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国际大循环”的负作用
www.110.com 2010-07-12 15:48

  “外向型”、“劳动密集”、“产业资本”的过密投入总有一个限度,随资本利润率的不断稀释,它就会面临破产或者转移的命运。

  1987年,中国计委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建,在新华社内部刊物《动态清样》上发表文章《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可能性及其要求》。王建所提出的“国际大循环战略”,其目的是通过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重工业发展取得必要的资金和技术,再用重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返回来支持农业,从而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沟通中国农业与重工业的循环关系。“国际大循环”战略随后迅速被官方认同,进而巩固为20多年来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观念基础。

  但是,“外向型”、“劳动密集”、“产业资本”的过密投入总有一个限度,随资本利润率的不断稀释,它就会面临破产或者转移的命运。“国际大循环”产业战略的后果就是:一方面,引发中国装备制造部门的全面萎缩;另一方面,为创造本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不断压低底层劳动者的工资报酬,进而引发国内消费市场的萎顿。这两种负面效应,逼使着国内已经积累起来的资本,转无可转,退无可退,只能自戕。一旦资本无法继续忍受低端制造业“打到底部的竞争”,就只会将自己驱赶到那些具有投机性质的行业。随着资本不断驱赶自己进入投机行业(包括屡屡出现投资热潮的某些重化工业),就会在这些领域形成“过密化”现象,随着“过密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直至新一轮投资热潮形成的泡沫破灭为止。

  “国际大循环”战略不是简单的从国际分工中套取并积累资本的过程,它尤其需要利用本国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它的管道同时联系着农村和城市,它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使农业和工业出现断裂的同时,完成了农业/农村和工业/城市的经济循环。并且,由于“国际大循环”战略往往以从农村吸收劳动力,稀释农业劳动力的过剩状况,作为它本身运转的现象,因而,它就可以用此种表面上的“去过密化”(这种“去过密化”,也是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标志),掩盖它自身加速制造“过密化”的本质特征。

  冷峻的理性,只能指向一个被遮蔽的事实:“国际大循环”战略的逻辑后果便是继续巩固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一种既新且旧的城乡二元体制。这种二元体制不再是过去严密封闭的城市和乡村的分割格局,相反,它的经济循环格局若要顺利实现,尤其是劳动密集的外向型产业的运转,就必须以某种城市化作为前提,供其吸收大量超出实际需求的劳动力。但是,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的实现,又必须以压低劳工报酬作为对价,而被严重压低了的工资水平,又绝对不足以支撑农民顺利转换为市民。因此,此种“比较优势”战略推动下的工业化发展,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城市,另一方面,却又要以阻遏城市化的真正完成作为前提。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悖论。它既有取消城乡二元分割的历史趋势,同时又需要维持此种二元分割,以作为劳动力简单再生产的历史动力。由于农村越来越难以成为国内工业推销其产品的合格市场空间,因此,城市工业似乎就更加需要以实施某种外向型战略来推动经济循环的完成。农业和农村愈益成为农民自己的事情,越来越让人丧失其作为产业结构中有效一环的信心,因而,也更加在解决目前僵化的农地产权安排问题上变得犹豫不决。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战略,同时也会引发中国各地为吸引国外资本,而竞逐压低本地的工资水平,并在土地、税收、金融、环保、基础设施各方面,在全国的县域、市域和省域之间,形成全面竞低报价的残酷局面。中国一地的招商引资措施,假如可以迅速复制到全国范围,自然也就意味这项措施一定是“竞低”的胜利者。出于政治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纠缠关系,国家和地方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各个层面,形成了普遍性的矛盾和冲突局面。为了招商引资,为了增加出口,只有竞相降价,客观上,这就为外资在全国的游弋中,获得了不断降低报价的机会。

  中国企业在内部以残酷的竞争压低价格,对外则单独面对外国企业的垄断高价,因而缺乏基本的谈判能力。价格上的差距,最终反映在本国劳工的血汗工资和资源环境状况的迅速恶化。由于谈判地位不对等,产品定价主要由外方控制,中国企业无法获得正常利润,因而,只有继续剥夺工人基本的福利需求。出口退税的倾斜政策也只会使国家主动放弃财政提取的功能。投资者由于无法实现正常的资本增值,就会追求短期时间的利润最大化,最后,就会不惮于挑战最为基础的道德和诚信底线。

  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不是太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太少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也不是太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太多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而是严重扭曲了的产业结构。极为不效率的资本—资源配置结构,使得经济虽然迅速增长,却无法带来相应工作岗位的增长;同时,恶性压低的工资状况,造成了国民消费能力决定性的孱弱,因而进一步导致国内市场的萎顿,这又以某种似乎自明的方式强化了一种特殊的没有未来的外向型投资—生产—贸易结构。从原始积累中壮大起来的国内资本,面对周遭恶劣的投资环境,只会越发丧失在基础产业中长期经营的勇气,最终把它们的资本更多投入于房地产、建筑、钢铁、水泥等可以在短期内产生即刻回报的产业。特别是,当它们原来所栖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利润回报愈益消减,它们就会不可遏止地奔涌进某些投机性行业,进而形成囚徒困境式的疯狂局面。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