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案例 > 民法案例 > 其它民法案例 >
解决“人肉搜索”中的违法行为关键在于依法规
www.110.com 2010-07-23 14:32

  摘要:本文认为“人肉搜索”是一种形式和技术,其本身并不违法,“人肉搜索”中的侵权行为侵害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权,直接责任人要对其侵权行为承担责任,发起人和网络媒体的侵权责任要区分情况进行认定,对于预见到或明知自己的搜索行为会侵害他人权利的发起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没有尽到事后跟踪审查义务,没有及时删除侵权内容的网络媒体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解决“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关键在于依照法律对于网络行为进行规范。

  关键词:人肉搜索;侵权行为;人格权;实名制

  关于人肉搜索的法律问题,我已经写过了一些文章进行分析。本文就解决“人肉搜索”中的违法行为的关键是要依法规范网络行为的问题,再发表一些意见。

  一、“人肉搜索”在各国都存在其本身并不违法

  我们可以看到,“人肉搜索”的网络行为确实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这是网络社会出现的新问题。可以这样说,只要有网络存在,就会有人肉搜索发生的可能。例如,在美国,一名驻伊拉克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微笑着把一只小狗扔下峭壁,该视频在网络上载后,受到众多网民的强烈谴责,有人确认其叫莫塔里,并将其有关私人资料公布,其中还有莫塔里的电话号码等个人详细信息,甚至登出了他的轿车的照片。 与此相似的,纽约州的莫贝里为了寻找一个在地铁一见钟情的女孩,建立网站,贴上自己画的该女孩画像,请网友帮助他找到自己梦中的女孩,网友积极帮忙进行搜索,最终如愿以偿,莫贝里成功联系上了该女孩海顿,成就了一段姻缘。 同样,在麦凯恩宣布让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作为自己的竞选伙伴之后,网民开始进行搜索,挖出了佩林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信息,甚至还有她的裸照。 这些案例都说明,在网络上,“人肉搜索”较为普遍存在,这是网络发达的一个证明。可以说,在网络社会中,不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规制,“人肉搜索”都是会有发生的,其中的违法行为也就会有发生。就像有侵权行为法的存在,有刑法的存在,但是总还是有侵权行为的发生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一样,不会因为有法律规制就不再出现一样。

  我认为,“人肉搜索”只是一个形式,一种方法,一种技术,是在网络普及的当今时代网络技术与传统人工调查结合的产物,并不是说这种搜索本身就是违法行为,或者就是侵权行为。我在前边说到的三个美国网络上的案例,都是使用“人肉搜索”这种形式进行的,但确实是三种不同的类型。“摔狗”案与我国的“虐猫”案相似或者基本相同,体现的是网民的正义感和同情心,但在公布私人信息方面,存在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在“寻找梦中女孩”案,则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事,帮助他人成全一段姻缘,更为人们所嘉许。“佩林”案,则涉及到公众人物的问题,为了公众利益,公众人物应当允许对他们适当范围内的隐私进行了解和传播,并不违反侵权行为法。科技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强大的改造世界的能力,意味着更多的可能与惊喜;技术本身只是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运用,为善为恶的永远只是具备理性的人,而不是工具,合理运用“人肉搜索”可以造福人群,违法运用“人肉搜索”只会侵害他人权利。

  二、确定“人肉搜索”侵权行为的基本规则是侵害人格权

  因此,我们可以说,并不是所有的“人肉搜索”都是侵权行为,只有在“人肉搜索”中超出了法律的底线,侵害了被搜索人的人格权的行为,才是侵权行为。不论出于什么动机和目的,在网络上对一个人或者一个行为进行评论,进行批评,都是言论自由的范畴,都是合法的行为,是网民在进行网络舆论监督。现代民主法治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民主,特别重视言论自由,认为言论自由是实现民主的重要保障。针对公共领域内的公共人物和公共事件,社会公众可以进行广泛的评论和批评,但是,针对非公共领域的私人问题,评论和批评不能超出法律准许的限度,不能超出权利人可以容忍的程度,也就是不能侵害被评论者或者被批评者的人格权。一般认为,人格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固有的,以自身的人格利益为客体,为维护主体的独立人格所必备的权利。 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论和批评,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场合都是正当的,但是超过了法律允许的底线,以侵害名誉权或者隐私权为结果,就构成了侵权行为。例如侮辱他人或以虚假事实对他人进行诽谤,或者公布他人的隐私等,都会构成侵权行为。

  (一)“人肉搜索”侵权行为所侵害的人格权类型

  1.名誉权

  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就其自身属性和价值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享有的保有和维护的人格权。侮辱、诽谤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构成侵害名誉权的侵权责任。《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1款第3项目规定:“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权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三)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以上民法通则的规定和最高法院的私法解释是名誉权保护的主要依据,在人肉搜索中对他人进行人格侮辱,或者散布有损他人名誉的言论的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侵权行为。

  2.隐私权

  隐私权是一种出现较晚的人格权类型,是人格权分化过程中,“新生的”一种人格权,是一个发展形成中,有待类型化的概念, 它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因应人们对于暴露的焦虑以及私人空间的渴望而产生的人格权。隐私是指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隐私权保护人的这些隐私不受他人的干扰和侵害,刺探、公布、宣扬他人隐私,构成侵害隐私权的侵权责任。美国法和德国法从不同的角度对个人隐私进行保护,美国法主要从防止国家和他人对个人进行干涉的角度,通过划定一定的私人空间,保护该范围内的个人事务不受他人的窥探和干扰来构建其隐私权。德国法没有隐私权概念,其做法是根据德国基本法第二条确认了一般人格权,并通过一般人格权来保护个人隐私。虽然民法通则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特别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而且,我国学理上认隐私权为独立的具体人格权,已为通说。 对于在“人肉搜索”中擅自公布他人与公共利益无关的,身高、年龄、血型、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行为属于侵害他人私人信息的侵权行为,可以依照法律学说和上述私法解释追究侵权人的侵权责任。

  3.肖像权

  肖像权是自然人的重要人格权,是自然人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包括制作专有权、使用权专有权和部分转让权 ,未经本人允许,使用他人肖像是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人肉搜索”中擅自公布他人照片的行为是侵害他人肖像权的侵权行为。

  (二)“人肉搜索”侵权行为不同主体侵权责任的认定

  确定人肉搜索的侵权责任,除了基本的事实之外,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为主体来确定。

  1. 直接责任人

  在人肉搜索中对他人进行诽谤或者侮辱,以及泄漏他人隐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应当对其行为承担侵权责任是没有疑问的,适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

  2.“人肉搜索”发起人

  “人肉搜索”的发起人作为某一“人肉搜索”事件的首倡者的侵权责任,应当区分情况进行认定,对于明知或者预见到自己的搜索行为会侵害到他人的人格权,仍然发布“搜索令”进行“人肉搜索”的,例如对于非常私密的或者有辱他人人格的主题发起搜索的,发起人应当能够预见到搜索行为会侵害到他人隐私权或名誉权的,应当对本次搜索所造成的最终后果承担适当的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由于发起人和直接责任人对于他们的行为会对他人的人格权造成损害存在共同认知,对于损害的发生具有共同故意或过失,并且共同进行了侵害他人人格权的侵权行为,应当认定他们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对于受害人所受到的损害,发起人应当与直接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他们的内部份额可以按照以比较过错为主、法律原因力比较为辅的方法确定。 对于无法预见到搜索行为会造成侵害他人人格权后果的发起人,例如对于一般公共事件发起搜索,搜索过程中出现网友侵害他人人格权行为的,由直接责任人承担侵权责任,发起人没有责任。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