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研究(5)
www.110.com 2010-07-24 11:27

  (二)询问者的因素

  询问者方面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询问者与未成年人交流过程中通过神情、动作、语气流露出来的对案件的先入之见,询问者提出不利于导出真实答案的问题以及询问者对于未成年人言语的不当解读等。

  未成年人普遍会受到询问者暗示的影响,只是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易接受暗示的程度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在幼儿时期就认识到了成年人具有自己无法比拟的知识基础,可能认为询问者是一个具有渊博知识的权威人物,习惯性地认为询问者早就知道了问题的答案。因此,与回答同龄人的提问相比,学龄前儿童在接受成年人询问时更易受到询问者态度的影响,认为自己只能按照“正确答案”回答问题。最近对未成年人受到暗示性的研究结果显示,询问者事先具有的对案件的偏见以及那些指责性的或者降低人格的评论足以导致未成年人接受一场充满暗示性的询问。例如,询问者在询问过程中通过教训或假设性的语言提到了有关案情的信息,则该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就面临着特殊的危险。此外,未成年人还经常遵从于成年人的价值判断。询问者暗示某人是“坏蛋”或说某人做了“坏事”等指责性评论对学龄前儿童评价该人会施加消极影响。在一项针对四岁儿童的研究中,一位警官在询问每个儿童之前就说自己认为保姆做了某些坏事,在接受警官询问时,这些孩子相对于另外一组未受影响的孩子来说受到误导的几率明显增大。

  询问者对问题的设计是影响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真实性的另一因素。一般地,在询问中多次要求未成年人以“是/不是”来回答问题而不听从其解释就会使错误回答的几率增加;如果连续询问同一问题,接受询问的未成年人可能误解为询问者对自己的答案不满意而有意多次更换自己的答案。还有一些问题也潜在地暗示了询问者的期望,如那些需要儿童公开否认或纠正成年人的观点来申明自己的观点的问题——“难道他没有伤害你吗?”,或反意疑问句“她偷了钱包,不是吗?”另外一些问题预设了可能造成记忆溯源错误的信息,例如象“他打你时,你是大声喊叫了还是哭了?”这些反意疑问句、嵌入否定词的问题和预设性问题比其他类型的问题更具暗示性,由这些问题所引出的答案一般真实性较低。当询问者把这类诱导性较强的问题换成稍具或不具诱导性的问题时,未成年人回答问题的错误几率明显减小。如“他打你了吗?”可以换为“他用手做什么了?”此外,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备不同程度的理解能力,他们对信息的理解有赖于自己接受任务的繁简程度,内含多个小问题的“合成性问题”显然会增大未成年人提供言词证据时犯错误的几率。

  另外,询问者对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解读也影响着未成年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对成年人的陈述进行意译可能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可对未成年人陈述进行意译很可能失去那些在庭前询问中亟具价值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按照未成年人的语言逐字逐句地记录其言词证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未成年人的特有词汇、推理过程和专门术语,有助于对其言词证据的真实性作出准确评价。

  刘立霞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