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安徽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2-22 生效日期: 2002-02-22
发布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皖政[2002]1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计委《关于安徽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宏观发展环境作出的分析判断和提出的应对决策,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这一主题,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制定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二年二月二十二日
  
关于安徽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一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克服严重旱灾和出口需求减弱等不利影响,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国民经济在上年出现重大转机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回升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6%,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工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优势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第三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消费市场开始回暖。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社会保障力度加大。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总体看,较好地完成了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为“十五”计划起好步、开好局的要求。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非常繁重。面对十分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各项改革步伐,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巩固和发展“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经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02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其中一产增长4%左右,二产增长9.5%左右,三产增长10%左右;
  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
  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
  至外贸出口力求有所增长;
  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左右;
  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左右;
  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左右;
  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
  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实施农业三项工程,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改扩建,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的产地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适应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品牌的认证、整合,强化农产品品牌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按照“有特色、成规模、上档次”的要求,重点培育一批带动面大、关联度高、市场开拓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施阜阳、亳州黄牛系列开发工程,建设阜阳黄牛良种繁育基地、涡阳牛肉加工示范工程等项目,尽快把畜牧业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扎扎实实地抓好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合肥大型优质油基地、宿州大型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完成阜阳、滁州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巢湖大型油菜基地的续建扫尾工作。择优扶持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加快长江干堤加固工程进度,确保汛前完成建设任务的80%,年底前基本完成。加快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合肥大房郢水库,完成龙河口、沙河集、巢湖闸等病险库闸除险加固,争取启动佛子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淠史杭、驷马山、花凉亭、女山湖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步伐,再建设6-8个节水示范项目。加大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岳西、宁国等7个国家“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继续推进人畜饮水工程,重点解决部分山区、江淮丘陵和水利死角地区的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加快第二批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进度,力争全省农村电网的改造面达到90%左右。基本完成贫困县出口通道改扩建工程。
  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巩固和扩大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保持稳定不反弹。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鼓励符合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主体参与粮食收购,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适当调整粮食保护价收购范围,凡未列入保护价收购范围的品种和地区,粮食价格由市场调节。适当调整粮食风险基金补贴政策,促进粮食销售。开展粮食风险基金直接补贴给农民的试点。积极吸引粮食主销区销粮大户到我省收购粮食,建立长期稳定的省际间粮食购销渠道,更多地占据沿海地区粮田转产腾出的市场空间。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以山区、库区和沿淮行蓄洪区为重点,抓好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以工代赈。对少数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超负荷的极度贫困地区,继续开展易地扶贫开发。严格执行《安徽省淠史杭灌区大型水库库区经济发展扶持资金管理条例》,千方百计保证资金落实到位。利用“退耕还林(草)”政策,做好库区二次移民工作,努力保持库区稳定。妥善做好三峡移民安置工作。
  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鼓励农民向沿海和西部地区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各种非农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民办职业学校和农村中学开办职业培训班,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增加劳务收入。

 

  二、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快传统产业改组改造步伐。围绕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10亿元和超百亿元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突出抓好马钢薄板、海螺建材、丰原燃料酒精等一批重点技术改造工程,建成马钢平炉改转炉、海螺水泥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围绕农副产品深加工、中药现代化、铜铝精深加工、水煤浆和洁净煤等我省具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重点领域,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推进优势企业的兼并联合,突出抓好50户重点骨干企业的嫁接、改造和重组,促进优势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按照产业加基地的模式,集中有限力量,重点扶持软件、生物医药、微电子光电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逐步形成生产、开发基地。继续滚动实施全省50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建设和8个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攻关计划。积极申报国家新的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争取在我省设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推进装备国产化项目和“三高”基地建设。加快建设国债公司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芜湖电真空轨道交通模块化显示器等11个在建装备国产化项目,确保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做好铜陵有色矿山采选设备、奇瑞公司天然气发动机等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债资金支持。按照“集中区域、集中产业”的原则,继续推进合肥光机电一体化、马鞍山磁性材料等高加工度、高成长住、高附加值的项目基地建设。
  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强化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省际间宽带骨干网,优化本地网结构。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构筑省级政务信息平台,促进省、市、县政府网站互联互通,实现稳定、安全、规范、高效运作。大力开发公共信息资源库,加快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步伐,发挥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的作用。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重点骨干企业工厂网建设和CIMS系统运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公司制改革和国有中小企业多种形式的改制任务。已经改为公司制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骨干企业,要加快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积极推进政企分开,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加快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确保出资入到位和监管有效。扩大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试点工作。

  三、加强国债和重点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干净利落地完成在建国债项目,确保一批项目整体完工。针对国债投向,认真准备项目,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按照国家要求,今年要建成或基本建成长江干堤加固、移民建镇、重点防洪城市防洪工程、农村电网改造、贫困县公路、旅游公路、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装备国产化项目、城市基础设施、“三河三湖”治理、血站建设、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和公检法司设施等。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落实配套资金,改善施工环境,加强协调调度,确保按期完工。进一步放开设计和建筑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设计施工力量,为完成建设任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及时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今年争取新开工池州海螺水泥国产化示范线、西气东输安徽段、蚌宁高速公路、芜湖至大渡口高速公路、琅郎山抽水蓄能电站等24个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和安庆石化“油改煤”、铜都铜业变压器铜板带等一批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重点技改项目。对新开工的重大项目,要逐一落实责任,制定分阶段工作目标,定期检查,确保按时开工建设。安庆长江大桥、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水阳江治理等一批在建项目,也要精心组织,加快进度。
  积极推进“十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安徽汽车、林纸一体化、铜九铁路、铜(九)黄高速公路、合阜毫高速公路等“十五”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由各市和部门为主,分级负责,排出进度表,实行动态管理。每年都要有一批项目立项,有一批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还要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到“十五”末期都能见到成效。
  加强对国债和重点建设项目的稽察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出台《安徽省重大项目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完善计划、监察、财政、审计联合稽察制度。对项目进展缓慢、挤占挪用资金、搞“豆腐渣工程”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抓紧做好国债项目的验收工作,争取年内将大多数已建成的项目验收完毕。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总的指导思想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立企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主导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营造有利于投融资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环境。一是改革项目审批制度。企业投资建设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允许类的项目,只要能够自行平衡资金来源、落实建设条件的,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改审批制为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制。对需要审批的项目,也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增加透明度。二是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对主要以财政拨款进行的非赢利性投资项目,除有特殊要求外,其建设逐步实行专业化管理。对具有经营性质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政府主要是通过授权的投资机构进行投资。三是激活社会投资。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道路、桥梁、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小型水利设施、非义务教育、经营性医疗机构、文化设施和部分福利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努力为社会投资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四、努力创造就业机会,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要分类处理和稳妥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依法扩大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要从实际出发,扩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做到“应保尽保”。妥善处理资源枯竭矿山的关闭破产,做好职工安置工作。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增加财政投入,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互助活动。积极推进医疗保险等项改革。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就业潜力大。要以社会化、产业化、规范化为方向,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开发物业管理、家庭服务、社区保安、医疗保健等社会化的便民利民服务。加快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非义务教育、文化体育等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产业,努力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发展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和非正规组织就业,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功能,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条件。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制。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发债、上市或利用外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完善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特别是农村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力争在今年内补发历年拖欠的工资,增强消费能力。继续围绕住房、汽车、教育、旅游、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完善政策。进一步清理和取消抑制消费的各项规定。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扩大消费信贷规模。进一步加强城乡道路、供水、供电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消费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充分利用当前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的难得机遇,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继续实行招商引资责任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适应境内外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加大对台资、日资、在沪外资及沿海资本的招商力度。依托优势骨干企业,拿出大项目,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及其他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争取今年在吸引外资旅行社和连锁超市经营方面取得突破。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增强为外来企业的配套能力。充分发挥“一站式”服务中心的作用,优化服务环境。今年要集中力量办好安徽(香港)贸易投资洽谈会、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暨项目与资本对接会。
  千方百计扩大外贸出口。继续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传统市场,开拓俄罗斯、非洲、欧盟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做好粮食等大宗出口商品的协调工作。大力培育新的出口经营主体,加快向集体、民营企业扩散进出口经营权,提高生产企业的自营进出口能力。深化专业外贸公司改革,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外贸企业集团。密切监测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变化,防止进口过快增长冲击我省农产品市场。
  抓紧研究并实施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措施。深入分析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各个产业、各个方面的利弊影响,灵活运用世贸组织的市场准入标准、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条款,建立产业安全保障屏障。引导企业推行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在产品技术、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国际通行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矿山资源、设立加工企业,开展以境外加工贸易为主的境外投资。进一步开拓境外劳务市场。

  六、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优先帮助财力困难的县建设和改造文化馆、图书馆。支持贫困县医院、地方病防治所等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做好文物抢救性保护和重要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推进省“十运会”场馆建设。积极发展新闻、出版、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加快开发类科研院所和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步伐,促进经济与科技的融合。继续推进省校、省院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孵化器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积极协调解决民营科技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完善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巩固提高“两基”水平。制定重点高中专项规划,推进市区和县城普及高中教育。加快中专学校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的省部共建,抓好安大“211”二期工程建设。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今年全省普通高校招生10.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4.4万人,比上年增长10%。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态环境。继续加强淮河、巢湖水污染治理,启动南部地区酸雨控制及环境改善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推进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七、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化。继续支持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形成重要的制造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和研究基地、旅游文化教育产业化基地和城郊型农业示范基地。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中心城市发展。确保铜陵天井湖环境综合整治、六安水源工程等在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国债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继续推进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淮南、滁州等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马鞍山、亳州等城市供水工程,以及淮北、巢湖等城市垃圾处理工程,扩大城市容量,完善城市功能,培育区域经济中心。以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为目标,继续支持县城和中心建制镇建设,全面完成200个镇滚动扶持任务。适当集中力量启动省级示范镇建设。
  继续推进皖江地区开发开放和“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区位、劳动力、交通、经济基础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极争取外资企业和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在皖江地区设立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皖江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对接,巩固和发展抓皖江、带全省的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两山一湖”旅游规划,抓紧制定专项规划。编制旅游项目库,扩大旅游对外招商。加快旅游公路、黄山机场建设,改善接待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推动“两山一湖”及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
  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实施办法。组织力量,推动能源、农副产品深加工、煤化工、生物医药、中药现代化和农产品流通市场等领域的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一批项目。省重点建设资金适度向皖北地区倾斜。
  发展县域经济。各地要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着力培育民营经济、小城镇经济和劳务输出三大经济增长点。推进乡镇企业的改革、改造和重组。在一些有条件的县城和中心建制镇建立特色加工园区,引导乡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

附:安徽省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附表略)
  
二○○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02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