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法 > 行政动态 >
行政改革第一“切入点”
www.110.com 2010-07-17 07:41

  最近,看到各大网站相应转载《江苏睢宁:行政改革拒说63句官话》一文。文章讲述该县自2008年开始发起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以会议和干部讲话作为切入口,连续五次出台相关红头文件,改革至今收效显著。

  这让笔者不由得想到“庖丁解牛”这一典故。“困难、问题”往往就像一头“牛”,块头再大,骨头再硬,只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困难、问题就自然会“迎刃而解”。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这头“牛”,不可谓不“巨大”,但把“会议和干部讲话”作为切入点,可谓“刀法”准确,直指要穴。

  会议和干部讲话问题,尤其是会议讲话问题,可以说是痼疾了。短会开成长会,小会开成大会,官话、套话、长话层出不穷,轮番登场,既耗费人力物力,又白搭上许多宝贵时间。

  依笔者总结,会议讲话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会场往往处于严肃的政治氛围中,会议具有严谨的程序性和目标性,上传下达自然要求“口径一致”,不可肆意乱言,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套话”。

  二是思想认识错误,认为开会时若不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就会被认为是肚里没“货”,政策理论水平不行。所以一些官员逢会必讲,逢讲必长,真是说者滔滔,费尽口舌,而听者恹恹,苦不堪言,这就形成了所谓的“长话”。

  第三是不学无术,肚里确实没“货”,只有照着文件、稿子来,形成了严重的“秘书依赖症”,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懒话”。

  最后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平时工作起来没思路、没想法、没做法,往往只会说些不痛不痒、没有“风险”的话,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废话”。

  当然,任何一种事物的革新必然伴随着种种阵痛。革除会场“四话”不是一朝一日之功,需要一定时间,需要“内外”兼修。

  革新会议制度机制。不要所有会议都一个模式,要根据会议的内容有所区别,多设置“互动”环节,让人真正“参”会。

  缩短会议时间。开会不是让人饿着肚皮苦练“板凳功”,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多上些“干货”,亮出“真家伙”,让参会人无暇打瞌睡。

  通俗化会议语言。通俗的口语表达方式更能拉近讲话官员与参会人员的距离,更能生动、形象地阐释文件的内涵与本质,这就要求与会官员不能只会念文件,而更要学会“说”文件。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