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行政类案例 >> 国家赔偿案例 >> 查看资料

“口舌之战”是否构成名誉侵权

发布日期:2008-06-26    文章来源: 互联网

[案情]:

2006年8月25日,泸县法院审结一起名誉侵权案,并依法判决驳回原告周凤的诉讼请求。

家住泸县X镇的刘刚与刘强系亲兄弟,两家人相邻而居。2006年初,为生活方便,两兄弟约定共同出资在两家的房屋中间修建水泥坝,并约定由弟弟刘强用其所有的一块田换得属于哥哥刘刚的部分坝子。坝子修好后,哥哥遂要求弟弟进行交换,但由于天干,弟弟刘强用来换坝子的田因缺水而变成了土,这时哥哥则坚决要田而不要土,双方为此争执不下。争吵中,哥哥刘刚以“作风不好”辱骂了弟媳妇杜兰,杜兰也不甘示弱的回应说嫂嫂周凤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于是周凤也参与到这场口舌之战中。此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两家人为此事多次发生骂战。2006年6月26日,刘刚之妻周凤以弟媳妇杜兰在无根据的情况下辱骂自己,损害了其名誉权为由,起诉要求杜兰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分歧]:

本案的争议焦点即:杜兰的行为是否构成了名誉侵权原告周凤认为被告杜兰在无根据的情况下辱骂自己,其行为严重损害了自己的名誉权。但被告杜兰则称其辱骂周凤是在其丈夫刘刚先对自己辱骂的情形下发生的,并且周凤也参与到骂战中辱骂了自己,双方都有辱骂的行为,所以其行为不构成名誉侵权。

[评析]:

名誉权是我国公民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民法通则》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保护公民名誉权和构成名誉侵权的要件做了严格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四十条一款“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认定”的规定,要构成名誉侵权,侵权人主观上必须要有过错,并且要造成一定影响即要有受害人名誉被损害的事实,以捏造事实的方式侵权还必须是“公然”即在一定的公开场合丑化他人人格。

从本案来看,被告杜兰因在无根据的情况下辱骂原告周凤与他人有不正当关系,在主观上存在一定过错,但该行为仅存在于杜兰与嫂嫂周凤及其夫刘刚的对骂中,并未故意在公开场合丑化周凤的人格,也未在一定公开的范围内造成影响,并且辱骂的起因是由于周凤的丈夫先辱骂被告,而后周凤也参与到吵架中辱骂了杜兰,因此被告杜兰的行为不构成名誉侵权。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朱学田律师
山东临沂
孟凡兵律师
江苏南京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吴健弘律师
浙江杭州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68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