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 > 反不正当竞争动态 >
21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反不正当竞争案
www.110.com 2010-07-14 15:55

你的厂名作我的商标、你的商标作我的厂名,“交叉重合”使用著名企业的商标、字号是否属于明显的恶意犯法行为?2003年4月25日,法院说:是明显的恶意的犯法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缝纫机产业开始历史性的第二次大转移,无论是日本的著名缝纫机厂商还是德国、意大利的老牌缝纫机企业,都纷纷到中国投资建厂扩展业务,这标志着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的生产销售中心。与此同时,国内缝纫机行业中一场“商业战争”硝烟正浓……

商标厂名“交叉重合”,消费者以为两家厂是一家、两种产品一个是内销一个是外销

    如今生产“海菱”牌缝纫机的“上海惠工缝纫机三厂”将生产“惠工”牌缝纫机的“上海海菱缝纫机公司”告上法庭。这歧异诉讼标的500万元“绕口令”似的反不正当竞争案颇具21世纪传奇色彩,在国内企业界、司法界引起强烈反响。

    因本案“绕口令”绕得厉害,读者请记住“关键词”:原告是“惠工厂”的“海菱牌”,被告是“海菱公司”的“惠工牌”。

    创建于1992年的“惠工厂”是国内缝纫机同行中的佼佼者,2001年销售产值2亿元,实现利润2100万元。

    奇怪!从2000年5月起,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云南和重庆等地出现了一种“惠工”牌工业缝纫机。该缝纫机外包装及宣传资料上赫赫然印着“上海海菱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产品的宣传资料内容(版面设计、颜色、中英文字内容、图标、技术参数表)及说明书也与“惠工厂”几乎一致,而其价格则比惠工三厂低廉。

    面对市场上“惠工厂”生产的“海菱牌”和“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两种相似产品,消费者看花了眼。有销售员介绍:“惠工厂”的“海菱牌”是内销产品,“海菱公司”的“惠工牌”是外销产品,“海菱”和“惠工”是一家!

    有的用户购买了“惠工牌”缝纫机后发现质量问题就向“惠工厂”投诉要求维修。惠工厂在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叫苦不迭,纷纷来电、来函要求“惠工厂”出面解释予以澄清。

    经过调查发现,以经营工业用缝纫设备为主的浙江省东阳市华联衣车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张凌木。张凌木1994年就与“惠工厂”有业务往来,其曾向“惠工厂”购买过缝纫机10台。1998年,华联衣车公司申请“惠工”商标,1999年12月获准注册,其核定使用商品为“缝纫机、烫衣机、工业缝纫机……”2000年4月,张凌木在上海闸北区注册成立了“上海海菱缝纫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是张凌木。张凌木将华联衣车公司的“惠工”商标许可海菱公司使用。

    2000年9月26日,“海菱牌”缝纫机的经销商浙江义乌某公司致函“惠工厂”,反映有客户要求购买“上海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工业缝纫机,与“惠工厂”生产的“海菱牌”混淆,影响了其销售额。

    2000年12月18日,“海菱牌”的经销商江苏常州某缝纫制设备公司致函“惠工厂”,称常州地区市场上出现了“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缝纫机,其型号、式样与“惠工厂”产品相同,扰乱了市场。

    2001年3月15日,浙江义乌某缝制熨烫设备公司致函惠工厂:由于“海菱公司”生产的“惠工牌”缝纫机质量很差,导致客户真伪难辨,不敢购买带“海菱”字样的缝纫机。

    2001年5月20日,云南昆明某缝制设备公司致函“惠工厂”,称云南市场出现“惠工牌”缝纫机,与“惠工厂”产品混淆,损害了销售商和用户的利益。

    无论是从客户口中还是销售员的汇报中得知,有一种“惠工牌”缝纫机型号、外包装或商品的名称都与“海菱牌”缝纫机很相似,且“惠工牌”产品的推销员宣称该产品为“海菱牌”缝纫机的外销产品,导致大量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纷纷购买,使用后才发现有质量问题,即找到“惠工厂”要求退货,极大地影响了“惠工厂”和“海菱牌”的声誉及正常销售。

此案在工商局一拖一年解决不了,
张凌木向上海市政府告状说他受到上海人的歧视和压迫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9年4月5日出台的《关于解决商标和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登记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引起相关公众对商标注册人与企业名称所有人的误认或者误解的,应当依法予以制止。

    据此,“惠工厂”向上海市工商局投诉,要求制止“海菱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惠工厂”的王总经理曾多次至市、区工商局反映情况,工商局同志表示同情。

    2001年7月1日,“海菱公司”张凌木致函工商局要求“依法保护”其公司:当初我是用“上海”的“海”字和我名字“凌木”的“凌”字组合取名为“海凌”公司。但是,当我去取执照时,不知为何“海凌”却改成了“海菱”。另外,我于1998年7月依法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惠工”牌商标。我公司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就是这样一张合法登记取得的工商执照,不幸却给我带来了噩运。

    2001年4月,上海闸北区工商分局突然通知彭浦工商所对我公司不予年检,理由是我名称中的“海菱”两字与沪上一同行业的商标相同。我本着和为贵的目的同意更名,同时提出我公司一年来已投入15余万元的广告费用和库存300万元产品的处理办法,“惠工厂”同意补偿我公司的损失。但事后对方一拖再拖,一直不肯签订协议。

    2001年5月29日,闸北区工商分局个体科长表态,这起纠纷责任完全不在我公司,他们会妥善解决的,并提出在“海菱”两字中更改一字即可。可是到了6月4日,我再去该局时,黄科长明确要求我必须“两字”都改,至于库存及其他经济损失他们一概不管,且明确告知这是市工商局企业登记处的决定。最后还强调,如不尽快变更企业名称,工商局将吊销我公司营业执照。

    怎么还会有这么不讲道理、不依法办事、不尊重事实的事情?在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上级领导,为我主持公道,依法保护我这个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要由于是外地企业就可任意遭受本地企业的歧视和压迫。

    此后,经上海市、区工商局反复研究后正式答复“惠工厂”:该案在工商局无法解决。因为,虽有国家工商局出台的《关于解决商标和企业名称中若干问题的意见》,但是此《意见》却很笼统,具体执行中无法与国家其他法律相抵抗。只有去找法院,也许法院会有办法解决。

法院立案,法官去浙江保全证据、财产时扑了个空

    2001年11月初,“惠工厂”请专打不正当竞争官司的朱妙春律师代理,向上海第二中级法院起诉。

    2001年11月26日,“公证员”去上海长治路取证,购买了一台GC6-28缝纫机,价格1600元。销售员积极向公证人员推荐产品,并称“惠工”、“海菱”都是一家厂生产的。在销售柜台上还陈列着惠工GC6-28、惠工GC15-1两种产品。

    2001年12月4日,朱妙春律师前往浙江义乌,找到东阳华联衣车有限公司。该公司底楼展厅内陈列着数种缝纫机,彩色宣传资料背面销售地址为“上海虹口区塘沽路东泰大厦”。销售员殷勤介绍,一番讨价还价后,朱律师购买了惠工GC6-28和惠工GC0318型缝纫机各一台,对方开具发票。随后,销售员陪同朱律师去仓库提货,仓库内垛满了各种“惠工牌”缝纫机,共有数百台,机器外包装上印有“上海海菱公司”字样。

    朱律师又到上海塘沽路东泰大厦查访。在15楼,门口放着“海菱公司”的铜牌,墙上贴着“海菱公司”和“惠工牌”缝纫机的彩色广告,屋内陈列着数台机器,旁边放着各种型号缝纫机的彩色宣传资料。

    2001年12月1日,“惠工厂”以恶意交叉使用著名企业商标、字号误导消费者进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海菱公司”等企业告进上海第二中级法院,要求张凌木撤消企业字号——“海菱”,撤消商标——“惠工”,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登报道歉,赔款500万元。

    2001年12月26日,上海二中院法官前往东阳进行财产、证据保全。法官进入东阳华联华衣公司,告知身份来意,东阳华衣公司乱作一团,无一人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推说老板不在。法官等了近1个小时,对方的律师来了,律师表示无能为力。因为对方不肯在扣押单上签字,无法进行证据保全,也没有去仓库清点存货。接着,法官便去银行,冻结了华联衣车公司11万元资金。上海方面,法官对东泰大厦销售点进行保全,未扣押机器,只是查封了若干广告资料。

    2002年1月24日,张凌木给朱律师来电:希望谈判。张凌木表示“海菱”字号可改,但不愿意放弃“惠工”商标。“惠工厂”王厂长表示:被告的字号、商标全部得改掉,还必须赔款,三条缺一不可。

国家商总局商评委受理了撤消“惠工”商标的申请

    2002年1月31日,律师将撤消“惠工”的商标申请递交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商标注册人华衣公司利用不正当的手段,将申请人的企业字号“惠工”注册为商标,属于典型的恶意抢注行为。华衣公司曾于1994年3月向申请人购买过缝纫机产品,多次与申请人发生过经济往来,因此对申请人的企业字号是明知的。“惠工”商标不仅属于恶意抢注,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恶意使用情况,给缝纫机市场上造成了混淆,损害了申请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华衣公司不仅恶意抢注了申请人的企业字号,而且华衣公司和海菱公司产品的若干系列型号也与申请人的完全相同,其产品外观线条、颜色、产品上标注的字样等也与申请人的产品极其相似,其散发的产品彩色宣传资料的版面设计、中英文字内容、图示、技术参数表等几乎与申请人的产品宣传资料完全相同。

国家工商总局商评委受理了撤消“惠工”的商标申请

    2003年3月9日,东阳市华联华衣公司答辩:我公司历年来被市政府评为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纳税大户和质量信得过单位,公司注册资本由原来的88万元发展到现在的500万元。公司法定人张凌木被推选为东阳市第十届政协常委,并担任市工商联副会长等职务。我公司享有专用权的已被商标局核准注册并经我公司长期使用的“惠工”商标,符合《商标法》中关于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具有显著性、可识别性并不与在先权利相冲突”的规定,符合商标审查规则的要求,申请程序上也符合商标法及其细则的相关规定。该商标是我公司精心设计和策划的,并已长期使用和宣传,根本不存在对申请人企业字号的抄袭、模仿的主观故意。亦非属不正当竞争。我公司认为,对该被争议商标所提出的撤消注册不当商标的申请,缺乏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不应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撤消理由不成立。我们将不懈努力奋斗,力争以高品质的产品和信誉争创省内著名商标、全国驰名商标并争创世界名牌。

专家评述:将“海菱”、“惠工”有机组合一并展示,
这比单独利用“海菱”或“惠工”更增加迷惑性、混同性

    2002年2月27日,第一次开庭。被告“海菱公司”答辩:自己是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的公司,其企业名称“海菱”与“海菱”牌缝纫机的商标相同,这纯是一种巧合:使用“惠工”商标是经注册人东阳市华联衣车有限公司许可。并认为此案工商部门现正在处理,不应再由法院同时审理。

    关于“惠工牌”和“海菱牌”的广告宣传材料为何那么相似?被告解释:他们是参考海风缝纫机公司广告样本设计的(笔者注:海风公司广告样本与“惠工三厂”广告样本又是那么相似,也许,真的是“纯属巧合”)。

    采访中,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研究室主任王锡麟教授对此案做了评述:商标和企业字号是企业向社会及消费者展示自身信息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是企业商业信誉的象征,它有助于消费者在日益丰富的市场中区分不同经营者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商标的专用权与企业名称权分别受《商标法》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法规》的调整、保护。就其权利取得程序、途径来看,可谓“互不侵犯”。由此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商标与企业名称中字号(商号)相同、近似并构成混淆误认”的现象。原告“惠工三厂”对于“惠工”字号和“海菱”注册商标这两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商业标识均享有合法的在先权利,受到法律保护。被告在实施市场竞争行为时,将“海菱”、“惠工”这两项信息有机组合,一并展示。这种行为比单独利用“海菱”或者单独利用“惠工”的行为更增加了迷惑性、混同性,显然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理应被禁止。

法院判决:被告的行为明显具有对原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恶意,
赔款40万罚款20万元

    2003年4月25日,法院做出一审判决:经对比,原、被告系争产品的宣传资料基本相同,均分为正反两页,正面由蓝、白两种颜色构成,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产品照片图例及商标。反面由中英文文字说明、产品照片表格及相关数据、企业名称及地址组成。被告华衣公司曾向原告惠工厂购买过原告的产品,作为同业竞争者,并基于双方有业务往来的事实,华衣公司应当知晓原告的“惠工”字号及“海菱”注册商标。在此情况下,华衣公司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与原告字号相同的“惠工”商标,其法定代表人又成立了字号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海菱公司,并将其“惠工”商标许可被告海菱公司使用,由此形成了两被告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印制、散发的宣传资料上同时出现了分别是与原告“惠工”字号、“海菱”商标相同的“惠工”商标与“海菱”字号。因此,两被告的上述行为明显具有对原告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恶意,其目的在于使消费者对原被告的产品产生混淆。事实上,已有消费者和经销商对原、被告的产品产生了混淆。因此,两被告在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印制、散发的宣传资料上同时使用与原告字号相同的商标及与原告商标相同的字号的行为构成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判决被告立即停止在其生产、销售的缝纫机产品及印制、散发的产品证明书、宣传资料上同时使用“海菱”字号及“惠工”商标。被告在《新民晚报》、《中国服饰报》刊登声明,向原告赔礼道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万元。

    同日,法院做出罚款制裁决定:海菱公司、华联衣车公司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惠工厂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鉴于两被告具有明显的侵权恶意、两被告的侵权行为已造成消费者、经销商对原、被告产品的严重混淆,本院两次对被告进行证据保全时以及证据保全之后,两被告均拒不提供其帐册凭证,两被告向工商部门表示其库存的产品已达300万元,但两被告拒不提供其库存产品的下落等因素,决定对海菱公司、华联衣车公司分别罚款10万元。


[作者简介:胡喜盈,中国著名摄影撰稿师,47岁,中共党员,政工师,写新闻特稿15年,其中深度报道近500个大要案,从未出错;写的大特写《来自一个劳动者生命的呼唤》获15届(2001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评比“深度报道类”2等奖(由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主办);北京、江、浙、沪数家大报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字字真实备有证据可查。]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