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刑事类案例 >> 查看资料

以借打手机为由骗得手机的行为认定

发布日期:2014-01-17    作者:110网律师
以借打手机为由骗得手机的行为认定
——王xx抢夺案
关键词:抢夺寻衅滋事非法占有 
【案 由】抢夺罪
【审判法院I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人民法院 
【案 号】2005)定刑初字第103 
【审级程序】第一审程序 
【判决曰期】2005518
 【公诉机关】河南省鲁山县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王xx
【权威收录】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 年第1辑(总第51辑)
裁判规则:
以非法占有为0的,以借打手机为由,骗得手机后,趁他人不备,携带手机 逃离现场,构成抢夺罪。
基本案情:
被告人经与靳x共谋欲骗取他人手机换取钱财。被告人谎称其手机没 电,有事要与他人联系,向被害人借打手机,又将该手机转交在其身边的靳X X借使用该手机之机,携该手机逃离现场,被害人见状即前去追赶靳X。趁 被害人紧追靳X之时,被告人逃跑。

争议要点:
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夺罪。
裁判理由:
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 ,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寻衅滋事活动中的抢夺财物与抢夺罪的主要 区别在于主观动机,如果是出于贪利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就构成抢夺罪;如 果是为了向社会挑战,故意破坏公共秩序而公然抢夺或毁损公私财物情节恶 劣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
本案被告人虚构事实从被害人处得到的只是手机的使用权,被害人没有 基于错误的认识错误地处分所有权,且该手机始终处于被害人的视线控制之 下,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被害人手机的行为构成抢夺罪,而非 寻衅滋事罪。
适用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七条第一款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 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 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宋昕律师
广东深圳
孟凡兵律师
江苏南京
吴健弘律师
浙江杭州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李晓航律师
黑龙江哈尔滨
邓桂霞律师
山东聊城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8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