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交通肇事罪中常见逃逸情节之认定

发布日期:2009-12-1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在交通肇事罪中,逃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情节,其既可能作为定罪情节成为入罪的必要条件,又可能作为加重处罚情节成为加重处罚的事由,因此逃逸之准确认定对定罪量刑关乎重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面对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千差万别的表现,何者构成逃逸,何者不构成逃逸却很难准确进行判断。

    如果要举一个有关逃逸的典型案例,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驾车逃离现场即为事例,然而,现实中的事例并非都如此典型。下面仅列举实践中常遇到的有关逃逸的情形:(1)肇事后,行为人将被害人送往医院抢救后,自行离开;(2)肇事后,行为人与医院联系后躲到一旁,待医护人员将被害人救走后离开现场;(3)肇事后,行为人留下同车人负责抢救被害人及善后事宜,自己擅自离开现场;(4)行为人在肇事后没有留在现场,而是直接到公安机关投案;(5)肇事后,行为人虽停留在现场,但没有采取任何救助被害人的措施;(6)肇事后,行为人逃离现场不久后又返回现场;(7)行为人在因交通肇事被取保候审期间脱离监管。

    以上情形显然与典型的逃逸相差甚远,那么,哪一种情形构成逃逸,哪一种不构成呢?从法律规定上来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上规定显然赋予了肇事司机一定的义务,包括保护现场、抢救伤员、及时报警并接受处理等,如果不履行这些义务,就构成逃逸。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逃逸之构成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从主观上,行为人必须具有逃避抢救义务或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2)从客观上,必须有行为人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所谓逃避抢救义务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没有履行保护现场、抢救伤员、迅速报案的义务;逃避法律追究则指行为人意图混淆责任认定,逃避承担法律责任等。在大部分逃逸的场合,行为人同时具有逃避抢救义务及逃避法律追究的双重故意,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能存在只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的情形,如上述前三种情形,行为人都尽到了抢救义务,但前二种情形,行为人都极力逃避承担法律责任,第三种情形中行为人离开现场致使责任可能无法认定,三种情形都应认定逃逸。至于第四种情形,行为人虽无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但其没有留下保护现场,也没有对伤者进行救助,也应认定为逃逸。第五种情形中,行为人并没有逃离事故现场,也即不符合逃逸在客观方面的构成要件,不宜认定为逃逸。第六种情形中,行为人起先逃离的行为已反映出其具有逃避抢救义务及逃避法律追究的故意,此时逃逸行为已经构成,不能因为后来行为人又返回现场而否定逃逸情节的存在。对于第七种情形,从广义上说,行为人似有逃避法律追究之嫌,但此种情况下,事故责任认定及行为人的身份情况已经确定,行为人脱离监管不是为了混淆责任认定,也并非回避自己的责任,而且行为人也没有逃离事故现场,这种情形只能认定为系违犯取保候审的规定,可以根据刑诉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不宜认定为逃逸进行加重处罚。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法院    焦晓雷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陈祖权律师
广西桂林
李晓航律师
黑龙江哈尔滨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9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