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西部开发工作的通知》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4-03 生效日期: 2003-04-03
发布部门: 青海省
发布文号: 青政办[2003]49号
青政办[2003]49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2003年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不断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落实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政策措施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西部开发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66号)提出的工作任务,现提出以下贯彻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青海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要地。加强生态建设是我省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因此,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实施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坚定不移地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争在2010年前遏制住全省生态环境恶化状况,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2003年我省退耕还林还草面积110万亩、荒山造林种草110万亩。在加快“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同时,要以汉水流域、黄河流域、青海湖流域、黑河流域、柴达木盆地的城镇、乡村为重点,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长江防护林建设和黄河上游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确保全年全省造林合格面积150万亩,新增草地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5平方公里。要继续推进黄河上游及长江、澜沧江源区、环湖地区、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东段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施。加强重点地区污染治理,积极扎实地做好各项工程的前期工作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确保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稳步实施。 
  今年国家正式启动退牧还草工程,安排我省玉树、果洛两州1540万亩的退牧还草试点任务。这对于我省牧区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针对退牧还草工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对保护区核心区的生态移民及其余试点地区的减畜措施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论证。抓紧生态移民、农牧区能源建设、小城镇建设、后续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以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舍饲圈养、农村牧区能源建设等措施为重点,搞好试点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任务。 
  二、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要继续抓好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围绕今年基础设施建设国债资金主要投向干线公路、县际公路、县城电网改造等方面的实际,加大项目的申报、争取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好相关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提高国债项目的实施、管理水平,使我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交通建设。继续加强以西宁为中心呈辐射状的高等级公路网络建设,加快西宁至大通、平安至阿岱、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进度,实现甘青高速公路和109国道青海段高等级公路今年全线贯通。在全面完成通县油路建设的基础上,要着力实施县际公路建设,新开工5条县际公路建设项目。加强旅游公路、资源开发专用公路建设,完善区域公路网络。继续以政府补贴、农民投劳等方式抓好东部地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通达里程。继续做好支援青藏铁路建设工作,抓紧做好兰州至西宁至格尔木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的前期准备,争取明年开工建设;抓好西宁、格尔木机场改扩建工程,力争年底基本建成;加快做好巴塘、花土沟等支线机场建设的前期工作。逐步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互为补充的交通运输体系。 
  能源建设。继续抓好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等电站和桥电5号机的建设工作。开工建设苏只水电站、公伯峡送出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新建燃煤和燃气电站前期工作步伐,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要从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玉树6个县的无电和缺电问题,力争通过“无电乡”国债项目的实施,在2一3年内彻底解决玉树地区无电问题。今年先安排1个县的电站改造和2个县的新建电站。 
  水利建设。坚持把水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战略性基础产业来抓,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为目标,树立经营水务的理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加快建设一批控制性水利工程,完成黑泉水库、民和峡门水库、“两化一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工程收尾,加快盘道水库和南北山绿化提灌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湟水北干渠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积极开展石头峡水库及调水总干渠、盘道水库灌区工程、格尔木市水利综合治理工程、蓄积峡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立项和开工建设。继续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灌区配套改造、节水灌溉示范工程、集雨利用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争取解决农村牧区40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加强重点城镇防洪工程建设和重点河道治理,提高防洪能力。 
  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我省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农田水利建设、设施农牧业、农产品安全检疫检测体系建设和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主要抓好农区日光温室和牧区牲畜暖棚建设。2003年争取全省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4万亩,日光温室面积达到3万亩。青南牧区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在“四配套”基础上,提高暖棚建设标准,多渠道投入建设资金,加大畜棚建设力度,实行舍饲、半舍饲圈养,使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方向转变。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疫检测体系和农村牧区经济信息网络。 
  城镇基础设施。加强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道路、环保、供排水工程建设。抓好西宁市道路改扩建二期工程、西宁市同仁路高架桥工程、西宁市第七水源工程、格尔木、德令哈市道路改扩建工程、西宁、德令哈市污水处理工程、西宁市垃圾处理工程和西宁地区“煤改气”城市无燃气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为拓宽县城发展空间、加快推进城镇化创造条件。重点实施州县道路、供排水工程、重点城镇桥梁工程、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州县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其中,要将我省东部城镇桥梁工程项目纳入今年重点小城镇道路建设国债项目中考虑,争取国家支持。 
  三、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社会事业 
  结合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全省科技开发应用和科技能力建设。加强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设施农牧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旱作农业、草业、防沙治沙、清洁能源、优势资源开发转化与综合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应用。深入推进种子工程,推进种子产业化。抓好12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整合单项技术,推广综合增产技术,发挥综合效益。通过人才、技术、管理模式的引进,加快优势资源转化项目的研发速度,力争在畜牧业、中藏药、盐湖、有色金属等产业领域的研发工作上有新突破,以科技支撑不断促进我省的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把加快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突破口,尽快取得进展。加强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嫁接,加快企业、科研单位、高校信息网、农村经济信息网和家庭上网工程建设,提高农牧区电话普及率,促进全省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上新台阶。 
  围绕国家今年社会事业9个方面的国债投向(中小学危旧房改造、高等教育、高中扩招、农村中心学校远程教育、职业教育、旅游、第二批疾病控制中心、巡回医疗车和社区建设),做好相关工作。 
  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农村牧区为重点,继续做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二期“义教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信息化及远程教育项目和高中扩招项目建设,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通过机制创新、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借助社会、企业的力量来促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继续加大高等教育基础设施和重点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布局结构和学科设置,完成高校信息网建设和高校“三网”改造,启动高校日元贷款建设项目。2003年争取使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0%,省内普通高校招生达到7800人,省属高校在校生达到2.5万人左右。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坚持健康文明、团结进步、保持稳定的导向,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艰苦创业,积极投身青海的开发建设。加强文化、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西新工程”,启动广电教育日元贷款项目,配合送电到乡工程,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延伸工作,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继续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级文化站建设,搞好全省三级文化网络建设规划,继续推进农村电影“2131”工程。 
  加快体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大力支持办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做好多巴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机构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卫生工作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抓好省、州(地、市)、县三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贫困县医院、县级妇幼保健站、州级藏医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好12个县级疾控中心和2个州地市级疾控中心项目。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大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2003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7‰以内,促进我省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扩大城镇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搞好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后的续保工作。加大社会保障基金征缴力度,努力增加政府社保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保基金。加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成果,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100%按时足额发放。 
  把改善就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力争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千方百计拓宽就业门路,积极扶持、引导和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纳下岗人员。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所有制经济。推进农村牧区城镇建设,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扩大就业空间。做好西宁市社区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项目前期工作,借助国家的引导资金,引入市场机制搞好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人员素质和再就业能力,引导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四、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做大做强特色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大盐湖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确保100万吨钾肥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加快海西60万吨纯碱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加快盐湖提锂及综合利用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实施进度,力争尽快建成大风山天青石30万吨选矿厂和4.5万吨碳酸锶项目。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工业,推进铝电、镁电联营,进一步扩大我省电解铝的产能。同时,做好铝合金、镁合金等新材料下游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延伸产业链。加大铜资源的开发,力争兴海赛什塘铜矿年内建成投产,加快铜峪沟等铜矿的勘查进度,为铜工业发展提供资源储备。继续加大油气田勘探开发力度,为实现“5355”工程目标打好基础。加快天然气至盐化工综合利用等项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优势资源增值转化、新材料、中药现代化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为重点,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示范项目申报工作,不断壮大我省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青海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区、生物园区、格尔木昆仑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尽快形成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集聚优势。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在继续大力发展主导经济作物的基础上,扩大制种业规模。突出抓好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力争使2003年特色种植面积超过52万亩,优质农作物制种基地达到36万亩。畜牧业在净化畜群、提高母畜和优良畜种比例的基础上,扩大良种肉羊的数量和改良面,加大良种仔畜的繁殖力度,启动百万羔羊工程,实施环青海湖高效畜牧业基地项目建设,在东部地区建立良种畜引育繁殖基地,为舍饲养殖提供优质牲畜来源。 
  加大高原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加快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鼓励社会投资参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精心开辟和经营好特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青海湖、塔尔寺、贵德等著名旅游品牌。继续发挥会展效应,办好各具特色的经贸洽谈会、高原风情旅游节及环青海湖自行车赛,努力扩大青海旅游经济规模。 
  五、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继续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清理整顿各类行政事业收费,切实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事项,降低收费标准。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民间投资,同时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城镇公用基础设施、农牧业产业化、企业技改、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项目继续实行财政贴息,不断增强政府投入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国家政策法规许可范围内,认真落实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放宽投资领域,同一地区、同一领域、同一市场多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积极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使招商工作由单纯的资源招商、项目招商向环境招商、政策招商、服务招商全面拓展。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围绕资源开发和国企改革,继续举办和参与各类经贸洽谈活动,努力扩大横向经济交流和招商引资规模。结合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做好大项目招商的同时,精心挑选一批适合外商投资的旧城改造、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中藏药深加工和旅游景点建设等方面的中小型项目进行招商。抓住国家对西部地区利用国外贷款给予倾斜政策的机遇,加快国外贷款的申请,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积极推行企业向海关和检疫机关“一次报关报检”的快速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和物流速度。继续做好关键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等的进口工作,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确保200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3亿美元。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营运管理机制,促进国有资产的流动与重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转让、拍卖等方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的体制创新。 
  六、加强法制建设和人才开发 
  进一步完善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认真贯彻“依法治省”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贯彻落实《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全面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相应的人才开发政策,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条件和激励机制,为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保障。加大投入力度,多层次、多渠道搞好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建立以人才市场为主体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三年四月三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7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