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06-24 生效日期: 2002-06-24
发布部门: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甬政发[2002]5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了顺应“入世”后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全面提升我市经济运行的质量,现提出加快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现代物流是对传统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通过更科学、更合理、更集约地衔接生产、流通、消费等经济循环过程,加快经济运行的节奏和效率,在快捷、有序的流动中,节约成本,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经济增长的质量。这对于带动第三产业比重的上升、提升我市的产业结构、增长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客观需要。目前,全球采购、全球销售、本土化生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将更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全市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无论从满足工商企业的服务要求,还是提高我市专业物流企业的服务竞争水平,都是非常需要的。抓住机遇,加快培育我市现代物流业,既是主动应对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格局变化的要求,同时也可为我市将来更积极地参与国际服务贸易奠定基础。
  (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改善我市投资环境的需要。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和国际先进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着眼点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向综合投资环境,都非常注重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物流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投资者评价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宁波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形成有竞争能力的投资环境,将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对外开放。
  (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充分发挥我市港口资源优势,全面提升港口竞争能力的迫切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对港口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已经不是单纯的码头装卸的场所,而是国际物流链中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我市的最大资源是港口,要把港口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需要大力发展港口的国际物流业,这也是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也是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普遍认为,现代物流业是继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力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可以促进传统“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形式的调整,促进生产企业物流业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特别是对我市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组织结构来说,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更大。这是企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对我市经济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精神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二、明确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
  (六)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总体思路是:根据“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按照《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紧紧抓住我国入世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以国际物流为重点,物流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装备,逐步建立起以港口为龙头的国际物流体系;以物流园区为依托、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以基础设施和信息千台为重点的物流支撑体系。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浙江省的综合物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
  (七)目标要求是:
  至2005年,初步奠定现代物流系统的基础框架。基本消除交通瓶颈,形成时效性的运输通道,建立部分物流园区;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实力与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初步确立区域核心港的地位。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形成,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现有基础上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比重达到12%。
  至2010年,物流基础设施基本得到完善,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功能进一步完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再下降2个百分点,达到或超过台湾、新加坡及香港地区目前的水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13.5%。港口的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浙江省的综合物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国际物流中心枢纽。
  至2020年,宁波市物流系统得到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基本实现物流现代化。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确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接近目前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15%以上。以港口物流为中心的物流产业成为宁波市的引领产业。
  (八)发展现代物流业,应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1.坚持政府推动,开放拉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在现代物流业的推动中,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外引内联,加快培育现代物流业的市场主体。政府的功能主要是创造好的环境,包括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服务等。
  2.坚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原则。要按照“富规划、穷开发”的思路,有序地推进物流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着眼于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软件建设方面,要注重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加强管理的规范化和服务的标准化。
  3.坚持“不求所留、但求所流”的原则。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我市传统物流企业转型;另一方面要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大企业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这既可以尽快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档次,也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的现代物流理念,对我市传统物流业的转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4.坚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的原则。我市最大的资源是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潜力在港口,优势在港口,这是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特色所在、希望所在。必须牢牢把握这一重点。同时,要大力培植第三方物流,注重区域物流中心的功能培育。

  三、以港口为龙头,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体系
  (九)加快港口的开发开放步伐。在搞好现有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基础上,适时推进穿山半岛、大榭岛、梅山岛和象山港深水岸线的开发建设,优化港口布局,增强港口的揽货体系,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港口的开发建设要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鼓励国外著名工商实业界、金融巨头和船公司参与港口的建设、经营和管理,以提高宁波港的国际竞争力。力争在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TEU;2010年达到500万TEU。
  (十)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提高港口的运作效率。要以国内经营管理最先进的港口作为参照系,完善功能,提高效率。宁波港首先应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综合国际物流中心、商务中心、法律事务中心和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既要在集装箱的国际中转、装卸、仓储等方面,搞好包装、加工分拨、仓储保管、货物挑选、配送等增值服务,提高港口的竞争能力;又要促使集装箱运输“升级换代”,引导船公司由单一的海上运输延伸到陆上运输的各个环节,满足货主越来越高的运输要求。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搞好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各种信息收集、发布、EDI的信息交换、其它管理软件的开发等,提升港口的物流管理水平。
  (十一)大力开展多式联运。港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有赖于以港口为中心的多式联运业的发展。这是实现港口国际物流业从传统的“港到港”向“门对门”服务的关键。要积极发展公路运输,建立安全、舒适、快捷、有序的客运系统,加快建设公路主枢纽场站,形成与宁波综合集疏运网络相适应、与港口物流业发展相配套的公路主枢纽系统,争取成为华东地区的集散中心,力争2005年公路货物运输量达到8800万吨以上,货物周转量达到60亿吨公里。提升现有铁路运输能力,积极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到2005年铁路货物发送量争取达到 90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航空货运,实行港口、航空的联动发展;努力拓展航空货运代理服务的功能;积极发展航空货运业务。力争到2005年实现航空货物进出港量3.5万吨以上。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内河水运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在全面开通杭甬运河的基础上,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内河港口群。
  (十二)切实推进港区联动。港口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要以开发区、保税区和临港工业区的开发为依托,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快推进港区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宁波保税区享有“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在面对我国加入WTO,国家对部分进口产品的关税在该区域仍然有一个缓冲期和保护期,充分利用保税区政策,对港区吸引货源,开展物流的储存分拨、配送及流通加工一系列增值服务十分有利。力争在更深层次上联动合作开发,向按国际惯例运作的自由贸易港区迈进。

  四、以物流园区建设为依托,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加快培育优质、高效、便捷的物流配送、转运体系
  (十三)建立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物流园区,既能够促进物流设施的集中建设和布局,促使集约化经营,产生规模效应,同时也可以避免物流发展对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按照经济合理性、环境合理性和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的原则,着眼于大市全局,高起点规划布局和加快启动一批符合各自功能特点的现代物流园区,形成具有高时效性的货运通道网络及提供快速、准时、多样化服务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十四)根据我市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我市物流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是:依托北仑港区、保税区和开发区,设立国际货运枢纽型的北仑物流主园区;依托宁波老市区,设立以市域配送为基本功能的江东物流园区;依托镇海港区设立以国际货运枢纽型和时效性区域运送相结合的镇海物流园区;依托未来杭州湾大通道和慈溪、余姚、江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设立时效性区域配送和市域配送相结合的慈溪物流园区、庄桥物流园区;依托栎社机场和鄞州经济的发展,设立时效性区域运送和市域配送型相结合的石契物流园区;依托“同三线”,设立时效性区域运送的宁海物流园区。
  (十五)物流园区的建设要有序推进、分步骤展开,切实防止和避免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重复布点、重复建设和一哄而上的现象。“十五”期间,重点要开发建设好北仑主物流园区和江东物流园区,构筑好时效性货运通道运输网络,建立起快速、准时、多样化的配送道路体系,构筑好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进驻企业的规模。力争在“十五”末形成以北仑港区、保税区、开发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集装箱、液体化工产品、矿石等为特色的国际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我市特色产品生产经营中的运用,加强对特色产品供应链的管理与服务。同时,还要加强区域配送,形成涵盖整个宁波市域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老三区内货物的1小时配送、其它各县(市)、区当天配送的目标。
  (十六)物流园区的建设要走市场化的路子。开发的主体是企业,要运用经济的手段,加紧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要与我市特色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特色工业园区的信息化推进、传统物流业的转轨变型、企业物流的内部剥离结合起来,努力在现有资源的系统整合上下功夫。鼓励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优质、高效、便捷的配送、转运体系。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搞好外围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确保园区的正常运行。

  五、以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体系
  (十七)基础设施和道路建设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中起着支撑性的作用,要着力于构筑以港口为中心的交通集疏运网络和时效性货运通道运输网络,努力形成台州、温州及以远的往南方向物流走廊带;金华、衢州及以远的西南方向物流走廊带;绍兴、杭州及以远的西北方向物流走廊带;沿未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上海、苏南方向物流走廊带等四条内陆物流走廊带。
  (十八)'十五”期间以开拓港口腹地、增强城市辐射功能为重点,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建设,基本建成港口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中转基地及集疏运骨架网络,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区南翼交通枢纽中心。
  1.港口。积极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宁波港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原油码头和液体化工码头建设,使宁波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深水外港、全国大宗散货物资主要中转基地。
  2.铁路。在全面完成萧甬铁路复线改造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甬台温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十五”开工建设。同时,积极推进东货场、陈华站等场站建设。
  3.公路。拓展对外干线通道。基本形成以宁波市区为中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干线骨架网络。即:绕城高速公路(一环);杭州湾跨海大桥及接线、杭甬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沿海国道主干线同三线宁波段、连接舟山半岛工程(五射)。
  完善市域公路网络。加快建设沿海公路、高速公路连接线,全市全面形成1小时高速圈。
  加快宁波公路主枢纽场站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城一副中心城一中心镇(重点乡镇)'三级客货运输网络体系。使公路货运场站成为宁波市物流中心的组成部分。
  4.水运。加快建设杭甬运河宁波段干线航道改造工程,全线达到四级航道标准。
  5.民航。完成栎社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达到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80万人次,高峰小时1700人,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5万吨的目标。
  (十九)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必须以建立起基本的物流信息系统初步框架为目标,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搞好标准(通信标准与数据标准)的制定,以物流基本核心功能的实现为基础,注重企业的需求、企业的参与,以提供基础及共享信息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以我市现有的物流信息项目为基础,注重新项目的技术含量。根据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步骤滚动开发。
  至2005年,争取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消除物流信息系统瓶颈,建设物流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部分物流业急需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现场子系统,优先实现车辆与货物的跟踪服务,综合集成物流枢纽网络信息系统,以若干示范性工程,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重点要搞好物流信息技术标准与信息共享协议编制工程、电子数据交换(EDI)改造工程,营运货运车辆管理系统、货运车辆紧急求援系统、物流枢纽信息化工程、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综合物流信息中心一期工程、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工程、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商品综合信息系统、行业系统改造工程等。
  至2010年,建设和完善其它行业管理系统,实现我市物流信息系统总体功能要求,重点是搞好综合物流信息中心二期工程,建立起业务交易系统、宏观决策支撑子系统、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等,进一步增强海关报关清关系统和完善行业系统改造工程,建立起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二十)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标准化程度高,整合难度大,需要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协调职能。必须由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负责物流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协调、管理、技术标准制定及政府投资管理等职能,以避免多头建设、标准混乱的现象。

  六、努力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十一)提高思想认识。现代物流业的推进,从根本上来看,取决于人们理念的更新和思想认识的提高。要通过开展培训班、研讨会及推介会等各种形式的物流宣传活动,努力形成全市上下协调一致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应把现代物流业看成为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充分认识到物流是提高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是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工商企业应切实转变多年来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根据经济效益和规模化原则,大力发展适应本企业特点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或者将本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流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实现。支持、促进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二十二)切实加强领导。市政府建立以分管计划工作的副市长为组长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解决我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包括规划的审定和实施、政策支撑体系的研究和制定、重大物流项目的推进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计委,主要负责协调和综合管理工作。由市计委、经委、贸易局、外经贸局、财政局、规划局、建委、国土资源局、工商局、交通局、口岸办、港口办、信息办、邮政局、宁波港务局、宁波海关、民航宁波站等部门和单位组成。各部门、各单位要按职能分工各司其责。具体职责分工为:市计委主要负责总体协调,研究、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负责有关重要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招商引资,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我市现代物流园区建设等;市经委、贸易局主要负责推进工商企业运用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服务,做好现代物流企业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市外经贸局、海关、港务局、口岸办、港口办等部门主要负责推进口岸“大通关”和“直通关”建设,结合“无纸报关”试点工作,指导企业完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国际物流业的发展;市交通局、民航、邮政等部门主要负责相关物流设施规划建设和相关企业的改组改造;市工商局主要负责现代物流企业的工商登记和市场监管等;市信息办主要负责指导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信息增值服务的发展;市规划局、建委、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物流园区规划用地;市财政局主要负责相关财政资金的审核和拨款。
  (二十三)培育主体企业。要按照产业化、规模化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具有一定实力和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重点是发展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
  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不同行业物流主体培育的重点。工业企业重点是对内部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环节进行优化整合,重组企业物流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要通过优化企业物流管理,启动社会物流需求,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形成;商贸企业重点是扩大代理配送的规模和范围,运用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与信息技术,努力实现代理配送网络化;运输企业重点是调整和重组运输资源,聚合物流服务功能,为社会提供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社会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是社会化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代表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必须悉心关注、精心培育。一是引进一批。对国外著名的物流企业、跨国经营集团来物流园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要在土地价格、水电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在项目审批、登记注册方面要简化手续;二是转型一批。对现在从事于物流领域的交通运输和商贸企业,要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优化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三是剥离培育一批。按照细化社会分工的要求,对适于进一步分工细化的企业内部物流要加快剥离。按照现代物流一体化治理结构的要求,对适于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工业企业要加快推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的运用。对剥离出来形成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其原来的运输设施、场地、人员可以按照《宁波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对落户于物流园区的新办的独立核算现代物流企业,要在市场准入、工商登记、土地价格、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二十四)规范市场行为。政府各级、各部门都要为共同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要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经营行为,加强对不正当行政干预和不规范经营行为的制约,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使各类物流企业能够平等地进入市场,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帮助解决物流企业在跨地区经营中遇到的工商登记、办理执照、统一纳税、城市配送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的困难,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体系。
  (二十五)加强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要采取各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通过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学校培养与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物流企业要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物流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组织应面向市场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切实做好有关咨询、研究、培训、服务等项工作。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3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