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宪法学 >> 查看资料

宪政是一种文化

发布日期:2011-03-14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宪政是一种文化,因此,仅有宪法不足以成就宪政。在今天的世界上,不立宪法的国家已经少而又少,真正实行宪政的国家却仍为少数。这是因为,宪法与宪政并非一事。宪法其表,宪政其里;宪法其形,宪政其神。只有表里合一、形神兼备,才有所谓宪政。而我们视之为“里”、名之为“神”的,正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宪法是法,但非普通之法,而是法中之法。宪法的这种崇高地位源于何处?靠什么来保证?答曰宪政理念和基于宪政原则的制度安排。然而,宪政理念、原则和制度如何得以确立且立于不败之地?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涉及文化。

在制度意义上,所谓宪政就是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建立宪法的最高权威,保证它作为一国政治生活的基准和法律体系中最高规范的地位。因此,实施宪政意味着一套具有特定内容的制度安排,包括权力制衡、立宪和修宪程序、宪法的司法审查等等。然而,在规定了这些制度之后,如果人们对宪法没有发自内心的尊崇;如果宪法仅仅被视为政策的一种表达形式,被当作实现特定政治或经济目标的工具;或者,宪法完成之后便被束之高阁,变得可有可无;宪法文本可以被随意解释或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被轻易绕过,则宪政秩序终究无法实现。说到底,宪法要具有生命,要发展成为宪政,就要求人们有一种认真对待宪法的态度乃至信仰,这种藏于无形的观念形态可以说是宪政秩序的文化基础。

然则,构成宪政文化基础的观念形态和信仰体系又缘何而生?在西方,宪政学者可以向他们历史上的“更高法”或者“超验正义”的观念中去求索,在中国,我们却常常要转向“法律移植”。问题是,制度移植尚且艰难,文化移植又如何可能?要培养宪政的理念,养成尊奉宪法的习性,观念的传播、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的灌输固然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养成一种习性需要日常生活中的长期熏陶,需要榜样、日常经验、磨砺乃至个人献身,而这些又是以理念的传播与合理的制度安排作为前提。换言之,文化可以改变,但不能是“无源之水”。他人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可以在当下社会生活的条件和要求中转变成一种新的资源,而激活这些经验、使之转化为一种建设性资源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勇气和不屈不饶的努力。

宪政是一项复杂的事业,它包含了许多内容,就一点来说,宪政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不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已经有了一百年宪法历史但是仍然致力于实现宪政的民族来说,意识到宪政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依然是重要的。
 
【作者简介】
梁治平,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学术、兴趣在法律史、比较法律文化和法理学等方面。曾发表学术论著、译著和论文多种,其中包括《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等。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毕丽荣律师
广东广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陈晓云律师
北京西城区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韩建业律师
北京东城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4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