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土地管理 > 土地管理 >
土地调查的内容
www.110.com 2010-07-05 17:14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土地利用的含义

  土地是自然资源,又是资产,土地可以作为生产资料,也可以作为消费资料。人类为社会和经济的目的,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对土地进行长期或周期性的生物、技术活动的经营管理和改造活动,称为土地利用。通过利用、改造,使人类获得更多的实惠.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的方式、程度、结构及地域分布和效益,既受自然条件(如光能、热量、水分、地形、土壤等)影响,更受各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如开发历史、生产方式、技术装备、投入水平、土地经营管理水平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等)影响,但在所有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中,社会生产方式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利用程度,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规模、水平和特点的集中反映。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长,协调好人地关系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国土地资源调查。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所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为土地数量调查。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

  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区域土地评价、土地生产潜力与人口承载力研究等的先行性工作。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意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面积。

  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

  编制分幅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

  编写调查报告,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编写土地利用现状报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总结。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

  土地资源包括土地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除了要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分布外,还要充分掌握土地资源的质量性状。

  1.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

  (1)土地资源质量的“多面性”

  土地资源质量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多面性。所谓“多面性”,即指在不同的用途条件下,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明显不同。

  (2)农业土地资源质量的含义

  我们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出发,认为土地资源的质量应包括下述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方面。

  a.生产潜力(Productive Potential)。指在某种利用状况下土地所具有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资源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也是土地系统最基木的功能。因而成为衡量土地资源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b.适宜性(Suitability)。所谓“适宜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它亦为土地系统的功能之一,是构成土地资源质量的另一方面的内容。

  “适宜性”与“潜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表现在:“适宜性”乃就土地适于利用的性质而言的,即适合做什么用,能生产什么东西;适宜性的好坏只是一个相对等级的概念。而“潜力”则表示能生产东西的多少,它是一个具有绝对数量的概念。因此,不能将二者混同起来。另一方面,二者又密切联系,均为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自然方面的属性,是构成土地资源自然质量的不可缺少且不能替代的两个方面。

  c.利用效益(Utilization Benefit)。它是土地资源自然质量对农业生产的总效应,是自然质量在社会经济中的具体体现,表征土地资源质量的社会经济方面的属性。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土地作为某种利用后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其二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果。土地利用效益的高低,其衡量标准应是二者的统一,而不能是片面的、孤立的权衡。

  所以,我们认为土地资源质量应包括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共同构成衡量土地质量高低的指标体系,既不能互相替代,亦不可将其混为一谈。

  2.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目的是反映土地的质量水平,因而并不是每次必须对土地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每个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下同一方面的调查内容所需要调查具体指标也会不一样,因此,只能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选择调查内容。

  3.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主要是根据土地评价的需要查清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所谓土地质量性状指标,是指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即我们常说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土地是一种自然历史综合体,由于构成土地的自然要素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地形、土壤、气候、水文、植被等,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土地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相同质量水平的土地在同一用途情况下,由于社会属性的差异而明显的表现出来,土地资源社会属性包括地理交通条件、农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条件等。

  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内容涉及面很广,每个方面都有专门的研究学科在进行研究,也常开展专项调查。

  (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

  ①气候调查

  a.气温。气温是表示一个区域热量水平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农作物布局的最主要条件之一,一般要调查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积温等。

  b.降水。通常调查降水量,有多年平均降水量、全年各月或旬平均降水量、降水季节、降水强度等指标。

  ②地形地貌调查

  a.地貌类型。地貌类型从大的方面来讲,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他们在土地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有时为了较细地考察土地质量性状,从地形特征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

  b.海拔。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引起一系列因素的变化,如温度、降水、土地利用的变化,海拔往往是一个地区农林牧用地分区的控制因素。

  c.坡度。坡度大小对土地质量性状影响很大,它与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分及肥力都直接相关,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

  d.坡向。影响土地的利用,阳坡光照与温度较阴坡好,阴坡水分较阳坡好。

  ③水资源条件调查

  a.地表水。调查河流、湖泊水位、流量及季节性变化。分析其与地下水相互补给状况。

  b.地下水。调查地下水位、水质,以评价其对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水产养殖、工业供水的适宜程度,还应调查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c.水利设施。调查水库的数量、容量、引水、提水和排水工程的规模、灌排系统的完善程度和渗漏状况以及灌排能力。

  d.水旱渍害状况调查。这些调查资料可以在水利部和农业部这些相关行政部门查找。

  ④土壤调查

  土壤质量性状是土地质量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土壤调查的重点是土壤肥力特性,其调查的内容有:土壤质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侵蚀、土壤的障碍因素等。

  ⑤植被调查

  a.自然植被的调查,主要是了解调查区内植被群落的概貌,找出能反映该区特点的优势群落。

  b.人工植被调查,主要是指农作物、防护林及人工草场等,了解其品种、密度、生长状况等。

  c.特种土宜植物调查,有些植物要生长在特定的地区,在特定的地区是“特产”,生长状况良好,要注意调查其立地条件、与土地相关的特性,发展地区“特产”优势。

  (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

  ①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主要包括交通状况及区位调查、人口和劳动力状况调查、基础设施调查、能源调查、供水/供电/电讯调查,此外,还包括农业技术条件调查。

  ②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a.农用地生产力水平调查。包括调查农、林、牧、渔各业用地结构、作物布局、土地垦殖率、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总产值或总收入、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入、调查产投比,分析其效益。

  b.城市土地收益调查。包括土地区位面积、营业额、利润、税收资金等方面。

  土地类型调查

  1.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

  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动态演替规律。

  2.土地类型调查的目的

  (1)建立土地数据库,为土地利用决策服务

  通过对一个地区的土地类型调查,阐明土地类型系统,可以建立该地区土地数据库。基于此数据库,不仅可随时编纂、存储有关土地信息,而且可对本地或邻区的同类土地属性、利用特点及利用后果等进行预测。

  (2)为土地评价服务

  土地评价的两个着眼点在于土地对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只有摸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性质,才能了解其对农林牧渔各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进行土地评价,阐明各类土地的合理利用方向和改良措施。

  (3)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土地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性质,为作物布局、宜林地选择、牧地规划以及道路选线等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4)为制定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摸清各类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及其生产潜力,是制定国民经济长期规划的基础,对于制定国家政策、人口政策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5)为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服务

  任何科学研究都是针对一定对象的,土地类型调查为研究土地资源的发生关系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内容在性质和外在特征提供了研究对象。

  3.土地类型调查的分类

  (1)一般目的土地类型调查

  从土地本身综合属性出发,揭示土地的形成、特性、结构和地域分异规律,并不偏重于考虑某种具体的土地利用或开发活动的目的。

  (2)特殊目的土地类型调查

  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尤其在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指标上,较多考虑到与该服务目标有关的内容。如某种作物的栽培、荒地开发、水土保持、城市或开发区建设、自然保护等。

  在具体工作中究竟采用哪一种调查方式,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工作范围、制图比例尺的大小及调查的具体目的等都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一般目的的土地类型调查的适应性广,它为特殊目的土地类型调查提供了一个“框架”。而特殊目的的土地类型调查,其实用性强,在经济发达地区,或对总的土地利用潜力已有较好了解的地区,就采取方法,只是这类调查的目的越狭窄,成果的使用范围也越小。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