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青少年体质弱化问题与动商概念的提出

发布日期:2020-03-2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要:在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 同时学生体质下降倍受关注的今天, 动商理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动商理念作为一种反映个体综合运动能力的新概念, 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动商理念提出的背景和其思想源泉进行分析, 并对其对抗人类体质弱化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 希望以此抛砖引玉, 吸引更多的体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学者关注动商、研究动商, 促进动商理念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动商; 对抗; 体质弱化; 新理念;

  作者简介: 张新萍 (1974-) , 女, 新疆奎屯人, 中山大学体育部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动商、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

Motor Quotient (MQ) as a New Concept against Human Physique Decline

  Abstract:Motor quotient (MQ) is a timely concept proposed in the era of a rapid sports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physique decline. As a reflection of an individual's comprehensive sports ability, MQ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enagers' healthy growth, phys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MQ's background and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its role against human physique decline. More scholastic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Q in sports science,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physical exercises. It is helpful to promote MQ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Keyword:motor quotient; counter; human physique decline; new concept;

  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体质弱化趋势

  1.人类社会三次文明嬗变中的体质变化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将人类文明分为三个阶段:农业社会 (农业文明) 、工业社会 (工业文明) 和信息社会 (超工业文明) .

  杨文轩教授曾经高屋建瓴地总结:“回眸人类的历史, 在古今中外的文明进程中, 世界公认的三次人类文明的高峰都与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关联。一是古希腊文明, 它勃兴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二是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 它是近代第一次现代化的代表, 催生了户外运动;三是知识经济的代表--美国, 它在第二次现代化的过程中, 将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推到极致, 同时催生了休闲体育, 使以奥林匹克为核心的国际竞技体育和以健身休闲为标志的大众体育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文化活动。这三次人类文明的高峰产生了伟大的体育实践, 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1]

  英国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 得出人类体质将变得越来越差的结论。他依据的观点是:现代人类社会完全失去了自然界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 即使医疗科技日益发达, 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也不能阻止人类体质变得越来越虚弱的趋势。此外, 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 人类所从事的体力劳动强度越来越小, 人类总体上所受的锻炼也越来越少, 这也使得人类的体质在一定程度上退化[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序列中, 如果比较体力消耗和体力活动的强度, 可以清楚地看出从农业社会到现代信息化社会一直下降的趋势。

  在农业社会, 由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主要依赖体力、耕种等劳力活动, 一方面要求劳动者体力好;另一方面, 劳动者运用身体劳动, 对肢体力量等发展起到用进废退的作用, 这种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体质。当然, 由于当时卫生、营养、医疗等条件不够好, 农业社会里人们的生存期是最短的。

  18世纪后期, 进入工业化社会, 功利主义成为近代以来的主流思潮。功利主义推崇科学主义, 它使社会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张力, 使物质生产的指数急剧增长。

  在工业化社会, 人类使用工具的范围扩大, 机械化、电气化代替了人的手工劳动, 人类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体力活动的强度大大缩小, 户外活动的时间逐步缩短。虽然, 在此阶段人类大脑的进化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完善的水平, 但体力活动能力却在不断下降。

  随着第三次世界科技革命浪潮的出现,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以个人体力活动为特征的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和自动化的非体力劳动方式所取代, 以静代动、安逸享受的生活方式使得当代人类的体能素质逐步退化[3].

  20世纪50年代, 人类开始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社会”, 人类为此付出的精神能量越来越多, 而付出的肉体能量却越来越少:人们拥有了便捷的交通设施, 在冬夏恒温的房间中长时间伏案工作。轻松安逸的家庭生活, 使人体的肌肉长期处于“弃用”状态, “动物”运动的本能受到极大限制。同时,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 过快的生活节奏, 使人们无暇顾及身体锻炼, 致使人类的身体“结构”与“功能”发生背离, 体能素质不断下降。

  2.从HI到AI的未来社会演进中, 人类体质弱化进程将不断加速

  最新的研究表明, 地球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人”约在500万年前。如果以现在的每1年代表10万年的话, 人类已有50岁的历史, 但进入“当代”的时间仅仅是在“5个小时”以前的事情。也就在这短短的“5小时”内, 人类的体质形态特征虽未出现明显的变化, 但身体的某些功能却正在发生了较大程度的退化[4].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再由工业社会到信息化社会, 人类体质的弱化呈现加速进行的态势, 这种加速度和科技发展的速度相一致, 也与科技带给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速度相一致。信息化社会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 但对于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却超过了过去的几千年。

  当今, 人类正步入休闲时代。人们的闲暇正在迅速增加, 以中国为例, 一年中法定休息日约为114天, 中国城市居民终身的时间分配方式是这样的:正规学习时间约为全部生命的7%;工作时间仅占人生的10%;闲暇竟占人生的30%以上。同时, 脑力劳动不断增加, 体力劳动不断减少。

  人类逐渐由运动状态的体力劳动者向安静状态的脑力劳动者转化。人类将向何处发展?是进化、退化抑或是优化?人类会逐渐变成脑袋硕大、四肢萎缩的动物吗?人类能否既享受现代的文明, 又保持可贵的“野性”呢?……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 在首届“xworld大会”上指出, 随着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好, 有可能人工智能会把人从就业市场中挤出去。不但人类的体力劳动由机器人代劳, 所有的智能活动都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 当AI替代了HI, 那么人类身体和智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二、青少年体质弱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严重问题

  1.全球青少年体质弱化已成事实

  美国顶级智库阿斯彭研究所 (Aspen Institute) 每年发布《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 (State of Play Report) , 为美国政府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工作表现评级。在2018年发布的《2017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中, 一些数据反映出严峻的形势, 不容乐观。据报告, “2016年, 美国6~12岁的孩子中至少经常参加一个团队运动项目的仅占36.9%.这一数字自2011年以来逐年稳步下降, 从41.5%降至41.4%, 再降到41.0%、38.2%、38.6%, 直至2016年的36.9%”[5].

  英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根据2016年12月发布的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报告, 每天做一小时运动的儿童在5到12岁之间下降了40%.目前只有23%的男孩和20%的女孩, 年龄在5岁到15岁之间, 符合国家推荐的活动水平。数据显示, 在小学最后一年, 只有17%的学生每天做60分钟的体育锻炼, 超过三分之一的儿童在小学毕业时是超重的。英国公共卫生发言人表示, 活动水平的下降是“令人担忧的”.

  中国学生体质水平下降早已被广泛关注, 2017年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上, 日本名古屋学院大学教授中田贵博表示, “日本学生的体能1985年最高, 最近30年也呈现显着下降趋势。”

  2.青少年体质弱化引起各国政府广泛关注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弱则国弱。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无论哪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体质问题。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分别位于地球的两端。两国虽然在经济、科技、人口规模、地理环境、教育体制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但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 却无可奈何地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青少年运动不足, 体质下降, 人群整体因为缺乏运动导致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公共健康中最突出的问题。

  两国政府部门、运动与健康科研机构和协会以及教育专家对此问题非常关注, 各担其职, 各尽其责, 一直致力于发布文件、制定政策、推行标准、推广活动计划, 力图提高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 进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2015年3月, 美国的SHAPE America制定了《50 Million Strong by 2029》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为了让所有儿童都能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无独有偶, 2018年伊始, 我国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七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计划提出6个发展目标及7项主要任务, 以吸引更广泛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3.青少年体质弱化--谁能遏制?

  青少年体质弱化早已引起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 在中国, 青少年体质问题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每年上至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下至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学改革项目, 都有若干关于青少年体质弱化原因分析和干预措施的研究;在各类体育期刊中, 青少年体质早就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每年都有论文不断发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也非常关注此方面问题, 改革开放的30年, 学校体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但最顽固的一个问题--学生体质, 却没有明显改善。

  中央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体育卫生等工作, 从体现在法规、文件上的内容来看,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 文件的规格也越来越高。30年来创造了几个“第一”:第一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第一次政治局开会研究青少年体育和体质问题;第一次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学校体育卫生发文件 (中央7号文件) ;第一次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进政府工作报告[6].

  十八大以来, 国务院连续下发多个文件, 力图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并提升青少年体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必须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2016年8月,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 其中提及“体育”34次、“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9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强化学校体育, 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

  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是, 国家政策相继出台, 却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

  有调查显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颁布一年半后, 国家督导团对华北某省20所中、小学的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督查, 结果发现, “有些学校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没有开设体育课, 有些学校根本没有把全体学生的体育卫生工作纳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30个班级的小学只有1个兼职体育教师, 3000多人的高中学校体育器材少有使用的痕迹, 20个学校只见到1种体育教学参考资料, 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体育卫生师资的培训记载。”[7]也有学者调查发现, “半数以上的学校几乎没有执行过‘7号文件’中部署的任何工作。”[8]

  上述分析可见, 政府重视固然非常重要, 但青少年体质弱化的根源在于“重智轻体”的教育体制, 而改变体制需要每一个利益相关者改变理念, 进而改变行为, 才能发挥体制改变的作用。

  三、动商理念是中国学者对全球体育文化的贡献

  1.动商理念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在人类体质弱化的趋势中, 唯有加强体育运动才能与之对抗。在青少年体质弱化难以扭转的趋势下, 唯有改变理念才能改变行为, 动商理念恰逢其时, 应运而生。

  长期以来, 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中, “重智轻体”“重智轻情”等现象普遍存在, 智力发展被认为是获取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但智力以外的其他素质, 包括情商、动商都被忽略了。

  与之相应的教育手段也被狭隘地限定在“应试教育”上, 只重视智力培养和知识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运动素质、运动能力和为人处事方面情商的培养, 评价个人成才和成功的标准也只局限于和智力有关的“学历”“分数”和“技能”.结果使得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流于形式, 基本忽视了全面发展的人才标准, 培养出一大批“高分低能”“分高体差”的小眼镜、小胖墩、小驼背的“体质弱势”学生, 成为学生体质连续近30年持续下降, 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根源, 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忧患。

  中国进入新时代, 体育要踏上新征程, 也需要新的理念来引导。面对应试教育盛行、学生体质下降、国民健康堪忧、创新人才匮乏等不争的事实, 只有把体育运动提升到动商的概念, 并从更多元的角度去解读运动对人的价值, 才能让学生、家长、学校更加主动地重视体育运动, 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 进而达到提升青少年体质的目标。

  动商的提出与研究的最终目的, 是引导人们依据人类动作发展的客观规律, 掌握和发展自身的动作技能, 达到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 使之具备终身体育能力、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培养人的主动锻炼意识和终生锻炼习惯、挖掘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 真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9].

  2.动商理念的儒家文化根源

  中国的动商理念与中国儒家文化有内在的关联性。精通“六艺”是儒家培养人才的目标, 其中御、射就重视动商的培养[10].

  儒家文化中的体育思想是与教育思想紧密相关的, 孔子是学校体育的开拓者, 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孔子是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在孔子看来, 培养人才要注意仁、知、勇三个方面, 而且要注重竞赛和道德修养。

  儒家的价值观念重义轻利、崇德轻力, 注重道德修养的倾向对中国传统体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几乎所有的体育活动项目, 如射箭、蹴鞠、捶丸、养生、武术等都提出了道德方面的要求。

  动商理念认为, 智商、情商和动商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 缺任何一边都无法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 在造就人才方面, 也是相辅相成的。在动商理念中, 提出智商、情商和动商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其实就是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一种诠释, 也与儒家思想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动商理念融会贯通中西方体育文化

  动商理念是中国本土学者提出的新理念, 但并非一个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理念, 其理念与西方学者早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运动智力”等概念密切相关, 动商测量也可借鉴西方学者曾经做过的综合能力运动测验。

  动商研究跳出以往竞技体育研究为主的窠臼, 提出以“身体锻炼”为研究主体, 在提高学生体质、体育与创新等方面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其测量量表化与运动潜质行为化的结合, 可以用形象、量化、权威的科学理念证实其存在的价值, 实现“重健身、淡竞技”的育人新理念[11].

  这种理念将内敛为主、注重个人心理体验的自为、自修和自觉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开放的、外显的、注重外界观察和测量的西方体育文化融为一体, 对于人们体育观念的提升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四、传播动商理念, 提升运动意识, 增强人类体质

  1.动商的力量--改变观念

  动商理念从健全人格、人类的全面发展层面提出体育对人的影响, 提倡体育生活化, 发掘体育在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方面的积极作用, 从而帮助人们重塑正确的体育观念, 进而投入到体育锻炼行列中, 而这也正是全民健身源源不断的动力之所在。

  动商理念的提出, 如一股清流, 荡涤着混沌不清、走向不明的教育观念。智商、情商和动商就像三角形的三条边, 缺任何一边都无法形成稳定的相互支撑, 在造就人才方面, 也是相辅相成的。将动商理念融入智商、情商理论, 可以建构一个三商一体的全人发展理论,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2.动商的力量--创新知识

  2016年 1 月 9 日, “首届亚太动商研究学术论坛”在南京举行, 吸引了海内外26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论坛围绕动商与国民素质、人类基因、体育改革、中国足球、学生体质等问题, 对动商的历史渊源、概念体系、测评体系、培训体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动商, 从曲高和寡的新理念到体育实践的应用, 需要诸多知识理论体系的支撑。当前, 动商理念已渐渐深入人心, 关于动商理念的研究方兴未艾, 动商的测评和发展工具等亟待深入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 随着动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体系将大大丰富体育教学及运动训练等理论。

  3.动商的力量--引导行为

  动商理念的传播可以引导人们掌握和发展自身动作技能, 达到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自我效能感、具备终身体育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之目的, 进而将动商理念转化为个体主动锻炼意识和终生锻炼习惯, 主动挖掘自身运动兴趣和运动潜能, 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12].

  动商发展好, 则运动能力强、身体素质棒、精神状态佳、耐挫能力强。当动商理念在全社会大量传播, 关于动商的研究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和知识体系时, 动商就会广泛影响到人们的行为。

  已有研究证明, 领导人、科学家、工程师、社会精英等的动商多数都比常人高, 也对他们的成就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盛典过程中, 斯坦福大学教授崔屹接受网易独家访谈称:“我小时候的教育其实比较开放、比较自由, 没想过非要当一个科学家, 也没想过创业, 小时候在非常宽松的环境下成长, 该学习时学习, 该玩的时候玩, 我比较喜欢运动, 喜欢踢球, 到现在踢了几十年还在踢, 一直保持, 最后发现这对人性格的培养还挺重要的, 一直比较积极向上。”

  他自我总结:“运动非常重要, 身体好, 你会发现做事业身体是本钱, 只有身体好了, 长时间工作就没有问题。首先是拼身体, 脑力在出生时差不多就定格了, 后来通过知识的不断改变和积累会让你的脑力用得越来越好。最后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你要把一个工作做好, 你会发现需要很多素质叠加在一起。”他总结到:“运动对我来说起了挺大的作用, 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 有很多相通之处, 这是体育对我的促进。”

  林鸣是中国交建总工程师, 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他每天早晨要跑10公里, 这是他多年的习惯。林鸣说, 跑步就是给自己鼓鼓劲, 树立一种信心, 让自己一天的心态特别自信。

  古之成大事者, 一方面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百折不饶的精神;同时更要有过人的精力, 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两个特点都需要以动商为根基。

  “思想决定行为, 行为决定习惯, 习惯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名言揭示了行为习惯的力量。当全社会都接受了动商理念, 青少年就会主动接受体育教育, 掌握必备的运动技能, 享受运动乐趣, 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而这个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 并使其终生获益。

  参考文献

  [1] 杨文轩, 陈琦。体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4.  [2] 长通。人类体质将越来越差[J].民防苑, 1999 (4) :32-34.  [3] 吴静, 王宏伟, 温宇。从人类能量代谢进化视角理解肥胖发生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 2007 (4) :375-378.  [4] 乔玉成。进化·退化:人类体质的演变及其成因分析[J].体育科学, 2011 (6) :87-96.  [5] 阿斯彭研究所。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 (State of Play Report 2017) [EB/OL]. (2017-12-13) [2019-01-04].//h-s.assets.aspeninstitute.org.scnu.vpn358.com/content/uploads/2017/12/13/FINAL-SOP2017-report.  [6] 李小伟。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卫生法制政策, 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打牢基础[J].中国学校体育, 2011 (4) :8.  [7] 李少群, 卢其宝。落实“中央7号文件”不妨从“校长重视体育”抓起[J].中国学校体育, 2012 (7) :70.  [8] 刘海元。全国教育系统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基本状况[J].体育学刊, 2008 (3) :49.  [9] 王宗平, 张怡。动商--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支脚[J].体育学刊, 2014 (4) :13-16.  [10] 仲彬, 王宗平。“动商”的儒家理论意蕴[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6) :35-39.  [11] 王宗平。论体育对促进社会公平的积极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 :95-99 .  [12] 张新萍, 王宗平。建构智商、情商、动商三商一体的全人发展理论体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 5) :26-31.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周文才律师
四川成都
梁帅律师
广西南宁
吴丁亚律师
北京海淀区
张亮律师
山东淄博
陈智辉律师
辽宁锦州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21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