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刑事类案例 >> 查看资料

陈某故意杀人案—犯罪预备的认定与牵连犯'的处理

发布日期:2013-09-01    作者:110网律师
陈某故意杀人案—犯罪预备的认定与牵连犯'的处理一、基本情况  案由:故意杀人(预备)案被告人:陈某,男,20岁,汉族,重庆市某县人,农民。2003年5月8日因本案被逮捕。二、诉辩主张  (-一)人民检察院指控事实2002年10月,被告人陈某与刘某(女)非法同居生活,2003年1月26日,刘某离被告人陈某而去。为此,被告人陈某多次打电话威胁刘某,声称刘某如不与其结婚而与他人结婚,就炸死刘某。2003年5月5日晚,被告人陈某自制好一个炸药包,次日上午,被告人陈某携带炸药包乘车来到县城后,便随身携带炸药包去找刘某意欲将其炸死,由于被人报警,被告人陈某在去找刘某的一楼房巷道内被民警抓获,使被告人陈某的企图未能得逞。据此,某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请求依法判处。  (二)被告人辩解及辩护人辩护意见  被告人陈某对检察机关指控制做药包的事实未表示异议,但在庭审中表示携带自制的炸药包去找刘某的目的是“为了吓唬刘某”,否认自己有杀人的犯罪故意,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 '三、人民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认定犯罪事实  与人民检察院指控的事实相同。  (二)认定犯罪证据  被害人陈述  刘某陈述其于2002年10月与被告人陈某相识、相恋并非法同居,2003年1月26日与被告人陈某分手后,被告人陈某曾多次打电话威胁,如不与其结婚就炸死她。  证人证言  被告人制造炸药包处的张某对陈某制造炸药包的过程、原因及目的的证言。 '  证人何某发现被告人陈某身上有个炸药包,便向派出所报警的证言。  公交车驾驶员田某证明,2003年5月6日中午,被告人陈某乘坐他所驾驶的中午班车进某县城。-  物证  公安机关在被告人陈某的身上搜查到一个自制的炸药包。  被告人供述  被告人陈某对携带自制的炸药包前往县城去炸死刘某的事实供认不讳。被告人称其与刘某认识后,被刘某骗去不少钱,而刘某随后却离他而去,为了出气,便携带自制的炸药包前往县城,以将刘某炸死。  四、判案理由  某县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陈某出于报复的目的,制造炸药包意图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幸被他人发现报警从而未能得逞,被告人陈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被告人在庭审中辩解其携带自制的炸药包去找刘某的目的是“为了吓唬刘某”,否认自己有杀人的犯罪故意,其辩解理由不予采纳。五、定案结论  某县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第22条的规定,作出如下判决:   陈某犯故意杀人(预备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六、法理解说  司法实践中对犯罪预备案件的处理较少,因为较难发现,认定也较为困难,本案就是十分典型的一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条第1款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就是指行为人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过程中,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①犯罪预备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也只有符合这三个特征才能成立犯罪预备:  第一,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包括为了自己实行犯罪与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这表明行为人对其行为所要达成的目的有着潸醒的认识,并且积极主动地去实施该行为,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因而与犯意的形成、犯意的表示有着本质区别,应当受到刑法的制裁。  第$,在客观方面有准备犯罪工具、制造犯罪条件的?行为。此种行为晏不停止任其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构成了威胁,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但是预备行为毕竞只是为实行行为创造便利条件,因而不可能直接导致实行行为所要造成的危害结果。没有达到预备限度要求的行为或者超出该阶段的行为都不能认定为犯罪预备。  第三,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止其行为有可能成立两种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一是犯  ①张明楷:《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罪预备,二是犯罪中止。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未着手实行犯罪的原因,犯罪中止是指在预备阶段行为人在自认为可以完成犯罪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犯罪意图、停止了犯罪行为,是“非不能,实不愿”。犯罪预备则是在主观方面具有犯罪意图,在客观方面为完成犯罪制造了条件,只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迫使其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并未改变,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刑罚制裁,是“非不愿,实不能”。①  本案t,被告人因与其非法同居的被害人离其而去,为了出气产生了炸死被害人的犯意(被害人陈述证实其与被告人陈某分手后,被告人曾多次打电话成胁,如不与其结婚就炸死她)。因此,被告人以后的行为均是在炸死被害人的主观故意支配下实施的,且是要杀死被害人,主观恶性极大,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为实施杀害陈某的行为自制了一个炸药包,这是制造犯罪工具,属于犯罪预备中准备工具的行为;被告人携带炸药包去找被害人欲将其炸死,是出发前往犯罪场所的行为,是制造犯罪条件的表现。因此,本案被告人的行为符合犯罪预备客观方面要求的规定。被告人陈某携带着炸药包去找被害人刘某的路上,由于被人发现报警(证人何某发现被告人陈某身上有个炸药包,便向派出所报警的证言证明),致使其在去找被害人刘某的一楼房巷道内被民警抓获、阻止才未能实施炸死被害人的行为,这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造使其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所以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情况完全符合犯罪预备的成立条件,属于犯罪预备。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可对被告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本案被告人从威胁要妹死被害人刘某到自制炸药包(被告人制造炸药包处的张某的证言证明),再到携带炸药包去找被害人意欲将其炸死的一系列行为证明其主观上有杀害被害人的故意,客观上有为杀死被害人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预备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预备)的构成要件,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是没有疑问的。  由于本案被告人实施杀人行为的手段有些特殊,他是想用炸药包炸死被害人且自制了炸药包,这就使被告人的行为又触犯了其他所谓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枪支、洋药、爆炸物管理规定,非法制造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一般单位主体。本案的被告人陈某符合该罪的主体要件。本罪的主现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爆炸物而非法制造。本案被告人对于制造炸药包的行为和炸药包的威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是为了做杀人工具》因而明显为故意制造。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所谓爆炸物是指《民用爆炸物管理条例》规定的各类炸药、雷管、导火索、导爆索、非电导爆系统、起爆药、爆破剂等,但不包括烟花爆竹。所谓非法制造是指非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私自制造。本案中,被告人陈某自制的炸药包属于本罪中所规定的爆炸药的范围,陈某的行为符合本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本罪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非法制造行为,不论是否制造成功,不论是为了自P还是给他人使用,均可构成本罪。①因此,被告人陈某制造炸药包的行为构成了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所谓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A公共安全罪,是指违反有关法律规定,非法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非法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所谓情节严重是指多次携带或者一次性携带数量巨大,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本案被告人为找被害人携带其炸药包乘车来到县城(驾驶员田某证言证明),炸药包是被告人自制的且被告人一直随身携带未告诉其他人,一旦爆炸后果严重,已严重危及到了与其同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本罪的构成要件。丁孤舌人咏.呆先右头他的卟法制造琢邛物和非汝携f爆砰物进入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以及尚未来得及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如何定性呢?是一罪还是数罪并罚?以什么罪处罚?笔者认为被告人陈某的行为只定故意杀人罪(预备)。理由如下:  被告人的行为如上文所述符合三个罪的构成。本案中,被告人陈某确定先后实施了非法制造爆炸物和非法携带危害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且意图故意杀人,但是这三个行为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三者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形成了牵连犯。一般认为,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的情况。即在犯罪行为可以分为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时,如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牵连犯;:在犯罪行为可分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时,若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分别触犯不同罪名,便成立牵连犯  牵连犯具有以下特征:(1)必须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2)必须是其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3)教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牵连关系;(4)必须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对这种牵考行为进行数罪并罚。②  本案的被告人陈某实施的非法制造爆炸物的行为是为炸死被害人准备工具的行为,携带炸药包乘车的行为是为了找到被害人将其炸死制造条件,两个行为都是尚未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的手段行为,而故意杀人则是被告人实施这两个行为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实施的两个行为和被制止未实施的行为均是为一个目的服务的 将被害人炸死,它们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同时,它们又都符合各自的犯罪构成,触犯了不同的罪名,属于牵连犯。对于牵连犯,按照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通常只按其中一重罪定罪量刑。本案被告人  ①张明楷:《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31页。  ②赵长青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1页。所触犯的三个罪名中故意杀人罪法定刑较其他两罪为重,因此定被告人陈某故意杀人罪(预备)是适当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晓云律师
北京西城区
王景林律师
上海静安区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7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