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2-17 生效日期: 2003-02-17
发布部门: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黑政发[2003]6号
  各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土资源部批准,现印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要充分认识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矿产资源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划》对全省21世纪初期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做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对于指导全省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实施《规划》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了解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树立起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自然资源的观念,进一步增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二、《规划》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活动的重要依据。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严格审查矿业权申请人的资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对不符合《规划》的勘查、开采项目不得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不得批准用地。要依据《规划》切实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三、搞好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不断完善矿产资源规划体系。各地要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抓紧完成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各级矿产资源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四、加大投入,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完成。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工作的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逐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 
  五、要高度重视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规划》确定的矿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准入条件,严把矿产资源开采立项和矿业权审批发证关,避免产生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要加强对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督促矿业权人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义务。对已经闭坑的矿山和废弃的矿井,要加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鼓励矿山企业增加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逐步建立环保型矿业。 
  六、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的领导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各级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实施管理水平。加强对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对违反矿产资源法法规和矿产资源规划,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或者破坏矿产资源的,要坚决查处,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三年二月十七日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今后5到1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为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依法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者权益,实现对矿产资源的科学有序管理、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我省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土资源部《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及《黑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结合我省矿产资源的特点,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矿产品市场供需状况等,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1999年为基期,2000一200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10年。适用于黑龙江省所辖行政区域(含大兴安岭地区所属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 
  一、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祖国的东北边陲,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人口3782.5万,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西部与吉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毗邻,邻近的还有蒙古、朝鲜、韩国和日本,处东北亚中心地带。省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湖、泡6000余个,以兴凯湖、镜泊湖、五大连池最著名;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772亿立方米,人均2087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量。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横向比较,我省的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等方面,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仍存在差距,在全国的排位缓慢后移,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1999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排位分别是第5、5、8、12、13位。 
  “九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1995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9.2∶52.4∶28.4,到2000年已调整为10.9∶58.6∶30.5。“九五”期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45.6%和21.6%。 
  2000年全省工业形势出现了转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22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总量居全国第6位;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255亿元,是1980年的4.3倍(按可比价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80元,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完成了“九五”计划确定的增长目标。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 
  1.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及优势 
  截止2001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31种,其中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77种,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42种,其中石油、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含钾岩石、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铸石用玄武宕、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居全国之首。 
  我省矿产资源具有以下特点: 
  (1)能源矿产地位显著。截止1999年底,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55.5亿吨,保有可采储量7.65亿吨,居全国第1位。1999年大庆油田生产原油5450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30%;煤炭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50.7亿吨,保有地质储量229.1亿吨,居全国第10位,煤种齐全,多为低磷、低硫,尤其是七台河煤田的优质主焦煤,具有独特的优势。1999年,全省原煤产量6230万吨,居全国第4位。 
  (2)重要矿产相对集中。石油、天然气集中分布在松辽盆地的大庆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鹤岗、双鸭山、七台河和鸡西四大煤田,占全省总储量的90%以上。砂金矿沿黑龙江流域分布,开采历史悠久,曾有“金镶边”美称。石墨、硅线石集中分布于东部的鸡西和萝北。 
  (3)中小型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省矿产储量表中,大、特大型矿床91处(大型煤矿共计29处),仅占探明矿产地684处的13.3%;富铜、富铁矿仅占其资源储量的5%左右。 
  (4)砂金矿多、岩金矿少。截至1999年底,探明砂金矿产地108处,累计探明储量277.67吨;探明岩金矿产地16处,累计探明储量119.05吨(其中嘉荫县团结沟岩金矿探明储量66.3吨)。 
  (5)共伴生矿多,单一矿少。嫩江县多宝山大型铜(钥)矿床共伴生有钼、金、银、铂、钯、锇、铱、铼、硒等,还有逊克县翠宏山铁多金属矿、铁力市二股铁多金属矿、宾县弓棚子铜锌钨矿等均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散元素矿产共伴生矿床。 
  (6)大宗矿产短缺,探明储量不足。我省急缺的铁、铝土矿、磷矿、钾盐、硫铁矿等,探明储量不足或还未发现。 
  (7)地勘工作薄弱,研究程度低,找矿潜力大。我省属掩盖一半掩盖地区,植被发育,第四系覆盖厚,1:20万和1:5万区调精度低。全国每万平方千米有26个探明储量的矿区,而我省仅15个。 
  2.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概况 
  黑龙江省在地域上处于内蒙一兴安和滨太平洋区域成矿构造复合部位。较系统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和勘查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开展了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普查和中苏合作进行的区域地质与综合考察。20世纪60年代先后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航磁航放测量,区域化探,区域重力,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及环境地质调查。20世纪80一90年代进行了黑龙江省地质志、矿产总结、水文地质志等基础性科研工作。 
  我省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丰富,分布集中,且具有十分广阔的勘查远景。大庆油田经过40多年勘查,已探明各类油田28个,大型气田油环2个,天然气田(藏)19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5.5亿吨,居全国第1位,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油田之一。在煤炭勘查上,先后发现了鹤岗、七台河、黑宝山一木耳气等煤田。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种类齐全,先后找到团结沟大型岩金矿床、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床、老柞山大型岩金矿床、桦南大型砂金矿床、羊鼻山铁矿床、柳毛石墨矿、云山石墨矿、三道沟硅线石矿、关鸟河水泥用大理岩矿等一大批矿产地。 
  我省冬季漫长,气候寒冷,第四系覆盖较厚,植被发育,属掩盖一半掩盖地区,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难度大,研究程度较低。除石油、煤炭、砂金、铁矿及部分非金属矿产以外,其他矿产的勘查程度较低。全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26个探明储量的矿区,我省仅有15个。预测能源、有色金属及资金属矿尚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截至1999年底,全省已开发利用矿产50种,占探明矿产的65%。已利用的矿产地数为504处(不含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矿泉水、地热),占矿区总数的63%。有各类矿山企业总数7605个(2000年全省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顿后,矿山企业总数降为5010个),从业人员62.5万人。其中大型矿山23个,中型矿山31个,其余为小型矿山。1999年开采固体矿石总量12422万吨、原油5450万吨、天然气22.3亿立方米,全省矿山企业实现矿产品产值701亿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占90%、煤炭占8%、金属非金属占2%),占全国矿业总产值的18%;与矿业有关的后续加工业产值为255亿元,矿业与后续加工业合计产值达到956亿元,占我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主要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6062.7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77%,其中进口2318.7万美元,出口3744万美元。 
  截至2001年底,全省共开发63种矿产,占探明矿产的82%;有各类矿山企业5715个,从业人员52.2万人,矿业年产值948亿元。 
  2000年全省矿产品及相关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03万美元,占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8.04%,其中进口总额为18793.9万美元,出口5209.1万美元。 
  石油、天然气是黑龙江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截止1999年底,大庆油田已消耗石油地质储量47.7亿吨,占探明储量的85.95%;已消耗天然气地质储量253.92亿立方米,占探明储量490.62亿立方米的51.75%。已开发25个油田,占探明油田的89.29%;已开发天然气田(藏)14个,占探明天然气田(藏)的73.68%。自1976年达到5000万吨/年生产规模以来,已连续稳产高产26年,累计生产原油15.7亿吨,占全国同期石油总产量的40%以上。2000年,全省开采原油5308万吨。 
  煤炭是我省重要的优势矿产。1999年,全省生产原煤6230万吨(居全国第4位),洗精煤产量为1005.1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47处,生产原煤3833万吨,地方国有煤矿86处,生产原煤782万吨,乡镇集体煤矿2500余处,生产原煤1615万吨。1999年外销煤炭2000万吨(主要销往吉林辽宁等省),约占31.6%;出口约50一60万吨。由于我省煤炭资源的赋存条件所限,多为地下开采,其开采条件与国内的兖州、神府、东胜等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2001年,全省生产原煤4715.34万吨。 
  我省铁矿资源严重不足,所探明的铁矿多为贫矿,且组分复杂、埋藏较深,开发利用的较少。如翠宏山铁矿、镜泊铁矿等,均未利用或难以利用。 
  我省金矿有砂金、岩金、伴生金3种类型。由于长期开采,砂金资源几近枯竭,黑龙江流域的“金镶边”美称已不复存在,现有的几大金矿也已接近关闭。1999年生产砂金511.5千克,仅达设计能力的16%;目前尚在生产的嘉荫县团结沟、宝清一勃利县老柞山和铁力市大安河等岩金矿山生产岩金2806千克,为设计能力的109.4%,但后备资源严重不足。伴生金由于其主矿的采选技术限制,尚未开发利用。 
  铜是我省的潜在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截止1999年底,开发利用铜矿区 4处,占探明铜矿产地的23.5%;全省铜开采量5655吨。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共伴生有钼、金、银、铂、钯、锇、铱、铼、硒等矿产,综合利用价值较高,要积极促进其开发利用,以缓解我省铜供需紧张的局面。 
  铅锌是我省具开发潜力的矿产资源。1999年,全省铅开采量5954吨,锌开采量20503吨。 
  石墨是我省的优势矿产,已开发利用矿区11处,占探明矿产地的50%。1999年全省石墨开采量11.3万吨。鸡西柳毛晶质石墨矿质量好、储量大,开采历史悠久,产品畅销国内外,是我省非金属矿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但是近年来,由于矿区生产管理失控以及主要进口国的干扰,我省石墨过量开采,大量未经深加工的石墨原矿出口,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4.生态环境基础状况 
  我省是资源大省,资源蓄积量大,品种丰富。由于生态环境问题被长期忽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资源无限制地开发,已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垦、过伐、过来(煤、石油、地下水、砂金等)、过牧,资源总量逐年下降,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步弱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与建国初期相比,耕地虽增加一倍,但森林覆盖率由70%多下降至42%,且质量下降,导致森林蓄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生态屏障作用丧失60%一70%。草地由880万公顷降至433万公顷,沙化面积已达11.7万公顷,碱地达34.6万公顷。三江湿地由500万公顷减至20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由1990年的500万公顷猛增至目前的1345万公顷,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并有加剧之势。 
  由于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在矿区及其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污染,植被景观的破坏及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在四大煤城、大庆油田及砂金采区表现明显。截至1999年底,全省因矿产资源开发破坏土地总面积为82789公顷(不含砖瓦粘土、采砂破坏的面积),恢复治理面积为3945公顷,仅占采矿破坏总面积的4.8%。近年来虽已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但仍未摆脱边治理边污染,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局面。今后,相关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对矿业发展的遏制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5.矿产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体系尚未健全,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对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薄弱,执法不严。矿业权管理尚未进入科学化轨道,矿业权市场有待在发展中不断地规范和完善。 
  (2)地质勘查投资萎缩,矿产资源储量增长滞缓。长期以来,地质勘查投资渠道单一,矿产资源勘查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支持。“九五”以来,在实施地质勘查体制改革,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分制运行后,国家所拨用于地质勘查工作的经费大幅下降,商业性勘查投资又很少,导致勘查项目急剧减少,地质勘查工作全行业萎缩。一方面,大批的地质勘查技术骨干外流或提前退休,地质勘查技术力量严重削弱;另一方面,一些金属矿山因接续资源不足,面临着资源枯竭、企业关闭的局面。部分非金属资源困勘查程度低,开发投资风险大,不利于吸引矿业投资。 
  (3)经营粗放,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全省的矿山企业中,小型矿山达99%,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管理水平落后,经营粗放,“三率”(采矿回采、采矿贫化、选矿回收)水平低,整体处于“小、散、差、乱、低”的状态,特别是小煤矿、个体采金、小建材类矿山生产事故频发,违法违规现象较多,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严重。 
  (4)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由于资金缺乏、技术和设备落后,多数矿山的资源综合利用和矿产品精、细、深加工水平不高,经济效益和资源效益低下,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经济优势。我省是金属消费和废金属产生大省,但资源二次回收利用意识和水平低,进口、外流比重大。 
  (5)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较严重。在矿业开发过程中,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在一定范围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水源、土壤污染,地下水资源锐减,地面沉降与塌陷、草场退化、植被景观破坏等。 
  (6)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我省的大庆和鸡西等四大煤城,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如何由以矿业开采为主转向拓宽矿产品的精细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走多种经济互相促进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这类资源型城市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预测。 
  1.影响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因素分析 
  (1)国家、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十五”期间黑龙江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本省的特点,为实现“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战略目标,确定机械、石化、优质高效农业、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矿产和铁、铝、铜、硫、磷、钾等矿产的需求扩大。加快以交通、水利和城市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促进建材工业的蓬勃发展,对建材非金属矿产的需求扩大。因此,“十五”期间,我省矿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巩固和加强石油、天然气为主的能源矿产,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和部分非金属矿产的勘查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石墨、硅线石、沸石、颜料用黄粘土等优势矿产的精、细、深加工,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开发替代矿产品;“走出去”到周边国家和邻省勘查开发富铁、锰、金、铜、硫、磷等省内紧缺的资源,以满足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 
  (2)我国加入WTO后对矿业的影响。加入WTO对我省的矿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加入WTO后,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补充省内某些资源的短缺与不足。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金,开发我省优势和潜在优势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水平,增加矿产品的附加值,形成勘查一开发一深加工合理的矿业产业结构布局。另一方面,加入WTO后,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低了对某些行业、企业的保护程度,对矿产品加工业等将带来一定的冲击。由于技术和设备落后,我省矿产品加工业一贯重矿山开采,轻选矿加工,如煤、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产品以量大价廉为特点,档次低,经济效益差。要在大力发展矿产品深加工的同时,开发新产品,使产品向高档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品从传统应用领域转向高新技术、高效益领域。 
  (3)矿产品采选冶与加工技术水平。我省矿产资源潜力虽然很大,但多属多种有用组分共伴生,由于采选冶与加工技术水平低,相当一部分矿产至今未能开发利用,如嫩江县多宝山大型铜(钼)矿床等。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采选冶与加工技术水平,综合开发矿产资源,是解决现有矿山后备基地不足的有效途径。 
  (4)开发矿产资源应用新领域。矿产资源应用新领域的开发,可以有效地利用矿产资源,提高某些短缺矿产资源在省内的供给程度。如能对我省储量丰富的优质含钾岩石和质纯透辉石矿开发利用,即可一定程度地缓解对钾盐、铝土矿、陶瓷土矿大量需求的压力。此外,煤炭深加工开发煤化工业亦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5)二次资源回收利用。我省铁矿资源贫乏,加强废旧钢铁的回收利用,可解决铁矿资源需求量的近50%,铜、铝等有色金属亦如此。 
  2.矿产资源的需求分析及可供性预测 
  (1)矿产资源需求分析 
  一能源矿产。石油仍然由国家统筹安排勘查与开发,其产量80%供应全国和出口,自1999年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达到5450万吨后已经逐年下调。煤炭主要供应省内,其次为供应邻省(区)及少量出口。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实施,环境保护、矿业治理力度加大,将会在近几年内制约需求量增长,“十五”期间对煤炭的需求量将不会有大幅增加。 
  一金属矿产。“十五”期间平均每年消费钢铁394.5万吨,到2005年将达到510万吨,除利用废钢铁和部分外进钢材,有近80万吨的钢铁要由铁矿补充,每年需铁矿(精粉)124.8万吨,而我省铁矿产量仅能满足需求的10%。“十五”期间每年需求铝17.96万吨,其中氧化铝10万吨,我省没有铝土矿资源,全部由省外提供。铜的消费每年4.6万吨,目前全省现有的铜矿山年产铜5000多吨,加上“十五”期间铜山铜矿增建一座年产2500吨浸铜厂后,年产电解铜可达4000吨,全省铜年产量仅为9000吨,满足需求尚有较大缺口。 
  一非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如磷矿、钾盐矿等均属短缺矿产。我省每年用化肥125万吨左右,“十五”期间拟建60万吨氮磷钾复合肥厂,对磷矿和钾盐矿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只能靠外省和国外供给。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主要是销往省外和出口创汇,从目前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形势看,“十五”期间这些矿产品的需求基本是平稳或略有增加。玻璃用石英砂、陶瓷土等建材非金属矿产,“十五”期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由邻省、区供给。水泥用大理岩能够保证增长需求。 
  我省2005年主要矿产品产量、需求量及其预测详见附表5。 
  (2)矿产资源可供性预测 
  从我省矿产资源现状分析,未来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尤其是某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严重短缺的局面,不会在近期发生明显改变。 
  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十五”及以后较长时期内,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矿产仍将在国家和我省矿业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即石油、煤炭资源能够保证到2010年的需求。石墨、硅线石、沸石、颜料用黄粘土、水泥用大理岩及铅、锌等,到2010年自给有余。 
  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矿产:铁、锰、铬、铜、铝土矿、砂金、磷矿、钾盐、硫铁矿、玻璃用石英砂、陶瓷土等是我省急缺的矿产,其探明储量严重不足,有的尚未发现。 
  具有潜在优势的矿产:受采选冶等技术条件限制,尚不能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储量优势的矿产有铜、铅、锌、钨、钼、铂、钯、锇、铼等。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的战略,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从国情、省情、矿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实现矿产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实施“以矿兴省”,依托现有矿业经济基础,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增强区域总体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能源矿产为主的矿业经济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加大以有色金属为主的金属矿产勘查和特色非金属矿产开发利用的力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并重 
  为促进我省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使耗减的矿产储量适时得到补充,加强重要成矿带及优势矿产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综合勘查,综合评价,树立当代人与后代人平等享用资源的意识,在不断挖掘优势矿产资源潜力的同时,注意节约利用资源,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采选综合回收率,提高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资源保护。 
  2.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资源优化配置新机制 
  在国家和省各项法律法规、规划、政策的引导下,加强国家和省急需、紧缺,市场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调控资源总量,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实现矿产资源规划和有序管理。巩固和加强石油、煤炭及其他优势矿产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支柱产业的地位,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确立探矿权、采矿权在矿产资源要素市场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优化配置资源。 
  3.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以西部大开发、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加强省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同时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在我省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要发挥我省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资金与市场,建立国外、省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搞活我省矿业市场。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对矿产资源及矿山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开发、保护和以矿业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5.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 
  我省矿产资源的开发重点,要放在能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矿产的开发上。根据矿产资源区域分布特点,各地市县要充分发挥本地区矿产资源的优势,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从而带动地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1.2005年规划目标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得到加强。 
  一完成国家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资金属、有色金属矿产调查评价的力度得到提高,找矿实现重大突破,新发现中型以上有进一步勘查价值的普查基地8至15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非金属矿产),提供一批可供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成矿区块及矿产地。 
  一地下水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全面展开。 
  一石油、天然气、优势煤种、煤层气、铜、金、铂、钯、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等矿产的商业性勘查取得明显成效,部分矿产储采比和可供性逐年下降的局面得到改善。 
  一在俄罗斯、蒙古勘查我省紧缺的富铁、锰、铜、磷及其他矿产,建设1一2处金属矿、非金属矿生产基地。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得到有效调控。 
  一石油由2000年开采原油5308万吨,逐渐递减到2005年开采原油4500万吨;开采天然气20亿立方米。 
  一煤炭由2001年生产原煤4715.34万吨,逐渐递增到2005年生产原煤6800万吨。 
  一对供大于求的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等矿产的开采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岩金、铜、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等矿产的合理开发利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3)矿业结构和布局得到调整、优化。 
  一全省矿山企业由2001年底的5715个,减少到2005年4000个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骨干,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在大庆油田年生产原油减至4500万吨后,全省矿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701亿元(按1999年可比价),但与矿业有关的后续加工业产值要由255亿元提高到500亿元,矿产品加工业产值与矿业产值之比由0.36提高到0.71。能源矿产在我省国民经济中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 
  一大庆油田“三高一失衡”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扩大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1至2个百分点。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以“高效、安全、洁净、优质”为目标,煤炭洗选、液化、煤层气开发、煤炭地下气化和水煤浆等洁净煤技术得到开发和推广,洗精煤产量达到1600万吨,工业型煤产量达到500万吨。 
  一加强沸石、颜料用黄粘土、石墨、硅线石等优势非金属矿产的技术开发,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以市场技术开发为导向,建成一批新的大、中型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如石油、优势煤种、煤层气、岩金、铜、含钾岩石等,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一矿产品结构得到调整,高质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矿产品比例有明显提高。 
  (4)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取得新进展。 
  一乱采滥挖、破坏性开采的状况基本消除。 
  一新建矿山开采规模符合本规划确定的标准。 
  一对主焦煤、石墨、颜料用黄粘土、硅线石、沸石等实行强制保护性开采。 
  一矿产资源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分别比1999年提高3至5个百分点;综合利用回收的矿种由5种增加到7种,煤矸石等废渣的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金属矿山的尾砂再利用有较大进步。 
  (5)“绿色矿业”建设初见成效,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一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推进矿山环境保证金和矿山用地复垦制度的实施,实现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化和信息化。 
  一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制定我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规划。 
  一完成大兴安岭一黑河一伊春砂金过采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七台河一鸡西煤城塌陷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庆油田采油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宁安玄武岩台地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兴凯湖湖岸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5个治理示范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全省原有矿山复垦或恢复植被率达到25%,矿山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治理。 
  一矿山所有工业污染物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规定的指标内。 
  2.2010年远景目标 
  (1)全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管理体系。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全面建成基础地质、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管理系统。 
  完成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加强重要成矿带、成矿远景区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的调查评价,开拓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新局面。 
  在周边国家建立2至3个紧缺矿种或资金属及非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基地。 
  (2)矿产品总量得到全面的调整。初步建立省际间及国际间的矿产品互补体系,使我省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得到更好的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矿业年总产值保持在701亿元(按1999年可比价),与矿业有关的后续加工业年总产值提高到1000亿元,矿业与后续加工业之比为1∶1.5。矿业结构及矿产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3)全省原有矿山复垦或恢复植被率达40%以上,矿山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矿山“三废”治理以及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程度进一步提高,矿山环境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基本得到控制,矿山的次生地质灾害基本得到治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实行分体运行。国家和省组织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为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基础信息服务,降低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风险。加强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工作,鼓励社会多渠道投资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一)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基础地质调查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部署,全面完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任务;充分利用矿产资源补偿费和地质勘查费等专项资金投入,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发挥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在找矿中的作用,为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信息服务。 
  “十五”期间,为解决我省重大地质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为地质研究及找矿提供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资料,填补大兴安岭地区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空白,要在得尔布干等重要的成矿带开展并完成1∶25万区域地质调查14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11幅,1∶20万区域化探15幅。开展并完成1∶25万哈尔滨市幅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提供区域环境和生态农业等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建立全省基础地质资料图文数据库和基础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网络地质资料查询与检索系统,拓宽基础地质资料社会服务领域。 
  2.贵金属、有色金属调查评价 
  将我省重要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内的五级成矿远景区作为重点调查评价区,开展贵金属、有色金属预查及普查工作,重点查明得尔布干等成矿带区域地质背景,寻找隐伏矿体。共规划老沟一北极村金矿资源评价等12个重点调查评价区(详见图3、附表6)。 
  重点调查评价区的预查工作主要为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基础上,对成矿远景区进行地质矿产踏勘调查,对区域物化探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和矿点检查,圈定出矿化潜力较大的普查区。重点调查区的普查工作针对新圈定的和已知的重点普查找矿靶区进行,加强逊克县东安岩金矿、鸡东县五星铂(钯)矿、鸡东县四山林场岩金矿、黑河市三道湾子岩金矿、黑河市争光岩金矿等的普查。 
  在重要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内开展矿产资源勘查战略选区及工作部署研究,积极开展贵金属、有色金属找矿新领域、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及试验,实现找矿突破。 
  建立重要成矿带和成矿远景区的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信息系统,为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及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服务。 
  3.地热、矿泉水、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开展哈尔滨市区、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1∶5万矿泉水资源调查评价,为集中开采区的矿泉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穆棱一兴凯平原1∶25万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工作,重点查清广大低平原区深层地下水资源和高平原区碎屑岩裂隙水资源分布及循环特征、开采潜力及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为这些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途径与措施及地下水的回灌提供科学依据。共规划矿泉水2个调查评价区,地下水3个调查区(详见图5、附表6)。 
  4.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开展全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治理规划和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重点进行四大煤城、大庆油田和大兴安岭、黑河砂金采矿区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分期分批完成以地市县为单位的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价工作,查明调查区生态环境地质要素、空间分布及演变,深入调查研究主要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发育规律及危害,对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发展趋势分析,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 
  (二)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 
  在国家、省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的规范下,鼓励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活动。 
  1.鼓励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一鼓励勘查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地热、优势煤种(主焦煤、炼焦用煤、液化用煤)、煤层气;贵金属矿产金、银、铂、钯;有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非金属矿产玻璃用石英砂、饰面石材、水泥用大理岩、耐火材料硅线石、红柱石、陶瓷原料透辉石、透闪石、新型墙体材料陶粒页岩、陶粒用粘土及地下水、矿泉水等。 
  一结合我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勘查和成矿规律等特征,共规划出塔河金、铜等31处能源、贵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及地下水矿产资源鼓励勘查区(详见图3、5与附表7)。 
  2.限制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一限制勘查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市场供过于求的矿产。 
  一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供需形势,共规划出鸡西石墨、硅线石等4处矿产资源限制勘查区。 
  一限制勘查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矿产。 
  3.禁止勘查的矿产和地区 
  一禁止勘查涉及国家战略利益的矿产,如放射性矿产。 
  一禁止勘查的矿种分布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地下水超采区(水源地勘查);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限定范围;军事禁区、机场、国防工程设施圈定范围以内;城镇市政工程、重要工业区、大型水利工程设施附近一定范围内;铁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水库、重要水源地的一定范围内。 
  4.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投资 
  依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国内外、省内外一切自然人、财团、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多渠道投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和“南联、北开、西进”战略,鼓励外商投资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制定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关地方法规和政策,保证外商投资权益;鼓励为建立我省急缺的富铁、锰、铜、铝土矿、硫铁矿、钾盐、磷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稳定的供应基地,并在省外及周边国家投资矿产资源勘查。 
  对国家和省出资开展的公益性调查评价,要及时向社会发布成果信息,引导和促进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益性调查评价工作发现有利的资源远景区后,要积极组织探矿权招标,鼓励国内外投资者通过竞争投标获取探矿权,进行商业性勘查。 
  (三)能源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 
  1.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 
  黑龙江省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松辽盆地北部的大庆油田。从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分析,大庆油田处于开发的中晚期,剩余探明可采储量7.65亿吨,居全国第1位。要适时抓住加入WTO和省政府提出构建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将石化工业列为“富民强省”三大支柱产业之首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对石油、天然气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的投入资金,以大庆油田为立足点,既要加强深部和外围的勘探工作,同时还要对我省其他有利于石油、天然气富集的盆地,用新的石油地质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加强调查评价与勘探,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使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较大突破。 
  根据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的成果,结合我省石油、天然气资源特点,确定松辽盆地北部、依一舒地堑、鸡西盆地、三江盆地、漠河盆地、孙吴一嘉荫盆地、宁安盆地等7处石油、天然气资源鼓励调查评价和勘查区(详见图3、附表7)。 
  2.煤、煤层气资源勘查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截止1999年保有地质储量229.1亿吨。储量的92%集中分布在东部,6%分布在北部,2%分布在中部。根据“十五”计划确定的“总量控制与精深加工并举,调整煤炭工业结构”的方针,我省煤炭工业发展将进入深层次的结构调整阶段,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十五”期间,煤炭资源勘查的重点以勘探、详查为主,全省安排煤炭勘探项目14个,预获煤炭资源储量17.5亿吨;煤炭详查项目25个,预获煤炭资源储量51亿吨(详见附表8)。 
  加强鸡西、鹤岗煤田的煤层气勘探,力争“十五”期间我省煤层气开发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和方向。 
  坚持矿产资源开采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十五”期间对主要鼓励和限制开采矿种实行开采总量的调控;鼓励开采国内、省内紧缺及市场需求量大的矿产;限制开来供过于求和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矿产;对出口优势矿产实行限产保值。 
  调整优化开采矿种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对优势矿产为基础,调整优化开采利用矿种结构。鼓励开采的矿种: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岩金、银、铂、耙、水泥用大理岩、火山灰、玻璃用石英砂、饰面石材、熔炼水晶、陶粒用粘土(页岩、板岩)、珍珠岩、岩棉用玄武岩、含钾岩石、透辉石和矿泉水;限制开采的矿种:主焦煤、砂金、颜料用黄粘土、沸石、石墨、硅线石、压电水晶和泥炭;煤炭等为允许开采矿种。 
  铁矿:我省铁矿资源不足,矿山企业乏力。鼓励企业挖潜稳产,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双鸭山羊鼻山、伊春大西林、阿城苏家围子等矿山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充分利用贫、呆铁矿资源,积极研究开发宁安镜泊铁矿,稳定钢铁企业资源供应。到2005年产铁精矿13万吨,不足部分通过二次资源回收和省外调剂解决。 
  金矿:若金矿要加快开发步伐,扩大生产能力,加强国有矿山建设,稳步提高团结沟金矿、老柞山金矿、平顶山金矿、东风山金矿、四平山金矿、东宁金厂金矿等矿山的生产能力。加强东安金矿勘查开发工作。整顿砂金矿山的采矿秩序,禁止无序开采和无证开矿,将土地复垦和治理生态环境作为主要限采条件,做到谁开采谁治理,谁达标准续采,强化责任。到2005年,全省黄金产量达到3750千克。 
  铜矿:稳定宾县弓棚子铜矿和黑河付地营子铜矿的生产能力,鼓励嫩江三矿沟铜矿、铜山铜矿扩产增量,利用新工艺和新方法,提高回采率。积极研究使用地下浸铜技术开发多宝山大型铜矿。到2005年,我省铜年产量达到9000吨。 
  铅锌矿:鼓励伊春老道庙沟、小西林等铅锌矿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回采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扩大阿城苏家围子铁矿伴生铅锌的开采能力,提高省内需求的保证程度。到2005年,全省年产铝6000吨,锌8800吨。 
  水泥用大理岩:水泥生产点多面广,产能不足,每年缺口达100万吨。“十五”期间,要扩大浩良河水泥厂、哈尔滨天鹅水泥厂、佳木斯鸿基水泥厂和牡丹江水泥集团4个龙头企业原料的矿山生产规模,逐步关闭10万吨/年以下小矿山,积极筹建嫩江关马河百万吨水泥用大理岩矿山。到2005年,全省水泥用大理岩产量达到1700万吨。 
  玻璃用石英砂:大部分需从外省购入,“十五”期间,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扩大生产规模,重点扩建依安建明石英砂矿,减轻省内需求压力。到2005年,全省玻璃用石英砂年产量达到10.5万吨。 
  饰面石材:楚山石材品种特殊,日本市场需求旺盛。加大楚山灰墓碑石材勘查开发力度,大力推广利用绳锯开采的新方法,淘汰落后的开采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扶持壮大优势企业。发展多样化高档化产品,重点开发林口县楚山、张家沟墓碑用石材矿,加大出口力度,巩固日本市场。到2005年,我省饰面石材产量达到5000立方米。 
  陶粒用粘土(页岩、板岩):鼓励陶粒用原料矿产的开发,重点发展承重和保温空心砌块、高孔洞率的空心砖等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哈尔滨、鹤岗陶粒建材厂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大中城市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瓦,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沸石、颜料用黄粘土:限制低水平加工和粗放式利用。重点限制嫩江大砬子丝光沸石的开采量,鼓励企业实行资源优质优用,优化利用方向,研究国内唯一的颜料用黄粘土矿的高科技开发应用,限制仅用于烧瓦制砖等低级使用。到2005年,限采量控制在沸石5.5万吨,颜料用黄粘土620吨以下。 
  石墨、硅线石:属具出口优势的限产保值矿种。“十五”期间要稳定开采能力,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在现有已探明资源的基础上,重点改造鸡西柳毛、双鸭山羊鼻山和萝北云山等石墨矿,鸡西三道沟和林口龙爪山硅线石矿,扶持大企业,关闭小矿山,实现集约化经营。加快发展高碳石墨、微细石墨、石墨纸及高强度硅线石耐火砖等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的占有份额。到2005年,我省晶质石墨产量控制在12.0万吨,硅线石产量1.0万吨。 
  压电水晶:属稀缺矿种,要加强保护,严禁乱采滥挖。开采伊春东风压电水晶要与熔炼水晶同时开采综合利用,年开采量控制在100千克。 
  地下水、矿泉水:严格限制超采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地下水,重点搞好大城市地表水供水设施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加快五常磨盘山水库水源地建设。同时要加强松嫩、三江、兴凯等平原区地下水勘查开发利用管理。加大五大连池矿泉水的开发力度,鼓励勘查哈尔滨、牡丹江市区内矿泉水,开发优质畅销品,打造品牌形象,扩大市场份额。到2005年,全省矿泉水产量增加1倍。 
  (二)调整优化矿业结构。 
  1.调整矿山规模结构 
  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床储量规模相适应,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保证矿山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制度(详见附表9);严禁大矿小开,一证多矿;加快矿山企业改组、改制和资产重组,扩大大、中型矿山企业比例,使之真正成为我省矿业经济的主体;积极引导小型矿山整改、联合,走规模化、集约化之路,提高采选冶技术水平。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破坏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矿山,限期整改或予以关闭。到2005年,我省矿山企业总数降到4000家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骨干,大、中、小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 
  2.调整优化矿产品结构 
  合理配置采选冶加工生产能力,加快科技创新,重点增强精深细产品的加工和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优化采选冶结构,淘汰落后的原字号产品,开辟新领域,增加新品种,增强矿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矿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调整优化技术结构 
  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工艺,改变大部分小型矿山采选设备、技术水平严重落后的局面,坚决淘汰国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产工艺,提高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全面提高矿山的技术水平。 
  金属矿产:全力搞好资源接替,提高开采能力,充分利用资源,实施规模开采,集中选冶,淘汰关闭小选矿厂、小冶炼厂、小堆浸场,小氰化池,适度控制金属矿的冶炼能力,努力提高现有采选冶技术和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 
  非金属矿产:加快采选加工配套,重点提高选矿加工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和推进非金属矿加工高科技产业化,延长产业链和产品链,增加新品种,巩固和加强石墨、硅线石、颜料用黄粘土等非金属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4.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我省的大庆、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市是典型的依托开发矿产资源而崛起的资源型城市。鸡西等四大煤田和大庆油田在过去的几十年,为我国的煤炭、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煤炭、石油资源储量的日益减少,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资源逐渐枯竭的局面。因此,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我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寻找后备基地,延长矿山寿命。二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接替产业,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改变矿业经济增长方式。三要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四要拓宽资源型城市的功能,走多元经济发展的道路。 
  大庆油田既要加强深部和外围的勘探工作,力争石油、天然气勘查取得较大突破。同时要抓紧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综合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加速产品的上下游一体化,提高油气后续加工业在油田经济中所占比例,确立大庆在黑龙江省哈大齐牡石化产业带中的支撑作用。还要以改善油城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发展草原经济及畜牧产业作为油田替代产业之一。鸡西等四大煤城要稳步提高国有重点煤矿的接续能力,加强煤层气勘探,进一步做好煤炭的综合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精细产品比例,打造一批煤化产品名牌,尤其是七台河的主焦煤更要优质优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还要做好石墨、硅线石等其它特色非金属矿产的精细深加工,增加出口份额,以自身优势综合开发,促进煤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利用总体布局和规划分区。 
  1.总体布局 
  根据我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总体构想,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后续加工业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筑与全省产业布局相协调的“三区、三带、一边、一中心”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格局,即由一个中心带动三个区,构建三条产业带,利用一条边境线的矿业发展布局。“三区”即指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南部矿业经济区、北部矿业经济区、东部矿业经济区;“三带”即指分别构建的哈大齐牡石化建材产业带、兴安伊春多金属产业带和鸡西鹤岗煤炭石墨产业带;“一边”即指中俄边境线;“一中心”即指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哈尔滨市是我省政治、经济中心。矿业发展要依托其区位、交通、产业、科技、信息、人才优势,以高科技开发为先导,产学商研相结合,建立辐射全省的以矿产科技与信息研究、深加工产品开发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研究中心,带动全省矿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科技化发展。 
  南部矿业经济区:包括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绥化市和牡丹江市。以区内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石英砂及铜、铝、锌等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大庆石化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型企业为骨干,上下游一体化,力争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石化产业基地。 
  北部矿业经济区:包括伊春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以区内丰富的金、铜、铅、锌、稀有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为基础,以加快勘查开发为动力,推进兴安伊春多金属产业带的建设,加快开发利用砂宝斯、东安、多宝山、翠宏山、关鸟河等大、中型矿床,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属矿产品加工基地,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东部矿业经济区:包括佳木斯市、鹤岗市、双鸭山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及林口县。以四大煤城的煤炭、非金属矿产资源为依托,构建鸡西鹤岗煤炭石墨产业带。充分利用煤炭、石墨、硅线石、饰面石材等优势矿产资源,拉长产业链,发展煤电、煤化工业;搞好煤炭转化和深度开发,提高原煤入洗比例;积极发展煤城替代产业,加快开发利用石墨、硅线石,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非金属产品出口基地,发展以逐辉石为原料的高档卫生陶瓷,发展多元化经济,壮大经济实力,为煤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可利用空间。 
  一条边境线:我省与俄罗斯长达3052千米的水陆边境线,有25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要充分利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相邻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利用俄罗斯、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铁、锰、铜、铅、锌、金、磷为重点,积极推进加速利用国外资源,力争“十五”期间“走出去,采回来”,建立稳定的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 
  2.规划分区 
  根据我省矿产资源赋存规律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对重点规划矿种集中区,分别划分出鼓励开采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详见图4、附表8)。 
  (1)鼓励开采区:依据矿产地分布相对集中,资源丰富、可靠,国内外市场前景好,有可依托的加工条件,可有效控制矿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全省共划定鼓励开采区13处。 
  (2)限制开采区:虽有可靠资源和市场基础,但开发技术条件不成熟或利用方式不合理;市场容量有限,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受国家产业政策制约,开采规模受到严格控制等。全省共划出限制开采区5处。 
  (3)禁止开采区:各级自然保护区均为禁止开采区(详见图4、附表13、14)。禁止在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文物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国家生态功能区、军事禁区内开采矿产资源。严禁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我方凹岸采砂石和淘砂金。 
  除国家和本规划规定限制开采矿种的矿区以及上述鼓励、限制、禁止开采区以外,其它地区为允许开采区。 
  3.新建矿山准入条件 
  省内的新建矿山除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开发的矿种、矿区及矿山规模要符合国家及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基本要求。具有与开发矿种、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才及其它资质条件。 
  (2)要有完整的、经省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评审认定的地质勘查报告和资源储量有关文件。必须提供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和保护方案。 
  (3)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矿山设计部门提供的矿山设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可行性研究报告。 
  (4)禁止采用和生产国家经贸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中列入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对开发边际经济基础储量矿产的矿山应具备相应成熟的开发技术和经济实力。 
  (5)矿山或其附近采选能力原则上必须配套,采选技术至少达到国内同类型、同规模矿山的平均水平。共伴生矿产必须有符合要求的综合利用方案和指标,对暂难回收利用的有用组分也应有具体的保护措施。 
  (6)新建矿山的区位、开发的矿种要与本省矿业布局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分区协调一致。 
  (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配合国家积极开拓国外矿产资源供应基地;利用我省与俄罗斯、蒙古在成矿规律、找矿远景区等方面的可比性以及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互补性,以我国、我省短缺和需求量较大的富铁、锰、金、铜、磷、钾等矿产为重点,鼓励、引导矿山企业到国外开采矿产资源,逐步建立长期、稳定、安全的国外矿产供应体系。加快制定省内投资政策、改善矿业投资环境,加强省际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构建全方位的矿业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在我省办矿,严格按WTO规则,给予来我省勘查和开采矿产资源的外商应享受的一切待遇。明确、简化外商在我省投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审批程序,健全和完善外商在探矿权获取、采矿权保护、勘查费用进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有关的优惠政策,规范管理、完善服务。提高我省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矿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加大对有色金属、贵金属,尤其是低品位、共伴生、难选冶矿种开发利用的引资力度,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矿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我省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还处于初始阶段,抗风险能力比较弱,迫切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相应管理措施保证。为更好地“走出去”,一要实行统筹规划,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审批机构,制定相应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二要加强监督管理,制定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企业监督管理条例和财务会计制度,对到国外勘查开发的企业国有资产和国家银行贷款进行有效监督和审计,提高投资效益,减少国有资产损失。三要制定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服务保障体系的具体措施,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尽快建立安全、稳定的境外矿产品供应体系,提高矿产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五)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节约利用资源。 
  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必须做到综合开发,节约利用,努力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促进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鼓励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产,加大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回收力度。加大含钾岩石的综合开发利用;强化二次资源的回收力度,减少外流数量。 
  提高矿山“三率”水平,严格矿山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完善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油气采收率;煤矿回采率;金、铜、铅、锌等矿山的选矿回收率;努力降低矿山的采矿贫化率。发展煤矸石等废石、废渣等为原料的新型建材,进一步提高矿山“三废”的开发利用水平。坚决杜绝采富弃贫,采大弃小的短期行为,走统筹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健康发展的矿业经营之路。 
  (六)在保护中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 
  1.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与保护 
  处于开发中晚期的大庆油田,经过40余年“高水平、高效益”的开发,自1976年达到5000万吨年生产规模以来,已连续稳产高产26年,创下我国乃至世界砂岩型油田高水平开发的纪录。 
  大庆油田先后经历了自然能力驱动、注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三次采油。一次采油采收率27%一30%,二次采油比一次采油提高采收率5.7个百分点,三次采油比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2.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大庆油田要加强开采深油藏、稠油藏,推广并扩大三次采油范围,提高采收率。加快发展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石化工业,提高与油气资源有关的后续加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大庆油田要继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贯彻“调整、优化、增效、创新”的方针,实施“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进行油田规模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以大庆油田为龙头,构建哈尔滨石化产品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建材生产基地;齐齐哈尔化肥、氯碱及下游产品、建材生产基地;牡丹江橡胶、塑料加工和煤化工、建材生产基地,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超大型的依托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企业集团,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2.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我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齐全,有气、肥、焦、瘦、贫等10个品种,且多为低磷、低流,可以满足发电、冶金、化工、建材、炼焦和动力用煤的各种需要。我省煤炭工业已具备设计、施工、装备及管理大中型矿区的能力,现代化综采设备、综掘设备大量使用,并拥有90年代国内先进水平的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工作面。 
  “十五”期间我省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 
  一总量控制与精深加工并举,调整煤炭工业结构。到2005年,全省煤炭产量控制在6800万吨,洗、型煤占原煤总产量的比重达到30%。 
  一充分发挥国有重点煤矿和地方国有煤矿的优势,安排一部分矿井建设项目,使其上规模,上水平。鸡西荣华立井续建(一期)和双鸭山东荣三矿收尾两个项目,能力240万吨;双鸭山东荣一矿、鹤岗乌山和七台河向阳新建项目,能力255万吨。使国有重点煤矿接续能力达到495万吨。 
  一关闭非法开采和布局不合理以及资源浪费严重、安全生产没有保障的小煤矿。到2005年,生产能力在6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要全部关闭。 
  一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型煤等洁净煤技术,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适度规划煤炭液化、水煤浆和地下气化项目。特别是要把煤炭液化技术产业化项目,作为“煤代油”资源的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一)总体要求。 
  1.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生产和闭坑)的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的监督管理。贯彻“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方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发展,提高矿区的生态功能。 
  2.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次生灾害控制 
  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改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遏制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3.加大矿山复垦力度,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评价,以现有大型煤矿塌陷区、大庆油田草原退化区和砂金矿现采、过采区为重点,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并实行优惠政策,坚持“谁造林种草,谁经营,谁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与所种林草所有权”的原则,逐步建立环保型矿业,改变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 
  4.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监测机构,完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制度,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1.新建矿山既要考虑经济建设的需要,也要高度重视国家对矿山生态环境质量的具体要求。首先,必须严格执行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建设条件和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又无条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的新建矿山,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其次,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和制度健全,建立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补偿机制和环境监测系统,对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能及时监测、预测预报和采取有效的防治、避让措施。 
  2.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设计,必须编制矿山生态环境影响报告,分析矿业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预防和治理的措施。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审查新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对矿业活动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地貌景观的破坏和拟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3.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在服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从矿山实际出发,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包括森林保护、水土保持、土地复垦等),全面实施矿山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履约保证金制度。运用高新技术加强矿山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监测,确保防治工程即时到位,发挥作用,确保新建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100%。 
  (三)生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和措施,对矿业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控,防止矿山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矿山生产要严格按有关规定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减轻环境危害,对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或引发的地质灾害,应加强预防、监测,及时组织治理。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要依法查处,责令限期整改达标,并按规定给予补偿,逾期不能达标的,实行限产或者关闭。对于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严重破坏环境的矿山予以取缔,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矿山闭坑前,必须及时提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报告,并加强对环境变化和影响的动态监测,制定综合、科学的闭坑计划,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水平。 
  2.严格控制“三废”排放和次生地质灾害的产生。鼓励、引导、监督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和技术改造的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和管理措施,提高污水处理率和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废水排放总量;提高矿山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减少其堆放量和对耕地、林地、草地的占用量,减轻对自然地貌景观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和次生地质灾害的产生。 
  3.引导矿山企业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生态环境恶比的危害性,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增加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树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政府采取提供优惠贷款和鼓励矿山企业提取利润留成等措施引导其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与保护,提高矿区生态环境质量。 
  (四)闭坑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针对我省矿山环境状况,应重点加强四大煤城的采空地面塌陷区、矸石堆放区和大庆油田草场退化区,以及大型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和砂金矿过采、现采区的环境治理,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对大兴安岭一黑河一伊春、七台河一鸡西、大庆、宁安、兴凯湖5个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区的综合整治,推进全省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保护与建设工作,使矿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详见附表12)。矿井、矿坑等关闭后,必须完成土地复垦、植被恢复等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关闭矿山,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检查、验收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与保护工作。 
  六、规划实施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 
  1.本规划由省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检查,国土资源部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本规划是我省各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保护矿产资源的政策性文件,是制定矿业经济政策、审批颁发勘查许可证与采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是编制各专项规划及地市县、行业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3.各地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以本规划为依据,与同级相关规划相衔接,搞好本行政区的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经同级政府审查同意,报省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4.省政府应加强对本规划实施的领导,并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建立我省矿业权审批预、会审制度,推进矿业权配置方式改革的深化。各级政府依法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勘查区、开采区的工作、生产秩序,协调矿业发展与林业、水电、旅游等其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5.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实施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 
  (二)完善矿产资源规划立法,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 
  确立法治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中的核心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制定与本规划配套的《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勘查管理规定》和《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开采管理规定》,对鼓励、限制、禁止勘查和开采的矿区,提出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限制条件和管理办法。制定《黑龙江省矿产资源规划管理办法》,保证我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得到实施。 
  逐步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法法规体系,强化矿产资源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矿、治矿,实现依法勘查、开发、保护和管理矿产资源。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行为,应及时查处,并视情节依法进行处罚。各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下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矿产资源规划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和颁发勘查、采矿许可证的,上级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三)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水平。 
  1.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矿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业科技研究新体系。开展矿业重点项目的科技攻关,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我省矿业整体科技水平。 
  2.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应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改造传统矿业的装备和技术,提高矿产资源“三率”指标和综合利用水平,促进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鼓励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矿山企业采取收购、兼并、联营、承包、控股等方式扩大经营规模,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道路。 
  4.加强矿业方面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点培养和引进技术型、管理型和具有开拓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营造人才的集聚机制,以事业、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加强矿业职工队伍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5.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开放的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收集积累相关资料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数据共享,并与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协调和衔接。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状况、矿产资源储量变化、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调查与动态监测机制,为修编规划和实现规划的动态管理打下基础。 
  (四)培育和规范矿业权市场。 
  矿业权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业权有偿取得,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是矿产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矿业权的出让和转让既是盘活资源性资产,拓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渠道,促进矿产资源有偿有序、集约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采矿权人合理利用和珍惜矿产资源的有效手段。培育和发展矿业权市场,必须维护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益,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供需关系。我省首先进入矿业权市场的应是投资周期较短、风险较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量大、亟待开发、科技附加值较高、经济价值较大的矿种。在严格监督管理、引导矿业权人依法从事矿业活动的同时,要重视对矿业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使我省的矿业权市场健康、有序、规范发展。 
  (五)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是实现我省矿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资金、国家、省及市县级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费和国内外、社会等市场化融资,发挥国家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通过财政贴息、补助资金吸引民间、机构和国外投资,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提高地质矿产的研究程度;加快优势矿产资源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系列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地质勘查单位、矿山企业以及集体、个人等非公有制企业到省外、国外从事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和开发;切实改善矿业投资环境,扩大开发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来我省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与开发;通过勘探公司的股票上市等各种途径进行融资。 
  (六)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矿产资源法制意识,依法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者权益,增强各类矿业权人依法办矿的自觉性。 
  2.加强规划宣传,树立规划的权威,提高公众的规划意识,增强各类矿业权人按规划从事矿业活动的自觉性。 
  3.普及矿业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重点加强各级矿产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矿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 
  4.加强矿产资源国情、省情和基本国策教育,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自觉性。 
  5.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完善信访、举报和听证制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矿产资源、监督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矿产资源和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接受社会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 
  附表1一14(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36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