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其他论文 >
从解构走向整合——20年来大众文化影响下的青年(3)
www.110.com 2010-07-24 15:36

  在大众文化的时空境域中,青年文化从反叛走向虚无,从超越走向世俗,从个性走向认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商品化和消费化。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不是个人的精神和灵性的活动,它已蜕变为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工业,大众产品成为可以交换的产品。“在后现代主义中,由于广告,由于形象文化,无意识以及美学领域完全渗透了资本和资本的逻辑。” “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开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⑤在大众文化中,一切走向表面,时空深度消失,被加工、切割、包装成各式各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出售。在视听艺术中过程和结果都消失,有的只是当下、瞬间的体验。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是欺骗大众的谎言,使人忘掉现实,陶醉到虚幻中去,“文化工业培养它的牺牲品在划归它作精神消费用的空闲时间里不愿用脑,而感觉器官被到处弥漫的流行曲调弄得麻木不仁”。⑥

  三

  人既要有对在场状态的世俗关怀,又渴望超越。对自然、生命、时空的僭越也许能带来当下的成功与快感,然而最终胜利的往往是后者。大众文化是一场狂醉的盛宴,然而“狂醉终究要过去,接着便是凄凉的清晨,它随着黎明无情的降落大地。”⑦如果说大众文化是以消解为始端,征服与整合乃至实现新的意识形态则是接下来的事情。大众文化强大的整合力最耐人寻味,它可以粘结各种各样、纷繁芜杂、既对立又共生的不同语流。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大众文化旨在使人们获得“即刻反应、冲撞效果、同步感与煽动性”,其结果是经验与感觉的高度一致性;而从理性逻辑的结果上,大众文化则有“无言的结局”-凭借特有的文化叙述方式掌握大众形成富有意识形态和话语霸权性特征的整套“知识体系”。大众文化之所以有对新的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是因为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性成分。由于大众文化生于大众、传在平民、趋向世俗,因而具备提升为文化理想的现实基础,周作人先生曾经讲过,平民作品是文艺作品的基础,再经过贵族化的洗礼,就可以成为“真艺术”。这种艺术具备高于日常生活的理想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世界。大众文化无疑具有平民精神,只要对它进行高层次的提升可以成为葆有人文精神底蕴、具有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新文化形态,这种新文化形态无疑会把人类引入到诗化世界中去,这为大众文化的诗性追求提供了可能意义。在这个时代,现代化、全球化构成了一般世界现代文明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时代,一切文化的变迁和发展迫使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感受和经验、逻辑与理智,为曾经的生活和价值送行而迎接日新月异的新生事物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要基于社会文化现实去开启文化创造新的走向,从而最终实现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意义的文化理想,就必须利用大众文化本身包容着的价值性成分,对青年文化进行价值上的整合。事实上,在大众文化的强大整合力的作用下,青年文化具有理性化与世俗化的双重特征,青年文化走向多元化和实用化。⑧首先,大众文化宣告了中国泛政治化时代的终结,使青年群体从政治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真正开始拥有自己的日常生活;一体化的文化结构和知识分子的知识、权力的合法性受到了来自于青年文化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其次,大众文化引导青年群体从区域中走出,在信息技术的传播系统中加入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系统,使他们超越了狭隘的的乡土意识和陈旧的社会心理,使他们可以借此分享世界各种文化的价值,并置身于一个与传统文化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逐渐拥有现代化的开放心态;再次,大众文化使独断性文化转向平等性文化。在传统社会中,少数“文化人”借助于意识形态拥有特殊的文化霸权,广大人民则处于蒙昧之中。大众文化的兴起一反这种独断状态,青年在大众传媒中平等的消费着一切文化成果,文化的平等性导致文化的多元性,青年文化呈现出多选择、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的多元势头。再次,大众文化的娱乐消遣性和商业化深刻的冲击着传统小农式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内容,逐步形成了现代化新模式;最后,大众文化实现了大众的个性张扬,青年群体不再受传统思维定势和习惯的束缚。不盲从权威,相信自我成为青年群体所普遍具有的品质。大众文化的价值性意义为青年的文化追求开辟了一条通往诗化世界的人文途径,只要对青年文化进行高层次的提升,就可以成为具有人文精神底蕴,现代人生存价值的新文化形态。因此,面对大众文化对于青年文化的征服意义和霸权势力,我们不必因为对青年文化人文性的焦虑而将大众文化视为洪水猛兽,我们必须以宽容、自由、开放的原则将青年文化引入一个诗化的世界。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