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法律 > 公司设立 >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 >
英、德两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情况与启示(2)
www.110.com 2010-07-08 21:52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动因

  1、经济自由主义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崛起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战后英国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凯恩斯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主张要更多的依靠解除政府管制的自由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来调节资源配置,并认为私有企业在效率方面具有国有企业所根本没有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说到底就是由于人们对自己财产的爱护与关心胜过对别人财产的爱护与关心所造成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很快被英国保守党政府所接受与采纳,从而在英国国内掀起了私有化浪潮。

  2、从政府层面上考虑,私有化有利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由于私有化以后可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满足企业不断扩张的资金需求,同时大大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因此也得到财政部门和相当一部分纳税人的支持。以英国电信公司的私有化为标志,改革进入了公用设施领域。此次改革的直接动因是政府预算已难以满足英国电信公司庞大的投资计划。英国电信业只有提高自身经营效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才能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而私有化改革则是其有效途经。继电信业之后,天然气、自来水、电力、采矿业等一系列主要公共设施先后走上了私有化的轨道。

  3、国有企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一方面,国有企业已经完成政府所预定的目标,并存在一些经营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原来的一些市场缺陷经过政府的不断努力得到解决,相关国有企业需要通过私有化来重新获得比较优势。

  二、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英国是第一个采取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国家,其国有企业改革主要从引入私营部门参与政府公共业务,其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3)主要侧重于那些被动接受价格的企业。这些企业很多是70年代因财政危机而被政府接管的企业,其中包括石油勘探公司Britoil、英国航空公司、飞行器发动机企业Rolls Royce等。尽管这些企业多数还要调整资产负债比率,但重组的难度是较小的。第二阶段(1984-1987)以英国电信业的私有化为标志,改革进入了公用设施领域。第三阶段(1988年至今)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开始涉及政府行为的垄断领域。这些领域通常都难以实现收支平衡。有些部门可能会有一定收入,但基本上还是亏损居多,比如铁路部门,有些部门则出于政治或经济上的原因根本没有收入,比如教育部门和卫生保健部门。政府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策略和方案,成功地将私营企业引入其中。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