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5-15 生效日期: 2007-05-15
发布部门: 盐城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盐政发[2007]10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盐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盐城市人民政府
  二○○七年五月十五日
盐城市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

  为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依据《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制定本纲要。
  一、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执行情况
  “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推进残疾人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认真贯彻执行《盐城市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圆满完成了各项残疾人工作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残联系统的自身建设稳步提升,全市残疾人事业实现了跨越发展。
  (一)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成效明显。残疾人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以残疾人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从业、劳务输出等多形式的就业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有65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城乡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0%。残疾人技能培训有效开展,12000名残疾人得到培训。市、县(市、区)政府分别出台一系列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自谋职业的优惠措施,在税收减免、工商注册、小额信贷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从2004年开始,市直和各县(市、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全部实行由地税部门代征,全市年度征收总额已达15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残疾人康复工作效果突出。在5个县(市、区)开展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建立健全了精防康复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技术指导网络,全市精神病人检出率达7?3‰,主要精防康复工作指标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成功组织了“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2500例。“长江新里程”普及型假肢项目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市残联假肢装配站被省批准为“江苏省普及型假肢装配指导中心”,为我市及周边地区肢体残疾人的康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率先在全省开展免费为100余例麻风眼部畸残者施行了矫治手术。全市完成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训练300名,弱智儿童康复训练800名,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600名,培训聋儿、弱智儿童家长500名,供应残疾人用品用具近万件。
  (三)残疾人帮扶工作力度加大。市政府出台了残疾人帮扶工作文件,将残疾人帮扶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26个部门和单位,扩大残疾人低保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做到应保尽保,将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残疾人低保标准提高10%-20%。残疾人的扶贫解困被列入全市扶贫工作的总体规划,在农村草危房改造,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及特困补助方面都被列为重点照顾对象,受到特殊的关爱。
  (四)特殊教育工作长足发展。我市现有特殊教育综合学校8所、培智学校3所、聋儿听力语言康复3个班,在校学生2687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8%。社会各界救助贫困残疾儿童入学1126名。出台了对考取大中专院校残疾考生进行奖励的政策,全市有120名残疾考生受到奖励资助。
  (五)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全市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对热心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作者给予了适当的奖励。市级以上新闻媒体登载残疾人事业稿件每年都在300篇以上。积极组织参加省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和文艺汇演,并取得较好成绩。在国际和国内残疾人运动会上,残疾人运动员顽强拼搏,获得金牌22枚,银牌5枚,铜牌4枚。加强对青年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先后有19名运动员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在雅典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残疾人奥运会上,有3名运动员首次参赛并获奖,其中1人打破世界纪录。全市各地“全国助残日”活动开展得富有特色,效果显著。
  (六)扶残助残的社会环境更为和谐。《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列入市政府“四五”普法规划,组织了全市范围内《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市、县(市、区)两级人大、政协组织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和视察。全市9个县(市、区)政府结合农村税费改革实际,全部制定出台了《农村残疾人税费减免优惠办法》,减免残疾人筹资、筹劳和“一事一议”等费用,切实减轻了农村残疾人的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村残疾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组建了以盐城市残疾人权益法律援助中心、各地法律援助站、律师事务所为主要力量的残疾人维权体系,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较好地维护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残疾人自身障碍的影响,全市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较大,残疾人贫困人口的比例仍然很大,与“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的要求不相适应。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等方面还存在诸如康复训练设施不足、教育保障机制不健全、就业安置渠道不广等问题。
  二、“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目标,突出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全面改善残疾人状况,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生活得到全面保障,残疾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优良,使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总体上和全市人民一道进入小康和现代化社会。
  (二)总体目标
  1?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协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盐城进程中,残疾人事业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融合,残疾人获得的社会资源更加丰富,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更加充分,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初步形成。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同步,达到全省中等发达地区水平,残疾人群体收入增幅不低于社会主体平均收入增幅,残疾人生活总体上初步达到小康。
  2?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可靠保障,大病大灾得到及时救助。丧失劳动力的重度残疾人得到特别扶助。农村残疾人100%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残疾人五保户供养率达100%。
  3?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更加完备。全面建成和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两级集残疾人康复训练、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文体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积极推动社区、农村残疾人综合服务点建设。公共设施、公共场所普遍建有无障碍设施。民办工疗站、庇护所等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有较大进展。
  4?残疾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普遍开展,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登记求职的残疾人全部得到技能培训;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法制意识和自强自立意识普遍增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体育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技能和潜能得到更好发挥。
  5?残疾人各项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残疾人就业更加普及、稳定、合理,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形式更加灵活,对10000名残疾人进行技能培训,帮助5000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力争使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社会康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区康复服务网络更趋完善,0-6岁残疾儿童基本得到早期康复干预,力争使5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政府扶贫规划,摆上突出位置,扶持5000名农村残疾人脱贫致富。
  三、“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一)残疾人扶贫和社会保障
  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将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并给予特别扶持,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养老、医疗、救济、福利、扶贫等方面的社会保障。
  主要措施:
  1?将城乡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可比健全人提高10%-20%。按照“降低门槛、提高标准”的要求,适当提高重度残疾、多重残疾、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等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水平。重点落实重度残疾人本人全额享受低保金及对低保边缘状态残疾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
  2?各类企事业单位应依法为残疾职工办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确保残疾职工在年老、生病、失业、工伤、生育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可享受一定的优惠照顾。
  3?将非公有制企业残疾人、城镇残疾人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和灵活就业的残疾人纳入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保障范围。对参加各类社会保障有困难的残疾人,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一定的扶持。
  4?保证农村贫困残疾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适当放宽残疾人医疗费的报销范围,提高报销上限,降低医疗费用起报标准。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体系,对因大病陷入困境的残疾人给予救助。对无力缴纳医疗保险费用或缴纳有困难的贫困残疾人,采取政府资助和降低准入门槛等办法解决。
  5?积极探索残疾人扶贫基地的运行模式。每个县(市、区)要建立1-2个以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省级残疾人扶贫基地,每个乡(镇)至少要建立1个残疾人扶贫基地,以直接安置、带动辐射和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等形式,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扶贫基地可以采取公司加农户、残疾人参股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和残疾人致富能手创办扶贫基地,扶持残疾人种植养殖大户,宣传残疾人脱贫致富典型,鼓励支持农村残疾人通过劳动脱贫致富。每年扶持10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6?大力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解决重度残疾人安养问题。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由政府和集体供养,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按五保供养入住敬老院,城镇的由政府部门定期救济或入福利院。以民办或民办公助等形式,每个县(市、区)建立与当地人口数量相匹配的中度、重度智力和精神残疾人集中劳动和生活的安养庇护场所,采取适当收费、社会捐助、政府补贴等方式集中收养安置。鼓励支持残疾人家庭做好重度残疾人的生活照顾。
  7?建立“爱心超市”、“助残物资捐赠中心”等形式的捐助机构,开展向贫困残疾人捐助扶贫资金和生产生活用具等活动,帮助残疾人脱贫解困。
  8?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实施住房救助。对新产生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危房,进行扶持改造。
  (二)残疾人就业和培训
  目标任务:保证残疾人相对充分就业,是残疾人实现自立的主要途径。“十一五”期间,要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就业保障。进一步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大推进残疾人就业力度,培训10000名城乡残疾人,扶持5000名残疾人就业,使城乡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
  主要措施:
  1?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就业条例》和省政府新修订的《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大行政执法、劳动监察和年检年审力度。广泛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增强社会各单位依法安置残疾人就业的法制意识。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全面推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一由各级地税部门代征,按政府性基金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在扶持残疾人就业、促进事业发展方面的应有作用,确保重点对象和重点项目得到有效扶持。
  2?加强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劳动保障部门指导下,综合管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完善服务功能,强化服务手段,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为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可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残联系统培训机构按规定免除贫困残疾人培训费用,社会培训机构受残联委托培训残疾人,可申请经费补助,使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培训,每年培训残疾人2000名(其中盲人保健按摩培训80名)。
  3?完善市、县(市、区)两级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建成残疾人信息数据库,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发布残疾人就业岗位信息。鼓励农村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为他们提供种养殖技术培训和服务。积极组织农村残疾人劳动力有序转移,输送农村残疾人到苏南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福利企业务工。残联系统职业介绍机构介绍残疾人外出就业,免收职介费。
  4?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企业。稳定和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认真清理对福利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鼓励支持福利企业吸收残疾人就业。民政、税务和残联组织要加强对福利企业监管,保证残疾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并在岗工作,享受和健全职工同等的福利保障并有所照顾。按规定为残疾职工缴纳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金,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积极营造方便残疾人劳动和生活的无障碍环境,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5?建立建全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激励机制。开展残疾人创业培训,并多渠道筹集资金,设立残疾人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制定相关管理使用办法,鼓励、扶持残疾人企业做大、做强。对个体从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工商、税务部门要依法给予税费减免照顾。
  6?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培训。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对农村残疾人劳动力转移实施职业技术培训并帮助其成功就业的,可以向同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申请经费补贴,以抵 扣残疾人培训收费。
  7?以城市社区服务机构为依托,以乡镇卫生医疗机构为重点,大力开设盲人按摩科、室、诊所和保健按摩点(站),积极推荐、扶持盲人按摩人员就业,落实国家和省对有关盲人按摩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盲人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盲人按摩机构。在全市建立100个社区盲人按摩点。
  8?各级政府为实现再就业目标通过购买或实行补贴等所获得的就业岗位,应优先提供给适合岗位要求的下岗残疾职工和求职残疾人,实施残疾人的就业保护和援助。
  9?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途径。充分发挥社区在帮助残疾人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农村残疾人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三)残疾人康复服务
  目标任务:围绕到2012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大力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全面普及社区康复工作,实施重点康复救助项目,使5万名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向10万残疾人普及康复知识。
  主要措施:
  1?将残疾人医疗康复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凡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其门诊和住院费纳入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报销范围(包括白内障手术费用等)。贫困残疾患者手术费用,纳入城市、农村医疗救助范围。
  2?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康复工作和康复指导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社区医疗机构应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残疾人康复业务技术的培训。有计划地为社区医疗机构和社区活动场所配发康复训练器材和辅助器具。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省级先进区和全国示范区培育活动。
  3?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兴办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形成公办康复机构与民办康复机构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都要加强内部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4?加强残疾人康复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市、县(市、区)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举办社区康复管理和技术培训班,争取为每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培训2-3名康复医生。
  5?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万例,其中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00例,为500名贫困低视力者免费配用助视器,培训250名低视力儿童家长,对100名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市。
  6?对350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其中为55名贫困聋儿免费配戴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对350名聋儿家长进行培训。
  7?对640名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对320名智力残疾儿童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对80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机构康复训练,对640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社区康复训练。
  8?组织供应各类残疾人辅助器具1?3万件,免费为贫困残疾人配置辅助器具1400件,为贫困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350例,矫形器35例。
  9?全面开展精神病防治工作,为25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给药。
  10?全面启动0-6岁贫困残疾儿童免费抢救性康复工程,加强贫困残疾人和贫困家庭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积极争取与国内、国外慈善组织合作,开展以贫困家庭聋儿、脑瘫儿、智障儿和孤独症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共享明天”专项抢救性康复救助工程,使全市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早期康复干预。
  (四)残疾人特殊教育
  目标任务: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的方针,建立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沟通,职前、职后教育与培训相互结合,协调发展,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残疾人特殊教育工作体系。市创办一所残疾人职业教育高中。完善教育救助机制,确保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不因家庭贫困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主要措施: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使全市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60%以上特殊教育学校达到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建设标准。市建立特殊教育高级中学或设立特殊教育高中班,每个县(市、区)建设一所特殊教育学校。
  2?全面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规定。进一步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率,使其达到与当地健全儿童少年同等水平。逐步实现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残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免费教育。
  3?深化特殊教育改革。盲人教育开展盲人定向行走、盲人计算机使用和盲人按摩等特殊技能培训。聋人教育开设适合聋人的职业技能教育课程。培智教育融合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和康复训练的课程。各类特殊教育学校不断加强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培养。加强特教师资培养培训。
  4?建立残疾人教育救助机制。各级共青团、妇联、残联组织实施的“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春雨行动”,将失学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纳入救助范围。不让一位残疾学生因贫困而辍学或失学。对考取中等以上学校(中专、技校、大专、本科、硕士)的残疾学生给予奖励和资助,帮助残疾学生优先和优惠享受助学贷款和奖学金,满足各类残疾人接受中、高级教育的需求。
  5?继续在全市大中小学校中开展向残疾学生“助残献爱心”活动,所筹经费全部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基础建设和减免特困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五)残疾人宣传和文化体育
  目标任务:全社会扶残助残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齐全,残疾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体育活动得到普及,重大比赛成绩明显,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得到较好满足。
  主要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依托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公共媒体广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增强全社会的人道主义观念。培养、树立和宣传优秀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和扶残助残先进典型,激励自强、友爱、奉献精神。
  2?开展系列扶残助残活动。广泛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红领巾手拉手助残”、“人道主义进校园”、“青年志愿者助残”等多种形式的助残活动。发放残疾人相关知识普及读物、宣传画册、教育光盘等宣传品,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环境。
  3?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对残疾人优惠开放并提供相关服务,逐步增添适合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活动内容与设施,鼓励残疾人积极参加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促进残健交流。各级公共图书馆和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开辟盲人阅读场所,提供盲人借阅服务。
  4?广泛开展残疾人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市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残疾人文艺汇演,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综合性残疾人体育运动会。争取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2009年第五届全省特奥会和2010年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向国家输送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力争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
  5?加大残疾人体育专项经费投入,福利彩票收益中按比例分配专项用于残疾人体育事业。动员社会捐助、广泛募集资金,加快残疾人体育设施建设。
  (六)残疾人法制建设
  目标任务:完善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制度建设,加强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大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使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加强保障残疾人权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
  2?将《残疾人保障法》及其他保障残疾人权益的法律法规纳入“五五”普法学法内容。
  3?完善市、县(市、区)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协调网络。建立以各级法院司法救助、司法行政机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基础,以各级残联和社会力量提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补充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
  4?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对《残疾人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积极配合人大、政协开展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或视察活动。
  5?各级残联加强对精神病院、福利院、特教学校、福利工厂等残疾人集中单位的检查,及时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切实维护残疾人的权益,协助政府解决残疾人的困难和需求。
  6?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突出残疾人援助重点,确保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切实有效的法律援助,并根据本地实际适当扩大残疾人的受援助范围和受援事项。鼓励和扶持法律服务机构、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高等院校等通过各种形式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7?加大对国务院《信访条例》的宣传贯彻力度,扎实做好残疾人的信访工作。
  (七)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
  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必要条件。创建省级无障碍先进市。
  主要措施
  1?严格按照国家建设部等部门制定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要求,依法建设无障碍环境。加大对已建无障碍设施的监督、维护和管理,发挥无障碍设施的应有作用。
  2?加强公共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与残疾人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和家庭无障碍建设力度。力争新建社区、小区建有配套无障碍设施;对已建小区要有计划地逐步改造,方便残疾人参与社区生活;因地制宜地逐步推广家庭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在乡镇、村逐步开展无障碍建设工作。
  3?重视残疾人信息交流无障碍环境建设,市、县(市、区)电视台在电视节目中要逐步增设字幕和手语译播,倡导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览室,为盲人提供有声读物,在公共场所设置盲文标识,在窗口单位、服务行业推广手语,为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4?加强对各类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逐步做到新建、在建的设施达到无障碍要求、已建成的按照规范进行改造,达到无障碍要求。
  (八)组织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任务: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机构建设和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到2007年底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加强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的作用,提高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使残疾人人人享有残疾人组织的关心。“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一批能够满足残疾人康复、安养庇护、就业培训、文体活动等服务需求的设施。完善政府主导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统筹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借鉴市场经济手段,创新发展机制,提升残联的综合服务能力,促进残疾人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基层残联组织网络建设。按照“求真务实,持续推进”的方针,贯彻“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残工委《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意见》,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切实为残疾人提供有效服务。2007年底前,全市完成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工作,并完善培训和管理工作,基本达到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化建设标准。
  2?加强对残联干部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培养和选拔优秀残疾人干部充实各级残联领导班子。
  3?市级建成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专业优势突出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各县(市、区)全部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建立一个示范性庇护安养场所。
  4?各级财政逐年增加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同时,通过彩票公益金、残疾人福利基金、慈善机构捐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企事业单位赞助、社会捐助等渠道,形成多元化的筹资机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
  5?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残疾人事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服务。制定、实施扶持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兴办残疾人康复、安养、庇护、培训、就业等福利机构。对有经济能力的残疾人及其家庭,采取有偿服务方式;对困难家庭的残疾人采取政府救助、购买服务的方式,满足残疾人进入福利服务机构的需求。引导民办福利机构向社区发展。
  6?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通过正确、便捷、高效、经济、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管理水平,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  
  7?加强市、县(市、区)残联网站建设,按照《江苏省残联系统互联网站建设指标体系》建设要求,结合实际,对市、县(市、区)网站功能进行合理规划,完善网站信息发布功能,开发设置满足残疾人需求的栏目,提高网站信息更新的频率,切实为残疾人提供丰富、全面、权威的信息服务。
  残疾人事业是整个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十一五”期间是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残疾人事业,以执政为民的高度负责精神,担负起各自的工作责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残疾人工作,完成本纲要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奔小康,建设新盐城作出积极的贡献。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5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