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者 > 消费者权利 >
平等视野中的消费者权利解读
www.110.com 2010-07-16 16:35

  关键词: 平等 消费者权利 弱势地位 平等的人权观 平等的正义观

  内容提要: 虽然从产生之初人类就一直进行着消费活动,但消费者权利的提出却并非与人类消费行为的出现同步。消费者权利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主要表现为消费者问题的产生和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开展。消费者权利作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法律手段,其产生昭示了法律对平等的追求,是人权的平等观和平等的正义现的体现,具有正当性。

  一、主体平等性的缺失与消费者权利的产生

  (一)消费者权利产生的社会条件

  1.消费者问题的产生

  消费者权利是从主体角度提出的权利概念,它的产生必然与消费者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密切相连。这里的消费者并非指天然意义上的消费者,而是指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相对立而存在的消费者。只有生产、经营与消费相分离,才可能出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对立,从而导致消费者问题的产生,消费者权利的提出才具备客观条件。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人们自给自足,自己生产自己消费。虽然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消费,但是此时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者合一,所以不存在消费者被侵害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消费者问题,不存在消费者权利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大分工改变了人们自给自足的生活,交换开始出现,从而为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分离提供了条件。17、18世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工业化时代,出现了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分离。生产者、经营者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的过程中,其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消费者参加交易是为了获取生活资料,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生产者、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开始出现对立、冲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阶层的形成以及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的产生使消费者问题的产生具有了可能性。

  在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消费者问题即已存在。不过,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期),市场经济还不发达,交易较简单,人们尚未意识到消费者问题的严重性。然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下述原因消费者问题日益严重,逐渐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1)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消费者消费知识匮乏;(2)生产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多样化导致消费者的消费自由受限;(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加剧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上述因素使消费者在与经营者进行交易的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交易的不平等性日渐凸显。

  2.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开展

  当消费者问题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之后,消费者保护运动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地。其中,美国和日本的消费者保护运动颇具代表性。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可以说是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发源地。1891年,美国纽约成立了第一个消费者协会。1898年,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消费者组织——全国消费者同盟,美国消费者自身的维权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大暴跌引发的经济不景气迅速波及全美国,消费者要求购买更便宜、更安全、更好的商品,进行了有组织的活动。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美国当时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问题以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主要包括所得与教育水准的持续提高,科学技术与行销活动的日益复杂,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对社会、生态环境、行销系统的不满,消费者自身维权意识的增长等,消费者保护运动开始兴起,此阶段被学者称之为消费者的“成就时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消费者问题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加之消费者保护运动的推动,1962年3月1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向国会提交的“消费者权利咨文”中明确提出了消费者应该享有的四项权利:(1)获得安全保障的权利(the right to safety);(2)获得正确信息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informed);(3)自由选择的权利(the right to choose);(4)意见被尊重的权利(the right to be heard)。至此,消费者权利这一概念在美国首次被明确地提出。1969年,尼克松总统又提出消费者享有获得救济的权利(the right to redress),进一步完善了“肯尼迪的四权利说”。

  日本的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发展经历了混乱的时代(1945年-1954年)、自觉的时代(1955年-1967年)、诉讼的时代(1968年-1979年)、防卫的时代(1980年-1989年)以及政策的时代(1990年-至今)五个阶段, 这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其在推动消费者权利的提出以及保护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消费者保护运动的开展,消费者问题被及时地反映给国家,消费者自身无力改变自己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不平等的现状,于是向国家提出了权利保护的要求。

  (二)消费者的弱者性与平等的缺失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后,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的雇佣金上升,他们可以支配的所得也不断增加,大众消费逐渐成为可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0年间,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生产力显著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汽车。家电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宣传和广告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者的收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购买上述商品对大部分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P2-4)有的学者指出,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量生产、大量销售以及大量消费的“消费时代”。在消费社会,生产者与消费者成为社会中的两极。生产者拥有雄厚的人力、财力以及资讯力;而消费者却因人人皆为消费者,而且随时皆为各种消费,故没有组织,没有群力。就个别消费者而言,相对于生产者,他(她)显然是财力、人力以及资讯力上的弱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是继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劳资矛盾之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结构上的矛盾。 (P2-3)

  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其实质上的不平等,消费者沦为生产者与经营者所支配的“弱者”。与生产者、经营者相比,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经济实力上的弱势地位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欧美先进国家先后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生产力获得空前的发展,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资本的不断积累、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成为可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企业、跨国企业的出现使得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消费者与生产者和经营者相比,在经济实力上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获取交易信息上的弱势地位

  信息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和经营者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信息获取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实现。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基本上都是由生产者和经营者决定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 消费者是获取交易信息上的弱者:首先,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并不掌握其所交易商品的全部信息,因为其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次,作为信息优势方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垄断了交易过程中商品的信息,消费者所获得的关于商品的信息(如生产工艺、产品成分、产品性能等)大部分来自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介绍,这使信息优势方欺骗信息弱势方成为可能,同时,市场主体的逐利本性又极易导致欺骗消费者行为的发生;最后,现代促销手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误导消费者,加剧消费者与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不仅使消费者在与生产者、经营者交易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且还会出现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所阐述的“逆向选择”, 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 消费者因此享受不到质优价廉的商品。

  3.寻求救济上的弱势地位

  由于现代化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化、专业化,以及流通环节的增加和销售形势的多样化,发生消费纠纷之后,消费者很难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和追究侵害消费者权利的具体责任者,举证工作亦举步维艰。同时,大量的消费纠纷的标的额数目较小,普通消费者往往不愿意为此启动传统的民事诉讼程序,因为该程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金钱。而除此之外,消费者又缺乏经济的维权手段,这就使消费者的权利在被侵害之后往往得不到应有的救济。因此,在寻求救济上,消费者同样处于弱势地位。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