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化工部关于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规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88-03-24 生效日期: 1988-03-24
发布部门: 化学工业部
发布文号: [88]化基字第251号文

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资[1984]1648号《关于简化基本建设审批手续的通知》要求,由化学工业部第一设计院对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进行修订而成,自1988年7月1日起在化工系统中施行。原燃料化学工业部颁发的《炼油、化工工厂初步设计内容规定》同时停止使用。
  一、本规定是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 十三 条“建设项目一般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的原则进行编制的。

  二、本规定适用于一般大、中型化工工厂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
  小型项目或车间的初步设计可根据具本情况参照本规定适当简化,无关的章节可以不写,部分章节可以合并等。
  援外和引进工程项目的设计另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
  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全厂性设计原则、设计标准、设计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如总工艺流程、生产方法、工厂组成、总图布置、水电汽的供应方式和用量、关键设备及仪表选型、全厂贮运方案、消防、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以及车间或单项工程工艺流程和各专业设计方案等,编制出初步设计文件与概算。

  四、编制初步设计的目的
  根据国家计委计设[1983]1477号《基本建设设计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第 十三 条的规定,初步设计和总概算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是确定建设项目的投资额,编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主要设备订货,进行施工准备以及编制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五、初步设计的深度
  根据国家建委(78)建发设字第410号《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初步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
  2.主要设备材料订货;
  3.土地征用;
  4.基建投资的控制;
  5.施工图设计的编制;
  6.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7.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

 

  六、开展初步设计的必要条件
  1.已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2.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正式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域位置图、厂区地形图、有关的自然条件等基础资料。
  3.必须有建设单位提供的与工程有关的协作协议。

  七、编制初步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方针。向设计要资金、要效益,主要是通过精心设计,优化设地方案,精打细算,通过改革和科学管理,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浪费的部分砍下来,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在生活设施上,注意结合国情,按标准规定办事。
  在老厂的改、扩建中,必须处理好挖潜、改造和扩建的关系。
  2.站在国家立场上,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国家法令、政策、标准、规定允许的范围内,认真考虑所建企业的经济效益,精心设计,确保质量,使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先进水平。
  3.坚持求实和革新精神,维护设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设计人员要破除停滞不前,安于现状的精神状态,树立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进取观念,充分吸取国内外科技成果,做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设计。
  4.注意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除了在个别项目与关键部分采用最先进技术,使我们在某些领域处于领先的地位外,一般地讲,应该更多地采用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适度的技术,做到投资省、效益高。
  5.进一步贯彻“工厂布置一体化、生产装置露天化、建(构)筑物轻型化、公用工程社会化、引进技术国产化”五化的设计原则。
  6.积极采用国内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努力搞好技术开发。
  7.适应化工生产特点,搞好配套专业设计。特别是要加强节能、环保、安全、消防、抗震、防噪音、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配套设计。配套设计的标准要适当,既要讲求实效,有利生产,又要防止要求过高,超越国情。
  8.认真贯彻工艺与装备并举的方针,大力加强工艺流程与装备的配套开发、设计。
  9.加强经济观点,处理好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做设计必须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中心。设计工作必须加强经济论证,做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以求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需一次建设的项目,应“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做到分期建设,分期投资,分期受益。生产上必要的备用设备,要合理的备用,提高投资效果。

  八、设计单位的责任
  设计单位是设计的主办单位,对设计(设计质量、技术经济指标和概算准确度)要全面负责。
  设计单位的院长(经理)对设计单位全面负责,统一领导全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对重大设计方案,要认真组织研究讨论。
  设计单位要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对设计文、图纸必须逐级审核,分别签字或盖章。初步设计文件,院长(经理)、总工程师要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一个建设项目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时,主管部门要指定一个设计单位为主体设计单位。主本设计单位是建设项目的设计总负责单位,对建设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整体性负责。
  主体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完成本身承担的设计任务;
  2.组织全厂性总体方案的讨论;
  3.协助主管部门综合协调全厂性的工艺、公用设施和设计进度;
  4.负责组织各设计单位提供设计资料;
  5.统一设计标准、规范、深度与要求;
  6.组织编制和汇总项目的总说明、总图、总定员和总概算等。
  其他设计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1.按统一要求完成分担的设计任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
  2.向主体设计单位及时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3.主动与主体设计单位搞好协作配合工作。

  九、设计中采用的基础资料要准确、可靠,各种数据和技术条件要正确、切合实际。设计应符合设计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文字说明要清楚、确切,图纸要清晰、正确,避免“错、漏、碰、缺”。

  十、本规定目录所列项目,系按化学工业企业一般工厂组成,并结合专业划分拟定。目录的顺序不作为工程设计文件篇章编排的依据,同时可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

  十一、为逐步统一设计深度,本规定中提供的样图和表格,各设计单位应参照执行。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概述
  简述工厂筹建概况、生产特点、兴建目的、意义、投资限额、进度要求及发展远景等。
一、设计依据
  1.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批复文件;
  2.批准的厂址选择报告;
  3.下达设计任务的文件及设计合同;
  4.建设单位提供的主要原材料及公用工程供应条件的供应报告,主要原材料、燃料运输销售等方面的有关文件;
  5.建设单位提供的城市规划、铁路、航运、通讯等协议文件以及与其他企业生产协作等协议文件;
  6.有关部门对防地震、人防、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等方面要求的批复文件;
  7.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厂区地形测量图以及有关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资料;
  8.确定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所需的科学试验报告及技术鉴定证书。
二、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上述设计依据,结合建厂条件,说明贯彻执行国家一系列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使设计做到切合实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内容和措施,提出指导各专业设计的总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措施。
  若工厂部分设备需进口,还应阐明进口的理由和原则。
  若工厂依托老厂,还应阐明依托老厂后对节约建设资金、缩短建设周期的意义。
  贯彻“五化”(一体化、露天化、轻型化、社会化、国产化)的措施和效果。
三、设计范围
  1.本设计包括的项目,按生产装置、辅助装置、公用工程、通讯及交通运输,办公及生活福利设施的顺序简述;
  2.当两个或多个设计单位承担设计时,应明确各设计单位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和明确相互的衔接关系。
四、工厂组成
  说明全厂车间、工段、项目的组成及其确定依据。列写车间、工段和项目顺序与工艺流程顺序一致,并先列生产装置,最后为生活福利设施。
五、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工厂(或装置)设计生产能力,生产潜力,发展余地。
  产品方案 包括产品品种、规格、数量及销售地区。
六、主要原材料、燃料的规格、消耗量及来源以及供应的可靠性,按主项(装置)列表说明
七、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概述生产方法及全厂总流程,论证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并着重说明节约能源的措施。
八、厂址概况
  1.厂区状况,概述厂区的地理位置,全厂占地面积,占用可耕地面积,需要拆迁的建、构筑物情况及其他特殊问题;
  2.全厂分区布置原则;
  3.工厂水、电、汽等动力来源;
  4.工厂的运输量及运输方法,现有交通运输状况及需要建设的主要设施。
九、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
  1.公用系统方案论述,水、电、汽、气参数及消耗定额;
  2.厂内原材料及产品贮存装卸方式、贮存期、仓库或贮存场地的确定;
  3.工厂维修量,全厂性修理车间组成和设置规模,修理能力以及外部协作条件利用程度。
十、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
  1.厂区环境状况,建厂后环境质量的预评价;
  2.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文件规定,标准的内容和措施,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可行性和实施效益。
十一、工厂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1.全厂集中控制程度、自控技术和仪表的先进、可靠性,最佳化操作水平;
  2.原料、产品装卸、运输及包装的机械化程度、可靠性、节省劳动力程度。
十二、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1.就工厂的特点逐项提出安全、卫生的设施;
  2.用国家有关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的文件和标准衡量安全、卫生设施的可靠性、 合理性。
十三、消防设施的可靠性、合理性
十四、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
  1.生产车间及辅助车间的工作制度;
  2.全厂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系统确定的依据;
  3.出勤率确定的依据,预备工确定的原则及人数;
  4.福利设施及服务人员确定的依据;
  5.全厂定员逐项逐类列表说明(表1-1)。
十五、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设计中悬而未决或难于定论的问题,须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建议和要求等。
第二节 图纸
一、全厂工艺总流程图(样图略)
二、全厂物料平衡图(样图略)
三、工厂鸟瞰图(样图略)
━━┳━━━━┳━━━┳━━━━━━━━━┳━━━━━━━━━┳━━━━
序 ┃    ┃总定员┃  生产人员,人  ┃ 非生产人员,人  ┃
  ┃ 部 门 ┃   ┣━━━━┳━━━━╋━━━━┳━━━━┫ 备 注
号 ┃    ┃ 人 ┃生产工人┃技术工人┃行  政┃技管人员┃
━━╋━━━━╋━━━╋━━━━╋━━━━╋━━━━╋━━━━╋━━━━
一 ┃厂  部┃   ┃    ┃    ┃    ┃    ┃
… ┃    ┃   ┃    ┃    ┃    ┃    ┃
二 ┃生产车间┃   ┃    ┃    ┃    ┃    ┃
… ┃    ┃   ┃    ┃    ┃    ┃    ┃
三 ┃辅助车间┃   ┃    ┃    ┃    ┃    ┃
… ┃    ┃   ┃    ┃    ┃    ┃    ┃
  ┃    ┃   ┃    ┃    ┃    ┃    ┃
四 ┃其  他┃   ┃    ┃    ┃    ┃    ┃
  ┃    ┃   ┃    ┃    ┃    ┃    ┃
1. ┃警卫人员┃   ┃    ┃    ┃    ┃    ┃
2. ┃消防人员┃   ┃    ┃    ┃    ┃    ┃
  ┃    ┃   ┃    ┃    ┃    ┃    ┃
… ┃总  计┃   ┃    ┃    ┃    ┃    ┃
━━┻━━━━┻━━━┻━━━━┻━━━━┻━━━━┻━━━━┻━━━━
第三节 附件
  上述第一节二设计依据中所列的各类文件。
第二章 技术经济
第一节 基本经济数据
一、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二、建设投资
三、产品成本估算
四、销售收入及税金
五、利润
  上述基本经济数据在初步设计与可行性研究发生变化时要对照列出。
第二节 经济分析
一、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表2-1)
二、经济分析意见
第三节 表格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表2-5 利润与收益表
  表2-6 偿还能力估算表
  表2-7 基建贷款的偿还平衡表
  上述表格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取舍。
表2-1    ××××装置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
序号 ┃  指 标 名 称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1) ┃    (2)     ┃  (3)  ┃(4)    ┃    (5)
一  ┃设计规模      ┃ 万吨/年 ┃     ┃
二  ┃原料及动力消耗   ┃     ┃     ┃
   ┃……        ┃     ┃     ┃
   ┃……        ┃     ┃     ┃
   ┃……        ┃     ┃     ┃
三  ┃产品设计能力及规格 ┃     ┃     ┃
   ┃……        ┃     ┃     ┃
   ┃……        ┃     ┃     ┃
四  ┃三废排放量     ┃     ┃     ┃
   ┃……        ┃     ┃     ┃
   ┃……        ┃     ┃     ┃
五  ┃定员        ┃     ┃     ┃如系改扩建尚需列出
   ┃          ┃     ┃     ┃增加定员
六  ┃总投资       ┃ 万元  ┃     ┃
   ┃  其中,外汇    ┃ 万美元  ┃     ┃
七  ┃基建投资指标    ┃     ┃     ┃
   ┃  1.按主要产品计 ┃ 元/年.吨 ┃     ┃
   ┃  2.按总产值计  ┃ 元/万元 ┃     ┃
八  ┃全厂总产值     ┃ 万元/年 ┃     ┃
━━━╋━━━━━━━━━━╋━━━━━╋━━━━━╋━━━━━━━━━
九  ┃年操作日      ┃     ┃     ┃
十  ┃产品单位成本    ┃ 元/吨  ┃     ┃
   ┃产品工厂成本    ┃ 万元/年 ┃     ┃
十一 ┃贷款偿还日期    ┃  年   ┃     ┃自基建之日起
十二 ┃投资利税率     ┃     ┃     ┃
十三 ┃投资利润率     ┃     ┃     ┃
十四 ┃生产车间扩建建筑面积┃  m2   ┃     ┃
十五 ┃能耗指标      ┃     ┃     ┃
━━━┻━━━━━━━━━━┻━━━━━┻━━━━━┻━━━━━━━━━
  注:表中一、二、三、四、五、九、十四、十五等项由负责人提供数据
表2-2        销售收入及税金表
━━━┳━━━━┳━━━┳━━━┳━━━━┳━━━━┳━━━━┳━━━━
 序 ┃    ┃商品量┃售 价┃综合税率┃销售收入┃销售税金┃
 号 ┃产品名称┃ 吨/年┃ 元/吨┃  %  ┃ 万元/年┃ 万元/年┃ 备注
━━━╋━━━━╋━━━╋━━━╋━━━━╋━━━━╋━━━━╋━━━━
   ┃    ┃   ┃   ┃    ┃    ┃    ┃
   ┃    ┃   ┃   ┃    ┃    ┃    ┃
━━━┻━━━━┻━━━┻━━━┻━━━━┻━━━━┻━━━━┻━━━━
表2-3        单位产品成本表
                            生产量 商品量
                            自用量 固定资产
━━┳━━━━━┳━━━━┳━━┳━━┳━━━━┳━━━━┳━━━━━━
序 ┃ 项  目 ┃消耗定额┃单位┃单价┃单位成本┃ 年成本 ┃
号 ┃     ┃    ┃  ┃ 元 ┃ 元/吨 ┃万元/年 ┃ 备 注
━━╋━━━━━╋━━━━╋━━╋━━╋━━━━╋━━━━╋━━━━━━
一 ┃原材料消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公用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 ┃工人工资 ┃    ┃  ┃  ┃    ┃    ┃
四 ┃车间经费 ┃    ┃  ┃  ┃    ┃    ┃
五 ┃车间成本 ┃    ┃  ┃  ┃    ┃    ┃
━━┻━━━━━┻━━━━┻━━┻━━┻━━━━┻━━━━┻━━━━━━
表2-4         工厂总成本表
             装置内固定资产净值
━━┳━━━━━┳━━━┳━━━━┳━━┳━━━━┳━━━━━━
序 ┃     ┃   ┃    ┃单价┃ 年成本 ┃
号 ┃ 项  目 ┃单 位┃消耗定额┃ 元 ┃万元/年 ┃ 备  注
━━╋━━━━━╋━━━╋━━━━╋━━╋━━━━╋━━━━━━
一 ┃原材料消耗┃   ┃    ┃  ┃    ┃
二 ┃公用工程 ┃   ┃    ┃  ┃    ┃
三 ┃工人工资 ┃   ┃    ┃  ┃    ┃
四 ┃车间经费 ┃   ┃    ┃  ┃    ┃
五 ┃车间成本 ┃   ┃    ┃  ┃    ┃
六 ┃企业管理费┃   ┃    ┃  ┃    ┃
七 ┃工厂总成本┃   ┃    ┃  ┃    ┃
━━┻━━━━━┻━━━┻━━━━┻━━┻━━━━┻━━━━━━
第三章 总图运输
第一节 设计依据
  有关总图运输方面的文件(如国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厂址选择报告和有关协议)条文和内容。
一、设计基础资料
  1.地形地貌
  厂区地形测量资料,地貌情况。
  2.地质
  与本专业工程设计有关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厂区江、河、湖、海的水文资料。
  3.气象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
  全年及夏季主导风向频率(十六个方向和无风);
  年平均风速(十六个方向),最大风速;
  年平均降雨量,日最大降雨量;
  4.地震
  本地区地震烈度。
第二节 厂址概况
一、工厂的地理位置,厂区四至及其与居民区、城市、农村、重点经济文化设施的关系;
二、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规划;
三、厂区地形、地貌、场地类型、最高、最低海拔标高、坡度和坡向;
四、厂区占用土地面积及占用农田(其中高产田、旱田)面积、山林、湖塘等面积,当地人口平均耕地水平;
五、现有居民房舍及其他设施的拆迁数量;
六、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概述。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
一、总平面布置的确定
  (1)总平面方案的比选。按设计任务和专业草提条件,结合建设地点特征,论述各方案的优缺点。必要时附图列表,进行数量对比。最后从规划、基建及生产条件、节约工程量等方面归纳出确定现总图的主要论据。
  (2)按本工程组成和各建、构筑物的性质,扼要说明总图分区、主要生产流线,施工安装(包括大件运输)及人、货流组织和界(街)区建筑线间距等的设计意图。
  (3)说明贯彻节约用地、减免拆迁、减少场地工程量和分期建设,一体化的措施、预留发展等作法。
  (4)考虑保护环境,处理建筑物朝向,考虑主导风向,安排相对关系与间距的说明。
  (5)总平面布置对主要键、构筑物适应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的说明,对其他灾害性自现象的防治措施。
  (6)施工场地及其他临时性建、构筑物等的占地规划。
二、总平面布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3-1)
表3-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序 号┃   指 标 名 称     ┃单位┃数量┃ 备  注
━━━╋━━━━━━━━━━━━━━╋━━╋━━╋━━━━━━━
  1 ┃厂区(街区、装置)占地面积  ┃公顷┃  ┃
━━━╋━━━━━━━━━━━━━━╋━━╋━━╋━━━━━━━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 m2 ┃  ┃
━━━╋━━━━━━━━━━━━━━╋━━╋━━╋━━━━━━━
  3 ┃露天堆场及作业场占地面积  ┃ m2 ┃  ┃
━━━╋━━━━━━━━━━━━━━╋━━╋━━╋━━━━━━━
  4 ┃道路及广场占地面积     ┃ m2 ┃  ┃
━━━╋━━━━━━━━━━━━━━╋━━╋━━╋━━━━━━━
  5 ┃铁路线长度         ┃ Km ┃  ┃
━━━╋━━━━━━━━━━━━━━╋━━╋━━╋━━━━━━━
  6 ┃地下管线及地上管架估计占地 ┃ m2 ┃  ┃
━━━╋━━━━━━━━━━━━━━╋━━╋━━╋━━━━━━━
  7 ┃建筑系数          ┃ % ┃  ┃
━━━╋━━━━━━━━━━━━━━╋━━╋━━╋━━━━━━━
  8 ┃场地利用系数        ┃ % ┃  ┃
━━━┻━━━━━━━━━━━━━━┻━━┻━━┻━━━━━━━
第四节 竖向布置
一、布置原则
  首先须满足各生产工艺流程对高程的要求;其次是依山就势,因地制宜,昼节省土(石)方工程量;其三是合理选定厂区标高,须适应建、构筑物的基础和管线埋置深度的要求。
  当出现高填和深挖时,须提出防止滑坡、边坡失稳的措施和余缺土处理方法。
  须保证场地不受洪水与地区积水的威胁,合理选定场地设计高程和合理的排水方式等。
二、竖向布置方式(连续式、重点式或混合式)的确定及其依据。
三、场地竖向设计的图示方法
四、土方计算及调配,填挖数量的平衡程度,缺土来源和余土去向土石方工程平衡表(表3-2)
表3-2        土石方工程平衡表
━━━┳━━━━━━━━━━━┳━━━━━━━┳━━━━━━━━━
   ┃           ┃ 土石方量,m3 ┃
序 号┃  工 程 名 称    ┣━━━┳━━━┫  备   注
   ┃           ┃填 方┃挖 方┃
━━━╋━━━━━━━━━━━╋━━━╋━━━╋━━━━━━━━━
  1 ┃场地平整       ┃   ┃   ┃
━━━╋━━━━━━━━━━━╋━━━╋━━━╋━━━━━━━━━
  2 ┃建、构筑物、设备基础 ┃   ┃   ┃
━━━╋━━━━━━━━━━━╋━━━╋━━━╋━━━━━━━━━
  3 ┃铁路、道路路基、路槽 ┃   ┃   ┃
━━━╋━━━━━━━━━━━╋━━━╋━━━╋━━━━━━━━━
   ┃ (1)铁路(包括窄轨)  ┃   ┃   ┃
━━━╋━━━━━━━━━━━╋━━━╋━━━╋━━━━━━━━━
   ┃ (2)道路、人行道、广场┃   ┃   ┃
━━━╋━━━━━━━━━━━╋━━━╋━━━╋━━━━━━━━━
  4 ┃管红、管架、明沟   ┃   ┃   ┃
━━━╋━━━━━━━━━━━╋━━━╋━━━╋━━━━━━━━━
   ┃   小    计   ┃   ┃   ┃
━━━╋━━━━━━━━━━━╋━━━╋━━━╋━━━━━━━━━
   ┃   松 土 量   ┃   ┃   ┃ 松土系数×%
━━━╋━━━━━━━━━━━╋━━━╋━━━╋━━━━━━━━━
   ┃   合    计   ┃   ┃   ┃
━━━╋━━━━━━━━━━━╋━━━╋━━━╋━━━━━━━━━
   ┃ 余土(或缺土)量    ┃   ┃   ┃
━━━┻━━━━━━━━━━━┻━━━┻━━━┻━━━━━━━━━
五、说明洪水及周围高地对场地的影响,对山洪、急流的防护措施。
第五节 工厂运输
一、全厂货物运输量及运输方式的确定(表3-3)
表3-3        工厂运输量总表
━━┳━━━━┳━━━━━━━━━━━┳━━━━━━┳━━━━━━┳━━
  ┃    ┃  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      ┃      ┃
  ┃    ┃    吨/年     ┃ 形  态 ┃ 包装方式 ┃
序号┃物货名称┣━━━┳━━━┳━━━┫(液、粉、块)┃(散、袋、桶)┃备注
  ┃    ┃ 铁路 ┃ 公路 ┃ 水运 ┃      ┃      ┃
━━╋━━━━╋━━━╋━━━╋━━━╋━━━━━━╋━━━━━━╋━━
  ┃ Ⅰ运入 ┃   ┃   ┃   ┃      ┃      ┃
━━╋━━━━╋━━━╋━━━╋━━━╋━━━━━━╋━━━━━━╋━━
  ┃ Ⅱ运出 ┃   ┃   ┃   ┃      ┃      ┃
━━╋━━━━╋━━━╋━━━╋━━━╋━━━━━━╋━━━━━━╋━━
  ┃ 合 计 ┃   ┃   ┃   ┃      ┃      ┃
━━┻━━━━┻━━━┻━━━┻━━━┻━━━━━━┻━━━━━━┻━━
二、铁路运输
  (1)全厂铁路运输量和车辆周转量按表3-4和表3-5分别统计。
  表3-5须考虑到车对数及厂内运营方式,按进、出厂和厂内周转的车辆归类平衡。
  (2)线路设计包括:厂内线与厂外线的连接与分界,工厂车站和厂内接发线,调配、装卸、存在和整备等线路布置,有效长度及线路总长。
  主要技术条件:
  钢轨、道岔类型、轨枕种类及每公里根数,道碴种类与厚度;
  线路排水及桥涵类型、数量。
  (3)行车联系方法、通讯设施及信号。
  (4)机车车辆包括:自备机车和车辆接送货制,设置的依据与数量(均按表3-4、表3-5各值推算);
  机车、车辆的整备、保养及机车库的设置与规模;煤(油)、水的供应。
表3-4         铁路运输量表
          昼夜不平衡系数K入=14~15 K出=13~14
━┯━━━━┯━━━━┯━━━━━━━━┯━━━━━━━━━━┯━┯━━━┯━
序│货物名称│运入或运│   货运量   │最大昼夜装卸车数(辆)│装│一次装│备
 ├──┬─┤    ├──┬─────┼──┬──┬──┬─┤卸│或卸车│
号│运入│运│ 出地点 │吨/ │最大昼夜 │敞车│棚车│罐车│其│方│ (辆) │注
 │  │出│    │年 │(吨/昼夜) │  │  │  │他│式│   │
─┼──┴─┼────┼──┴─────┼──┴──┴──┴─┼─┼───┼─
 │    │    │        │          │ │   │
─┼────┼────┼────────┼──────────┼─┼───┼─
 │    │    │        │          │ │   │
━┷━━━━┷━━━━┷━━━━━━━━┷━━━━━━━━━━┷━┷━━━┷━
表3-5         车辆周转表
━━━━━┯━━━━━━━━━━━━━━┯━━━━━━━━━━━━━━━┯━
\   车│   重       车   │   空        车   │合
 \__别├──┬──┬──┬──┬──┼──┬───┬──┬──┬──┤计
进或出 \│敞车│棚车│罐车│其他│小计│敞车│棚 车│罐车│其他│小计│
─────┼──┼──┼──┼──┼──┼──┼───┼──┼──┼──┼─
 进厂(辆)│  │  │  │  │  │  │   │  │  │  │
─────┼──┼──┼──┼──┼──┼──┼───┼──┼──┼──┼─
 出厂(辆)│  │  │  │  │  │  │   │  │  │  │
─────┼──┼──┼──┼──┼──┼──┼───┼──┼──┼──┼─
 厂内(辆)│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表3-6         汽车运输量表
            日不平衡系数K=1.2
━┳━━━━━┳━━┳━━━━━━━┳━━━━━━━━━┳━━━┳━━━┳━
序┃     ┃卸车┃       ┃         ┃   ┃自备车┃备
 ┃货物名称 ┃或装┃ 运 输 量 ┃ 日装车数(辆/天) ┃ 运距 ┃数(辆)┃
 ┣━┳━┳━┫车地┣━━━┳━━━╋━━┳━━━┳━━┫(公里)┣━━━┫
号┃运┃运┃厂┃点 ┃吨/年 ┃吨/日 ┃卡车┃翻斗车┃罐车┃   ┃  车 ┃注
 ┃入┃出┃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铁路房舍:行车调度室、乘务人员、装卸人员值班休息室、车库和保养间、扳道、道口房等的确定。
  (6)轨道衡的确定。
三、道路运输
  (1)道路运输量和车辆(按取货制)的备置数量按表3-6统计。
  (2)厂外公路的等级和厂内道路形式、路面结构、路面与路基宽度等主要技术条件,厂外公路选线与占用农田情况。
  (3)线路与桥涵构筑物的形式与数量。
  (4)汽车运输、管理、保养、加油及汽车库等建、构筑物的设计依据与规模。
四、水路运输
  (1)水路运输的可靠条件及运输量。
  (2)码头形式及船型的选择,最多停靠船舶数量。
  (3)与码头设计单位的分工和界线。
  (4)库场面积及岸上设施的总平面布置。
五、窄轨运输系统和线路设计
  使用窄轨运输的品种、运输量线路标准与工程量。
六、全厂运输定员
  (1)工厂运输系统的分工和组织形式。
  (2)全厂运输定员按工厂运输(销)、铁路、汽车及其他别填入表3-7中。
表3-7          人员表
━━┳━━━┳━━━━━━━━━┳━━━┳━━━┳━━━┳━━━┳━━━━
序 ┃   ┃   每班定员   ┃管 理┃操作人┃轮 休┃   ┃
  ┃名 称┣━━━━┳━━━━┫   ┃   ┃   ┃合 计┃备 注
号 ┃   ┃生产工人┃辅助工人┃人 员┃班 次┃人 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六节 工厂防护设施及其他
一、工厂围墙的型式和工程量,大门和侧门的设计要求
二、罐区围堤设计
三、工厂绿化设计及防护带宽度与位置
第七节 排渣场
一、工厂排出废渣的数量(吨/年)、性质、排放标准、综合利用途径及堆存时间
二、排渣场方案比较、方位、距离、地形和占地概况,估计贮存量和使用年限
三、废渣输送方式、运距、排弃方法、交通线路及运输工具数量
四、废渣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
  可列表说明渣场的工程量。
第八节 总图运输主要工程表
表3-8       总图运输主要工程表
━━━━━┳━━━━━━━━┳━━━━━━┳━━━━━━━┳━━━━━━
 序 号 ┃ 工 程 名 称 ┃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        ┃      ┃       ┃
━━━━━╋━━━━━━━━╋━━━━━━╋━━━━━━━╋━━━━━━
     ┃        ┃      ┃       ┃
━━━━━╋━━━━━━━━╋━━━━━━╋━━━━━━━╋━━━━━━
     ┃        ┃      ┃       ┃
━━━━━┻━━━━━━━━┻━━━━━━┻━━━━━━━┻━━━━━━
  注:“工程名称”栏内应注明主要规格。
第九节 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十节 表格
一、设备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1)
二、材料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十一节 图纸
一、厂区位置图
二、总平面布置图
三、土方估算图
  如果厂区地形简单,面积不大,可不出土方估算图。
第四章 化工工艺
第一节 ××车间(装置)说明书
一、概述
  1.车间(装置)概况及特点 说明车间(装置)设计的规格、生产方法、流程特点及技术先进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如:工艺流程的改进、新工艺新技术的采用,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及综合利用等措施与效果,装置(车间 )布置原则。
  2.车间(装置)内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的措施与实际效果。
  3.车间(装置)组成。
  4.生产制度。
  包括年操作日,连续或间歇生产情况,生产班数等。
二、原材料及产品(包括中间产品)的主要技术规格
  1.原材料技术规格
表4-1
━━━━┳━━━━┳━━━━━┳━━━━━━┳━━━━━━┳━━━━━━
 序 号 ┃名  称┃ 规  格 ┃ 分 析 方 法┃ 国 家 标 准┃ 备  注
━━━━╋━━━━╋━━━━━╋━━━━━━╋━━━━━━╋━━━━━━
    ┃    ┃     ┃      ┃      ┃
━━━━┻━━━━┻━━━━━┻━━━━━━┻━━━━━━┻━━━━━━
  2.产品技术规格
  表4-2
━━━┳━━━━┳━━━━┳━━━━━━┳━━━━━━━┳━━━━━━━━
序 号┃ 名 称 ┃规  格┃分 析 方 法 ┃ 国 家 标 准 ┃ 备  注
━━━╋━━━━╋━━━━╋━━━━━━╋━━━━━━━╋━━━━━━━━
   ┃    ┃    ┃      ┃       ┃
━━━┻━━━━┻━━━━┻━━━━━━┻━━━━━━━┻━━━━━━━━
三、车间(装置)危险性物料主要物性表
表4-3
━━┳━┳━┳━┳━┳━┳━┳━━━━━━━━━━━┳━━━━┳━━━━
序 ┃名┃分┃熔┃沸┃闪┃燃┃ 在空气中爆炸限(V%) ┃国  家┃
  ┃ ┃子┃点┃点┃点┃点┣━━━━━┳━━━━━┫    ┃ 备  注
号 ┃称┃量┃℃┃℃┃℃┃℃┃ 上  限 ┃ 下  限 ┃卫生标准┃
━━╋━╋━╋━╋━╋━╋━╋━━━━━╋━━━━━╋━━━━╋━━━━
  ┃ ┃ ┃ ┃ ┃ ┃ ┃     ┃     ┃    ┃
━━┻━┻━┻━┻━┻━┻━┻━━━━━┻━━━━━┻━━━━┻━━━━
  危险性物料系指决定装置区域或厂房防爆、防火等级以及操作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而需采取隔离、置换(空气)等措施的主要物料。
四、生产流程简述
  按生产工序叙述物料所流经工艺设备的顺序和去向,写出主反应和副反应的反应方程式,主要操作控制指标,如:温度、压力、流量、配比等。如系间歇操作,须说明操作周期,一次加料量及各阶段的控制指标。
  说明产品及原料的贮存、运输方式,及其有关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五、主要设备的选择与计算
  1.主要设备的选定说明 对车间(装置)有决定性影响的设备,如氮肥厂的煤气发生炉、压缩机,乙烯装置的裂解炉、透平机等,主要设备的型式、能力、备用情况的说明,论证其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并推荐制造厂等。
  2.各主要设备应做必要的工艺计算,对机泵等定型设备要填写技术特性表,并将全部设备设计的结果填入“设备一览表”内,并推荐制造厂。
六、原材料、动力(水、电、汽、气)消耗定额及消耗量
  1.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表
表4-4
━━━┳━━┳━━┳━━┳━━━━━┳━━━━━━━━┳━━━━━━
   ┃  ┃  ┃  ┃     ┃  消 耗 量  ┃
序 号┃名称┃规格┃单位┃消耗定额*┣━━━━┳━━━┫ 备 注
   ┃  ┃  ┃  ┃     ┃每 小 时┃每 年┃
━━━╋━━╋━━╋━━╋━━━━━╋━━━━╋━━━╋━━━━━━
   ┃  ┃  ┃  ┃     ┃    ┃   ┃
━━━┻━━┻━━┻━━┻━━━━━┻━━━━┻━━━┻━━━━━━
  *消耗定额以每吨××产品计。
  2.动力(水、电、汽、气)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表
  表4-5
━━┳━━┳━━┳━━┳━┳━━━━━┳━━━━━┳━━━━━━━
序 ┃  ┃  ┃使用┃单┃     ┃ 消耗量 ┃
  ┃名称┃规格┃  ┃ ┃消耗定额*┣━━┳━━┫ 备  注
号 ┃  ┃  ┃情况┃位┃     ┃正常┃最大┃
━━╋━━╋━━╋━━╋━╋━━━━━╋━━╋━━╋━━━━━━━
 1 ┃ 2 ┃ 3 ┃ 4 ┃5 ┃  6   ┃ 7 ┃ 8 ┃   9
━━┻━━┻━━┻━━┻━┻━━━━━┻━━┻━━┻━━━━━━━
  3.主要节能措施,论述能源选择和利用的合理性,低位余热、反应热能利用情况,采用节能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情况,及其节能效益。
七、成本估算表
表4-6
━━┳━━━━━━━━━━┳━━┳━━━━┳━━┳━━┳━━━━━━━━
序号┃  名     称  ┃单位┃消耗定额┃单价┃成本┃  备  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一 ┃  原材料费     ┃  ┃    ┃  ┃  ┃
━━╋━━━━━━━━━━╋━━╋━━━━╋━━╋━━┫
  ┃    苯      ┃  ┃    ┃  ┃  ┃
━━╋━━━━━━━━━━╋━━╋━━━━╋━━╋━━┫
  ┃   氢气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二 ┃  动力费     ┃  ┃    ┃  ┃  ┃
━━╋━━━━━━━━━━╋━━╋━━━━╋━━╋━━┫
  ┃   水      ┃  ┃    ┃  ┃  ┃
━━╋━━━━━━━━━━╋━━╋━━━━╋━━╋━━┫
  ┃   电      ┃  ┃    ┃  ┃  ┃
━━╋━━━━━━━━━━╋━━╋━━━━╋━━╋━━┫
  ┃   合计      ┃  ┃    ┃  ┃  ┃
━━╋━━━━━━━━━━╋━━╋━━━━╋━━╋━━╋━━━━━━━━
三 ┃    工资     ┃  ┃    ┃  ┃  ┃ 定员××人
━━╋━━━━━━━━━━╋━━╋━━━━╋━━╋━━╋━━━━━━━━
  ┃    合计     ┃  ┃    ┃  ┃  ┃
━━╋━━━━━━━━━━╋━━╋━━━━╋━━╋━━╋━━━━━━━━
四 ┃  车间经费     ┃  ┃    ┃  ┃  ┃
━━╋━━━━━━━━━━╋━━╋━━━━╋━━╋━━╋━━━━━━━━
  ┃  1.折旧费     ┃  ┃    ┃  ┃  ┃按固定资产X1%计
━━╋━━━━━━━━━━╋━━╋━━━━╋━━╋━━╋━━━━━━━━
  ┃  2.修理费     ┃  ┃    ┃  ┃  ┃按固定资产X2%计
━━╋━━━━━━━━━━╋━━╋━━━━╋━━╋━━╋━━━━━━━━
  ┃  3.管理费     ┃  ┃    ┃  ┃  ┃按固定资产X3%计
━━╋━━━━━━━━━━╋━━╋━━━━╋━━╋━━╋━━━━━━━━
  ┃   合计      ┃  ┃    ┃  ┃  ┃
━━╋━━━━━━━━━━╋━━╋━━━━╋━━╋━━╋━━━━━━━━
五 ┃副产品及其他回收费 ┃  ┃    ┃  ┃  ┃
━━╋━━━━━━━━━━╋━━╋━━━━╋━━╋━━╋━━━━━━━━
  ┃   合计      ┃  ┃    ┃  ┃  ┃
━━╋━━━━━━━━━━╋━━╋━━━━╋━━╋━━╋━━━━━━━━
六 ┃产品车间(装置)成本 ┃  ┃    ┃  ┃  ┃
━━╋━━━━━━━━━━╋━━╋━━━━╋━━╋━━╋━━━━━━━━
七 ┃  企业管理费   ┃  ┃    ┃  ┃  ┃
━━╋━━━━━━━━━━╋━━╋━━━━╋━━╋━━╋━━━━━━━━
八 ┃  工厂成本    ┃  ┃    ┃  ┃  ┃
━━┻━━━━━━━━━━┻━━┻━━━━┻━━┻━━┻━━━━━━━━
  注:中间产品成本估算至表中一~六项;最终产品成本估算至表中一~八项。
八、定员表
表4-7
━━┳━━━┳━━━━━━━━━┳━━━┳━━━┳━━━┳━━━┳━━━
序 ┃   ┃   每班定员   ┃管 理┃操 作┃轮 休┃ 合 ┃ 备
  ┃名 称┣━━━━┳━━━━┫   ┃   ┃   ┃   ┃
号 ┃   ┃生产工人┃辅助工人┃人 员┃班 次┃人 员┃ 计 ┃ 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   ┃   ┃   ┃   ┃
━━┻━━━┻━━━━┻━━━━┻━━━┻━━━┻━━━┻━━━┻━━━
九、车间(装置)生产控制分析表
表4-8
━━┳━━━━┳━━━━┳━━━━┳━━━━┳━━━━┳━━━━━
序号┃取样地点┃分析项目┃分析方法┃控制指标┃分析次数┃备  注
━━╋━━━━╋━━━━╋━━━━╋━━━━╋━━━━╋━━━━━
  ┃    ┃    ┃    ┃    ┃    ┃
━━┻━━━━┻━━━━┻━━━━┻━━━━┻━━━━┻━━━━━
十、三废排量及有害物质含量
表4-9
━┳━━┳━┳━━━┳━━━┳━━━━━━━━┳━━━┳━━━┳━━┳━
序┃  ┃温┃压力G ┃   ┃   排放量   ┃ 组成 ┃国家排┃  ┃
 ┃废物┃度┃   ┃排出点┣━━┳━━┳━━┫   ┃   ┃处理┃备
号┃名称┃℃┃ MPa ┃   ┃单位┃正常┃最大┃及含量┃放标准┃意见┃注
━╋━━╋━╋━━━╋━━━╋━━╋━━╋━━╋━━━╋━━━╋━━╋━
1┃  2┃ 3┃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12
━╋━━╋━╋━━━╋━━━╋━━╋━━╋━━╋━━━╋━━━╋━━╋━
 ┃  ┃ ┃   ┃   ┃  ┃  ┃  ┃   ┃   ┃  ┃
━┻━━┻━┻━━━┻━━━┻━━┻━━┻━━┻━━━┻━━━┻━━┻━
十一、管道材料控制
  1.管道材料控制说明 说明车间(装置)内主要管道的元件和材料的选取原则,特种材料和阀门和国内外采购或分交意见等。
  2.管道材料控制表
表4-10
━┳━━━┳━━┳━━━━━━┳━━━━━━━━━━━━━━━━━━━━━━━
 ┃   ┃  ┃ 操作条件 ┃         管路元件选定
序┃管道等┃介质┣━━━┳━━╋━━━━━┳━━━━┳━━━━━━┳━━━━━
 ┃   ┃  ┃压力G ┃温度┃  管子  ┃ 阀门  ┃  法  兰 ┃  垫片
号┃级代号┃名称┃   ┃  ┣━━┳━━╋━┳━━╋━━┳━━━╋━━┳━━
 ┃   ┃  ┃ MPa ┃ ℃ ┃名称┃材质┃名┃型号┃名称┃标准及┃名称┃材质
 ┃   ┃  ┃   ┃  ┃  ┃  ┃称┃  ┃  ┃材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表格
一、设备一览表
  “设备一览表”的格式和内容见《样图和表格》表4-1。
  按流程顺序,分工序填写,设备位号编制应与“施工图统一规定”相一致。
二、材料表
  工艺“材料表”系指配管材料表,其格式和内容见《样图和表格》表4-2。
━━┳━━━━┳━━━┳━━━━━━━━━┳━━━━━━━━━━━
  ┃ 类别 ┃材料表┃  要   求  ┃   概    算
━━╋━━━━╋━━━╋━━━━━━━━━╋━━━━━━━━━━━
 1 ┃复用设计┃  出 ┃分清细目,按类填写 ┃按项细算
━━╋━━━━╋━━━╋━━━━━━━━━╋━━━━━━━━━━━
 2 ┃一般设计┃ 估出 ┃按类粗分,仅供参考 ┃按项粗算
━━╋━━━━╋━━━╋━━━━━━━━━╋━━━━━━━━━━━
 3 ┃ *新设计┃ 不出 ┃         ┃按设备费的××%估算
━━┻━━━━┻━━━┻━━━━━━━━━┻━━━━━━━━━━━
  *新设计 一般指开发性设计、中试或中试放大设计。
第三节 图纸
一、工艺流程图
  内容包括
  1.流程图图例符号与说明
  至设备位号、管线代号、自控符号、管道等级代号的编制规定与说明(见化工工艺施工图设计规定,管道代号目前初步设计可只写物料、主项及管道直径×壁厚);
  至流程图图例。
  2.工艺流程图
  至表示出全部设备,主要设备应画出其结构特征。注出设备位号及其特征参数,如:塔板数、热负荷、工艺要求的位差及重要的操作控制指标;
  至画出主要物料管线,并逐项标注:“介质代号-公称直径-管道等级代号”。公用系统管道只画进、出口接管,不画排放系统、开停工管路,但应画出主管上的旁路及催化剂升温、还原管路等;
  至表示出全部检测控制仪表,及分析取样点,但不表示就地安装的温度计和压力表。
  3.数据表
  流程图和数据表可以合并,也可以分别单独绘制。
二、公用系统流程图及平衡图
  内容包括:各种水、汽、气等平衡图,表示出:
  至进出车间(装置)界区的流量、压力和温度;
  至车间(装置)内各设备的用量、进出口温度和压力。
三、布置图
  1.车间(装置)平面布置图
  内容包括
  至画出车间(装置)界区的范围、方位、尺寸和坐标;
  至画出车间(装置)界区内各构筑物的位置和特征;
  至画出俯视图上主要的露天设备(不注位号和定位尺寸)和管道廊架。
  2.设备布置图(1∶100)
  至画出有关的构筑物,标出轴线与尺寸;
  至画出全部设备,并注明位号和定位尺寸(不表示安装方位);
  至各主要设备均应有剖视图。
第五章 空压站、氮氧站、冷冻站
第一节 空压站
一、说明书
  1.全厂压缩空气需要量和质量要求。
  2.全厂净化压缩空气的需要量和质量要求 写明含尘量、含油量、含湿量(或露点)、温度、压力等。
  3.净化方法及设施 说明空气压缩机的类型、空气干燥装置采用的干燥剂种类、再生方式、切换周期等。
  4.主要设备的选择 说明主要设备的型号、规格、能力和需要台数,以及设计中考虑的设备能力余量和发展余地。
  5.工艺流程说明,干燥器再生步骤,并说明温度、压力等主要操作条件。
  6.水、电、汽等主要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4)。
  7.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情况,及余热利用等。
  8.人员表(见工艺表4-6)。
  9.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二、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三、图纸
  1.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2.压缩空气分配图(样图略)。
  3.净化压缩空气分配图(样图略)。
第二节 氮氧站
一、说明书
  1.全厂氮气氧气需用量及纯度 说明全厂需用的氮气、氧气、液态氮、液态氧的用量及纯度、温度、压力的要求,用户使用的形式,功用和用于参加化学反应、催化剂升温、还原用氮、事故用氮量、吹扫用氮量等。当使用装置较多时,应分装置列表说明。
  2.空分设备的选型及主要参数 根据全厂使用气量及纯度,说明选用空分设备的原则,空分设备的产气量及输出气量,产品纯度,连续运输周期,起动时间,解冻时间等。
  3.流程特点 说明工艺流程叙述物料流经设备的顺序,各步骤的功用及主要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等)的先进可靠性、经济合理性、产品的贮存方式(液态贮存或气态贮存)、贮存的时间,满足各装置不同工艺要求的方式。
  4.氧气充瓶 叙述氧气充瓶的规模及合理性。
  5.氮氧站组成及布置。
  6.动力消耗定额及辅助材料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5)。
  7.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情况,膨胀功及余热利用情况等。
  8.原材料消耗定额及消耗量(见工艺表4-4)。
  9.人员表(见工艺表4-6)。
  10.氮氧站成本估算(见工艺表4-8)。
  11.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12.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二、设备一览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1)
三、材料表(格式见《样图和表格》表4-2)
四、图纸
  1.工艺流程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2.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3.设备布置图(深度同工艺,样图略)。
第三节 冷冻站
一、说明书
  1.设计条件 全厂(或界区内)各装置(或车间、工段、设备)用冷量、用冷方式、用冷温度等级(或范围)以及全年用冷量变化情况,可按表5-1形式列出;工艺对冷冻站的特殊要求(兼作回流、物料加压输送,提供人低温热源--热泵等)。
  可供冷冻站利用的冷、热(能)的参数、数量、性质及变化情况。
  其他外部条件(制冷剂、载冷剂、冷冻油、压缩空气、软水等来源)。
  2.制冷方式及工况 根据用冷量和参数,结合当地能源、冷源(冷却水)的价格和供应情况、投资情况、冷冻站总图位置与供冷范围,确定经济合理的制冷方式、制冷参数、系统划分、设计制冷量、制冷剂及其种类等。
表5-1       全厂用冷负荷及参数表
━┳━━━━━━━━━━┳━━┳━━━━━━━━━━━┳━━━━┳━━━
序┃          ┃用冷┃  用冷量, kcal/h  ┃    ┃
 ┃用冷装置(或车间、工 ┃温度┃   kcal/t产品*   ┃ 用冷 ┃
 ┃段、设备)名称(位号) ┃等级┣━━━┳━━━┳━━━┫方式*** ┃备 注
号┃          ┃ ℃ ┃夏季**┃冬 季┃过渡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单位化工产品计表示时,必须说明小时产量大小,例:19×10e4cal/t合成氨,小时产量10t/h。
  ** 也可改用“最大”、“最小”、“平均”。
  *** 间歇用冷应说明班次、时间。
  3.流程简述 分不同系统简述制冷剂和载冷剂(直接制冷时无)通过设备的顺序及状态(物态、温度、压力)的变化,主要操作条件,自动控制水平,负荷调节方式及保安措施。
  4.生产制度、年操作日、连续或间断生产情况、生产班次。
  5.水、电、汽、冷冻机油、夺缩空气、软水等主要消耗指标(见工艺表4-5)。
  6.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情况,余热利用情况,节能效益。
  7.定员表(见工艺表4-6)。
  8.管道材料控制(同工艺表4-10或包括在第四章第一节十一中)。
二、表格
  1.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2.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三、图纸
  带控制点流程图(深度同化工工艺,样图略)。
  平面布置图(深度同化工工艺,样图略)。
  冷量分配图(当系统复杂、冷量用户多时绘制,样图略)。
第六章 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概述
  1.设计任务及分工范围 说明外部工艺及供热管道设计所包括的设计范围、设计分工、输送的介质及各部位的设计界限等。
  2.生产规模及远景规划 说明工厂主要产品的近期和远期的生产规模以及管道、管架的设计能力和发展远景规划、预留措施等(利用老厂原有外管管道和管架扩建时要进行核算)。
二、管道的敷设
  1.敷设原则及敷设方式 阐明管道的敷设原则、敷设方式、敷设路级以及各段管架、管沟的结构形式、外形尺寸、材料和主要控制标高等。
  2.技术方案的选定 对全厂性的技术方案,应阐述其选择依据及其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
  当管道穿越特殊地区,如沼地、河流、峡谷、陡坡等,应有特殊技术方案。方案中应包括管道敷设方法、管架结构形式、管架材料、管道的热补偿、保温以及其他特殊措施等。必要时应进行多方案比较,并阐述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可靠性。
三、管道设计
  1.管道系统的叙述 按介质分类说明各主要管道系统的介质名称、运行参数、负荷、输送特性以及管道的互换使用、切换等情况。
  2.计量仪表及主要阀件的选择 按系统说明管道上设置的仪表、主要的控制阀件等的型号、规格、测量参数、控制参数、操作特点和其他要求等。
  3.管道材质的选择 按管道系统或介质特性,说明各管道、阀门、管件等对选用材质及特殊材质(不锈钢、衬里、非金属材料等)的要求。
  4.管道的特殊要求 按系统分别叙述管道的酸洗、脱脂、吹扫、放空、导淋、疏水、取样、伴热、套管、减压、防雷、防静电、热补偿等特殊要求及措施。
  5.管道保温(冷)及防腐 分别说明工程中需保温(冷)、防腐的管道类别、特性参数、材质要求、结构特点及特殊要求等。
四、管道的维修及人员编
  说明外部工艺供热管道的维修项目、内容和所需要的维修设备等。
  管道维修的定员可根据情况在水汽车间或机修车间定员合并考虑。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说明设计中待解决的问题,协调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
六、全厂外部管道一览表
  将全厂外部管道按介质分类,全部填入表6-1中。
表6-1
━┳━━━┳━━━━━━━━━━━┳━━━━━━━━━━━━━━━━┳━┳━┳━
序┃介 质┃   管    道   ┃    操  作   条  件   ┃保┃防┃
 ┣━┳━╋━┳━┳━┳━━┳━━╋━┳━━┳━┳━━━┳━━┳━━┫温┃腐┃备
 ┃代┃名┃自┃至┃长┃公称┃管道┃温┃ 压 ┃状┃ 重 ┃ 流 ┃ 流 ┃ ┃ ┃
 ┃ ┃ ┃何┃何┃度┃直径┃  ┃度┃ 力 ┃ ┃ 度 ┃ 量 ┃ 速 ┃情┃情┃注
号┃号┃称┃处┃处┃m ┃ mm ┃等级┃℃┃ MPa┃态┃ kg/m3┃t/h ┃m/s ┃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 材料估算表
  按管材、管件、法兰、阀门、钢材、有色金属、非金属、保温材料、防腐材料以及其他材料的顺序,将工程中所用材料填入表中(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工艺及供热外管道系统图
  1.系统图应绘制在简要的全厂总平面图上。图上只绘出系统管道及管道有关的界区的建筑物的简图,各建筑物应标注名称及主项代号,其他一律不表示。
  2.系统图中的管道应标注管内介质代号或名称、公称直径、管道等级、介质流动方向、控制阀门、计量仪表、管道变径等。
  对于管道安装的附属管件、法兰、盲板、放空疏水、补偿等均不表示。
  3.管道系统图中管道的走向,应与管道的敷设情况及车间进出口方位基本一致。
二、管架布置平面图
  1.管架布置平面图应具有总平面图的内容,即应表示出界区、厂房、道路、铁路、露天设备、厂区围墙、坐标格网等。
  2.管架布置平面图上的管架和管沟应按图例规定绘制,并应标注主要管架和管沟的中心线坐标或与道路、厂房的相对距离。必要时需绘制各类管架的立面简图,并标注其主要外形尺寸及控制标高等。
  3.图中管架不需编号,也不注间距尺寸,与管架无关的界区和建筑物可不示出。
第七章 中央化验室
第一节 说明书
一、中央化验室设置的目的和任务。
  说明设置中央化验室和附设研究室的目的、任务及其与车间化验室的关系和分工原则。
二、中央化验室的规模、面积确定,以及对周围环境、采暖通风的要求(如恒温、恒湿、空调等)。
三、说明中央化验室的供水量及需用的气体管线的种类。
四、说明中央化验室的组成及布置。
五、中央化验室的组织分工及定员(同工艺表4-6)。
第二节 设备仪器表
  提出主要设备及仪器,注明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见《样图和表格》表4-1)。
第三节 图纸
  中央化验室平面布置图。
第八章 设备(含工业炉)
第一节 概述
  分车间叙述设备概况,如设备设计特点、设备总台数、总重量以及在制造、运输、安装上有特殊要求的说明。
一、主要设备和工业炉的设计原则、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生产能力、炉子使用的燃料、节能措施等,并说明其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制造可能性、与国内外同类设备的比较等。
二、高温、高压、低温、选用贵重金属及特殊防腐材料的选择。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设备技术特性表
一、非定型化工设备技术特性表(附简图)
  1.表示主要设备结构简图和技术特性、管口及用途、主要尺寸、主要连接尺寸和制造要求的文件。表格形式及填写示例见《样图和表格》表5-1~5-8。
  2.简图可用单线(粗实线)绘制。如需表示局部结构时,以局部放大图表示。见《样图和表格》表5-1简图示例。
  3.简图的尺寸标注、主要零件和部件的件号与材料、重量的表示方法参考总图(可简单些)。
  4.结构简单的槽、罐设备可不出特性表,在工艺设备表列出即可,其主要尺寸材质、重量等由设备专业提供。
二、泵、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工业炉、容器、其他定型设备等的技术特性表,见《样图和表格》表5-1~5-8,由设备专业根据工艺提出的设备条件编制。
第三节 主要设备总图
一、一般工艺流程中的关键设备、加工制造复杂的设备、材质特殊的设备、工业炉均需绘制总图。
二、总图中应表示设备的主要结构和尺寸、技术特性、管口表、设备总重及按材质分类计重,贵重金属的重量应尽量准确,以满足概算估价和主标题栏的要求。
三、设备的主要结构应在总图中表示清楚。当某一部分的结构复杂,在一张总图中无法表示清楚、而该部分又涉及设备的方案时,可分数张图纸绘制或单独编制零部件图。工业炉上的框架、平台、顶棚及金属烟囱,用双点划线表示。
四、下列尺寸必须在总图中表示
  1.外形尺寸:总高、总宽、总长等。
  2.主要尺寸:设备直径、夹套直径、设备壁厚、夹套壁厚、封头底盖的壁厚、搅拌轴直径、搅拌器直径、搅拌器旋转方向、填料塔的填料型式及填料层高度、板以式塔型式的板间距和塔板数、换热器的管板厚度壳程折流档板间距、数量及圆缺尺寸、换热管的规格如排列形式、工业炉内净空尺寸、炉体外墙尺寸、炉顶和炉底高度、烟囱顶口标高、各层平台标高、炉体内宽、炉体外墙宽、烧嘴定位尺寸、风机、烟囱的定位尺寸等。
  3.主要动作极限位置尺寸。
  4.连接尺寸:管口的连接尺寸在管口表中表示,按装连接尺寸仅表示地脚螺栓规格、数量和中心孔位置。
五、主要的零件、部件的件号与材料
  1.总图中仅对主要零件、部件编独立的件号,如壳体、支座、电动机、减速机、搅拌器、联轴器、密封装置、机架、管板、列管折流板、塔盘、液体喷淋装置、填料等。
  2.零部件的材料相近(如A3F、A3、10号钢),而且又彼此相连,可仅按部件引出件号。材料按主要零件的材料标注,如筒体、封头材料为A3,接管材料为10号钢,夹套材料为A3F,则可用一个件号引出,统称为壳体,材料填作A3。
  3.零件彼此相连,但材质不相近,必须按材质不同分别引出件号,如筒体为不锈钢,夹套为碳钢,则分别编制件号。
  4.部件的材料栏内应填写主要材料的名称,仅对电动机、减速机等部件以斜细实线表示。
六、技术要求
  下列技术要求必须在总图中注明:
  1.设备制造的总的要求如JB741-80等;
  2.设备无损探伤和压力试验的要求;
  3.对于材料、制造、试验、包装、运输等特殊的要求,如大型设备要求整体热处理、高压差换热器管子和管板的接头作氨气气密性试验、设备超限运输等。
七、重量
  1.一般材料的零部件重量和设备总重不计小数点后的数值,在100kg以上时,末位数1~4进到5,6~9进到10。贵重材料零部件重量按本章第三节二的要求。
八、设备总图的技术特性已包括技术特性表的全部有关内容时,可不出技术特性表及简图。
第九章 自动控制
第一节 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采用的标准规范
二、设计范围
  概述全厂化工过程检测,控制系统和辅助生产装置自动控制设计的内容,与制造厂成套供应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分工,与外单位协作的设计项目的内容和分工等。
三、全厂自动化水平
  说明有关的规定要求,选择方案的原则。必要时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确定的方案。
  概述总体控制方案的范围和内容,全厂各车间或工段的自动化水平,集中程度;说明全厂各车间或工段须设置的控制室,控制的对象和要求,控制室设计的主要规定,全厂控制室布点的合理性等。
四、信号及联锁
  概述化工过程及重要设备的事故联锁与报警内容,信号及联锁系统的方案选择的原则。论述系统方案的可靠性。复杂的联锁系统应绘制原理图。
五、环境特征及仪表选型
  1.说明工段(或装置)的环境特征、自然条件等对仪表选型的要求。
  2.概述仪表的原则及总的情况,仪表选型的合理性、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并且具体说明各类仪表的选型。
  3.仪表的防火、防爆、防高温、防冻、防堵、防电磁干扰、防日晒、雨淋等防护措施。
六、复杂控制系统
  用原理图或文字说明其具体内容,在生产中的作用及重要性。
七、动力供应
  1.仪表用压缩空气
  (1)说明仪表用压缩空气的来源,自控设计的分工范围。
  (2)提出仪表压缩空气的总用量,压力及质量要求。
  2.仪表用电源
  (1)说明仪表用电的来源,自控设计的分工范围。
  (2)提出仪表用电量、电压、频率等质量要求。
  (3)论述仪表电源供电可靠性要求及其相应的保证措施。
  3.仪表用其他动力供应
  内容要求与“仪表用压缩空气”和“仪表用电源”同。
八、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1.特殊仪表订货中的问题及解决意见。
  2.新技术、新仪表的采用及注意事项。
  3.其他需要说明的重大问题及解决意见。
第二节 表格
一、自控设备表
表9-1
━━┳━━┳━━┳━┳━┳━┳━┳━━━━━━━━━━━━━━━┳━━━
仪表┃检测┃仪表┃型┃数┃安┃安┃    操 作 条 件     ┃ 备
  ┃点名┃名称┃ ┃ ┃装┃装┣━━━┳━━┳━━┳━━━━━┫
  ┃称 ┃及 ┃号┃ ┃地┃图┃介质及┃温度┃表压┃流量或液位┃
型号┃  ┃规格┃ ┃量┃点┃号┃重 度┃ ℃ ┃MPa ┃     ┃ 注
━━╋━━╋━━╋━╋━╋━╋━╋━━━╋━━╋━━╋━━━━━╋━━━
  ┃  ┃  ┃ ┃ ┃ ┃ ┃   ┃  ┃  ┃     ┃
━━┻━━┻━━┻━┻━┻━┻━┻━━━┻━━┻━━┻━━━━━┻━━━
  所有生产过程的检测、控制系统选用的仪表设备、仪表盘箱、变送器箱、报警器、辅助的自动控制设备等,均按控制点的类别、依控制点位号的顺序,按照要求填写(见表9-1)。
二、自控设备汇总表
  按仪表盘成套仪表和非仪表盘成套仪表两部分,依一定的顺序将自控设备表中的仪表设备分别进行汇总,最后按类别列出小计和总的仪表设备台、件数(表9-1)。
三、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
二、控制室平面布置图
  可与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在同一张图纸上。
三、复杂控制系统图
四、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可与工艺专业合出此图。
  注:若为方案设计则可取消自控设备表、仪表盘正面布置框图内容。
第十章 供电
第一节 供电概述
一、设计范围
  说明设计包括的项目内容,各协作单位的设计分工及衔接关系。
二、电源状况
  概述与工厂有关的电力系统的发电厂及区域变电站的位置、距离、装机设备容量、系统主结线、构成的电源数量,增加用户的条件及远近期短路容量等情况。
  如系老厂改造,还需说明厂内供电系统现状。有自备电站亦可以说明。
三、负荷等级供电要求
  说明全厂最大用电容量,其中一、二、三级负荷各多少,高压用电设备台数及单台容量范围;各级负荷的供电要求及解决的办法,包括采用小型事故电源、应急电源、重要负荷电源的配备情况。
四、全厂用电负荷及功率因数补偿
  列出全厂负荷统计表,包括自备电站发电容量及由外电网供不足电力的负荷多少(表10-1)。
  说明功率因数补偿的指标要求,补偿的容量和方法。
五、短路电流计算及限流方式的选择
  对选定的系统主结线,应验算正常最大运行方式下各短路点的短路电流,当系统结线中文件选择存在两个以上可比方案时,还应进行多方案短路电源验算和技术经济比较,可采用表10-2及表10-3形式。对限流措施根据远近期系统短路容量情况,说明分期处理的办法。
六、主要设备材料的选择
  列出表10-4说明。
七、全厂高压供电系统及各级电压的选择
  概述选定的总变电所或自备发电站的容量及主结线的特点,工厂的输入电压以及各级配电电压等级的选定。二次配电所及车间变电所的数量、容量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阐述。对较大或复杂的方案还需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说明或列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表10-3)。
八、分期建设的规定和办法的说明
九、外部协作条件及协议的主要内容,若得不到应有的协议时,可作为存在问题的说明
十、总变电所及高压配电所
十一、总变电所主变压器的选择(见表10-1)。
表10-1  总变电所配电所6~10kV负荷计算表
━┯━━━━━━━┯━━━━━┯━━━━━━━┯━━━━━━━━┯━━━━━
序│       │ 安装台数 │ 设 备 容 量 │需 要 容 量 │
 │       ├──┬──┼───┬───┼──┬──┬──┤
 │用电设备名称 │ 常 │ 备 │总容量│常 用│ Pp │ Qp│ Sp│ 备  注
 │       │  │  │   │容 量│  │  │  │
号│       │ 用 │ 用 │ kW  │ kW │ kW │kVAR│kVA │
─┼───────┼──┼──┼───┼───┼──┼──┼──┼─────
1 │××电动机  │ × │ × │ × │ × │× │ ×│  │对同步机Qp
 │       │  │  │   │   │  │  │  │为负荷值
─┼───────┼──┼──┼───┼───┼──┼──┼──┼─────
×│ ……    │ × │ × │ × │ × │× │ ×│  │
─┼───────┼──┼──┼───┼───┼──┼──┼──┼─────
×│××变电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容补偿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 ×│ ×│
─┼───────┼──┼──┼───┼───┼──┼──┼──┼─────
×│主变压器损耗 │ × │ × │   │   │× │ ×│  │
─┼───────┼──┼──┼───┼───┼──┼──┼──┼─────
×│电抗器损耗  │ × │ × │   │   │× │ ×│  │
─┼───────┼──┼──┼───┼───┼──┼──┼──┼─────
×│电源侧总负荷 │ × │ × │ × │ × │ ×│ ×│ ×│
─┼───────┼──┴──┴───┴───┴──┴──┴──┴─────
×│全厂总功率因数│   应≥0.9
─┼───────┼────────────────────────────
×│主变压器选择 │   ×台××kVA
─┼───────┼──┬──┬───┬──────────────────
×│自备发电站容量│ × │ × │ × │     发电机×台××kW
─┼───────┼──┼──┼───┼──────────────────
×│需外电网供不足│ × │ × │ × │
 │电力的负荷  │  │  │   │
━┷━━━━━━━┷━━┷━━┷━━━┷━━━━━━━━━━━━━━━━━━
表10-2     限流方案和短路电流计算表
━━━━━┯━━━━━┯━━━━━┯━━━━━━━━━━━━━━┯━━━
 方案Ⅰ │ 方案Ⅱ │     │   短路时各参数      │
─────┼─────┤  短  ├──┬──┬──┬──┬──┤
     │     │     │ 短 │短初│短稳│冲电│短大│备
     │     │  路  │ 路 │路始│路态│击流│路有│
     │     │     │ 容 │电值│电值│短值│电效│
     │     │  点  │ 量 │流 │流 │路 │流值│
     │     │     │ S' │  │  │  │最 │注
     │     │     │  │ I' │ I∞│ ich│ Ich│
     │     │     │ kA │ kA │ kA │ kA │ kA │
     │     ├─┬───┼──┼──┼──┼──┼──┼───
     │     │ │方案Ⅰ│  │  │  │  │  │
     │     │K1├───┼──┼──┼──┼──┼──┤
     │     │ │方案Ⅱ│  │  │  │  │  │
     │     ├─┼───┼──┼──┼──┼──┼──┤
     │     │ │方案Ⅰ│  │  │  │  │  │
     │     │K2├───┼──┼──┼──┼──┼──┤
     │     │ │方案Ⅱ│  │  │  │  │  │
     │     ├─┼───┼──┼──┼──┼──┼──┤
     │     │ │方案Ⅰ│  │  │  │  │  │
     │     │K3├───┼──┼──┼──┼──┼──┤
     │     │ │方案Ⅱ│  │  │  │  │  │
─────┴─────┼─┴───┴──┴──┴──┴──┴──┤
绘出各方案系统元件电抗│                    │
图, 所有电抗标么值均以│                    │
100MVA为基准     │                    │
━━━━━━━━━━━┷━━━━━━━━━━━━━━━━━━━━┷━━━
表10-3       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表
━━┯━━━━━━━━┯━━━━━━━━━━━━━━┯━━━━━━━━━━━━
  │        │    方案Ⅰ特点     │    方案Ⅱ特点
序 │        ├──┬──┬─────┬──┼──┬──┬───┬──
  │ 项 目 名 称 │ 设 │ 数 │ 计算式及 │ 计 │ 设 │ 数 │ 计算 │计
  │        │ 备 │  │     │ 算 │ 备 │  │ 式及 │算
号 │        │ 规 │  │     │ 值 │ 规 │  │   │值
  │        │ 格 │ 量 │ 参  数 │万元│ 格 │ 量 │ 参数 │万元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投资, 万元   │  │  │     │  │  │  │   │
1 │变电设备    │  │  │     │  │  │  │   │
2 │配电设备    │  │  │     │  │  │  │   │
3 │线  路    │  │  │     │  │  │  │   │
4 │建构筑物    │  │  │     │  │  │  │   │
5 │其他(方案所需其 │  │  │     │  │  │  │   │
  │他部分的投资)  │  │  │     │  │  │  │   │
  ├────────┼──┼──┼─────┼──┼──┼──┼───┼──
  │  投资合计   │  │  │     │××│  │  │   │××
──┼────────┼──┼──┼─────┼──┼──┼──┼───┼──
  │年运行费,万元  │  │  │     │  │  │  │   │
1 │设备折旧维护费 │  │  │     │  │  │  │   │
2 │线路折旧维护费 │  │  │     │  │  │  │   │
3 │建筑折旧维护费 │  │  │     │  │  │  │   │
4 │生产用电费   │  │  │     │  │  │  │   │
5 │电能消耗费   │  │  │     │  │  │  │   │
6 │人员工资    │  │  │     │  │  │  │   │
7 │其他      │  │  │     │  │  │  │   │
──┼────────┼──┼──┼─────┼──┼──┼──┼───┼──
  │运行费合计   │  │  │     │××│  │  │   │××
──┼────────┼──┼──┼─────┼──┼──┼──┼───┼──
  │回收期, 年   │  │  │     │  │  │  │   │
━━┷━━━━━━━━┷━━┷━━┷━━━━━┷━━┷━━┷━━┷━━━┷━━
  注:各方案相同的部分可以不计。若对比两个及两个以上方案的总投资时,可列出对比表或在论述方案优点时,加以说明。
表10-4      高压设备及材料选择表
━━━━━━━━━┳━━┳━━━┳━━━━┳━━━┳━━━━┳━━━━┳━━┳━━━┳━
         ┃型号┃允许最┃允许最大┃额定断┃设备t 秒┃次暂态与┃假想┃选择的┃备
         ┃及 ┃大电流┃全电流有┃流容量┃内允许热┃稳定短路┃时间┃电断截┃
  分 项 名 称  ┃规格┃幅值 ┃效  值┃   ┃稳定电流┃电流比值┃  ┃面  ┃
         ┃  ┃im>ich┃ Im>Ich ┃ Sd>S'┃ It>I∞ ┃ I'/I∞ ┃tis ┃ mm2 ┃注
━━━━━━━━━╋━━╋━━━╋━━━━╋━━━╋━━━━╋━━━━╋━━╋━━━╋━
  35~101kV油  ┃  ┃   ┃    ┃   ┃    ┃    ┃  ┃   ┃
  无油断路器  ┃  ┃ ×>×┃ ×>× ┃ ×>×┃ ×>× ┃    ┃  ┃   ┃
━━━━━━━━━╋━━╋━━━╋━━━━╋━━━╋━━━━╋━━━━╋━━╋━━━╋━
  6~10kV油   ┃  ┃   ┃    ┃   ┃    ┃    ┃  ┃   ┃
  无油断路器  ┃  ┃ ×>×┃ ×>× ┃ ×>×┃ ×>× ┃    ┃  ┃   ┃
━━━━━━━━━╋━━╋━━━╋━━━━╋━━━╋━━━━╋━━━━╋━━╋━━━╋━
  35~110kV   ┃  ┃   ┃    ┃   ┃    ┃    ┃  ┃   ┃
  隔离开关   ┃  ┃ ×>×┃ ×>× ┃   ┃    ┃    ┃  ┃   ┃
━━━━━━━━━╋━━╋━━━╋━━━━╋━━━╋━━━━╋━━━━╋━━╋━━━╋━
  10kV隔离开关 ┃  ┃ ×>×┃ ×>× ┃   ┃    ┃    ┃  ┃   ┃
━━━━━━━━━╋━━╋━━━╋━━━━╋━━━╋━━━━╋━━━━╋━━╋━━━╋━
   35~110kV   ┃  ┃   ┃    ┃   ┃    ┃    ┃  ┃   ┃
   电流互感器  ┃  ┃ ×>×┃ ×>× ┃   ┃ ×>× ┃    ┃  ┃   ┃
━━━━━━━━━╋━━╋━━━╋━━━━╋━━━╋━━━━╋━━━━╋━━╋━━━╋━
   6 ~ 10kV   ┃  ┃   ┃    ┃   ┃    ┃    ┃  ┃   ┃
   电流互感器  ┃  ┃ ×>×┃ ×>× ┃   ┃ ×>× ┃    ┃  ┃   ┃
━━━━━━━━━╋━━╋━━━╋━━━━╋━━━╋━━━━╋━━━━╋━━╋━━━╋━
  其他:电抗器,  ┃  ┃   ┃    ┃   ┃    ┃    ┃  ┃   ┃
    母线等  ┃  ┃   ┃    ┃   ┃ ×>× ┃    ┃  ┃   ┃
━━━━━━━━━╋━━╋━━━╋━━━━╋━━━╋━━━━╋━━━━╋━━╋━━━╋━
  6~10kV 电缆  ┃  ┃   ┃    ┃   ┃  ×  ┃  ×  ┃ × ┃  × ┃
(0.2s、0.8s、14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对大型电动机起动电压水平的验算及主变压器容量的最后选定,限制压降的措施合理。
十三、总变电所型式
  说明采用户内或户外式的依据和理由,尽量能提供电力部门已有的规定污秽等级标准。
十四、控制、信号及计量
  说明集中控制的回路对象,分散就地控制的回路对象,各种信号的实现方式。
  小接地电流信号装置的装设说明。
  全厂电能总计量装设地点及计量方式的说明。
十五、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按照各进出回路保护对象说明继电保护所采用的方式分别编写。
  高压系统中采用的自动装置及其性能要求。
十六、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
  说明大量过电压保护的对象及措施。对防御静电电容器,高压开关的操作过电压和大容量整流装置,对消除交流侧高次谐波电压的措施。
十七、操作电源及直流系统
  说明总变电所二次高压配电所采用的操作电源及其主要设备容量和数量。应有直流负荷计算或确定经常负荷及事故负荷数据。
十八、全厂车间变电所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见表10-5)
十九、全厂供电外线及道路照明
二十、厂区线路选型及敷设方式
  说明全厂供电线路采用的敷设方式及原则。
二十一、道路照明种类、照明线路的敷设方式及照明控制方式
二十二、全厂接地、接零和防静电
  说明电气设备接地、接零的要求,采用的各种接地电阻值和共用的接地电阻值;说明6~10kv系统接地电流计算及补偿措施;接地网材质、规格及其敷设要求;说明防静电的措施。
二十三、车间配电
表10-5    车间变电所负荷及变压器选择表
━━┯━━━━━━┯━━━━━━━━━┯━━━━━━━━━━━┯━━┯━
  │      │         │380V及220V动力及照明 │ 总 │
  │车间及用电设│  6~10kV动力  ├─────────┬─┤ 计 │备
  │备机械名称 │         │   380V动力  │照│ 视 │
  │(按不同工作 ├────┬────┼────┬────┤ │ 在 │
  │制分类开列) │设备容量│需要容量│设备容量│需要容量│明│ 容 │
  │      │    ├─┬──┤    ├─┬──┼─┤ 量 │注
  │      │  kW  │kW│kVAR│ kW  │kW│kVAR│kW│kVA │
──┼──────┼────┼─┼──┼────┼─┼──┼─┼──┼─
1. │ ××车间  │    │ │  │    │ │  │ │  │
1.1│ ××机   │    │ │  │ ×× │XX│××│XX│  │
1.2│ …………  │    │ │  │    │ │  │ │  │
1.3│ …………  │    │ │  │    │ │  │ │  │
──┼──────┼────┼─┼──┼────┼─┼──┼─┼──┼─
  │ 车间小计  │    │ │  │ ×× │XX│××│XX│  │
──┼──────┼────┼─┼──┼────┼─┼──┼─┼──┼─
2. │ ××车间  │    │ │  │    │ │  │ │  │
2.1│ ××机   │    │ │  │  ×× │XX│××│XX│  │
2.2│ …………  │    │ │  │    │ │  │ │  │
2.3│ ××××  │    │ │  │    │ │  │ │  │
──┼──────┼────┼─┼──┼────┼─┼──┼─┼──┼─
  │ 车间小计  │    │ │  │  ×× │XX│××│XX│  │
  │      │  kW  │kW│kVAR│ kW  │kW│kVAR│kW│kVA │
──┼──────┴────┼─┼──┼────┼─┼──┼─┼──┼─
  │其他车间同上     │ │  │    │ │  │ │  │
──┼───────────┼─┼──┼────┼─┼──┼─┼──┼─
  │ 1~n车间合计     │ │  │    │ │  │ │  │
  │分别乘以有功、无功同时│ │  │    │XX│××│XX│  │
  │系数, 并考虑线路及变压│ │  │    │XX│××│XX│××│
  │器的损耗%       │ │  │    │ │  │ │××│
  │           │ │  │    │ │  │ │  │
━━┷━━━━━━━━━━━┷━┷━━┷━━━━┷━┷━━┷━┷━━┷━
  变电所按最大负荷选择变压器容量 ×台××kVA
  按最大电动机起动允许压降选择时 ×台××kVA
二十四、车间环境及设备选型
  说明工艺生产介质的种类情况(气体、粉尘、腐蚀、潮湿、防爆及非防爆)在表10-6中4栏填写。
表10-6     车间环境特征及设备选型表
━━━━━┳━━━━━━┳━━━━━┳━━━━━┳━━━━━━
     ┃危险物名称及┃存在情况 ┃防爆   ┃配电设备、材
按种类分 ┃理化特征 (包┃(分正常及 ┃(防腐等) ┃料及线路的选
车间名称 ┃括全体粉尘湿┃事故情况) ┃等级   ┃型
     ┃度等)    ┃     ┃     ┃
━━━━━╋━━━━━━╋━━━━━╋━━━━━╋━━━━━━
  1   ┃   2   ┃  3   ┃  4   ┃   5
━━━━━╋━━━━━━╋━━━━━╋━━━━━╋━━━━━━
     ┃      ┃     ┃     ┃
━━━━━┻━━━━━━┻━━━━━┻━━━━━┻━━━━━━
二十五、车间变电所负荷及变压器选择
  各车间用电负荷以表10-5列出,并说明经济核算的计量原则。说明照明供电原则及控制方法。
二十六、车间配电中特殊的传动控制的说明
  (1)工艺生产对传动控制的要求。
  (2)采用的成套设备型号、规格。
  (3)需协作进行科研的内容,协作分工及存在的问题。
  (4)控制原理方框图,并说明采用的传动方式,按方框图概述其动作原理。
二十七、在车间配电中有复杂连锁控制时需说明
  (1)物料传动流程图或控制要求。
  (2)采用的控制方式、信号方式以及设备之选型配置的情况说明。
二十八、防雷
  按车间环境特点并绘出“爆炸危险场所划分图”,说明采取的建筑物防雷措施。
二十九、主要节能措施
  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情况。
三十、定员(见第四章表4-6)。
三十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意见
  说明由于客观原因,在要求进度内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第二节 主要设备材料表
  为全厂汇总表,其中分变压器、电抗器、高压断路器及其操作机构,高压隔离开关及其操作机构,互感器类,避雷器及电容器及消除谐波等配套装置,高压成套配电设备,低压成套配电设备,直流设备,二次回路屏类,非标设备等。主要材料分常用型钢、钢管、有色金属、电缆、电线等。以上分别顺序列于表10-7。
表10-7       全厂主要设备材料表
━━━┳━━━━┳━━━━━┳━━━━┳━━━━┳━━━━━━
   ┃    ┃     ┃    ┃    ┃
序 号┃ 名 称 ┃型号及规格┃ 单 位 ┃ 数 量 ┃ 备  注
   ┃    ┃     ┃    ┃    ┃
━━━╋━━━━╋━━━━━╋━━━━╋━━━━╋━━━━━━
   ┃    ┃     ┃    ┃    ┃
━━━┻━━━━┻━━━━━┻━━━━┻━━━━┻━━━━━━
第三节 图纸
  图纸上的图形、符号及标注,均按国家“电气符号”的标准执行。
一、全厂高压供电系统图
二、全厂供电线路平面图
三、总变电所平、剖面布置图
四、爆炸危险场所划分图
第四节 自备电站、整流所、电炉变电所(需要时写)
一、自备电站
  1.说明书
  (1)说明设置自备电站的理由;
  (2)机组类别、选型、容量、电压;
  (3)同期点设置及同期方式;
  (4)接线系统,运行方式;
  (5)电压调整方式;
  (6)机组继电保护及其他自动装置;
  (7)操作电源;
  (8)信号系统;
  (9)厂用电系统;
  (10)定员。
  2.设备材料表
  合并在全厂供电中(单列并汇总)。
  3.图纸
  (1)主控室平面布置图;
  (2)发电机小间及厂用电平面布置图(可列在热工工艺平面图内)。
二、整流所
  1.说明书
  (1)工艺生产情况及负荷性质;
  (2)产品规模;
  (3)槽型、运行台数、总台数;
  (4)槽压及电流密度;
  (5)生产特点要求及今后发展情况。
  2.整流装置的选择(包括整流变压器)
  整流设备型式、整流的类型,整流电压、电流及台数。
  3.接线方式及结构特点;
  4.冷却系统
  (1)冷却方式的说明;
  (2)介质及要求的质量;
  (3)介质制备及供应;
  (4)系统流程及概述;
  (5)设备选型。
  5.一次接线系统及供电电压选择;
  6.调压范围及调压方式;
  7.类别、范围、级数、级差电压;
  8.总、分调压及自动调压情况;
  9.整流装置的保护及继电保护的说明;
  10.整流所自用电及操作电源;
  11.测量信号及连接要求;
  12.母线选择材质、截面的选择说明;
  13.整流所配置对建、构筑物情况及特殊要求(温、湿、通风);
  14.定员;
  15.存在问题及解决意见;
  16.设备材料表;
  17.图纸
  (1)整流所系统图;
  (2)整流所平面布置图;
  (3)自动调节方框原理图(如有特殊要求时绘制此图)。
三、电炉变电所
  1.说明书
  (1)说明炉型、产量规模、容量、相数、操作小时数;
  (2)供电电源电压的确定(如在全厂供电系统中说明时可不列);
  (3)电炉变压器的容量,一、二次额定电流、电压,调节范围方式及级数,接线方式,冷却方式等;
  (4)短网说明中指出配置情况,材质选型(包括软缆),冷却方式,烧穿方式及母线;
  (5)电极升降调节及电极压放的控制方式(用微机控制时说明其输入各参数程序动作关系);
  (6)所用电及操作电源;
  (7)功率因数、电压平衡补偿及防止谐波干扰的措施;
  (8)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9)平面布置;
  (10)定员。
  2.设备材料表;
  3.图纸
  (1)系统图 若全厂高压供电系统图中已包括时,则不单独绘制;
  (2)电炉变电所平面布置图;
  (3)自动调节(或微机程序调节)的控制方框原理图。
第十一章 电信
第一节 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内容及设计分工
  将所有电信设施,如行政电话、调度电话、生产广播、火灾报警等逐一说明。当几个设计单位承担电信工程设计时,应说明设计分工及线路交接点。
三、电信站
  1.行政电话站
  (1)主要设备选型、容量、规格、性能、用途及生产厂家;
  (2)实装用户数;
  (3)初装及终装容量,预留发展余地;
  (4)站址及房间布置;
  (5)中继方式、中继线容量由何处引来及交接点;
  (6)供电方式及主要设备的容量、规格和数量;
  (7)接地系统。
四、调度电话站
  1.生产设几级调度,主要设备选型、容量、规格、性能、用途及生产厂家;
  2.实装用户数;
  3.初装及终装容量,预留发展余地;
  4.各级调度总机安装位置及房间布置;
  5.中继方式、中继线容量及交接点;
  6.供电方式及主要设备的容量、规格和数量;
  7.接地系统。
五、火灾报警系统
  1.火灾报警系统方式、自动报警、手动报警或其他方式报警;
  2.设备选型、容量、规格及用途;
  3.防爆等级及安装环境;
  4.站址及房间布置;
  5.配线方式;
  6.有消防系统联锁控制时,须加以说明;
  7.供电方式及主要设备的容量、规格及数量;
  8.接地系统。
六、电化教学、演播室
  1.设备选型、规格、型号、性能及生产厂家;
  2.房间位置、布置、建筑面积及照明要求;
  3.配线方式;
  4.供电方式;
  5.接地系统。
七、共用电缆电视系统(包括卫星地面站)
  1.设备选型型号、规格、性能、用途及生产厂家;
  2.房间位置及布置;
  3.当地场强、接收频道及频率范围;
  4.配线方式;
  5.供电方式;
  6.接地系统。
八、工业电视(配合生产调度用)
  1.设备选型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及生产厂家;
  2.用途及组网情况;
  3.配线方式;
  4.使用环境及保护措施。
九、移动通信
  1.工作频率,调制方式,主、分机发射功率和分组情况;
  2.设备选型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及生产厂家;
  3.用途及设置地点。
十、生产广播系统
  1.设备选型、规格、容量(W)及生产厂家;
  2.扩大机输出制式、输出功率及输出阻抗;
  3.按装位置及设备布置;
  4.用户分路情况;
  5.供电及接地。
十一、全厂电信网路
  1.设计内容;
  2.配线制式;
  3.配线区的划分;
  4.主干线路容量及利用率;
  5.室内外线路敷设方式;
  6.电缆导线的选型;
  7.线路传输衰耗以及工业电视信号馈送线路超出距离时,尚需说明有关补偿问题。
十二、设计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意见要求
十三、技术经济比较
  当工程需要有多个设计方案时,可将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可靠程度、一次投资及运行费用等进行综合性比较,以选出最佳方案(见表11-1)
表11-1       技术经济方案比较表
━━━━━━━━━━━━━━━━━━━┳━━━━━━━━━━━━━━━━
     方    案    Ⅰ    ┃    方    案    Ⅱ
━━━━━━━━━━━━━━━━━━━╋━━━━━━━━━━━━━━━━
  一、技术方面            ┃ 一、技术方面
  (1) 优点:             ┃
  (1) 优点:    ………………    ┃   ………………
  (2) 缺点:             ┃  (2) 缺点:
    ………………          ┃   ………………
━━━━━━━━━━━━━━━━━━━╋━━━━━━━━━━━━━━━━
  二、经济方面            ┃ 二、经济方面
  (1) 一次投资:           ┃  (1) 一次投资:
    ………………元         ┃   ………………元
    投资合计  元         ┃   投资合计  元
  (2) 运行费:            ┃  (2) 运行费:
    ………………元         ┃   ………………元
    运行费合计 元         ┃   运行费合计 元
    回收期   年         ┃   回收期   年
━━━━━━━━━━━━━━━━━━━┻━━━━━━━━━━━━━━━━
  注:1.本表内容为一般情况,编制时按实际情况增删,但要说明采用的主要数据。
  2.方案中相同的部分,可不包括在比较内容之内。
  3.本表仅以常见的两个方案为例,多方案时可增加表格栏数。
第二节 表格
一、电信用户表表11-2 电信用户表
表11-2         电信用户表
━┯━┯━━┯━┯━┯━┯━┯━┯━┯━┯━┯━┯━┯━┯━━━┯━━━┯━━┯━┯━┯━━┯━
 │ │  │ │ │ │ │ │ │ │ │ │ │ │火灾报│   │  │ │ │  │
 │主│  │ │ │ │市│总│分│ │对│共│ │ │警器 │ 电钟 │ 扬│电│无│ 分 │
序│ │  │安│环│行│话│调│调│ │ │用│ │ ├─┬─┼─┬─┤  │ │ │ 线 │
 │项│建构│装│境│政│局│度│度│ │讲│电│ │ │自│手│单│双│ 声│视│线│ 盒 │
 │ │筑物│地│特│电│电│电│电│ │ │缆│ │ │ │ │ │ │  │ │ │(箱)│备
 │ │名称│点│性│话│话│话│话│ │电│电│ │ │ │ │ │ │ 器│摄│电│ 编 │注
 │编│  │ │ │ │ │ │ │ │ │视│ │ │ │ │ │ │  │象│话│ 号 │
号│ │  │ │ │ │ │ │ │ │话│用│ │ │ │ │ │ │ 个/│机│机│  │
 │号│  │ │ │ │ │ │ │ │ │户│ │ │动│动│面│面│ 瓦 │ │ │  │
─┼─┼──┼─┼─┼─┼─┼─┼─┼─┼─┼─┼─┼─┼─┼─┼─┼─┼──┼─┼─┼──┼─
1│2 │ 3 │ 4│ 5│6 │7 │8 │9 │10│11│12│13│14│15│16│17│18│ 19 │20│21│ 22│23
━┷━┷━━┷━┷━┷━┷━┷━┷━┷━┷━┷━┷━┷━┷━┷━┷━┷━┷━━┷━┷━┷━━┷━
二、定员表(见第四章表4-6)
三、设备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1)
四、材料表(见样图和表格》表4-2)
第三节 图纸
一、全厂电信组织系统图
  电信站及通信网路,容量较大内容复杂时出此图,图中各站之间连接产系用规定图例区别表示。
二、电信站平面布置图
  1.技术房间和辅助房间的布置;
  2.设备布置的相对位置,设备编号,并附设备表。
三、中继方式图(人工电话站不出此图)
  1.出入中继线容量及连接关系;
  2.各机键数量及机键间的连接关系。
四、全厂电信网路总平面布置图
  用规定图例表示,其中包括:
  1.各种电信站的位置;
  2.各建、构筑物内电信设施及用户数;
  3.分线设备的位置、编号及容量;
  4.电缆编号、型号、规格及容量;
  5.线路敷设方式及路径。
第十二章 土建(厂内建筑物、构筑物)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气象、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资料(若这部分已在总说明中列出时,可注明详见第×页××××)。
  (1)气象:对建于新区的工程项目,需列出完整的气象资料;对建于熟悉地区一般工程项目,可只选列设计直接需用的气象资料。
  (2)地质:说明厂区地质土层分布的规律性的均匀性,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及物理力学指标,软弱土的特性,具有湿陷性、液化可能性、盐渍土、胀缩性的土的判定和评价,地下水的性质、埋深及变幅。
  (3)地震:扼要说明建厂地区历史上地震情况及特点,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及其划定依据,以及专门的机关的指令性文件。
  2.地方材料 简要说明可供选用的当地大宗材料、工业废料、工厂生产建材和特殊建材(如隔热、防水、耐腐蚀材料)的来源、生产能力、规格质量、供应和运输条件及单价等。
  3.施工安装条件 说明施工、运输、吊装机械装备的能力,技术水平,预制厂的装备、场地条件和生产能力,生产预制构件的类型和规格。
  4.当地建筑结构标准图和技术规定。
二、建筑设计
  1.生产厂房、行政管理、生活卫生设施及人防设施等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则及建筑标准。
  2.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原则和内外装修的标准,以及同环境的协调。
  3.墙体、门、窗、地平、楼面和屋面等主要工程做法的说明。
  4.对有防腐、防爆、防尘、高温、恒温、恒湿、有毒物和粉尘污染车间建筑结构上的要求和处理措施。
三、结构设计
  1.决定采用天然地基或人工地基的根据,论述地基处理方案在技术上的先进性、可靠性及其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2.说明结构选型的原则,混合结构、框架和排架结构、钢结构、预制、现浇和预应力结构等的选用范围及其所考虑的因素。
  3.基础、柱、楼层梁、板、屋架、屋面梁、板等主要结构件选型的说明。
  4.设计中贯彻一体化、轻型化、露天化和采用新结构、新材料的情况,以及重要构筑物方案比较说明。
四、对地区性特殊问题(如地震等)的说明及在设计中采取的措施
五、对施工的特殊要求
六、对建筑物内高、大、重的设备安装要求的说明
七、存在问题和解决意见
第二节 附表
一、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览表(表12-1),幅面一般统一用2#图
  1.表12-1按生产厂房、生活辅助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分类,有系统地编排,并分别对每类的15、16、17三栏进行小计,最后再进行总计。
  2.凡已单独绘有图纸的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在表12-1中第4栏内不必重绘简图,注明见××××(图纸编号)即可。其余的建筑物、构筑物只绘主要部分的单线小平、剖面简图,只注跨度(或进深)、柱距(或开间)等主要尺寸及地面、楼层、檐口、吊车轨顶等主要标高。
二、材料估算表(见表12-2)
  主要是“三材”估算,可按工程设计实际需要增减。
第三节 图纸
一、主要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比例1:200)
  深度以能表示平面、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型式方案性内容及反映各专业主要条件关系为限,须示出吊车、主要机组和设各基础的位置、安装、检修孔和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等。
二、对新型、重要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可增绘视图
表12-1      建筑物和构筑物一览表
━┳━┳━━┳━┳━━━━━━━━━━━━━━━┳━┳━┳━━┳━┳━┳━┳━
 ┃项┃  ┃平┃     建筑结构选型     ┃防┃火┃建筑┃占┃建┃建┃
序┃目┃建、┃、┣━┳━┳━━┳━━┳━┳━┳━┫腐┃险┃物卫┃地┃筑┃筑┃备
 ┃ ┃构筑┃剖┃地┃基┃承重┃围护┃地┃楼┃屋┃ ┃ ┃生等┃面┃面┃体┃
号┃代┃物名┃面┃ ┃ ┃  ┃  ┃ ┃ ┃ ┃等┃等┃ 级 ┃积┃积┃积┃注
 ┃号┃称 ┃简┃基┃础┃结构┃结构┃坪┃面┃面┃级┃级┃  ┃m2┃m3┃m3┃
 ┃ ┃  ┃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2-2         材料估算表
━━┳━━┳━━━━┳━━━━━┳━━┳━━┳━━━━━━━━━┳━━━
序 ┃ 项 ┃    ┃ 钢材, t ┃木材┃水泥┃  特 种 材 料  ┃
  ┃ 目 ┃建、构筑┣━━┳━━┫  ┃  ┣━┳━┳━┳━┳━┫
  ┃ 代 ┃物名称 ┃  ┃  ┃  ┃  ┃ ┃ ┃ ┃ ┃ ┃备 注
号 ┃ 号 ┃    ┃型钢┃圆钢┃ m3 ┃ 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十三章 给水排水
第一节 说明书
一、概述
  1.设计依据、设计范围及协作关系。
  2.有关自然条件资料(总论中已有的内容要注明见“总论”而不赘述)。
  (1)气象资料
  年平均气温;
  绝对最高温度;
  绝对最低温度;
  冷却塔设计采用的干球温度;
  冷却塔设计采用的湿球温度;
  夏季平均最大相对湿度(%);
  最热月份平均气压(mmHg);
  最热月份平均风速(距地面2m高,m/s);
  年平均降雨量(mm);
  年平均蒸发量(mm);
  土壤冻结深离(自然地面下,cm)。
  (2)水文地质资料 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及其升降幅度,地下水的浸蚀性鉴定。
  3.设计原则及设计特点,工厂生产对给排水的要求。
  4.全厂生产、生活给排水水量及水量平衡方案(见表13-1、表13-2及全厂水平衡图)。
二、给水水源及输水管道
  1.地区水源情况(水量、水质、水温等)及水源(地下水、地表水等)选择。上游或上风向有无污染源,下游或下风向对排污的要求。
  2.取水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取水规模及流程说明。主要节能措施、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情况。
  4.取水建、构筑物型式与设备的选择、主要设计参数、布置说明。
  5.输水管道设施说明(如路由选择、主要设施、管材、连接方式、基础措施、防腐措施、障碍穿越等)。
  6.城市供水时,应说明接管点位置、水量、水压。
表13-1       全厂生产用水排水表
━┯━┯━┯━┯━┯━━━━━━━━━━━━━━━━━━┯━━━━━━━━━━━━━━━━━┯━
 │ │ │ │ │     用水量及其要求      │      排水量及其性质    │
 │厂│车│设│水├───┬──────┬───────┼───┬──────┬────┬─┤备
序│ │间│ │ │用水量│ 水质要求  │ 需水情况  │排水量│ 污水性质  │排水情况│ │
 │房│或│备│的│m3/h │      │       │m3/h │      │    │ │
 │ │工│ │ ├─┬─┼─┬──┬─┼──┬──┬─┼─┬─┼─┬────┼─┬──┤排│
 │代│段│名│用│ │ │ │ 悬 │化│  │  │ │ │ │ │ 化学及 │ │  │水│
 │ │名│ │ │经│最│水│ 浮 │学│进水│连续│给│ │ │水│物理成分│余│连续│系│
号│号│称│称│途│常│大│温│ 物 │成│口水│及间│水│经│最│温├─┬──┤压│及间│统│
 │ │ │ │ │ │ │℃│mg/L│分│ 压 │断情│系│常│大│℃│名│含量│Pa│断情│ │注
 │ │ │ │ │ │ │ │  │ │ Pa │ 况 │统│ │ │ │称│mg/L│ │ 况 │ │
─┼─┼─┼─┼─┼─┼─┼─┼──┼─┼──┼──┼─┼─┼─┼─┼─┼──┼─┼──┼─┼─
1│2 │ 3│4 │5 │ 6│ 7│8 │ 9 │10│ 11│ 12│13│14│15│16│17│ 18 │19│ 20 │21│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3-2       全厂生活用水排水表
━┳━┳━━━┳━━━━━━━━━━━━━━━━━━┳━━━━━━━┳━
 ┃用┃用水人┃      用  水  量      ┃ 排 水 量 ┃
序┃ ┃数或单┣━━┳━┳━┳━━━┳━┳━━┳━━╋━┳━━┳━━┫备
 ┃水┃位数 ┃  ┃每┃最┃   ┃参┃  ┃  ┃每┃  ┃  ┃
 ┃ ┣━┳━┫ 定 ┃昼┃大┃最大班┃差┃最大┃最大┃昼┃最大┃最大┃
 ┃项┃每┃最┃ 额 ┃夜┃班┃ 平均 ┃系┃时流┃秒流┃夜┃时流┃秒流┃
号┃ ┃昼┃大┃L/人┃ ┃ ┃   ┃数┃量 ┃量 ┃ ┃量 ┃量 ┃注
 ┃目┃夜┃班┃  ┃m3┃m3┃ m3/h ┃ ┃m3/h┃ L/s┃m3┃m3/h┃ L/s┃
━╋━╋━╋━╋━━╋━╋━╋━━━╋━╋━━╋━━╋━╋━━╋━━╋━
1┃2 ┃ 3┃4 ┃ 5 ┃6 ┃7 ┃ 8  ┃9 ┃ 10┃ 11┃12┃ 13 ┃ 14┃15
━╋━╋━╋━╋━━╋━╋━╋━━━╋━╋━━╋━━╋━╋━━╋━━╋━
 ┃ ┃ ┃ ┃  ┃ ┃ ┃   ┃ ┃  ┃  ┃ ┃  ┃  ┃
━┻━┻━┻━┻━━┻━┻━┻━━━┻━┻━━┻━━┻━┻━━┻━━┻━
三、给水处理
  1.场址选择。
  2.水处理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3.设计规模、处理方法和处理工艺流程。
  4.建、构筑物型式及设备选择,主要设计参数及布置说明。
  5.输水管道设施说明。
  6.给水处理的消耗指标及成本估算,主要节能措施。
四、厂区给水
  1.给水管道系统划分、管道设施、基础、接管、管材、防腐等措施。
  2.全厂消防给水管道设施及设计原则说明。
  3.给水的消耗指标及成本估算。
  4.全厂循环冷却水
  (1)循环水系统的划分、水量、水质、温度及压力要求。
  (2)建、构筑物型式及设备选择。
  (3)水质稳定处理方案选择及流程说明,原材料消耗、成本估算。
  (4)过滤池设置方式及流量选定。
  5.化学水处理
  (1)化学水处理划分、水量、水质、水压要求。
  (2)化学水处理方案及流程说明,主要节能措施。
  (3)建、构筑物型式及设备选择。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厂区排水
  1.排水系统的划分。
  2.分系统的管理设施说明。
  3.排水提升泵房设置位置、流量,建、构筑物型式及设备选择。
六、污水处理场
  1.污水场场址选择。
  2.全厂污水量及其成分、性质。
  3.污水排放地及对排水水质的要求。
  4.污水处理方案和流程、处理深度,所达到的标准和综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45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