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吉利消化得了沃尔沃吗?
www.110.com 2010-07-12 15:48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跨国收购等资本运作自然而然。并非金融危机来了,国际汽车巨头日子不好过才为中国汽车资本海外收购提供了历史契机。不过,吉利能否吞食和消化沃尔沃至少要过资金、工会、节能三道坎,形势不容乐观,可吉利偏偏逆势而行——莫非这宗收购只是一件资本运作的道具?(12月28日《广州日报》)

  吉利收购沃尔沃成功的消息披露后,媒体和评论人士普遍欢呼雀跃。有的评论甚至认为,吉利买到沃尔沃就算成功。因为这是一场近年来在全球引起重大关注的汽车跨国收购案,尤其是这一事件的主角,是来自当今全球经济领域闪现最大亮点的中国民营企业。不过,这种观点太过牵强。

  事实上,吉利买到沃尔沃,现在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其实连一半都还不到,只是开了一个头而已。因为到手的沃尔沃不是橱窗里的摆设,吉利不仅要迈过资金、工会、节能三道坎,而且还要消化它,这样才算收购真正取得成功。但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尽管部分企业近年来在跨国并购浪潮中不乏大手笔,但最后真正被广泛认为成功的案例却少之又少。

  包括上汽在内等一些收购其他国家企业的中国企业,都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上汽所控股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由于经营恶化致使员工持续罢工,引发了劳资冲突;TCL兼并法国汤姆逊以后,赢利下降、市值缩水;联想在收购IBM个人电脑部门以后,在欧洲的销量下降、排名下滑。

  例如上汽并购双龙之初,他们都有点想当然,很多事情想得很美好,事实上上汽对韩国的劳工问题,对双龙潜在的债务,对未来的市场的整合都没有做一个细致的调查,因而在整合中内部的矛盾从来就没平息过,如今双龙已经被,上汽也失去了经营控制权。这是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收购可能犯的最大的错误。

  从经济效率角度来讲,收购一个像沃尔沃这样的知名品牌比打造一个新品牌划算多,而且面对待价而沽的优秀世界汽车品牌和企业,中国企业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事。从这个角度说,吉利收购沃尔沃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与其它产业不的是,汽车实在是一个特殊的商品,它本身承载了过多的与国民心理和企业文化相关的民族情结。吉利虽然收购沃尔沃取得成功,但不意味着将来能够整合成功。

  有专家提醒,中国企业现在要并购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一方面要当心企业资产负债表背后的包袱,另一方面还要摸清企业所在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吉利收购沃尔沃就必须了解该企业所在国的瑞典法律相关规定。从这一点看,吉利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下一步将会面对沃尔沃强势的工会组织,以及如何妥善解决好员工问题。

  据悉,沃尔沃员工薪资、福利至少高出中国同行业员工6至8倍。按当地法律规定,为保证瑞典工人就业,沃尔沃无论属于哪个国家的企业,生产线不能转出瑞典;为沃尔沃工作的瑞典工人的平均月薪必须在2万瑞典克朗(瑞典克朗目前与人民币基本等值)以上;老板每月要为每名员工支付2万多瑞典克朗的福利金等等。

  这就导致在并购交易后的重组费用增加。不仅如此,欧盟一些企业的工会或员工代表机构有很大的发言权,而企业收购方必须善于与其沟通。而现在国内的一些汽车企业,想要去收购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所能倚赖的不过是钱,是资本。实际上,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产,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还是要看自己是否具备消化世界品牌的能力。

  正是对吉利这种消化能力的不认同,瑞典国内产业界的反对声音其实一直没有平息。瑞典工程师联合会主席桑德默表示,我们对一家中国车企业竞购沃尔沃有很多担忧,最主要的担忧来自于吉利是否理解沃尔沃的文化——沃尔沃品牌价值、沃尔沃员工的工作方式,这对在未来作出正确的决定非常重要。

  桑德默的这番话代表了瑞典或者欧洲人的一种倾向。现在,摆在吉利面前的重要课题是,自己是否具备消化沃尔沃的能力?这种消化的能力,指的是吉利接盘后,能否继续维护好人家已经有着深厚积淀的品牌,最终成为自己赢利的工具。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