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保险法 > 保险动态 >
保险市场何以刀切豆腐两面光?
www.110.com 2010-07-14 17:50

  据媒体报道,2008年上半年上海寿险市场约有40多亿元退保费,退保率约占15%,其中分红险的退保金额占退保金的57%,投连险的简单退保率超过8%。上海如此,其他地方基本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投资市道萧条的大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亏本、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缩水,大多保险理财产品收益也随之同归于尽。想当初市道仍好时,一片“买保险理财产品稳获高收益”的鼓噪声,当时那些心揣发财梦的投保人此刻不知作何感想?

  当初不是说买了某款投资类的保险产品“稳赚钱、甚至高收益”的吗?至少也有保底一说,怎么现在落得血本无归?投保人怨声载道。但就在一片无可奈何之中,保险公司却又“恬不知耻”地站出来说话了,“熊市规避风险,稳健型保险理财唱主旋律”,二话不说打定主意要发熊市的“稳健”财。

  有媒体报道说:在投资市场悲声一片之中,保险公司的稳健型保险理财仍然走红。虽然,各家保险公司推出的新产品,保障领域各有侧重,但最终都落脚在“理财”上。想来,又有不少市民高举人民币冲进了购买保险理财产品的热浪中。在当下投资市道低迷的场景下,这些保险产品所谓稳健理财的特性,正瞄准了市民的“怕跌”心理。

  但,笔者在此泼一盆冷水:当心又陷入迷局!

  “牛市稳赚钱,熊市可保本”,保险产品总是有理。但市场上哪里真有这么好的产品!

  其实,保险公司无论在何时推出何种产品,都是一种市场策略的需要。虽然客观上起着一种所谓的“导向”作用,但都暗合了保险公司整体发展的战略方针。保险公司通过媒体等渠道,把自己的策略营造成“市场需求”、“大势所趋”。但作为投保人,应当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千万不能以为“导向”就是起指导作用的,就肯定合适投保人的实际购买需求,进而一买为快。

  比如,多年以前,随着银行利率的不断下调,有的保险公司推出了投资类的保险产品。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保险公司早期推出的大量的高利率保单,直接影响到了自身的偿付能力。为了尽早尽快弥补这种倒挂现象,以保证保险公司的运作不出现大的风险,于是,投资类保险产品便应运而生,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吸金”。

  此类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可募集到大量的民间资金,并通过投资股市,来提高保险公司保险资金的偿付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一定的投资回报方式,使客户的保费得到增值。知道了这样一个背景,就可知道,保险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推出某一款产品的用意了。当然,作为投保人更应该确认的是“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购买投连产品,是否有足够的防范意识,抵御此类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因为,股市的风险可能直接导致产品收益的一去不回。需要明白的是,保险公司的宣传,是一种市场策略的需要,不是对投保人的量身定做,事实上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这就是说,市场热销的保险产品并非就是每个投保人最需要的保险产品。所以,作为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宣传,千万不要当真。正确的方法是,买保险,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这才是最重要的。

  举个例子,面对保险市场竞争激烈的实际状况,许多新开张的保险公司纷纷在银行开设网点,推销保险产品。一时间,银保产品风靡市场。难道市民对银保产品的需求真的如此之高吗?当然不是!事实上银保产品对保险公司而言并无多少赢利可言。但为什么保险公司对银行的柜台仍虎视眈眈呢?道理就在于,作为一种现成的成熟的销售模式,银行的公信度、稳定性等优势,都是新开张的保险公司所无法具备的,这是其一。

  其二,通过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银行网点销售银保产品,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如此优势,新开张的保险公司何乐而不为呢?至于银行方面,仅增加一个柜台,即可以获得不菲的“人工费”。在这样一种“两全其美”的联盟方式下,银保产品出现如火如荼的销售旺势,也就不难理解了。但对投保人而言,仅听银行销售人员的忽悠购买银保产品,又怎能不后悔呢?

  以笔者之见,保险公司从适应自身发展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是保险企业生存乃至赢利的必要手段,这无可非议。但对投保人而言,如何购买到不后悔的、适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产品,同样也是最起码的要求。因此,作为投保人,如何不被保险商家的宣传所左右,如何以理性之举购买保险产品?独立的思考能力,从自身需求出发,恐是当前购买保险产品最需掌握的基础性知识。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