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产权 > 知识产权动态 >
石油化工研究院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纪实
www.110.com 2010-09-14 15:09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企业竞争的焦点,已从贸易壁垒转移到技术壁垒上,知识产权无疑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利器。几年来,石油化工研究院从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在加快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同时,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能力,取得了可喜成绩。

  2008年,“原位晶化型重油高效转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及工程化成套技术开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超高钒污染重油裂化多产丙烯催化剂的开发与应用”获得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石化院已累计申请专利 538项,其中发明专利513项,实用新型25项;获授权234项,其中发明专利214项,实用新型20项;向国外申请专利22项,获得授权5项,为集团公司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有力保障。

  高点起步:深化知识产权战略意识

  石油石化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炼油化工业务更是如此。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十分重视自主创新工作。蒋洁敏总经理曾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在科技工作中,只有集中力量,瞄准发展的关键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制高点,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竞争力,赢得发展先机。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唯一的下游炼化领域重点技术研发机构,石化院2006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护航”。

  “必须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全院工作的中心议事日程,不断增强全体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科学组织,高点起步,高水平推进。”石化院组建伊始,院长刘显法就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几年来,石化院在集团公司科技管理部、信息管理部、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逐步建立和健全了一支由主管领导、管理干部、科研骨干及知识产权专业人员组成的专利管理网络体系。为使知识产权管理有章可循,石化院从制度管理入手,依据国家《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及集团公司、股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专利管理规章制度。对科研开发单位的专利申请量提出具体考核要求,并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基层,分别建立了二级单位主管领导、科研主管科室、研究室所主要领导、项目负责人四级考核程序,作为其业绩考核和奖励的依据,夯实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基础。

  同时,石化院进一步加强了与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知识产权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汇报,获取信息和指导,提高了知识产权宏观管理的整体水平;加强对涉及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跟踪研究;强化对外合作项目中知识产权权益归属的研究,深入研究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时提出石化院对外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纠纷对策或预案,做到既保护本公司的知识产权,又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不久前,石化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挂牌,全面负责知识产权宣传、咨询、查新、专利申请及维护工作,标志着一个较完整、高效的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不仅是专利代理人,而且是企业专利工作者,对各二级单位、科研专题组全方位地提供服务。同时,工作人员还深入到基层课题组,与技术人员一起介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技术改造的全过程,对每一项技术创新做出细致的评价,帮助科研人员绕开他人专利的保护范围,找准突破点,分析如何使专利技术和技术秘密有效地交叉到一起,使独特的技术能更好地获得保护。

  为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石化院开展多渠道、多层次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先后培训了1200多名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采取个人自愿与单位推荐相结合,从各研究领域选拔年轻技术人员参加专利培训与全国专利代理人考试。连续两年,每年有近30名技术人员参加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石化院现已形成一支领域齐全、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扎实肯干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其中,8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石化院还编写了近40万字的《企业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策略》教材,作为技术人员知识产权保护的“实用手册”深受好评。通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定期印发保护知识产权知识问答试卷、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讲座、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与新员工互动交流等系列活动,大幅提升了全院员工对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形成了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良好局面。

  全力推进:保护好“知识领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 中国企业能否把握未来市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企业只有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管理、保护能力和水平,才能打造牢靠的核心竞争力。

  为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石化院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科研开发全过程,贯穿于项目立项、过程管理、验收结题的各个环节,加强与相关单位和企业的联系,使知识产权与科研创新及企业管理相融合,确保知识产权工作有效运行。石化院特别注重研发过程中的侵权分析研究,在强化提高知识产权申请总量的基础上,注重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质量,鼓励具有国际市场潜力的先进技术向国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及时将科研成果、核心技术和名优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升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参与国际化竞争。

  以催化裂化催化剂为例,针对我国炼化行业的重点难题,石化院组织科研人员经过刻苦攻关,大胆创新,研制开发出四大系列十多个牌号的催化裂化催化剂。与此同时,分析人员查阅相关专利文献上千篇,并逐篇分析,对已申请的专利进行授权预测,对产品催化剂是否侵权进行调查,并提出规避或“无效”对手专利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完成技术交底书的修改,将科研成果和核心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占领该领域市场制高点。

  近年来,石化院充分利用专利情报信息资源优势,坚持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工作,为集团公司炼化领域科研开发及业务发展提供决策支撑。“苯、乙苯、苯乙烯、聚苯乙烯国外生产技术和设备专利分析”项目,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专利调查研究报告暨优秀专利软课题研究成果特别奖。石化院还承担了集团公司炼油化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的专利战略研究,不仅为集团公司炼化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而且为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和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石化院以自主创新为己任,着力挖掘和利用现有信息资源,积极为企业、行业和社会提供服务。中国石油石化专利信息平台的建设,则为促进中国石油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20多个行业信息平台之一,这个平台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目前首个与企业共建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运行至今,中国石油先后投入资金超过500万元,设立课题10余项。这个平台的建设已走在全国行业性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前列。

  凭借在技术开发、信息研究和专利分析、资源平台方面的综合优势,石化院还承担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战略推进工程项目,先后完成天然气制烯烃、聚烯烃、合成橡胶等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与战略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行业或系统内的各种奖励。

  几年来,石化院专利申请数量不断攀升,累计申请专利 538项,专利申请量已连续两年实现年增长30%,2009年达到114项,预计2010年突破150项。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很好地保护了中国石油的“知识领土”。

  有效运用:从研究成果到工业转化

  石化院在炼油化工重大技术攻关、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以及超前储备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累累硕果。以市场为导向,利用自身优势,以科研促转化,以转化促发展,石化院正加快成长为中国石油的技术创新主体。

  “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石化院自行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性能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这立刻引起了国外竞争对手的注意,对方马上取样分析,调查有无侵犯其知识产权,甚至还发来了律师函。由于本项目在研究阶段就已经将知识产权分析纳入计划,并成功地就此技术申请了中国专利,获得了专利权。因此,这一举措不仅让国外竞争者无话可说,也打消了用户的顾虑,几家企业竞相寻求技术转让。该技术最终在集团公司内部成功转化,建成5000t/a丁苯透明抗冲树脂工业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与国外同类产品性能相当的合格产品,实现了我国丁苯透明抗冲树脂生产“零”的突破。

  运用,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目的。石化院十分重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制定和完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的扶持政策,鼓励知识产权转移与实施,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石化院依靠卓越的催化剂产品性能,在国际竞标中多次击败竞争对手,催化剂市场份额一路上扬,成为中国石油新的高科技产品,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使新产品成为科技创效的新亮点。在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中,仅新型降烯烃催化剂在兰州石化催化剂厂每年生产近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数亿元,被国内20多家企业的30余套催化裂化装置采用,为国家和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丙烯酸催化剂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就颇费周折。由于专利众多,各类催化剂组分几乎涵盖了元素周期表所有元素。国内相关装置全部采用进口技术,催化剂完全被国外公司垄断,每年要花掉近700万美元。对此,石化院组织技术人员和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开展攻关,千方百计寻找突破点,及时引入新机制,权衡不同保护形式的利弊,优选出最佳方案。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研发成功,并获得专利授权。由于优越的技术性能,在市场竞争中,使得一家外商的产品报价由原来每批6800万元降至每批3500万元,降幅达40%以上,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

  为使该项专利技术尽快产业化,石化院自己投入数百万元资金给用户,加快工业化应用步伐。随后,丙烯氧化制丙烯醛和丙烯酸催化剂成功应用于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多套万吨级/年丙烯酸工业生产装置。该项技术的工业化,开创了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丙烯酸的先河,打破了国外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

  成绩属于过去。如何更好地推进知识产权工作,为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和科技创新“护航”,石化院将目光瞄向了更远。(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