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法律常识 >> 防骗手册 >> 查看资料

医保资金是谁的盛宴

文章来源: 互联网 作者:admin
在当前的医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所谓“药品与医疗器械相结合”的产品,让医生以“治疗费”的名义开治病人在医生陈晓兰看来,“伤骨愈膜”所代表的是一种“骗保”模式,它几乎成为一种医疗卫生领域的普遍现象,并仍在滋生蔓延。
    对这种模式,陈晓兰作了这样的概括:以医疗器械的名义注册,以极低的成本生产,以高回扣打入医院,医院借医生之手,以“治疗费”的名义开给病人,最后又大都以医保资金结算。

而记者调查发现,由经济利益驱动的这条骗局链,在相关“激励机制”的刺激下,一方面不断蚕食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保资金,同时也伤害了患者的利益和医生的尊严。
    “骗保”升级
    于2001年大面积铺开的上海市医疗保险改革,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病人骗保。
    据医保问题专家、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郭士征教授介绍,在上海市现行医保改革政策中,为了体现“公平”原则,不同年龄段所能享受到的医保报销标准有着较大不同。年龄越大的职工,医保报销的额度也就越大。
    然而,新医保实施之后便面临一个大问题: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年纪大的医保病人,其医保卡往往被全家人使用。据报道,医保改革启动之初,曾有两位退休人员在短短几天里先后在多家医院看并拿药,总金额分别达1.5万元和1.8万元。有一位75岁的女性,医保卡账上竟然出现了一项人工流产手术费。
    “后来想了很多办法,甚至连验指纹的招也用过了,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郭士征说。
    为了控制不断上涨的医保费用,2002年开始,上海市医保开始实施“总额控制”政策,即对各医院每年使用医保资金的额度进行了严格限定。相应地,医院也对病人使用医保资金的情况作了严格的限定(在接受记者采访前,郭士征刚在上海一家医院做了一个手术,这种病的住院时间都有明确规定:最多三周)。
    病人骗保现象已经让医保监管部门头痛不已,与此同时,一种由生产企业与医院勾结产生的集体保现象也在不断蔓延,“伤骨愈膜”正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医药问题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药品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药品的利润率已经大大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医疗器械领域成为医药流通中的薄弱环节,并逐渐成为医疗费特别是医保资金的“黑洞”。
    事实上,在当前的医药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大量所谓“药品与医疗器械相结合”的产品。除了伤骨愈膜,陈晓兰在医院还发现一种贴类用品,它包装上标明是“纯中药外用贴”,却以“医疗器械”文号注册,与“伤骨愈膜”一样,它同样不放在药房,也是医生以治疗费的名义开给病人。
    为了验证“伤骨愈膜”现象,记者曾持一张借来的医保卡在上海某三甲医院皮肤科就诊,医生在开出药方的同时,还开了两盒“洁优神”用品(以医械文号注册),而治疗单上写的则是“手术费”。
    “以物代药”死灰复燃?
    伤骨愈膜在医院里出现,可以看作是前些年在医院流行的“以物代药”现象的翻版。
    据陈晓兰回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基层医院里曾出现一种怪现象:病人在医院里不仅可以拿到药,还能通过医生开到各种生活用品,其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从雨散短裤到西洋参、蜂王浆,可谓应有尽有。
    当时上海实行的是“劳保”制度,即职工就诊产生的医疗费,都通过所在企业全额报销。而在给病人开出各种物品的同时,医生本人也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好处”,“比如每给病人开十盒西洋参,病人就会返给医生一盒”。
    陈晓兰认为,在“以物代药”盛行的过程当中,医院其实成为企业的“零售点”,医生则成为“售货员”。
    曾在上海益民食品一厂担任厂医的王黎明介绍,在那段时间,因为“以物代药”现象的泛滥,他们厂一年欠医院的医药费高达几百万元。很长一段时间里,高昂的医药费使这个效益不错的企业都觉得不堪重负。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行和监管力度的增加,“以物代药”现象一度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伤骨愈膜”以及大量一次性医疗器械用品的出现,却让人们看到了当年“以物代药”的影子。
    与“以物代药”有所不同的是,陈晓兰认为,这些“医疗器械”在给病人治疗的过程中,不仅没有明确疗效,甚至还会起到反作用。
    从1997年以来,陈晓兰一直向有关部门举报一种名为“光量子”的医疗器械。这种仪器与特殊的一次性输液器相连,后者插入病人体内,通过仪器发射的紫外线光并配合加氧达到所谓的治疗效果,一次收费至少40元。陈晓兰认为,这种疗法将给病人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后果。1998年,在陈晓兰多次举报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宣布取消了这种疗法。
    医保防线缘何如此?
    无论是个人骗保还是法人骗保,其背后隐藏着同一个问题,即对医院和医生监督机制的缺失。
    据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专家吴书松介绍,凡是实行医保的国家,都有对医生的严格监督体制。因为病人是没法监督的。比如在英国,对全科医生有着严格监管,为了饭碗,医生不敢做小动作。
    然而,这一情况在上海的许多医院里倒过来了。
    随着医疗卫生资源的不断丰富,许多医院特别是地段医院的患者资源已经大大减少,这样医保资金事实上已经成为基层医院重要的经济来源。它们总是拼命“花完”当年的医保资金配额,为此一些医院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医生多开单。据陈晓兰介绍,在某些医院,许多医生出于良知,本来不想给病人乱开治疗单,然而为了饭碗,却又不得不开。
    为了体现医生的技术劳务价值,变“以药养医”为“以疗养医”,上海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医药费“结构调整”,总的原则是降低药费,提高诊疗费。这样,一些医院在规定医生每月必须完成一定“开单”金额任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规定了药费与诊疗费的比例,其原则是控制药费开单,鼓励诊疗费开单,并将其作为工作量与医生的人收入挂钩。
    伤骨愈膜和高电位治疗仪,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堂而皇之地走进了医院。
    陈晓兰认为,涌进医院的医疗器械不乏“假冒伪劣”产品,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是“医疗器械”,工商行政以及质监部门却很难对其进行处罚。而药监部门,通常仅是按“未经注册”查处,一般是罚款了事,很难真正起到惩戒作用。至于那些注册过的却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骗取医疗费的企业,甚至连罚款也很少进行。
    由于“伤骨愈膜”这类问题的存在,医院里已经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有经验、负责任的医生,因为不愿乱开单而受处罚;不负责任的医生却因为“勇于”开单而受到奖励。
    就在医保资金通过“伤骨愈膜”模式大量流失的时候,监管力量却显得软弱无力。据消息人士透露,不久前,上海一家在卫生部门没有注册的非法医疗机构,打着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旗号,竟然在短短半年之内就骗走几百万医保资金。
    不可否认,上海市的医保监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从目前的形势看,其堵漏的速度显然还跟不上“黑洞”扩大的速度。在陈晓兰看来,宝贵的医保资金,正在养肥一些黑心企业和黑心医院。她希望主管部门拿出切实措施,甚至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迅速将漏洞堵上,使宝贵的医保资金用得其所。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王景林律师
上海静安区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7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