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损害赔偿 > 精神损害 > 名誉权 >
名誉权要有界限(2)
www.110.com 2010-07-10 11:22


  贺卫方:应该主要指企业法人,不适用于公共机构。一家公司的名誉受到侵害,它产品的信誉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带来经济损失。但公共机构,管辖范围固定,管辖权稳定,比如你所在地的法院声誉受损,大家想到别的地方起诉,这是决不可能的,同时又不存在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公共机构理应受到更为严厉的监督。

“虚构,岂能构成侵权?”
  记者:有关名誉权的诉讼,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如何?
  梁慧星: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有关名誉权的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社会名流、明星的诉讼较多。近年来普通公民的诉讼开始增加,比如在商场被无辜搜身造成的名誉权纠纷等。作家之间的诉讼目前多起来,但很多都超出了名誉权诉讼范围,批评者大部分都是对作品本身做出评价,即使对作品有所贬低,也不构成侵害“名誉权”。
  记者:电视剧《来来往往》是虚构的,但剧中明确使用了“武汉市妇联干部”这一真实称谓,而且剧中这一类人物形象“显得装腔作势,猥琐狼狈”,被认为严重损害了妇联组织和妇女干部形象,构成了名誉侵权。
  如果我们暂且把“名誉权诉讼资格”放在一边,这个侵权理由成不成立?
  贺卫方:当然不成立。“武汉市妇联干部”,它的含义应该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武汉市”的妇联干部另一种是“武汉市妇联”的干部。
  而且,大家都知道,文艺作品是虚构的。电视剧是编剧编出来、导演导出来、演员演出来的,也就是说,整体上都是虚构的。虚构,怎能构成侵权?文艺创作,完全可以对某一个特定的群体进行一种讽刺,这是创作的权利和自由。
  侯宝林曾经说过,“啊呀,真是不愿意讽刺售货员,他们很辛苦。”华君武的漫画中,老是有一个穿中山装戴列宁帽的官员,那是否意味着整个的官员形象都受到损害,全体官员都可以提起名誉权诉讼?
  而且,说一个工人不好,就是攻击整个工人阶级;假定某个社会团体一个或几个干部的形象不那么光彩,就是丑化该团体;丑化该团体,就是丑化该团体的所有干部,其实还可以往下继续——丑化该团体的所有干部,就是丑化该团体联系的所有群众,丑化中国妇女,就是丑化中国人民。这是以不断增加群体的方式来论战,希望获得一种话语上的霸权,但法律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推理的。法律只接受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决不是推论。
  梁慧星:电视剧只是一种艺术作品,并不是真实评价。即使是真实评价,都还不构成侵权,何况是文艺创作?如果连我们的艺术作品都不敢开个玩笑,写个讽刺,我们的社会岂不是倒退了?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