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判裁案例 >> 案例正文

最高法院96.10.25.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六七三號刑事判決

时间:2007-10-25  当事人:   法官:孫增同、吳昆仁、吳燦、李英勇、呂永福   文号: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六七三號

最高法院刑事判決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五六七三號

上訴人甲○○

上列上訴人因殺人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九十六

年七月十八日第二審判決(九十六年度上重訴字第二五號,起訴案號:臺

灣苗栗地方法院檢察署九十五年度偵字第八八三、一一四七號),由原審

依職權送審判,視為被告已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文

原判決撤銷,發回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理由

本件原判決撤銷第一審關於殺人及妨害公務部分之科刑判決,改判依想像

競合犯從一重仍論上訴人甲○○連續殺人罪,處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

,扣案之非農用掃刀、開山刀及蝴蝶刀各一支均沒收,固非無見。

惟查:(一)刑事辯護制度係為保護被告之利益,藉由辯護人之專業

介入,以充實被告防禦權及彌補被告法律知識之落差,使國家機關與被告

實力差距得以適度調節,促成交互辯證之實體發現,期由法院公平審判,

確保國家刑罰權之適當行使而設;辯護人基於為被告利益及一定公益之角

色功能,自應本乎職業倫理探究案情,搜求證據,盡其忠實辯護誠信執行

職務之義務。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九條第七款規定「依本法應用辯護人

之案件或已經指定辯護人之案件,辯護人未經到庭辯護而逕行審判者,其

判決當然違背法令」,此之所謂未經辯護人到庭辯護,依辯護制度之所由

設,除指未經辯護人到庭外,尚包括辯護人雖經到庭而未盡其忠實辯護之

義務在內。本件上訴人涉犯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項之殺人罪,屬於應

用辯護人之強制辯護案件,原審指定龔正文律師為辯護人,於民國九十六

年七月四日審判期日,龔正文律師到庭,審判筆錄記載:「指定辯護人龔

正文律師為被告辯護如九十六年五月十八日刑事準備書狀所載,並稱:請

求依法判決即可。」等語(見原審卷第六六頁反面),然上開準備書狀僅

一面共十行,係泛稱對證據能力不爭執及無證據請求調查云云,稽此乃準

備程序期日所應處理之事項(參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三條第一項),

似未就法律或事實上之意見(上訴人否認有殺害乙○○、劉興棟及何文輝

之犯意,見原判決第六頁第三至五行)為上訴人盡其忠實之辯護義務,此

情形與辯護人雖經到庭而未置一詞辯護者實無若何差異,原審逕予審判,

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

(二)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規定得為證據之被告以外之

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該被告以外之人之陳述,如屬被害人陳

述其被害經過,依本院九十三年臺上字第六五七八號判例意旨,應依人證

之法定偵查程序具結,方得作為證據。是被害人於偵查中受訊問時,除依

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條之一之規定單純陳述意見時,可毋庸具結外,其就與

被害經過待證事實有重要關係之親身知覺、體驗事實為陳述時,自應限縮

於已踐行人證之法定程序具結,始得作為證據使用,其以被害人身分所為

未具結之陳述,縱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所定傳聞之

例外,仍不得作為證據。此與共同被告於偵查中受訊問時,該共同被告就

關於其他共同被告部分之陳述,不論其係以共同被告身分,抑或經轉換為

證人經具結所為之陳述,於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第二項傳

聞例外之規定,均有其證據能力之情形,尚略有不同。卷查證人乙○○並

無不得令其具結之情形,原判決竟謂被害人乙○○於檢察官訊問時係以證

人身分陳述,因係黎才源之妻,未令其具結,依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

條之一第二項之規定,仍得為證據等由(見原判決理由壹、一),併採乙

○○於偵查中就其自己及黎才源被害經過所為未具結之陳述,資為上訴人

犯罪證據之一(見原判決第八頁第四至十一行、第十頁第九至十四行),

自屬有違採證法則。(三)依法律規定得作為證據之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

外之言詞或書面陳述,於其條文係規定應符合一定之要件,始例外取得證

據能力,或法律原則規定為有證據能力,於例外情形否定其得為證據者,

事實審法院依其調查所得,於判決書內說明例外取得證據能力之要件是否

充足,或否定證據能力之例外情形是否不存在等得心證之理由,或於審判

期日前,另以裁定為之,或於審判期日進行調查證據前,由審判長宣示其

評議結果及認定之理由,記明筆錄以代之者,固均無不可,然如全未為調

查說明其憑以認定傳聞證據何以具有證據能力之理由,即遽採之為判決依

據,即屬判決理由不備及採證違背證據法則之違背法令。卷附大千綜合

醫院診斷證明書及病歷參考資料(黎才源)、德恩診所診斷證明書(乙○

○),司法警察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一條第三項「即時勘察權」所

製作之命案現場圖等資料,檢察官相驗屍體證明書、履勘現場筆錄,及

法醫師出具之驗斷書,記者拍攝之現場光碟片等,均屬傳聞證據。原判

決一併採為上訴人論罪證據(見原判決理由貳、一、(二)),並未調查

說明其憑以認定得為證據之理由,殊難謂無判決理由不備及採證有違證據

法則之違誤。(四)刑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所謂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

,係指對於構成要件之行為,已開始實行者而言。依原判決事實之認定,

乙○○係於上訴人持非農用掃刀猛刺其夫黎才源傷重倒地後,趨前以雙手

搶握上開掃刀並與上訴人拉扯,上訴人欲奪回掃刀,乃以右拳毆打乙○○

頭部及以腳踹之,致乙○○受有右眼眶部挫傷之傷害,惟仍無法取回掃刀

;後因乙○○高呼救命,經乙○○之女黎采芬向隔壁商家呼救,上訴人見

有大批民眾集聚門口圍觀,乃逃逸離去等情。如若所認無訛,則上訴人與

乙○○間似僅止於爭奪掃刀,尚無持刀揮砍之舉動,是否已著手於殺害乙

○○之行為,尚不無研求之餘地。原判決未詳予推求,細為勾稽,遽認上

訴人此部分涉犯殺人未遂罪刑,自有可議。(五)原判決係認定上訴人雙

手持上開掃刀猛刺黎才源之胸部及左後腰各一刀,造成黎才源右腹部、左

後腰際受有如事實欄所載之傷勢而不治死亡,然依原判決所引為證據之驗

斷書,則記載「胸部無故」(見相驗卷第三九頁),其事實之認定即與所

憑證據有不相適合之違誤。另原判決雖載稱沒收物為上訴人所有,但疏未

說明其憑何案內證據足認為上訴人所有之理由,於更審時宜注意補正之,

附此敘明。以上各情,為本院得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應認原判決有撤銷發

回更審之原因。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九十七條、第四百零一條,判決如

主文。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

最高法院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官孫增同

法官吳昆仁

法官吳燦

法官李英勇

法官呂永福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月三十日



==========================================================================================

为尽量避免给当事人造成不良影响,经当事人本人申请110.com将对文章内容进行技术处理,点击查看详情
==========================================================================================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相关判例: 刑事 年度 最高法院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60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