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其他论文 >
选择死亡的权利——浅议安乐死(5)
www.110.com 2010-07-24 15:37



  五、关于实行安乐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是否实行安乐死,当然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的事情,但就具体而言,实际上是最直接的是关系到医生,病人及家属的利益。安乐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也就是由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

  首先,我们来看医生。据英国一家报社所做的秘密调查表明有70%以上的医生曾经应病人或其家属的要求为病人私下做过安乐死手术,更有90%以上的医生赞成安乐死。可见,当前绝大多数的医生的顾虑就在于法律上的不认可,一旦安乐死被确认是合法的,医生应是对其大开绿灯的。

  其次,我们来看病人和家属,目前越来越多的病人开始支持安乐死。这一点已是无庸置疑的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是病人是否有知情权的问题。因为首先只有让病人在知道自己的病情,才能让其作出意思表示,进而实行安乐死。那么病人有没有知道自己病情的权利呢?传统医学认为病人一旦被告知病情,将会影响其情绪,可能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自暴自弃,放弃治疗。胡佛兰德氏医德十二箴曾明确说过:“不要告诉病人他的病情已处于无望的情况,要通过谨慎的方法和态度来避免他对病情的猜测。”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山崎章郎的记录表明绝大多数的病人一开始表示不能接受,但后来都归于理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了剩余的时间,,没有遗憾的离开了人世。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知情权就是“死要死个明白。”试想,一个被告之得了“肺气肿”的病人在几个月内就死掉了,这难道是对患者的公平吗?更何况,如果认为不告知病情的危害仅仅停留在知情权的侵害上,那也未必太片面了。山崎医师的病人在被告知自己不久将别于人世后,开始都难以接受,但过了几天后,他们有的出院,希望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奔向天国,有的则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还有的为家人,社会作了一些有益的事。(中国也是这样,陆幼青先生就为女儿和所有的癌症患者写了一本好书)总之,他们都无悔的离开了人世。而如果他们不被告知真是病情呢?他不仅失去了与家人共度时光的最后权利,而且失去了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利………这些权利在平时看起来可能很不显眼,但对于一个临终病人来讲,它是多么的重要。因为这是他在这个世上的最后心愿。这是我基于诸多权利的不可侵犯性而对病人应享有知情权所做的第一个原因解释。其实网上对此也早有观点:有人认为患者缴纳了治疗费,就是一种消费,他们有权知道自己被服务的情况,包括有权知道自己被治疗的情况。那就必然要知道自己被治的是什么病。这种观点我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的。以上两点都是我们基于纯法理作出的,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而不走近那些临危病人,不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内心感受,我们就不会明白我们的群众到底需要一部什么法律。所以我下面所要说的东西可能与法理没有什么关系,但我相信以下的论述或多或少会改变那些反对安乐死的人的观点,成为安乐死合法化的有利依据。试想一个病人没有被告知自己的真实病情,如果在临死的最后关头都还没觉察到那还算人道。因为他只会死的莫名其妙。但试问有几个病人在自己的身体一天天恶化的情况下还没觉察出一丝苗头的?他们生活在被谎言和欺骗包围的世界里。深深的孤独感在一点点的吞噬着他们活下去的最后意志。这里的孤独。,不是那种形式上的形单影只,而是一种心灵上的被抛弃和不被接纳。不错,病人的家属可能会天天围绕在病人的身旁,但他们都带着面具,他们只会和医生在一起说:加油,你会好起来的。但殊不知,他们同情的目光让病人害怕。当然,这只是停留在开始阶段。因为病人仍对自己抱有些许的希望,所以他才会产生怀疑。所以他才会害怕,但需指出的是,这一阶段病人害怕的只是死亡,一旦病人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逐渐失控 ,这种确定无疑的事实就会使病人本来已渺茫的希望一下发生质变,变成绝望。他们恼火,伤心,又感到无助。他排斥所有欺骗他的人,独自忍受这孤独和恐惧,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临终病人在死前变得很古怪得原因。其实他们一直是需要亲人得关怀的。但你让他们说什么?每当他们和亲人谈及自己的真实情况,亲人们就会说:“瞧你在说些什么啊?别瞎说,就快好起来的。”然后逃之夭夭。他们的这种举动更让病人确信无疑他们的病情。此时,既然死亡已成定局,既然没有选择的余地,能让他们害怕的,就只剩下疼痛。说到这,我想起两本书,一本是山奇章郎的《最后的尊严》,一个是现在很火的陆幼青的《死亡日记》。两本书的作者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一个是日本国内享有盛名的治疗癌症的权威,一个是即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病人。可以说,他们看安乐死的角度是不同的。但有时他们会得出相同得结论。“临终病人最害怕得不是死亡,而是疼痛。他们最需要得不是与病魔搏斗得信心,而是无微不至得关怀照顾和身而为人的尊严。”所以电视台播放的某些人与病魔作斗争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诚然,我们不否认病人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与毅力,但我想说,如果是我得了绝症,有这么多人关心我帮助我,有家人悉心得呵护,有朋友真诚的祝福,当然还有心爱的漫画书,我也会笑着迎接死亡的。谁见过在这么一个温馨的环境里死得很难看的人的?相反,那些死时脸部扭曲的人都是在孤独中逝去的。很可能肉体上的痛苦是一样的。为什么后者要痛苦的多?对此,阿部次郎曾有过一番精彩的描述。“死亡不是瞬间猛扑过来把我抓住,而是如同猫玩弄老鼠那样,经常威胁我活下去的意志。在我的生命中投下不安的阴影。”⒂在这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如果有家人和你共同分担痛苦,你 就不会觉得是自己在一个人战斗。看着那么多人为你担心,看着亲戚朋友为你掉泪,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你知道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知道他们在乎你而且最重要的你和医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赖的关系,你信任你的医生,他也不必再遮遮掩掩。你的世界虽然残缺,但不黑暗。相比之下,那些不被告之病情的人的世界就既残缺又黑暗的了。他们要独自承受这一切。没有人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最需要什么。他已经是一个没有尊严的靠着输氧管和止痛剂维持生命的物。为什么在他最需要亲人的时候他们都不敢正视他,一个个落荒而逃?这就涉及到亲属的问题。网上一位妇女的言论我认为较能代表大部分人的观点。“如果我的亲属病危,我还是不会实行安乐死。因为一旦实行安乐死,就什么希望也没有了。”好冠冕堂皇的观点,表面上看是在维护病人生的权利,实际上你有没有为你的亲人考虑过呢?不错,“什么希望都没有了”,但那是你的希望,不是病人的希望,我承认,病人的存在对你们很重要,没有他你们会很痛苦,但你爱他,你在乎他,就要不顾他的痛苦强制他留在你身边吗?这种自私的做法只是为了满足你还能多看他一眼,多在他身边呆一会儿的愿望,这样的病人在你眼里还是个人吗?还是个有尊严的人吗?所以我不能明白有些人说安乐死不道德在哪个地方,折磨得病人面目全非地离开人世,你们是道德了,病人的罪可够受了?难道我们不可以设身处地地为病人想一想?“如果病人得以在临终前回到自己所爱的,熟悉的环境,那么我们大可不必再对环境作任何调整,由于家人是最了解病人的人,所以或许他会用病人最喜欢的葡萄酒代替止痛剂吧!家人做的汤,香味或许会刺激病人的食欲,并因而使他多摄取了两三口液体,这对病人来说,恐怕笔替他输血还要替他高兴吧。”⒃为了病人,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得更好?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