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企业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

发布日期:2015-09-01    作者:110网律师
企业间借贷合同是否有效◎作者  肖发林  广东鹏浩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注:本文所讲的企业间借贷是指不具备金融从业资质的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     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含法人、其他组织)有大量闲置资金,而有些企业流转和经营资金严重短缺,通过金融机构融资手续比较繁杂、审批时间长,而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尤其是一些高新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等,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在此种巨大市场需求下,企业之间往往会直接借贷资金,而且也获得了实际的履行;尤其在一个集团或关联企业内部,相互借贷资金更是公开的秘密。但是在法律上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如何呢?
    一、《合同法》实施前,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
    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的法律依据:
    (一)1996628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
    《贷款通则》第二十一条规定:“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第六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二)1996923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企业拆借合同期限届满后借款方不归还本金是否计算逾期利息及如何判决的请示》作出的《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5号)
    上述批复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司法解释中所指的“有关金融法规”,实际就是指《贷款通则》。
    以上两个法律依据是在当时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颁布实施的,其基本思路和考量依然是配合国家加强金融管制,强化市场经济秩序,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尤其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对金融市场的控制更是重中之重。也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否定企业间借贷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
    二、《合同法》实施后,各地法院对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认定不一,有的认定为有效,有的认定为无效。
    (一)认定为无效的理由
    企业间借贷合同违反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即《贷款通则》)而无效,如北京市一中院(2002)一中民初字第8282号判决书:“关于《借款合同》的效力。因杰诺仕公司属非金融机构,其不具备发放贷款的经营范围,因此其与深圳卢堡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违反了我国有关金融法规,应确认无效。”
    但是,《贷款通则》是部门规章,并不能做为法院认定案件的依据,因此,有的法院以《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四)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认定其无效。
    (二)认定为有效的理由
    1.企业间借贷合同属于合同的一种,因此认定该合同是否有效,应当根据《合同法》的规定来认定。
    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无效的五项规定,第一项和第三项显然不符,因为企业间借贷合同双方并没有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借贷资金无非是为了公司或企业的经营需要,也谈不上非法目的(如果触犯刑律,自然另说。)
    由于“企业间的借贷活动,不仅不能繁荣我国的市场经济,相反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干扰国家信贷政策、计划的贯彻执行,削弱国家对投资规模的监控,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企业资金拆借可归属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范畴中,但是否属于恶意串通,则就难以认定,因为实践中的确很多人并不清楚公司、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不受保护,根本就不存在恶意串通的问题,尤其在我国民间大量存在私人借贷且受法律保护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至于损害公共利益,更是难以认定,因为公共利益从不同角度考察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从金融秩序管理的角度考察,资金拆借可以认定为损害公共利益,但是从更大的范围考察,企业拆入资金从事经营,从而发展壮大,增加了社会财富、增加了就业,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增加国家税收,而资金拆出方也了提高了闲置资金的利用率,增加了收入,收取的利息或资金占用费也依法交纳了营业税,似乎公共利益并没有受到损害。在此情况下,很难适用该项规定认定企业资金拆借行为或合同无效。
    最后再看第(五)项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四条“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四条规定: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如果企业资金拆借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者自然无效。但是截止目前,并没有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对非金融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作出规定,只有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的部门规章。
    此外,违反效力性的强制规范,合同一般无效;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合同不一定无效。效力性规范合同行为的后果上是以私法的方式给予制裁的强制性规范;而管理性的强制规范着重违反行为之事实行为价值,以禁止其行为为目的。所以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的合同,存在有效、无效和效力待定三种情形,需要视具体合同内容具体分析。企业间借贷合同形式上违反的是国家金融政策,因此,可以理解为违反管理性的强制规范,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企业间借贷合同也并非当然无效。
    220061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从该强制性规定可以看出,公司是可以在不违反公司章程的情况下,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这里的“他人”,在没有限制解释的前提下,一般解释应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那么根据该法律条款,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不违法公司章程的规定,经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其他公司或企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
    三、20139月,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在全国商事审判会议上的讲话:商事审判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
    “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但实际经营放贷业务、以放贷收益作为企业主要利润来源的,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在无效后果的处理上,因借贷双方对此均有过错,借款人不应当据此获得额外收益。根据公平原则,借款人在返还借款本金的同时,应当参照当地的同期同类贷款平均利率的标准,同时返还资金占用期间的利息。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如提供资金的一方并非以资金融通为常业,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不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这突破了原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企业间借贷合同无效的规定。
    四、自201591日起,企业间借贷合同有条件地认定为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  201591日起施行)第十一条规定“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新的司法解释第11条,对企业之间融资有效是做了一定界定的,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除存在《合同法》第52和本规定14条规定的情形以外,当事人主张合同有效的予以支持。根据这一条规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同的有效是要限定这个合同是为生产和经营需要而订立的借款合同。如果作为一个生产经营性企业不搞生产经营,变成一个专业放贷人,把钱拿去放贷,甚至从银行套取现金再去放贷是不行的。司法解释规定这样的合同就会认定为无效。同时最新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最新的司法解释对企业的放开是一个有限度的放开,企业之间如果有闲散资金,因为对方是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而不是为了借钱去放贷,这种合同应当是有效的,仅仅限于这个范围。这样做的目的既解决企业资金的短缺,又维护了国家的金融安全,国家金融不安全,经济发展就没保障。
    结语:企业之间的借贷作为企业民间融资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现实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原有司法解释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依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和最新的司法解释,对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资金拆借行为,不属于违反国家金融管制的强制性规定的情形,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有效
——作者  肖发林  广东鹏浩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郑重声明:本文著作权属于本文作者,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否则,将追究转载者的法律责任,请勿以身试法。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韩委志律师
天津河西区
于洋律师
广东广州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谭海波律师
广东东莞
刘永军律师
山西太原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王海波律师
安徽合肥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5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