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结论能否侵害当事人名誉权
[案情]
2003年10月,王某收到诽谤其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的匿名信及明信片。王某为查清此事,便向县公安局反映,随后提供了其单位两个科室人员的政治笔记。二个月后,公安局告知初步结论:匿名信及明信片可能是同单位的李某所写。为进一步确认事实,王某又委托律师调取李某档案材料,向市检察院申请字迹鉴定。后经鉴定得出结论:匿名信、明信片均系李某所写。王某遂持结论向法院起诉李某侵害名誉权。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李某申请重新鉴定。历时二个多月后,鉴定结论尚未得出时,王某向法院申请撤诉。撤诉后,李某认为人的名誉是不可随意侵犯的,王某在无确凿证据下起诉李某后又撤诉认输,造成李某极大的名誉损失和精神损失,李某遂又以王某侵害其名誉权提起诉讼。
[分歧]
对于本案王某的诉讼行为是否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存有二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虽然法律规定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但诉讼可能导致侵权。诉讼中侵害他人名誉权的情况一般为错告和诬告两种。在王某诉李某的侵害名誉权一案中,由于王撤诉,足以说明王某的行为是一种错告的行为。王某提起的诉讼行为无疑扩散了错告的事实,由此导致单位的职工对李某产生某些看法,致使李的名誉受到损害。因此,王某侵害了李某的名誉权。
第二种意见:王某的诉讼行为不构成对李某名誉权的侵害。其理由:当王某自己的名誉受到他人侵害时,王并没有无端怀疑李某,而是在合法取得司法鉴定结论后,通过正当行使权利来获得法律救济。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某申请撤诉也只是对诉讼程序的终结,不具有实体法的效力。而本案李某起诉王某侵害名誉权的主要事实就是王某的诉讼行为。因诉讼本身不是一种侵权行为,它是法律规定的侵害名誉权行为的排除情形之一,不符合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因此,王某没有侵害李某的名誉权。
[评析]
笔者赞同第二种意见。主要理由是:依照侵权行为法原理,侵权责任应有主观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四个要件构成。要认定是否构成名誉侵权,也应从这四个要件来分析。主观过错要件又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形态。本案王某是依据鉴定结论才起诉李某的,且诉前双方未有利害冲突。因此,王某主观上并无侵害李某名誉权的故意。即使王某的诉请未予支持,也不能认定王某主观上有过失,因为这是普通人无法注意到的,王某有足够的理由去相信鉴定结论。侵害名誉的行为通常指实施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客观上王某也没有实施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而是正当行使权利,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本案即使对李某产生些不良影响,也只是诉讼活动本身具有的新闻效应所带来的,王某并没有借机恶意推动,也无力控制。因此,王某的行为不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没有侵害李某名誉权。
- 赠予合同当事人签字不清能否生效 2个回答
0
- 当事人不明确的合同能否作为起诉依据? 3个回答
0
- 我的名誉权被侵害 1个回答
0
- 交通事故主要责任一方当事人在事故认定后迟迟不肯提供工资证明等资料 3个回答
15
- 当事人无争议的工伤事实,工伤鉴定部门以已过申请时效不予受理的,是 3个回答
0
广东深圳
上海长宁区
辽宁沈阳
黑龙江黑河
浙江宁波
湖北襄阳
湖北潜江
上海浦东新区
广东深圳
- 【最高法】被起诉前转移财产构成拒不执行判决罪
-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后又撤诉或按撤诉处理,是否影响“提起诉讼”已中断诉讼时效
- 患者死亡未告知尸检及关键病历缺失,医院承担全部责任
- 大额借款仅凭借条,能否证明借贷关系成立?
- 潍坊市工亡案件获赔90余万元顺利结案
- 患者脑出血未及时治疗,医院承担主要责任
- 劳动争议案件代理纪实-——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
- 潍坊市补缴社保成功案例记录
- 东营市东营区法院民间借贷案件代理记录
- 交通事故造成骨折,伤残鉴定能评几级?
- 恋爱期间产生的转账记录,是借款还是赠与?
- 网红中小主播诉请MCN直播机构(直播公会)解除独家演艺经纪合同注意事项
- 抚恤金能不能作为遗产被继承?该如何分配?
- 单位与市场销售人员解除劳动合同的典型案例记录
- 帮助单位赢得劳动争议诉讼真实案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