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论外国仲裁裁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上)——兼论《纽约公约》在中国的适用

发布日期:2011-12-28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4期
【关键词】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
【写作年份】2005年


【正文】

  我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依照我国参加的联合国1958年《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简称《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二是依据我国缔结的双边协定的规定进行,三是依照互惠原则办理。由于我国参加的1958年《纽约公约》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因而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主要依据该公约进行。但是随着国际商事活动的发展,法院对仲裁制度的审查已由严格的监督走向更多的支持与协助,这种趋势在承认执行裁决阶段表现得十分突出。所以制定于上世纪50年代的《纽约公约》已逐渐显现出与实践的不适应性,对其修改或者重新制定,因其程序的繁杂和磨合的困难,目前并未被提起。各国对该公约修订的冷漠,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公约本身在具体条款上留有的空间和自由。从各国目前对公约的执行情况来看,这种自由和空间被广泛利用。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1〕

  一、我国依照公约承认和执行裁决的范围和程序

  (一)承认和执行裁决的范围

  我国加入《纽约公约》时作了两项保留,即互惠保留和商事保留。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外国仲裁裁决的认定标准,二是可仲裁性问题。

  根据互惠保留声明,我国只承认和执行在该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成的仲裁裁决。而对于在非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不依《纽约公约》承认与执行。如果需要承认和执行的,应按民事诉讼法第269条的规定办理。

  关于外国仲裁裁决的认定,《纽约公约》第1条第1款规定,外国仲裁裁决是指“在申请承认及执行地国之外国家领土内所作出之裁决”以及“被申请承认及执行仲裁裁决地所在国认为属非内国裁决者”。其结果是使公约在一个很广泛的范围内适用,而不只局限于公约的缔约国之间。在某种意义上,纽约公约对缔约国和非缔约国同样适用,其规定的领域标准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这一点与一般的国际条约规定不同。一般国际条约的适用范围通常仅局限于缔约国之间,而《纽约公约》则将申请承认与执行地国领域以外的国家或地区作出的裁决一概识别为外国仲裁裁决,依据公约予以承认和执行。这种在承认执行上的国际主义立场值得称道。但《纽约公约》的此项标准是非强制性的,其第1条第3款规定准许国家在加入公约时,对公约此条规定的适用范围作出保留。该条规定:“任何国家得于签署、批准或加入本公约时,或于本公约第10条通知推广适用时,本着互惠原则声明该国适用本公约,以承认及执行在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成之裁决为限。”这就是所谓的对等或互惠保留。

  根据商事保留声明,我国仅对按照我国法律属于契约性和非契约性的商事法律关系所引起的争议适用该公约。所谓“契约性和非契约性商事法律关系”,具体是指由于合同、侵权或者有关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货物买卖、财产租赁、工程承包、加工承揽、技术转让、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勘探开发自然资源、保险、代理、信贷、运输以及产品责任、环境污染、海上事故和所有权争议等。但不包括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

  根据《纽约公约》第3条的规定,每一缔约国应该承认仲裁裁决具有约束力,并且按照裁决需要承认与执行的国家的程序规则予以执行。《纽约公约》对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做了区分,一项裁决申请承认和执行,法院有时可以裁定承认而不予执行,但是一项裁决得到法院的执行,则必然为其所承认。我国法院根据情况有时也会只作出承认的裁定,例如,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的一项外国仲裁裁决,经法院审查执行的条件已不具备,就只能仅作出一个承认的裁定。

  (二)申请承认执行的程序

  对于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条件,《纽约公约》做了统一规定,为了获得对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公约要求申请人提供:(1)经正式认证的裁决书正本或经正式证明的副本;(2)属公约范围的仲裁协议正本或经证明的副本;(3)如果上述裁决或协议不是用被请求承认和执行所在国的正式文字作成,请求的当事人应为这些文件提供被申请国正式文字的译本。译本应由官员或经宣誓的翻译人员或外交、领事代表证明。对于进行认证和证明的手续在何地办理,依何国法律办理,公约均未作规定。对此我国法律以及司法解释也未作规定,在实践中,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42条关于发生在域外的事实和证据,要求公证机关的公证和认证的规定,对于当事人向我国法院请求承认和执行的裁决,当事人必须提供由我国驻仲裁地国家使领馆对裁决书正本的认证。对于需要证明的仲裁协议和裁决书副本,则应有仲裁地公证机关的公证和我国驻当地使领馆的认证。这些内容是申请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条件,如果当事人向法院申请时不具备这些条件,应由当事人进一步提供,如果提供不了或者不予提供,则可不予立案,但不得以上述理由裁定不予承认和执行,因为上述原因不构成公约规定的拒绝承认和执行的法定理由。

  依照《纽约公约》的规定,承认执行的程序依据被申请地国家的法律。向我国申请的承认和执行案件,适用中国的程序法。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和国内仲裁裁决的费用是一样的,执行的程序也和执行国内案件相同,即法院依据《纽约公约》的规定对裁决予以承认和执行时,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出裁定,该裁定是我国法院的法律文书,同我国的其他司法文书——判决书、裁定书等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如果当事人不执行,则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行程序予以强制执行。

  (三)当事人申请承认和执行的期限及其管辖法院

  申请我国法院承认及执行的仲裁裁决,仅限于1958年《纽约公约》对我国生效后在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该项申请应当在《民事诉讼法》第219条规定的申请执行期限内提出,即双方当事人或一方当事人为个人的,应在1年内提出;双方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在6个月内提出。

  根据《纽约公约》第4条的规定,申请我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在另一缔约国领土内作出的仲裁裁决,是由仲裁的一方当事人提出的,对于当事人的申请应由我国下列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1)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为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2)被执行人为法人的,为其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3)被执行人在我国无住所、居所或者主要办事机构,但有财产在我国境内的,为其财产所在地。

  二、可拒绝执行的程序性条件及其法院的审查(《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

  关于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国际公约及各国的国内法通常都是以否定的方式加以规范,即规定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一项外国仲裁裁决的理由和条件。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拒绝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需由被申请执行人证实的理由,主要包括当事人无行为能力或仲裁协议无效;仲裁违反正当程序;仲裁员越权;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违反当事人的协议或仲裁地法;裁决尚无约束力以及裁决已经被撤销或停止执行。二是法院依职权主动审查而拒绝承认和执行的理由,主要有两项,争议事项不具有可制裁性,承认和执行裁决将违反法院地的社会公共利益。关于法院的主动审查,本文在下一个问题中展开讨论。

  关于需由被申请执行人提起,法院予以审查的事项,我国的司法实践是,有管辖权的法院在审理执行裁决的案件时,对被申请执行一方当事人的抗辩理由,依据《纽约公约》的规定予以审查。如果认为不具有《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所列情形的,应当裁定承认其效力,并且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执行,如果根据被执行人提供的证据证明具有第5条第1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请,拒绝承认与执行。

  (一)可拒绝承认执行的理由

  依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的规定,中国法院在被申请执行人提出有关下列情况的证明时,可以根据该当事人的请求,拒绝承认和执行该项外国仲裁裁决。

  1.当事人无行为能力和仲裁协议无效

  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1项的规定,如果订立仲裁协议的当事人依对其适用的法律为无行为能力,或者依仲裁协议选定的准据法,或者在未指明以何种法律为准据法时,根据仲裁地所在国法律,该仲裁协议是无效的,则可以拒绝承认与执行有关裁决。

  而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60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与公约相比,显然我国法律的规定不够周延。在外国仲裁裁决的审查上,应当依据纽约公约予以审查,而不是民事诉讼法。

  2.未给予被申请执行人适当通知或其未能提出申辩

  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如果对作为裁决执行对象的当事人(被申请执行人)未曾给予有关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适当通知,或者作为裁决执行对象的当事人由于其他情况未能提出申辩,则可拒绝承认与执行该项裁决。但是在适当通知后照常进行的缺席仲裁并不妨碍裁决的效力。至于当事人未能在仲裁过程中提出申辩,应该是指该当事人自身过失以外的原因而使他未能提出。该项规定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直接对仲裁庭的要求,即仲裁庭必须平等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双方当事人以同等的陈述意见或提出申辩的机会。仲裁庭未能给予被申请执行人这种机会,就有可能构成程序不当而导致裁决的不予执行;其二针对的是当事人的不作为,即当事人必须积极有效地响应和对待仲裁庭给予的机会,如果在仲裁庭适当通知之后被申请人拒绝参加仲裁程序或者消极对待,则应该认定被申请人故意丧失机会,仲裁庭据此进行的缺席审理和作出的缺席裁决是合法有效的,不能被认定为构成不予执行的理由。

  该项条件是西方国家诉讼及仲裁中的“正当程序”理论和原则在公约中的体现。《纽约公约》的该项规定明确将违反正当程序归为两类:未给予适当通知和当事人未能申辩。我国法院在适用此条时有两点应当明确:第一,违反正当程序的行为比此项规定要更加广泛。因此对《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2项的理解应是,它突出了两类违反正当程序的重要,但并不阻止法院因其他正当程序问题不予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第二,但从各国司法实践来看,法院一般对构成违反正当程序作狭义理解,将违反正当程序限制在少数严重的情形中。

  3.仲裁庭超越权限

  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如果裁决中处理的事项不是双方当事人交付仲裁的标的或者不是仲裁协议中列举的事项,或者仲裁裁决有超出仲裁协议规定范围的事项的裁决内容,则请求承认和执行的法院可依仲裁裁决的执行义务人的请求和证明,拒绝予以承认和执行。该规定指的是裁决中的“超裁”情形。因为仲裁庭的权限来源于当事人的授权,对于当事人授权范围以外的事项,仲裁庭不应有裁判权,如果仲裁庭裁决了这些事项,则是无效的,承认和执行地法院有权不予执行。此外,《纽约公约》第5条第1款第3项还规定,如果交付仲裁事项的裁决内容可与未交付仲裁的事项分开,则裁决中关于交付仲裁事项的裁决内容仍应得到承认和执行。这种“分割法”的采纳,显然有利于仲裁裁决的承认及执行。所以我国在司法实践中也应注意对这一分割法的使用。

  4.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不符

  依照《纽约公约》第5条第4项的规定,如果当事人证实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与当事人之间的仲裁协议不符,或在当事人没有协议时,不符合仲裁地国法律的,承认及执行地国法院可以拒绝承认和执行该项裁决。此项条件也是各国国内法普遍认可的条件之一,稍有争议的是,仲裁庭的组成或仲裁程序,是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还是仲裁地法来判断,两者哪个更优先?按照《纽约公约》的规定,在仲裁庭的组成与仲裁程序上,当事人之间的协议优先于仲裁地法,仲裁地法只起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这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当然,当事人的约定不得与仲裁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则相抵触。但是,也有法院认为,仲裁庭的组成和仲裁程序只要与仲裁地法相符,即使与当事人的约定不一致,也可以执行。笔者认为,我国法院在审查此项时,如果仲裁庭的组成和当事人约定的仲裁程序相符,就可以裁定强制执行。

  5.裁决不具约束力或已被撤销或停止执行

  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5项的规定,如果仲裁裁决对当事人未发生拘束力,或者仲裁裁决已被裁决地所在国或者裁决所依据法律的主管机关撤销或者停止执行,则被请求承认和执行的法院可依据仲裁裁决的执行义务人的请求和证明,拒绝承认和执行。具体包含三种情况。

  第一,裁决不具有约束力。《纽约公约》摒弃了“终局”一词,而采用“约束力”这一提法。在实践中,确定裁决是否具有约束力,多适用裁决地法或者作出裁决所依据的法律。一般认为,一项仲裁裁决,如果不存在向其他仲裁庭上诉的可能,即为有约束力。

  第二,裁决已被撤销。裁决一经撤销,便构成不予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事由。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单纯由一方当事人提出撤销裁决的申请,法院不得拒绝承认和执行,必须是一项被法院裁定撤销的裁决才构成该项理由。但在公约的适用上有两个待决问题需要探讨。

  其一,已撤销裁决的执行问题。虽然依据《纽约公约》第5条第5项的规定,一项已被仲裁地国家法院撤销的裁决,可以成为不予执行的理由。但是公约第5条包含的自由裁量理念和公约第7条第1款的“更优惠权利条款”,为法院执行一项已被撤销的裁决开了方便之门。《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措辞是“可以”而不是“必须”或“应当”,那么第5条的适用对于缔约国而言便是非强制性的,缔约国可以根据情况自由裁量。同时依据《纽约公约》第7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优于公约执行条件的国内法或其他国际条约向法院申请承认与执行一项仲裁裁决。[2]这就是所谓的“更优惠权利条款”。[3]根据第5条和第7条,在满足如下条件时,法院可以裁定执行一项已被撤销的仲裁裁决:(1)在执行地国家的国内法或缔结的其他国际条约中存在“更优权利”。如果在被申请承认执行地国家境内有效的国内法或其他条约提供了比《纽约公约》在执行上更为有利和优惠的规定,可以依次取代《纽约公约》进行申请。(2)更优惠权利只能由裁决申请执行人行使,即只能由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适用国内法或者其他国际条约予以执行的申请,法院不能自作主张适用国内法或其他条约执行一项被撤销的裁决。

  可见,公约制定该条款的目的在于促进外国裁决的强制执行,并反映出公约“先予执行的倾向”。第5条和第7条的本意是:虽将撤销的裁决作为拒绝执行的理由之一,但为了达到有利于承认和执行的目的,适用中不必将其绝对化。缔约国法院可以根据情况,在条件满足时,行使自由裁量权决定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近几年法国和美国已经有了依据第5条和第7条承认和执行已撤销裁决的判例。但这种做法遭到了许多人的批评。不过目前国际上的趋势是,《纽约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法院在对撤销申请进行审查时,对于撤销的条件都做狭义解释,极少撤销仲裁裁决,并在实践中趋向于对《公约》条文作有利于仲裁裁决执行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1987年关于执行我国加入《纽约公约》的通知中规定:只要认定仲裁裁决具有《纽约公约》第5条所列的情形,就应当驳回申请,拒绝执行。此处使用的是“应当”而非“可以”,实际上是排除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此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公约的原意。中国法官在审理一个执行申请时,如果认为具备公约第5条的某一情形,但是执行该项裁决却是适宜的,仍然可以作出强制执行的裁定。

  就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而言,不存在更优惠条款可以援引的规则,所以中国法官如果意图承认和执行一项被外国法院撤销的裁决,还有一个惟一的理由可以利用,那就是否定仲裁裁决撤销国法院的决定的域外效力。但是,这种做法风险较大,与国际民商事交往的发展不符。美国和法国法院在作出承认与执行已撤销的仲裁裁决的决定时绕开和回避了这个敏感问题,不对外国法院判决域外效力作出评价,而是从国际公约中直接寻找依据。

  笔者认为,既然《纽约公约》规定了“更优惠权利条款”,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就不必要将此问题绝对化,在当事人依据中国法律申请,而中国法律承认执行的条件优于《纽约公约》时,法官可以裁定承认和执行一项已被外国法院撤销的仲裁裁决。因为这样做既有法律依据,也有现实意义。

  其二,仲裁裁决作出地国家正在进行的一项“撤销”程序可不可以暂时停止另外一个国家的“承认执行”程序。举例来讲,一项裁决生效后,败诉方到裁决作出地国家的法院提起“撤销”之诉,请求法院撤销该项裁决,该法院立案受理。而在同时,胜诉方到我国法院提起“承认执行”之诉,请求法院强制执行该项裁决,我国法院也立案受理。那么,两个法院的审理是否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影响?还是审理“承认执行之诉”的我国法院应当暂缓审理,等待“撤销”之诉的裁决结果,怎样做更适当?如果认可前者,一旦该项裁决被裁定撤销,我国法院岂不是承认执行了一项被仲裁地国家撤销的裁决,于法于理似乎均有不妥。那么认可后者,却会带来一个负面后果,即为败诉方拖延裁决的执行提供了便利,非善意的当事人会利用这一做法为执行裁决制造程序上的障碍。所以,这的确是一个在实践中的两难问题。笔者的观点是,在此情形下,中国法院应当继续执行程序的审理,当事人在外国提起的撤销程序不影响中国法院执行程序的进行。这是因为撤销与执行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法律制度,管辖的法院和适用的法律均有不同。公约是将已被撤销的裁决作为拒绝承认执行的理由,并未要求执行程序的进行以撤销程序的完成为前提。此外,根据上述对第5条和第7条的分析,即使执行一项被撤销的裁决也并不违背公约的规则,所以继续程序是合理和合法的,也与支持仲裁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第三,裁决被停止执行。根据《纽约公约》,这里所指的停止执行,是裁决地国或者裁决所依据的法律所属国国家的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决定停止执行仲裁裁决。和裁决被撤销的情形一样,只有仲裁裁决已经被停止执行,才构成不予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理由。单纯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执行的申请,并不能成为拒绝承认和执行的理由。从《纽约公约》的规定来看,裁决的停止执行和裁决的撤销是两个平行的程序。

  (二)审查程序的特点

  以上五项理由的审查具有如下特点:(1)不予执行的理由应由被执行人向法院提出,并且予以证实,即被申请执行人必须负举证责任;(2)法院只有在被申请执行人提出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审查,不能对当事人未提出的事项主动审查;(3)公约所规定的五个理由是穷尽的,被申请执行人不能以五项之外的事项为理由请求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纽约公约》规定,仲裁裁决“唯”有公约第5条规定的情形时,方可拒绝承认和执行;(4)承认和执行地法院不对仲裁裁决进行实体审查,即法院不得审查案件的事实部分和实体法的适用问题,不得以事实认定有误或实体法适用错误为由裁定不予执行一项裁决;(5)取消“双重许可制度”。承认执行一项仲裁裁决不以裁决作出地审查认可该项裁决为前提;(6)仲裁裁决具有《纽约公约》第5条规定的瑕疵时,承认与执行地法院对是否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享有自由裁量权。根据《纽约公约》第5条,裁决存在该条列举的情形时,承认及执行地国“始得”而不是“必须”拒绝承认和执行,这赋予了法院自由裁量权。[4]也就是说,即使法院在审查中,确认裁决存在公约所规定的不予承认和执行的理由,但如果认为执行该裁决还是适当的,执行地法院可以执行。即公约规定的不予执行的条件对成员国不是强制性的,执行与否法院可以自由裁量。




【作者简介】
杜新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
[1]1986年12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我国加入〈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的决定》;1987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我国加入的〈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的通知》。 
  [2]《纽约公约》第7条规定:“本公约的规定不影响缔约国订立的有关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多边或双边协定的效力,也不剥夺任何利害关系人在被请求承认或执行某一裁决的国家的法律或条约所许可的方式和范围内,可能具有的利用该仲裁裁决的任何权利。”参见李双元编:《国际私法教学参考资料选编》中册(程序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243页。 
  [3]从各国的立法和实践看,有的国家规定了比《纽约公约》更为有利于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条件。例如,《纽约公约》明确将仲裁协议的无效作为拒绝承认和执行的理由之一,但依照《德国民事诉讼法》第1044条的规定,仲裁协议的无效并不是拒绝的一项直接理由。 
  [4]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59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年遇春律师
广东深圳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陆腾达律师
重庆江北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北京孟宪辉律师
北京朝阳区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3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