,其中运营类通过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体现,效益类通过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份额,以及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等体现。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知识产权制度的运作机制实现的:

  第一,知识产权战略的本质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和特性的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则立足于充分保护知识产权人的专有权利,在市场经济和竞争环境下其实质则是保护权利人享有的市场控制权和对市场份额的独占权。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效激励企业从事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并以保护为手段获取创新成果的利益。换言之,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以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基本手段。上海普利特公司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地壳式保护模式”概念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有一定的启发性。该企业将知识产权保护形象比喻为地壳,将企业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比喻为地核,将企业专利和著作权作为地幔(中间层),将企业商标作为公司地壳。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是企业的生命,需要特别保护,因而作为核心层保护。专利和著作权具有半公开状态,公司主要专利为产品配方工艺,采用申请专利方式保护。商标则代表了企业形象和信誉,是企业产品的外包装,因而需要在市场上不断培植其信誉和知名度。 [8] 这一形象的描述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勾勒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要害和策略,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第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建立企业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即建立差异化优势。建立差异化优势是竞争战略的重要形式。企业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引适时开发适销对路的新技术、新产品,可以取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企业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实现其资源和能力的有效组合,有效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实现最佳能力组合下的企业利益最大化。

  第三,通过将知识产权战略作用于技术创新链即技术创新全过程,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进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研究开发为例,它是技术创新链中的核心环节,也是企业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只有进行研究开发,获取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才能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进而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在这一阶段,知识产权战略发挥的空间很大,如企业有效地运用专利情报信息战略、专利调查战略、商业秘密战略,可以极大地促进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保证创新活动的高起点,加快创新进程。又如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品化、商品化阶段,企业充分利用技术转移战略、专利技术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有助于创新产品的迅速占领市场,从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之理论视角

  1. 价值理论视角

  在企业管理创新中,有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即价值创新理念,它是指企业的本质是为顾客创造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以求得企业的发展。这一理念和理论引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战略领域,也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也就是要实行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管理和价值战略。知识产权的价值管理和价值战略同样适用于分析和理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制。

  在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忽视知识产权的价值和价值管理,是一个值得高度注意的问题。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看不到知识产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价值和实现价值的方式,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重视不够,在知识产权的运营中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当然,随着知识产权价值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中作用的凸显,对这一问题的模糊认识逐渐得到改善。例如,2007年普华永道进行了一项关于“在复杂的世界里开发知识产权”调查。针对知识产权管理活动涉及问题的重要性排序结果是,“发展新的知识产权资产”排第一位,“最大化已有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排第二位,“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则排第三位。在国外企业知识产权问题的研究中,企业知识产权价值也被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高度。如《知识产权管理》杂志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出版了《知识产权价值2006: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价值2009:构建和加强知识产权价值》,强调了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性及其实现手段。在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企业论坛会上,热烈讨论了“资本循环中的知识产权价值与风险”主题,与会者从法律、金融、企业和投资者角度分析了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和风险防范问题。[9] 这说明,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重要受到了高度重视。

  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战略中,引入价值理念,建构知识产权价值管理和战略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价值增值和变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所谓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是为实现企业知识产权中动态价值增值最大化目的,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通过知识产权的合理流动与扩散,对知识产权各项价值进行的管理。它既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一部分,也涉及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的各个层面。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旨在在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战略规划指导下,立足于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以知识产权价值评价与运营为手段,以知识产权价值实现,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为目的。它是在价值理念指引下,运用专门的管理方法,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产生、流动和产出的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行为、管理决策致力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10]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首要的是需要确立知识产权价值理念,将知识产权视为一种能够为企业创造和带来巨大经济价值的无形财富和资源,并且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手段。价值理念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应当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目标定位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即追求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理念和目标的指引下,企业在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战略规划和绩效指标考核中都应引入知识产权价值指标,以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知识产权价值理念也要求企业将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战略规划中,充分评估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在管理目标需要的资源和能力,整合企业的知识和技术能力,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并且需要辩证地分析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和利益的关系,重点保障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环节和领域。

  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内在完整的体系,它需要在树立知识产权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资源和核心能力,进行合理的知识产权战略定位,同时辅以知识产权的有效组织管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以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价值维护作为价值管理内容,为顾客创造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差异性价值,从而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目标同时也是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实现技术创新的过程。这是因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是知识产权创新,没有创新就自然谈不上企业自主创新问题,而企业知识产权创新正是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重心和关键。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首要的也是获取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创造。同时,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管理也是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涉及知识产权的利用方式、企业创新资源和知识产权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其与外部环境的适应等内容。事实上,这些都存在对知识产权的战略性运用。例如,在价值创造阶段,对创新资源的占有、保护方式和保护时机的确定等具有很强的战略考量。可见,从知识产权价值理论出发,也可以认识知识产权战略对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

  2. 价值链理论视角

  知识产权战略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机制,还可以通过价值链理论加以理解。

  价值链的概念和理论首先由前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著述的《竞争优势》一书提出,该理论被用于分析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各种活动看成是为其创造价值的环节。根据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企业的基本活动能够分为产前产后勤务、生产运作、市场销售、售后服务等,企业辅助活动则包括企业基础职能、财务、技术开发、采购等支持性活动。所谓价值链,是指企业以及企业之间从事产品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所出现的价值增值过程。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是通过若干价值活动来实现整体价值增值,从而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价值活动是企业从事的物质上和技术上的活动,这些活动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企业价值链中企业的各类活动都能为企业价值实现发挥作用,但也存在具有优势的关键价值环节。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主要是从企业内部的实物价值变动和转化的角度加以研究的,随着价值创新管理理念的提出,企业价值链活动的目的增进了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内涵,从而使企业价值链理论更加丰富。而且,随着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经营资源和战略性资源在实现企业战略方面的作用日益提升,知识产权在企业价值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波特的价值链中,技术开发只是被作为一种辅助活动,没有强调知识和信息的创造和利用的作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价值链中知识、信息、技术的作用越来越大,以致人们试图提出以新的企业价值链模型,甚至提出了知识价值链模型,通过构建知识投入、知识活动和知识产出价值模型,揭示知识的增值过程。[11]

  价值链理论也被我国学者用于研究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培育。[12] 根据该研究,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概念就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和价值链概念的结合。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概念确实可以从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层面揭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过程,以及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以价值链理论为指导,知识产权价值链包含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知识产权价值链模型,这一过程贯彻于产生价值的基本活动,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收集、知识产权开发、知识产权产品化、知识产权市场化和知识产权服务,辅助活动则涉及知识产权机构和制度、知识产权队伍建设以及知识产权保护。[13] 知识产权价值链是由一系列产生价值的环节和过程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价值活动,除了企业内部运作的价值链体系外,还包括企业与外部环境适应产生的价值活动,因此这一价值链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如果结合开放式创新概念和理论,可以更好地加以认识。知识产权价值链也揭示了企业知识产权活动的价值性,即企业知识产权活动需要以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价值增值,将知识转化为价值为基本目的,如果知识产权管理活动的某一环节不产生价值,那么这一环节就会变得没有意义。

  知识产权价值链理论弥补了当前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缺乏从知识资产自身形成过程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选择系统化的流程式思考的不足。知识产权价值链理论同样可以用于解释和揭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过程和内在机理。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体现于企业从事技术经济活动各个活动过程中的价值活动中。企业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不断提高其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的创新能力。从现有研究成果看,知识产权价值链本质上是进行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的过程,换言之,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也就是企业追求知识产权价值创造、价值增值和变现的过程。在企业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为知识产权价值链创造价值的作用,而且这些不同的环节相互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具体地说,知识产权信息收集是知识产权价值链基本活动的基础和第一步,它主要为企业研究开发选题以及确定具体的研究开发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和思路,该步骤本身属于企业知识产权信息网络的范畴,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下,它更多地需要研究外部的知识产权信息。“知识产权开发”,或者说是知识产权创造与确权,它是形成企业知识产权的关键环节和基本形式,从知识产权价值链角度看则是形成知识产权价值的基本前提和保障,因为它也是后续的知识产权价值链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知识产权的价值创造和确权,知识产权的产品化和市场化以及知识产权服务将难以实现。基于此,知识产权价值链应着力于知识产权创造和确权这一环节。当然,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来和知识产权价值链的整体来说,知识产权创造本身不等于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的全部,也不等于企业技术创新完成。换言之,企业后续的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才是企业获得的创新成果最终实现价值变现的途径和方式。

  从知识产权价值链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技术创新、自主创新过程也就是企业获取知识产权价值的手段和过程,是企业追求知识产权的价值运动,直至价值最终实现并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过程。[14]

  应当说,上述企业价值链中培育和形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对不同的企业来说运作机制和着力重点有所不同,即不同企业在价值链活动中的不同环节实现的企业价值并非一样。原则上说,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和市场地位,找准实现价值链战略环节上的优势,以便实施重点突破,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例如,对于技术研发力量雄厚的企业,应将研究开发活动作为形成核心价值、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环节,并在价值链运动中融进技术创新活动规律,将研究开发、产品制造和市场营销结为一体,合理安排企业研发资源和产供销活动,最终以获取核心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面的论述主要侧重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价值链及技术创新的关系。由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基本活动和保障,而且其本身需要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引和指导,上述企业知识产权价值链的目的——通过获取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而最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需要借助于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才能实现。同时,在上述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中,为了更加充分地实现知识产权的附加价值,都需要战略性地运作知识产权,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引入知识产权战略思维,如知识产权的市场化就涉及很多策略因素,实施知识产权运营战略能够很好地保障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从而能够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形成企业获取经济价值的持续竞争能力。

  三、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着力点

  上述以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获得市场竞争优势,需要在以下方面着力突破。

  (一)将知识产权战略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

  1. 技术创新决策决策机制基本考量因素

  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是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创新战略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有助于技术创新的顺利实现。在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中,是否进行某一技术创新活动、确立技术创新目标、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模式和路径,以及创新成果获得后的市场营销模式和策略选择等都是技术创新决策的内容。

  技术创新决策机制是一个综合性的决策系统,它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目标为总的目。从上述目的出发,技术创新决策机制的基本考量因素有:

  第一,企业的总体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由于企业技术创新服从于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显然是技术创新决策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当然,由于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和总体战略又是建立在企业使命和发展目标上的,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考量时,也需要结合企业使命和发展目标加以分 析。

  第二,企业经济实力和创新资源配置情况。企业的经济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够采取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战略选择方向,因此在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中应给予重视。同时,创新资源配置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性条件,尤其是研究开发人员、创新管理人员等创新人力资源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源的情况直接影响技术创新活动的能力范围和成效,因此也需要认真考虑。

  第三,企业的技术实力。企业现有的技术实力是进行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也是技术创新决策中决定采取的研究开发方向和创新战略模式的重要因素。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分析,企业研究开发方向和战略选择除了现有技术积累和储备以外,还必须考虑创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匹配、嫁接,以保持技术创新的连续性。此外,技术创新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竞争者的竞争性技术的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敏感程度和市场接受程度等都是影响技术创新决策的技术性因素。如果技术创新涉及新的未知领域,如实行突破式创新战略,则还存在更大的风险和成本,如新技术开发的高风险和不确定性、新技术与现有技术的匹配程度等。

  第四,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作为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重要内容,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显然也是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环境本身具有比较复杂的内容,不过最相关的还是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技术竞争结构和产业竞争环境等。就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而言,主要又是国家涉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一般地说,这些政策和制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制度激励机制和外部制度环境,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在技术竞争结构方面,主要是分析和评估企业涉足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动态、竞争者结构和创新技术的发展空间,以保障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技术发展动态的适应性。再有是就产业竞争环境而言,根据波特教授的观点,需要考虑产业竞争状态下的几个因素,即产业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和供应方和需求方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等。

  此外,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也是决策因素之一。一般地说,企业在初创阶段多以技术引进和模仿创新作为基本的创新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则逐步加大自主创新的份量,直至实现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模式。

  2. 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的技术创新决策

  现有研究成果指出,技术创新的决策机制是包括决策者、决策信息、决策模式和决策程序等在内的若干系统构成的。其中决策者通常就是企业的领导层,决策信息是进行决策前获取的与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模式是决策过程中的运行原则、思路和运行方式,决策程序则与技术创新的过程相关。同时,认为现有技术创新决策机制主要有技术导向决策机制和市场导向决策机制,其中前者适用于技术上领先、具有较强自主研究开发和技术推广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以自主创新为创新的主要方式,希望以自身的创新技术优势和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推广获取竞争优势,后者立足于以市场需求拉动技术创新,将产品、技术的市场需求作为是否进行特定领域技术创新的决策因素,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者的后续技术创新行为。在知识产权战略环境下,则需要既考虑技术因素,也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在技术创新决策中全面介入知识产权战略。[15]

  本文认为,上述观点对于重视技术创新决策活动全过程中介入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从决策的角度看,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也就是一系列有关技术创新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具体的技术创新都是在作出决策后进行的,决策的科学、合理与否,对技术创新活动相应环节的成效具有重要影响。知识产权战略指引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能够克服上述仅仅基于技术导向或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决策的局限性,综合考虑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适时根据技术和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具体地说,知识产权战略指引的技术创新决策,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创新技术研究立项的决策。在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企业对创新活动的科学、合理决策因素是创新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保障。如果投入创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创新成果不能获取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活动就可能陷入低水平的重复,应予以避免。在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创新技术的立项需要在充分占有信息和分析技术情报的基础之上进行决策。拟立项的创新课题在技术上应具有先进性,在未来产品市场上应具有应用前景。

  第二,创新模式的决策。不同企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决定了在选择何种创新模式时,应根据自身技术创新需要达到的目的,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模式。在知识产权战略指引下,企业可以根据知识产权战略定位选择具体的技术创新模式。例如,实施进攻型专利战略的企业显然应以突破性创新作为创新的模式,以取得一批具有原创性和重要技术进步的先进技术为基本创新目标,在技术创新活动中需要充分运用基本专利战略、外围专利战略、技术标准战略等专利战略形式;实施防御型专利战略的企业则以实现渐进性创新为意旨,以实施二次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形式为主,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充分运用文献公开战略、模仿创新战略等战略形式。

  第三,实施创新的机制决策。一般地说,企业技术创新可以采取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等创新机制。技术先进、经济实力强的企业可以以自主创新为主,通过自主创新可以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从而赢得市场垄断优势。对于技术上不占优势、创新资源不足的企业,实施合作创新是一种适宜的选择。合作创新也就是联合创新,它能够整合创新资源、取长补短,实现创新的突破。当然,自主创新的企业也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采取合作创新的策略。

  第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模式决策。创新成果出来后,通过产品化过程,最终需要进入市场,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不同的市场化模式对于创新成果的实现具有不同效果,这就需要进行合理决策。企业可以通过自行实施、转让、许可、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实现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具体选择何种市场化模式,需要结合技术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竞争对手状况、市场动态等多种因素加以决策。

  总的来说,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过程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能够保障技术创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能够与知识产权战略实现高度的结合,从而在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引和指导下,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

  3. 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

  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基本问题,研究的是如何以有限的资源或者以同样的资源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资源存在稀缺性是确立产权的法律经济学依据。为获得资源的最佳利用效果,经济学上提出了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就企业技术创新而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一个企业无论其具有多强的经济实力,其可以获得和支配的技术创新资源仍然是有限的。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和人力分配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战略意蕴的事情。在知识产权制度实施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资源配置需要融入知识产权战略考量,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指导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的合理的投入机制,优化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以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资源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

  在知识产权战略引领下,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高度重视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和前瞻性,重视不同创新模式和创新环境下选择合适的资源投入和利用方式与策略。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重视的地方。

  第一,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指导资源投入和使用。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可以分为资金、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硬件”性质的资源和已获得知识产权资源、信息网络、企业文化等无形资源。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需要实现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高度嫁接。就无形资源而言,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尤其需要通过专利组合、专利与商标、品牌和标准等结合的形式整合无形资源,形成合力,实现技术方面的突破。

  第二,建立与创新模式相匹配的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例如,在自主创新模式中,企业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用于研究开发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这类创新模式,对技术创新投入资源数量和强度要求很高,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点是采取突破式创新,建立核心技术优势。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中,企业自主创新资源的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市场前景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实施二次创新的可能性。知识产权战略引领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需要对在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的空间和前景,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确定技术突破的重点和难点。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上,需要克服很长时期以来我国企业只重视对成套设备和相关技术的引进,忽视引进后的消化的弊端,在进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即进行知识产权战略考量,以其指导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在合作创新模式中,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涉及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则需要重视相互之间资源配置的互补性。

  (二)建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企业技术跨越的机制

  企业技术跨越是指技术落后的企业经过技术研发和竞争,在新一代技术发展早期取得新技术领域主动权和控制权,从而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技术创新模式。国外对技术跨越研究认为,技术跨越是技术上落后的国家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从技术跨越的规律看,技术跨越既可以是通过专利竞赛等形式按照先有技术发展的范式和特点,实现技术的追赶,也可以是在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率先占领技术市场,获得市场先机和技术制高点。国外研究认为,技术跨越过程包括技术扫描、选择技术跨越点,积累技术创新成果和实施临界点突破和技术跨越后续工作等。[16] 在企业发展史上,很多企业技术跨越实现了自身的长足发展和壮大。例如,日本企业在二战的废墟上实现了对欧美技术赶超,与其实施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施技术跨越战略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日本经济技术实力的强大,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更高层次上的技术竞争和技术跨越。以复印机为例,该项技术本身是美国施乐公司发明和占主导的技术,但日本佳能公司在施乐公司的基础发明上实施了技术突破,获得了新的复印机技术,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复印机和相关技术领域的跨国公司。

  技术跨越对我国企业发展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既可以通过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反向工程等形式实现技术跨越,也可以通过对现有技术领域的突破实现技术跨越,从而赢得跨越式发展。我国企业技术跨越战略需要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紧密结合。就前者而言,需要重视对他人技术的研究,根据自身的研发资源和实现技术跨越的成本和收益的评估,确定需要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主要是模仿创新、引进消化创新战略。就后者而言,更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保障技术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实施开拓性知识产权战略。同时,在取得技术突破后,还存在对技术跨越成果的巩固和发展问题。这种巩固与发展,同样离不开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一是对取得的技术跨越成果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确权,而对以何种形式确权则本身存在着很多策略性因素需要考虑,如申请专利的时机与选择、商业秘密保密的范围;二是针对竞争对手的专利竞赛,需要适时加大研发费用力度和研发人员力量,巩固已经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开发外围专利。

  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实施策略

  在着力把握上述几个重要问题的基础之上,企业以知识产权战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技术创新主要有如下策略。

  第一,企业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等管理

  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密切联系直接体现为,创新活动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源泉,创新成果是知识产权的重要载体,而创新成果进入市场的产业化、商业化则是知识产权价值最终实现的主要体现。为了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企业需要在技术创新工作中完善企业知识产权运行机制,包括知识产权机构、人员和制度建设,培养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同时,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技术创新体系,在技术创新战略推进中协调统一。特别是要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如立项、研究开发、成果的产权化、产权化后成果的市场运作以及与企业市场开拓和经营中相关的各个环节中,将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视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构建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如在研究开发前,实施知识产权情报信息战略,对与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检索、分析和评估;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对阶段性成果及时予以知识产权确权,同时跟踪与研究开发项目有关的知识产权发展动态,根据获得的信息及时调整研究开发思路和方案,并从现有专利等知识产权中获得启发;研究成果开发后,则需要对创新成果及时评估,根据成果的技术、市场与法律状况决定拟采取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在创新成果市场化运作阶段,则应实施市场开拓的知识产权策略,力图尽快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目的。

  上述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其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的核心是重视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过去,我国企业整体上重视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情况很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认识有所偏差,将知识产权工作等同于“知识产权保护”,缺乏知识产权经营和知识产权管理的思想,特别是系统化思想。加之知识产权是对创新成果进行确权后才产生的专有权利,人们往往将知识产权当成创新成果取得后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从而使知识产权管理表现出相当的滞后性,缺乏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和认识。实际上,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知识产权不限于事后保护功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也不限于对创新成果的事后保护问题,而是具有高度的战略意蕴,需要站在长远性、全局性角度加以运作,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要求企业在研究开发和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阶段都要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并且将知识产权管理与相应环节的科技管理、营销管理、市场管理有机结合。国内很多企业的情况则是在哪一个环节或阶段出了问题才对知识产权问题给予重视,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以致造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被动性。为此,需要克服现实中知识产权管理与技术创新脱节的现象,强化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使知识产权战略融入到企业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是和技术创新环节和过程一脉相承的管理模式,它要求项目从可行性分析、立项、到产品的研制和市场营销、市场推广等各个阶段,融入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和要求,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控制流程分解到对应的知识产权管理的各个要点和环节,建立基于企业知识产权目标管理的绩效考核平台,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换言之,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要求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企业创新全过程,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利用实施全过程控制,以实现企业创新目标。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也可以说是一种流程化管理,它要求企业遵循技术创新规律,围绕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流程,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依托,实施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在我国政府和地方有关规范性文件已有体现。例如,《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指出,要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国家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在科技管理全过程中纳入知识产权管理,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又如,《深圳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6-2010)》之四“激励创造,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机制”中指出:要突出企业的创新源头主体地位,将知识产权纳入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究、生产制造、市场拓展、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积极培育核心知识产权,增加知识产权储备。企业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实质上是一种对知识产权的体系化管理,这种管理较之于单纯的知识产权管理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重视将知识产权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过程的有机衔接,将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经营策略、科技开发战略紧密结合。它将知识产权的管理置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的始终,以及企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全过程。

  为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还需要重视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建立企业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和管理,强化企业领导层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在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本身也是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必然会促进企业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很好地融合。具体言之,提高知识产权管理在技术创新中地位需要重视以下对策:促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与技术创新活动紧密结合,将专利申请与授权、专利实施效益、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作为评估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绩效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技术创新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强化企业领导层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淡化成果管理意识,也会促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将知识产权管理放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有利于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二,建立企业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科技管理尤其是科技成果管理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实现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机融合。为此,企业应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管理相结合的领导负责制和部门分工负责制,在企业开展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时探索知识产权保护的日常管理模式。企业也应将知识产权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定企业重大技术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计划专题时,从战略高度管理知识产权问题,对有关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通过利用知识产权情报信息资源,选择具有开发和市场前景的产业化路径,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

  第三,强化企业知识管理,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有效融合。企业知识管理属于知识管理范畴,而知识管理是与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知识管理涉及知识的创造、知识获取、知识利用与传播的过程,旨在增强组织的绩效。知识管理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加以理解。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涉及知识产权创新、知识开发、知识获取、知识利用与传播的活动,即是针对知识本身的管理活动。广义的知识管理则除对知识本身的管理活动外,还包括关于知识管理理念、思想、方法、原理、理论等内容。与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一样,知识管理也是一个内在的有机体系,包括组织的知识,知识的创造、获取、储存、使用、传播、利用系统以及支撑知识管理系统的条件和环境,这些条件和环境既涉及组织的资源禀赋,也涉及与外部环境协调的调节机制。知识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虽然在管理对象和客体上,前者侧重于隐性知识,后者侧重于显性知识,但由于知识管理主要针对的是知识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和利用问题,知识管理战略也主要涉及知识创新战略、知识利用战略和知识保护战略,它们都离不开对知识的产权归属和产权保护问题,否则将因为产权不明,造成知识的过分外溢而无法激励组织对知识创造的投入,从而影响知识的产出和知识效能的提高。基于此,企业应将知识产权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建构企业知识体系和网络时,应将知识的产权化、保护以及如何通过知识活动为企业创造价值作为重要内容。另外,由于企业知识创造、知识开发和创新往往涉及其科技创新活动,企业知识管理也有利于提高其科技创新水平。由上述可见,企业知识管理对于推进企业科技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均具有重要作用,强化企业知识管理因而也是实现企业科技成果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融合、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7]

  四、结论

  在当代,企业之间越来越表现为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是否具有知识产权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优势。这是因为,知识产权越来越成为企业的生产要素,企业自主创新以及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空间。当然,知识产权优势的发挥,本身需要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并处理好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创新成果不能及时得到法律能保护的状况,充分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保护创新成果。在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将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这就必须将知识产权从战略高度进行运作,制定与有效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企业通过建构知识产权优势进而形成核心竞争力,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是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最终目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本身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深刻理解当前我国大幅度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意义。从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可以理解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更多地要依靠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获得知识产权优势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这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产权战略对于当前我国力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冯晓青,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教授。


【注释】
[1]参见[美]迈克尔?波特著:《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2页。
[2]参见[美)]迈克尔?波特著:《竞争战略》,李明轩、邱如美译,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33-38页。
[3]企业竞争优势的内生理论较有影响的如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知识论等学说。
[4]参见冯晓青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3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6页。
[5]田力普:《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动高新企业创新发展》,载《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年第9期。
[6]吴汉东:《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载《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 年5 月15 日。
[7]严格地说,自主创新与技术创新之间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是企业凭借自身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技术力量,整合其内外部创新资源,在特定技术领域内进行前沿性研究和开发,直至实现创新成果商业化的过程,是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创新形式在内的完整的创新体系。不过,两者也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在知识产权制度环境下,自主创新尤其离不开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正是基于此,本文着重对知识产权战略与自主创新联系的内在机理以及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路径和机制加以探讨。。
[8]查梦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制度刍议——以上海普利特公司“地壳式保护新模式”为个案》,载《中国商界》2009年第5期。
[9]参见张涛、孙成亮、张阳:《基于价值理念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研究》,载《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7期,第61页。
[10]冯晓青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第3版),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432-434页。
[11]李长玲:《知识价值链模型及其分析》,载《现代情报》2005年第7期,第33页。
[12]柴金艳:《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培育——以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22期,第53-56页。
[13]柴金艳:《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知识产权竞争优势培育——以华为公司的知识产权管理为例》,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第22期,第53-56页。
[14]利用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提出的国际产业链中的“微笑曲线”,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知识产权战略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方面的重要性。该曲线揭示了国际产业链中高端研发及品牌营销的价值最高,处于加工环节的利润则最低。在整个国际产业链中,研发、产品创新和品牌占据了产品附加值的大部分,而这些主要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结果。
[15]参见罗建华、刘粤军:《基于知识产权战略的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机制研究》,载《商业研究》2010年第5期。
[16]参见Lee K. Lin C.S., Technological Regions, Catching-up, Leapfrogging findings, Research Policy, 2001, 30(3): 459-483.
[17]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角度看,有的学者甚至将知识管理性视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认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体系和机制,激励知识创造,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造性智力成果,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自李培林著:《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实践探索》,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年版,第49页。知识管理对于推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有重要作用,加强企业知识管理也有利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夏之威律师
上海杨浦区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陆腾达律师
重庆江北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谭海波律师
广东东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2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